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
“為了和仁哥取得聯絡,我……收下了鈴子的信。”
昭和十五年的信啊。
“原來如此,所以飯窪小姐你……”
“咦?”
“你去送那封信了嗎?”
“是的。鈴子說仁哥應該在底倉村的寺院裏,那裏我也知道,因為和尚是個喜歡小孩的好人。所以我收下鈴子的信,就這樣去了寺院。”
“仁先生呢?”
“咦?”
“你把信送到了嗎?”
“他……不在。”
飯窪的聲音頓時沉了下去。和一開始見到時一樣,是驚恐般的微弱聲音。
“不在?”
“嗯,不在。所以我先回家一趟。我打算趁著家人不注意時溜出家門,通知鈴子,就在這段時間,天色暗了下來……然後……”
飯窪的話在這裏中斷了一下。“當晚發生了火災……”
“哦,所以飯窪小姐,你的心裏一直記掛著這件事。不管經過幾年都是。我了解,我非常了解。那麽那封信呢?”
“嗯……”
信似乎在火災的混亂中遺失了。
這是發生在小村子裏的火災。飯窪的哥哥跑到山腳下有電話的人家通報,在消防團趕到之前,全村出動傾力滅火。但是發現火災的時候,火已經延燒開來,光靠水桶潑水,真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消防團趕到的時候,房子大部分都燒毀了。因為滅火的混亂,飯窪收在懷裏的信件也不曉得丟失到哪裏去了。
隔天四日的時候,仁回來了。
看到燒毀的屋子,仁茫然自失。
但是一夕間失去了家人的不幸青年盡管境遇悲慘,卻無法得到周遭的同情。無論發生什麽事,他依然是令人嫌惡的傢夥的兒子。不,如果隻是受到冷淡對待還算好。仁與父親不和、爭吵之後離家出走的事曝光後,他竟被懷疑弒親及縱火,最後甚至遭到逮捕了。
“他的不在場證明呢?”
“好像沒有。直到前一天夜晚,仁哥都寄住在那座寺院,但是火災當天下午到翌日早上,他宣稱自己一個人在城鎮還有山裏徘徊。”
“啊,那是會遭到懷疑的行動方式呢。這要是負責人是山下先生,一定立刻移送檢調單位。如果是我的話,就會釋放。”
益田說出極不負責任的話來。
不過現場沒有發現鈴子的遺體,這是遇劫青年惟一的希望。妹妹還活著,快點保護妹妹,隻要問妹妹就明白了——仁這麽主張。
仁當然擔心妹妹的安危,但是他可能也覺得隻要妹妹平安歸來,自己的嫌疑就能夠洗清了。
的確,鈴子目擊到殺人的可能性很高。警方也想要盡快找到她。因為有目擊者作證看到鈴子,於是青年團和消防團進行了好幾天的搜山行動,眾人的努力卻沒有回報,鈴子杳然不知所蹤。一星期後,搜索停止了。在冬季的深山,嬌弱少女存活的希望微乎其微。
最後的結論是,鈴子遭到了神隱[注]。
註:神隱指的是孩童突然失蹤,古來認為是天狗或山神所為。有些遭遇神隱的孩童,會在山中以昏厥的狀態被發現。
今川說道:“仁先生這個人——我總覺得他有點可憐。從飯窪小姐的話聽來,他根本沒有做任何壞事,反倒是一個好青年。刑警先生,你怎麽想?”
“是啊。不對的是父親吧。仁先生為了村子而努力不是嗎?家庭會不和,追根究底也是起因於此。父子吵架,也是為了村子著想才發生爭執的啊。”
“嗯,當時爭吵的主因似乎是因為仁哥想要讓那輛貨車為村子派上用場。所以的確有一部分村人認為不應該仇視仁哥,而隨著時間過去,這種風潮轉變為溫情,徐徐擴大開來。所以當地的人向警方提出了請願書。”
“請願書?那種東西有效力嗎?”
