我那時聽了這話,很是出乎意外。我以為這養兔的事業倒是很有利益的一項生意了。譬如在正月裏買一對滿了六個月的兔兒來,養到年底就可以產出將近千匹的子孫了。
不過養兔的人又說:“出產太多了,太麻煩,每胎大概隻留兩匹,要殺死五六匹,——這也是一種無形的生存競爭。假如不加屠戮時,恐怕全地球要成為兔子王國呢。”
在兔園裏我們買了一隻懷了孕的母兔。但我們倒不是希望她在一年之後替我們產出千匹的子孫,我們隻希望她產幾匹兔子來替兒子們做做朋友罷了。
我們買的母兔是波斯種,這隻是據養兔的人告訴我們的,毛是棕褐色的,和我們平常看見的山兔一樣。我們從養兔園裏把它抱回寓裏來,養在“玄關”裏麵——日本房屋的玄關就象我們說的“朝門”(江蘇人稱為“門槽”),大概的結構是前後兩道門的進口中間的一個過道,橫不過一丈,縱不過五尺。
母兔和我們同居之後,起初異常怕人,但相處一兩日,也就和人親近起來,向人依依求食了。我們第天的清早在草原裏去摘些帶著露水的鮮草來餵它,晚上出遊的時候,也把它帶到海岸上去,任它在草原裏閑散。孩子們非常高興;鄰近的兒童們看見,也覺得非常羨慕。但是高興極了,他們又常起爭端,因為他們對於它的態度,不能時常一致。有時一個想作弄它,嗾使它,而別一個又要袒庇它,保護它;小小的保護者時而用出他們最後的武器來,便是放聲大哭了。
相處一禮拜了,十日了,十二日了。歡娛的五月看看便要告終,而我們的母兔娘娘還不見產生兒子。我們觀察它的動作,觀察它的腹部,也沒有什麽異狀,我們便疑是受了養兔者的欺騙了。
第十三天的清晨,在我起床去開門的時候,我的木屐下感受著一種柔軟的東西,同時發出一聲微弱的鼠叫。我驚異了,以為是踏死了一隻老鼠了。但我把大門打開時,啊,奇怪!鼠子般的兔兒,在過道裏東一個西一個地爬著,我不禁叫著說道:兔子生了兒了!兔子生了兒了!曉芙和兒子們聽見,便都跑到門道裏來。
兔兒一共是五匹——我們的兔母自然是第一次的出產了。被我踐踏了的一個,因為受傷太重,終於死了。出產好象是在夜半,兔兒並不藏在娘的肚下,凍得如象冰塊一般了。我們趕快把棉花來做了窩。把踏死了的一匹埋在後園裏的茶花樹下。又叫和兒去買了一塊豆腐來供養兔母。
兔兒的身長不過一寸光景,眼還沒有開。光嫩的皮膚連一點茸毛也還沒有。有兩匹是紅色,有兩匹是黑色。我們疑心它們太小了,曉芙說:怕是早產罷、但我們的結論是看它們今後的死活如何。
兔母出產後,我們得到了些意外的經驗。
別的家畜如象貓,如象狗,如象雞,它們的母性是異常鮮明的。在養育幼兒時,它們完全呈出猛禽猛獸的變態,獨於我們這匹母兔對於它的幼兒們卻沒有絲毫愛護的情誼。它產後的精神和肉體,完全和產前一樣,在第一天它對於它的幼兒全不餵奶。曉芙說:人的奶子頭一天是沒有的,怕兔子也是一樣罷?但到第二天來它仍然不餵奶,隻自照常跳躍著吃草,也不抱撫它的幼兒。兔兒也沒有啼譏的聲音。待到第三天,一匹弱小的紅的終竟死了。怕真是早產罷?不然,便會是餓死了的。我們決心用武力強迫了,把免母按著,把剩下的三匹兔兒放在它的懷裏,兔兒盲目地尋起奶來,仰著身吸得上好。
