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天庭靈山風雲詭(二)
西遊:旃檀大聖金蟬王 作者:與謬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依照佛門原本的計劃,唐王李世民在凡間時,必須首先用些手段磨去他的銳氣,令他驚慌恐懼。
比如惡龍之魂持續入夢攪擾,讓他夜不能寐、心神渙散。
讓他深切的感受到,所謂的人間帝王,在神佛鬼怪的力量麵前,除了恐懼與顫抖之外什麽也做不到。
之後無論以怎樣的理由,唐王李世民的魂魄,都必須再前往地府一趟。
地藏王菩薩已經和十殿陰司中,數位閻君、判官做好了準備,專門召集數萬厲鬼做局,再好好將他恐嚇一番。
知曉唐王乃當世明君、仁君。
對於當日在玄武門政變時,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一事,內心深處仍舊懷有愧疚之情。
所以便強行留下了李建成、李元吉,兩道本該轉世投胎的靈魂。
喚起他們對於李世民的仇恨,要求他們與隋唐戰爭時期,死去的眾冤魂一起攔路。
之後在長安城召開水陸法會,將佛門的影響力,直接投射到南瞻部洲最強大的人類國度,大唐國的國都核心處。
再由菩薩現身於水陸法會現場,主導開啟此次西行求法事宜。
在帝王的全力支持與百姓的翹首以盼中,金蟬子轉世踏上旅途,一切天衣無縫、順理成章。
然而結果,卻完全超出了佛門的劇本。
首先是涇河龍王,他事到臨頭突然反悔,用一句“本龍還不想死”,拒絕了佛門的合作要求。
無奈佛門動用了留在龍族中的暗子,那位已然暗中成為護法神龍的渭河龍王。
讓他借西海龍王三太子與天庭武德星君的衝突,禍水東引,暗中誘使涇河龍王與武德星君結怨。
之後再設計構陷涇河龍王,也能迫使他不得不入局與佛門合作。
這也是為什麽當初,西海龍王三太子在激憤中打傷天神後,會稀裏糊塗跑到涇河龍宮的原因。
然而計劃再次出現了變故。
南瞻部洲武當山,真武大帝。
他可是天庭之中,出了名的誅邪除惡、剛正不阿之人。
渭河龍王與武德星君聯手,密謀陷害涇河龍王之事,竟然被他給提前知道了。
他派龜蛇二將前往渭河,而且還把正在密謀的渭河龍王與武德星君,抓了個正著。
這下陰謀直接暴露,連推脫詆毀的機會都沒有了。
密謀直接演變為正麵衝突,渭河龍王的護法神龍身份曝光,雙方一路打到了南天門口。
這相當於是佛門,伸手一記響亮的耳光,直接抽在了玉帝臉上。
玉帝自然不能忍。
武德星君直接被罷免換人,渭河龍王護法神龍的身份也不好使,直接就被拖到剮龍台上斬了。
佛門理虧,隻能裝聾作啞。
然後暗中調查,整個劇本究竟是從哪裏開始出了問題。
這一查,佛門卻是驚訝的發現。
原來一切異變的根源,都是那唐王敕封的護國大僧俠,在幕後活動的結果。
而且……這個所謂的護國僧俠,竟然就是金蟬子轉世,就是未來的取經人。
觀音菩薩作為西行計劃的監督執行者,本應負責監督取經人,確保一切按計劃執行的。
結果計劃,卻因取經人而完全偏離了預定的軌跡。
唐王李世民並沒有遭惡魂侵擾,相反,他還獲得了與龍族、與祖龍合作的機會,聲威大震。
雖然後來,在觀音菩薩的安排之下,李世民同樣去了地府一趟。
的確親眼見證了隋唐戰爭期間,無數戰魂、冤魂匯聚在地府,艱難度日,等待審判裁決的場麵。