“我不清楚,不過當時似乎產生了一定的效果。”
提出請願書的契機,是追悼鈴子的同情聲浪。年幼的鈴子是無辜的,這樣下去實在是太可憐了——據說是前往搜索的青年團員最先這麽說的。雖然隻有少數,但仁在青年團的年輕人當中擁有一些人望。而這種同情聲浪獲得當地全體居民同意,以請願書這樣的形式開花結果。
找不到任何決定性的證據。
結果仁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被釋放了。
無法迅速地找到鈴子,警方似乎也頗感自責。況且不管再怎麽不和,也實在很難想像會因此而衝動殺人。再加上父親姑且不論,仁完全沒有殺害母親的理由。這是由於父親的不德而造成的不幸,也就是仁是冤枉的——警方如此判斷。
“之後仁哥在熟識的和尚勸說下……出家了。”
“出家?當和尚了?”
“是的,在禪寺。”
和尚——實在太多了。確實就像榎木津說的,接二連三登場的全是和尚。
總而言之,仁在孤立無援時遭到逮捕,被釋放之後沒多久就出家了。所以那段時間,年幼的飯窪可以說是不可能接觸到仁的。飯窪不僅沒能把信件交給仁,甚至連鈴子有信要轉交給仁的事都無法告知。
其後,時局轉眼間陷入混亂,戰爭開始了。
十三歲的小女孩根本無從得知已經出家的仁的行蹤。
飯窪就像益田說的,一直對這件事耿耿於懷。
“飯窪姐,那你……”一直默默傾聽的敦子以平靜的口吻詢問,“主動說要擔任這次帝大的交涉負責人,也是……”
“嗯,敦子,我一開始的動機就不單純。”
飯窪總算抬頭看敦子。“一聽到禪寺兩個字,我立刻想起了仁哥。會攬下與寺院交涉的任務,也是因為懷抱著一絲希望。”
“一絲希望——你是認為或許可以找到仁先生的行蹤嗎?可是啊,飯窪小姐,這實在太沒效率了呢。就算不用這麽拐彎抹角,也應該還有其他找人的方法……”
“當然,戰爭結束後我曾經試著調查,可是鬆宮家的血緣幾乎斷絕了,戶籍和住民證也在戰爭中佚失,我找不到任何一點確實的情報。勸仁哥出家的和尚也過世了,結果就連仁哥出家的寺院名字都不清楚。我所打聽到的,隻有那似乎是鎌倉一帶的禪寺這樣的傳聞。”
“鎌倉的禪寺啊……咦?在哪裏提過來著?”
益田轉向我,但我什麽都沒有回答。
“沒錯,可是總不能隻靠著這樣一點情報,就寫信給全鎌倉的寺院或進行調查,更別說一間間拜訪,這實在……”
這是理所當然的吧。
不管再怎麽牽掛,也不到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妨礙的地步,若非擁有相當財力的閑人,是沒辦法去做那種瘋狂之舉的。
“為了和仁哥取得聯絡,我……收下了鈴子的信。”
昭和十五年的信啊。
“原來如此,所以飯窪小姐你……”
“咦?”
“你去送那封信了嗎?”
“是的。鈴子說仁哥應該在底倉村的寺院裏,那裏我也知道,因為和尚是個喜歡小孩的好人。所以我收下鈴子的信,就這樣去了寺院。”
“仁先生呢?”
“咦?”
“你把信送到了嗎?”
“他……不在。”
飯窪的聲音頓時沉了下去。和一開始見到時一樣,是驚恐般的微弱聲音。
“不在?”
“嗯,不在。所以我先回家一趟。我打算趁著家人不注意時溜出家門,通知鈴子,就在這段時間,天色暗了下來……然後……”
飯窪的話在這裏中斷了一下。“當晚發生了火災……”
“哦,所以飯窪小姐,你的心裏一直記掛著這件事。不管經過幾年都是。我了解,我非常了解。那麽那封信呢?”
“嗯……”
信似乎在火災的混亂中遺失了。
這是發生在小村子裏的火災。飯窪的哥哥跑到山腳下有電話的人家通報,在消防團趕到之前,全村出動傾力滅火。但是發現火災的時候,火已經延燒開來,光靠水桶潑水,真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消防團趕到的時候,房子大部分都燒毀了。因為滅火的混亂,飯窪收在懷裏的信件也不曉得丟失到哪裏去了。
隔天四日的時候,仁回來了。
看到燒毀的屋子,仁茫然自失。
但是一夕間失去了家人的不幸青年盡管境遇悲慘,卻無法得到周遭的同情。無論發生什麽事,他依然是令人嫌惡的傢夥的兒子。不,如果隻是受到冷淡對待還算好。仁與父親不和、爭吵之後離家出走的事曝光後,他竟被懷疑弒親及縱火,最後甚至遭到逮捕了。
“他的不在場證明呢?”