——“這隻母兔真怪,很有點象西洋婦人。”
兔兒漸漸大起來了。皮膚也漸漸粗糙起來了,起初嫩得和緞麵一樣的,漸漸象鮫魚皮一樣了。滿了一個禮拜,眼睛總還不容易睜開。
就在滿了一個禮拜的那天晚上,曉芙走去關門的時候,突然又聽見一聲尖銳的鼠叫聲。啊,兔兒又被踏壞一個了。這回是一隻頂大的黑的,踏傷了左邊的前腳,幸還不至於死。曉芙在電燈光下趕快把了些沃度丁幾、脫脂棉和裹帶來替它把傷處護好了,心裏著實難過了一下。
從此以後這隻兔兒就成了跛腳,我們便叫它是拜倫(byron),還有兩隻,一隻紅的大些的,我們叫它是雪萊(shelley),一隻黑的小些的,我們叫它是濟慈(keats)。
我們這三位詩人,在第十天上才睜開了眼睛,身上的茸毛也漸漸長得和海虎絨一樣了。拜倫和濟慈是灰黑的,雪萊卻是黃的。
我們的三個兒子也就成為了三位詩人的保護者(patron),大兒保護拜倫,次兒保護雪萊,三兒保護濟慈。不過這幾位小小的保護者也和一般藝術家的保護者一樣是等於玩弄者罷了。最有趣的是才滿歲半的三兒,連他自己才勉強能如鴨子一樣簸行得兩步,他卻愛用他肥胖的手兒去把濟慈提捉。或是橫提,或是順提,或是倒提,無論身上的哪一部分都不管,總是用手去捏著,便跑著歡笑起來。好在柔順的兔子,不齧人也不抓人,所以小兒們也決沒有受驚惶的時候。
兔子的不作聲息,真到了可以令人驚愕的地步。
母兔從早到晚隻是默默地齧些青草,把周身的神經十分緊張著,不住地動著唇,屹著耳,凝著眼,警備著敵人的傷害。稍微有些風吹草動,便好象上了發條一樣,立刻遁逃起來。
兔兒自從睜眼後,也漸漸發揮起這些本能來了,遁逃的神速真是令人想到“狡”字的徽號是應該專屬於它們的。
但是它們的爪牙不足以保護自己的身體,它們的嗜好隻是些青嫩草苗,它們沒有傷人的武器,也沒有傷人的存心,而它們的敵人卻是四麵環布!它們假使沒有這銳敏的神經和神速的四肢,它們在這地球上的生存恐怕早已歸於地質學家的領域了。
我聽見兔子的聲音,如象鼠叫一樣的,隻有三次。第一次是我最初踏死胎兒的時候。第二次是曉芙踏傷拜倫。拜倫自從破了腳以後,身體的發育漸漸停滯了。跑路也不十分敏捷。曉芙特別愛憐它,我也時常加以注意。但是它又使我們聽著第三次的鼠叫了。
自從母兔生產以後,每逢晴天我們便把它拴在園子裏的一株橘子樹下,三位詩人是自由地放在它們的母親旁邊的。
那是一天晚上。我們拿著碗筷正要吃晚飯的時候,突然又聽見我們聽見過的一種哀切的鼠叫聲,大家都驚屹了起來,立刻跑向園裏去。
——“啊,貓子,貓子,拜倫銜去了!拜倫銜去了!”
我們看見一隻雄大的黑貓,銜著那腳上還帶著裹帶的拜倫,向鄰家的茅屋頂上跑去。我們吆喝它,它從屋頂上掉轉身來把我們凝視著。我們又不好投石子去打,怕打壞了別人家的茅屋。我們隻得瞠目地看著我們的詩人在那黑毿毿的惡魔的口中死去。
啊,可憐的拜倫!可憐的拜倫!它的死,比真正的拜倫百年前在希臘病死了的,對於我們還要哀切得多呢。它使我們感受著一種無抵抗者的悲哀,一種不可療救的悲哀。——無抵抗者即使沉默地把自己的性命犧牲,但是誰能保定以後的黑貓不再吃我們的兔子呢?