也的確與李建成、李元吉兩位兄長的靈魂重逢,並且有過一番交流。
但情況卻與計劃之中的,完全不一樣。
在幽冥地府鬼門關外,亂魂聚集的荒原之上。
唐王李世民有龍魂護體,周身金光大放,那千萬戰魂怨靈皆戰戰兢兢,不敢上前。
唐王朗聲開口,告知眾魂魄人間戰事已平,大唐日漸繁盛,百姓安居樂業。
往昔動蕩戰亂,日後再不會有。
無數戰魂終得安寧,跪伏在地高呼陛下,其餘作亂雜魂惡靈亦不敢生事,隻能縮在地上顫抖不止。
入得鬼門關後,黃泉路上無數靈魂自動讓開道路,跪伏在兩側。
唐王一路入城,也確實見到了建成、元吉兩兄弟的魂魄。
但情況卻是,建成元吉二人畏懼那龍魂威嚴,根本不敢上前拉扯叫罵。
而李世民則好像早有準備般,首先奉上香火貢品,又與兩兄弟聊了很多過去和未來的事情。
兩兄弟聽完後,再看著身有龍魂護體的李世民,都隻能自愧不如。
承認若換成自己,肯定沒有勇氣去冒險,最終爭取到如今這人族與龍族結盟,共謀發展的好局勢。
一番交談之後,建成元吉兩兄弟放下了執念,而唐王李世民,也借此了卻了心底的不安與愧疚。
之後又與十殿閻羅、各方判官暢談數個時辰,才在他們的恭送中起身離去。
魂魄重返陽間時,唐王李世民隻覺神清氣爽,精神百倍。
佛門計劃之中,唐王本應在恐懼與敬畏中召開的水陸法會。
這下無疑是徹底泡湯了。
但是與之相對的,兩日後。
另一場名為“九龍感天會”的法事,則作為官民同樂、感謝上天垂簾的慶典,在長安城召開。
雖然感天法會的主持者,確實是那位命定取經人,玄奘法師。
但大會的主角,卻並非佛門。
大會提倡西方佛門、東方道門、上界天庭、人間儒者、陰司百鬼,不分彼此、協力同心,共創三界太平盛世。
這幾方之間雖有不和,而且有時暗中矛盾還很激烈。
但畢竟沒有徹底撕破臉。
在人族與龍族氣運交匯,一舉擊敗量劫邪龍,威勢正盛的當。
也沒有哪一方敢公然跳出來攪擾會場。
不僅如此,佛門有觀音菩薩親自到場,太上老君也作為天庭、道門的代表,在空中現出身形,還賜予了唐王李世民一顆三轉金丹。
憑此仙丹,唐王李世民足可延壽三百年有餘。
畢竟李唐王朝建立,自稱的還是老子後人。
由太上老君出麵賜福降寶,倒是再合適不過了。
這一番操作下來,原本應該是佛門一家獨大的法會,成了三界各方勢力的“大團圓”。
明麵上誰都沒得罪,但卻也是誰也沒巴結。
不過如今人族龍族氣運相合,倒也確實不用專門去巴結哪一方。
道門天庭都選擇默認,佛門也隻能順勢而為,向李唐王朝表示恭賀。
直到一切事畢,觀音菩薩返回大雷音寺。
針對她這個西行計劃總負責人的問詢與追責工作,這才展開。
“佛祖,關於此事變化,如今的取經人玄奘,有些話希望能托我向您轉達。”
觀音菩薩在征得如來佛祖應允後,方才一揮白袖,在雷音寺大殿中召出了一道人影。
這人影身穿錦斕袈裟,寶光湛湛,手握九環錫杖,金華燦燦。
頭戴一頂鑲金毗盧帽,沉穩而俊逸的麵容之上,滿是嚴肅與恭敬。
這世間的任何人,無論他的城府有多深、心思有多縝密,在看到這影像之中的僧人,如此端莊肅穆的形象後。
第一反應,都很難直接將他聯想成一位,居心不良、信仰不堅的家夥。
而這個看起來無比堅定、無比虔誠的僧人一現身,幾乎是立刻跪拜在地,聲音顫抖而欣喜的道。
“弟子玄奘敬拜如來世尊!幸不辱命,大勢已成!我靈山佛門,必將大興於三界四方,十洲三島啊——!”