不過養兔的人又說:“出產太多了,太麻煩,每胎大概隻留兩匹,要殺死五六匹,——這也是一種無形的生存競爭。假如不加屠戮時,恐怕全地球要成為兔子王國呢。”
在兔園裏我們買了一隻懷了孕的母兔。但我們倒不是希望她在一年之後替我們產出千匹的子孫,我們隻希望她產幾匹兔子來替兒子們做做朋友罷了。
我們買的母兔是波斯種,這隻是據養兔的人告訴我們的,毛是棕褐色的,和我們平常看見的山兔一樣。我們從養兔園裏把它抱回寓裏來,養在“玄關”裏麵——日本房屋的玄關就象我們說的“朝門”(江蘇人稱為“門槽”),大概的結構是前後兩道門的進口中間的一個過道,橫不過一丈,縱不過五尺。
母兔和我們同居之後,起初異常怕人,但相處一兩日,也就和人親近起來,向人依依求食了。我們第天的清早在草原裏去摘些帶著露水的鮮草來餵它,晚上出遊的時候,也把它帶到海岸上去,任它在草原裏閑散。孩子們非常高興;鄰近的兒童們看見,也覺得非常羨慕。但是高興極了,他們又常起爭端,因為他們對於它的態度,不能時常一致。有時一個想作弄它,嗾使它,而別一個又要袒庇它,保護它;小小的保護者時而用出他們最後的武器來,便是放聲大哭了。
相處一禮拜了,十日了,十二日了。歡娛的五月看看便要告終,而我們的母兔娘娘還不見產生兒子。我們觀察它的動作,觀察它的腹部,也沒有什麽異狀,我們便疑是受了養兔者的欺騙了。
第十三天的清晨,在我起床去開門的時候,我的木屐下感受著一種柔軟的東西,同時發出一聲微弱的鼠叫。我驚異了,以為是踏死了一隻老鼠了。但我把大門打開時,啊,奇怪!鼠子般的兔兒,在過道裏東一個西一個地爬著,我不禁叫著說道:兔子生了兒了!兔子生了兒了!曉芙和兒子們聽見,便都跑到門道裏來。
兔兒一共是五匹——我們的兔母自然是第一次的出產了。被我踐踏了的一個,因為受傷太重,終於死了。出產好象是在夜半,兔兒並不藏在娘的肚下,凍得如象冰塊一般了。我們趕快把棉花來做了窩。把踏死了的一匹埋在後園裏的茶花樹下。又叫和兒去買了一塊豆腐來供養兔母。
兔兒的身長不過一寸光景,眼還沒有開。光嫩的皮膚連一點茸毛也還沒有。有兩匹是紅色,有兩匹是黑色。我們疑心它們太小了,曉芙說:怕是早產罷、但我們的結論是看它們今後的死活如何。
兔母出產後,我們得到了些意外的經驗。
別的家畜如象貓,如象狗,如象雞,它們的母性是異常鮮明的。在養育幼兒時,它們完全呈出猛禽猛獸的變態,獨於我們這匹母兔對於它的幼兒們卻沒有絲毫愛護的情誼。它產後的精神和肉體,完全和產前一樣,在第一天它對於它的幼兒全不餵奶。曉芙說:人的奶子頭一天是沒有的,怕兔子也是一樣罷?但到第二天來它仍然不餵奶,隻自照常跳躍著吃草,也不抱撫它的幼兒。兔兒也沒有啼譏的聲音。待到第三天,一匹弱小的紅的終竟死了。怕真是早產罷?不然,便會是餓死了的。我們決心用武力強迫了,把免母按著,把剩下的三匹兔兒放在它的懷裏,兔兒盲目地尋起奶來,仰著身吸得上好。
——“這隻母兔真怪,很有點象西洋婦人。”
兔兒漸漸大起來了。皮膚也漸漸粗糙起來了,起初嫩得和緞麵一樣的,漸漸象鮫魚皮一樣了。滿了一個禮拜,眼睛總還不容易睜開。