……
下章預告:
之後,這位玄奘法師一番高談闊論。
大雷音寺中,除了觀音以外的諸佛菩薩,都聽得是啞口無言、心中冒火,卻又如鯁在喉。
諸佛菩薩逐漸意識到,這個名為玄奘的僧人。
他的內心,已經站在了漫天神佛都無法企及的道德巔峰之上,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比如惡龍之魂持續入夢攪擾,讓他夜不能寐、心神渙散。
讓他深切的感受到,所謂的人間帝王,在神佛鬼怪的力量麵前,除了恐懼與顫抖之外什麽也做不到。
之後無論以怎樣的理由,唐王李世民的魂魄,都必須再前往地府一趟。
地藏王菩薩已經和十殿陰司中,數位閻君、判官做好了準備,專門召集數萬厲鬼做局,再好好將他恐嚇一番。
知曉唐王乃當世明君、仁君。
對於當日在玄武門政變時,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一事,內心深處仍舊懷有愧疚之情。
所以便強行留下了李建成、李元吉,兩道本該轉世投胎的靈魂。
喚起他們對於李世民的仇恨,要求他們與隋唐戰爭時期,死去的眾冤魂一起攔路。
之後在長安城召開水陸法會,將佛門的影響力,直接投射到南瞻部洲最強大的人類國度,大唐國的國都核心處。
再由菩薩現身於水陸法會現場,主導開啟此次西行求法事宜。
在帝王的全力支持與百姓的翹首以盼中,金蟬子轉世踏上旅途,一切天衣無縫、順理成章。
然而結果,卻完全超出了佛門的劇本。
首先是涇河龍王,他事到臨頭突然反悔,用一句“本龍還不想死”,拒絕了佛門的合作要求。
無奈佛門動用了留在龍族中的暗子,那位已然暗中成為護法神龍的渭河龍王。
讓他借西海龍王三太子與天庭武德星君的衝突,禍水東引,暗中誘使涇河龍王與武德星君結怨。
之後再設計構陷涇河龍王,也能迫使他不得不入局與佛門合作。
這也是為什麽當初,西海龍王三太子在激憤中打傷天神後,會稀裏糊塗跑到涇河龍宮的原因。
然而計劃再次出現了變故。
南瞻部洲武當山,真武大帝。
他可是天庭之中,出了名的誅邪除惡、剛正不阿之人。
渭河龍王與武德星君聯手,密謀陷害涇河龍王之事,竟然被他給提前知道了。
他派龜蛇二將前往渭河,而且還把正在密謀的渭河龍王與武德星君,抓了個正著。
這下陰謀直接暴露,連推脫詆毀的機會都沒有了。
密謀直接演變為正麵衝突,渭河龍王的護法神龍身份曝光,雙方一路打到了南天門口。
這相當於是佛門,伸手一記響亮的耳光,直接抽在了玉帝臉上。
玉帝自然不能忍。
武德星君直接被罷免換人,渭河龍王護法神龍的身份也不好使,直接就被拖到剮龍台上斬了。
佛門理虧,隻能裝聾作啞。
然後暗中調查,整個劇本究竟是從哪裏開始出了問題。
這一查,佛門卻是驚訝的發現。
原來一切異變的根源,都是那唐王敕封的護國大僧俠,在幕後活動的結果。
而且……這個所謂的護國僧俠,竟然就是金蟬子轉世,就是未來的取經人。
觀音菩薩作為西行計劃的監督執行者,本應負責監督取經人,確保一切按計劃執行的。
結果計劃,卻因取經人而完全偏離了預定的軌跡。
唐王李世民並沒有遭惡魂侵擾,相反,他還獲得了與龍族、與祖龍合作的機會,聲威大震。
雖然後來,在觀音菩薩的安排之下,李世民同樣去了地府一趟。
的確親眼見證了隋唐戰爭期間,無數戰魂、冤魂匯聚在地府,艱難度日,等待審判裁決的場麵。
也的確與李建成、李元吉兩位兄長的靈魂重逢,並且有過一番交流。
但情況卻與計劃之中的,完全不一樣。
在幽冥地府鬼門關外,亂魂聚集的荒原之上。