就在滿了一個禮拜的那天晚上,曉芙走去關門的時候,突然又聽見一聲尖銳的鼠叫聲。啊,兔兒又被踏壞一個了。這回是一隻頂大的黑的,踏傷了左邊的前腳,幸還不至於死。曉芙在電燈光下趕快把了些沃度丁幾、脫脂棉和裹帶來替它把傷處護好了,心裏著實難過了一下。
從此以後這隻兔兒就成了跛腳,我們便叫它是拜倫(byron),還有兩隻,一隻紅的大些的,我們叫它是雪萊(shelley),一隻黑的小些的,我們叫它是濟慈(keats)。
我們這三位詩人,在第十天上才睜開了眼睛,身上的茸毛也漸漸長得和海虎絨一樣了。拜倫和濟慈是灰黑的,雪萊卻是黃的。
我們的三個兒子也就成為了三位詩人的保護者(patron),大兒保護拜倫,次兒保護雪萊,三兒保護濟慈。不過這幾位小小的保護者也和一般藝術家的保護者一樣是等於玩弄者罷了。最有趣的是才滿歲半的三兒,連他自己才勉強能如鴨子一樣簸行得兩步,他卻愛用他肥胖的手兒去把濟慈提捉。或是橫提,或是順提,或是倒提,無論身上的哪一部分都不管,總是用手去捏著,便跑著歡笑起來。好在柔順的兔子,不齧人也不抓人,所以小兒們也決沒有受驚惶的時候。
兔子的不作聲息,真到了可以令人驚愕的地步。
母兔從早到晚隻是默默地齧些青草,把周身的神經十分緊張著,不住地動著唇,屹著耳,凝著眼,警備著敵人的傷害。稍微有些風吹草動,便好象上了發條一樣,立刻遁逃起來。
兔兒自從睜眼後,也漸漸發揮起這些本能來了,遁逃的神速真是令人想到“狡”字的徽號是應該專屬於它們的。
但是它們的爪牙不足以保護自己的身體,它們的嗜好隻是些青嫩草苗,它們沒有傷人的武器,也沒有傷人的存心,而它們的敵人卻是四麵環布!它們假使沒有這銳敏的神經和神速的四肢,它們在這地球上的生存恐怕早已歸於地質學家的領域了。
我聽見兔子的聲音,如象鼠叫一樣的,隻有三次。第一次是我最初踏死胎兒的時候。第二次是曉芙踏傷拜倫。拜倫自從破了腳以後,身體的發育漸漸停滯了。跑路也不十分敏捷。曉芙特別愛憐它,我也時常加以注意。但是它又使我們聽著第三次的鼠叫了。
自從母兔生產以後,每逢晴天我們便把它拴在園子裏的一株橘子樹下,三位詩人是自由地放在它們的母親旁邊的。
那是一天晚上。我們拿著碗筷正要吃晚飯的時候,突然又聽見我們聽見過的一種哀切的鼠叫聲,大家都驚屹了起來,立刻跑向園裏去。
——“啊,貓子,貓子,拜倫銜去了!拜倫銜去了!”
我們看見一隻雄大的黑貓,銜著那腳上還帶著裹帶的拜倫,向鄰家的茅屋頂上跑去。我們吆喝它,它從屋頂上掉轉身來把我們凝視著。我們又不好投石子去打,怕打壞了別人家的茅屋。我們隻得瞠目地看著我們的詩人在那黑毿毿的惡魔的口中死去。
啊,可憐的拜倫!可憐的拜倫!它的死,比真正的拜倫百年前在希臘病死了的,對於我們還要哀切得多呢。它使我們感受著一種無抵抗者的悲哀,一種不可療救的悲哀。——無抵抗者即使沉默地把自己的性命犧牲,但是誰能保定以後的黑貓不再吃我們的兔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