唐王李世民有龍魂護體,周身金光大放,那千萬戰魂怨靈皆戰戰兢兢,不敢上前。
唐王朗聲開口,告知眾魂魄人間戰事已平,大唐日漸繁盛,百姓安居樂業。
往昔動蕩戰亂,日後再不會有。
無數戰魂終得安寧,跪伏在地高呼陛下,其餘作亂雜魂惡靈亦不敢生事,隻能縮在地上顫抖不止。
入得鬼門關後,黃泉路上無數靈魂自動讓開道路,跪伏在兩側。
唐王一路入城,也確實見到了建成、元吉兩兄弟的魂魄。
但情況卻是,建成元吉二人畏懼那龍魂威嚴,根本不敢上前拉扯叫罵。
而李世民則好像早有準備般,首先奉上香火貢品,又與兩兄弟聊了很多過去和未來的事情。
兩兄弟聽完後,再看著身有龍魂護體的李世民,都隻能自愧不如。
承認若換成自己,肯定沒有勇氣去冒險,最終爭取到如今這人族與龍族結盟,共謀發展的好局勢。
一番交談之後,建成元吉兩兄弟放下了執念,而唐王李世民,也借此了卻了心底的不安與愧疚。
之後又與十殿閻羅、各方判官暢談數個時辰,才在他們的恭送中起身離去。
魂魄重返陽間時,唐王李世民隻覺神清氣爽,精神百倍。
佛門計劃之中,唐王本應在恐懼與敬畏中召開的水陸法會。
這下無疑是徹底泡湯了。
但是與之相對的,兩日後。
另一場名為“九龍感天會”的法事,則作為官民同樂、感謝上天垂簾的慶典,在長安城召開。
雖然感天法會的主持者,確實是那位命定取經人,玄奘法師。
但大會的主角,卻並非佛門。
大會提倡西方佛門、東方道門、上界天庭、人間儒者、陰司百鬼,不分彼此、協力同心,共創三界太平盛世。
這幾方之間雖有不和,而且有時暗中矛盾還很激烈。
但畢竟沒有徹底撕破臉。
在人族與龍族氣運交匯,一舉擊敗量劫邪龍,威勢正盛的當。
也沒有哪一方敢公然跳出來攪擾會場。
不僅如此,佛門有觀音菩薩親自到場,太上老君也作為天庭、道門的代表,在空中現出身形,還賜予了唐王李世民一顆三轉金丹。
憑此仙丹,唐王李世民足可延壽三百年有餘。
畢竟李唐王朝建立,自稱的還是老子後人。
由太上老君出麵賜福降寶,倒是再合適不過了。
這一番操作下來,原本應該是佛門一家獨大的法會,成了三界各方勢力的“大團圓”。
明麵上誰都沒得罪,但卻也是誰也沒巴結。
不過如今人族龍族氣運相合,倒也確實不用專門去巴結哪一方。
道門天庭都選擇默認,佛門也隻能順勢而為,向李唐王朝表示恭賀。
直到一切事畢,觀音菩薩返回大雷音寺。
針對她這個西行計劃總負責人的問詢與追責工作,這才展開。
“佛祖,關於此事變化,如今的取經人玄奘,有些話希望能托我向您轉達。”
觀音菩薩在征得如來佛祖應允後,方才一揮白袖,在雷音寺大殿中召出了一道人影。
這人影身穿錦斕袈裟,寶光湛湛,手握九環錫杖,金華燦燦。
頭戴一頂鑲金毗盧帽,沉穩而俊逸的麵容之上,滿是嚴肅與恭敬。
這世間的任何人,無論他的城府有多深、心思有多縝密,在看到這影像之中的僧人,如此端莊肅穆的形象後。
第一反應,都很難直接將他聯想成一位,居心不良、信仰不堅的家夥。
而這個看起來無比堅定、無比虔誠的僧人一現身,幾乎是立刻跪拜在地,聲音顫抖而欣喜的道。
“弟子玄奘敬拜如來世尊!幸不辱命,大勢已成!我靈山佛門,必將大興於三界四方,十洲三島啊——!”
……
下章預告:
之後,這位玄奘法師一番高談闊論。
大雷音寺中,除了觀音以外的諸佛菩薩,都聽得是啞口無言、心中冒火,卻又如鯁在喉。
諸佛菩薩逐漸意識到,這個名為玄奘的僧人。
他的內心,已經站在了漫天神佛都無法企及的道德巔峰之上,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