“好像沒有。直到前一天夜晚,仁哥都寄住在那座寺院,但是火災當天下午到翌日早上,他宣稱自己一個人在城鎮還有山裏徘徊。”
“啊,那是會遭到懷疑的行動方式呢。這要是負責人是山下先生,一定立刻移送檢調單位。如果是我的話,就會釋放。”
益田說出極不負責任的話來。
不過現場沒有發現鈴子的遺體,這是遇劫青年惟一的希望。妹妹還活著,快點保護妹妹,隻要問妹妹就明白了——仁這麽主張。
仁當然擔心妹妹的安危,但是他可能也覺得隻要妹妹平安歸來,自己的嫌疑就能夠洗清了。
的確,鈴子目擊到殺人的可能性很高。警方也想要盡快找到她。因為有目擊者作證看到鈴子,於是青年團和消防團進行了好幾天的搜山行動,眾人的努力卻沒有回報,鈴子杳然不知所蹤。一星期後,搜索停止了。在冬季的深山,嬌弱少女存活的希望微乎其微。
最後的結論是,鈴子遭到了神隱[注]。
註:神隱指的是孩童突然失蹤,古來認為是天狗或山神所為。有些遭遇神隱的孩童,會在山中以昏厥的狀態被發現。
今川說道:“仁先生這個人——我總覺得他有點可憐。從飯窪小姐的話聽來,他根本沒有做任何壞事,反倒是一個好青年。刑警先生,你怎麽想?”
“是啊。不對的是父親吧。仁先生為了村子而努力不是嗎?家庭會不和,追根究底也是起因於此。父子吵架,也是為了村子著想才發生爭執的啊。”
“嗯,當時爭吵的主因似乎是因為仁哥想要讓那輛貨車為村子派上用場。所以的確有一部分村人認為不應該仇視仁哥,而隨著時間過去,這種風潮轉變為溫情,徐徐擴大開來。所以當地的人向警方提出了請願書。”
“請願書?那種東西有效力嗎?”
“我不清楚,不過當時似乎產生了一定的效果。”
提出請願書的契機,是追悼鈴子的同情聲浪。年幼的鈴子是無辜的,這樣下去實在是太可憐了——據說是前往搜索的青年團員最先這麽說的。雖然隻有少數,但仁在青年團的年輕人當中擁有一些人望。而這種同情聲浪獲得當地全體居民同意,以請願書這樣的形式開花結果。
找不到任何決定性的證據。
結果仁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被釋放了。
無法迅速地找到鈴子,警方似乎也頗感自責。況且不管再怎麽不和,也實在很難想像會因此而衝動殺人。再加上父親姑且不論,仁完全沒有殺害母親的理由。這是由於父親的不德而造成的不幸,也就是仁是冤枉的——警方如此判斷。
“之後仁哥在熟識的和尚勸說下……出家了。”
“出家?當和尚了?”
“是的,在禪寺。”
和尚——實在太多了。確實就像榎木津說的,接二連三登場的全是和尚。
總而言之,仁在孤立無援時遭到逮捕,被釋放之後沒多久就出家了。所以那段時間,年幼的飯窪可以說是不可能接觸到仁的。飯窪不僅沒能把信件交給仁,甚至連鈴子有信要轉交給仁的事都無法告知。
其後,時局轉眼間陷入混亂,戰爭開始了。
十三歲的小女孩根本無從得知已經出家的仁的行蹤。
飯窪就像益田說的,一直對這件事耿耿於懷。
“飯窪姐,那你……”一直默默傾聽的敦子以平靜的口吻詢問,“主動說要擔任這次帝大的交涉負責人,也是……”
“嗯,敦子,我一開始的動機就不單純。”
飯窪總算抬頭看敦子。“一聽到禪寺兩個字,我立刻想起了仁哥。會攬下與寺院交涉的任務,也是因為懷抱著一絲希望。”
“一絲希望——你是認為或許可以找到仁先生的行蹤嗎?可是啊,飯窪小姐,這實在太沒效率了呢。就算不用這麽拐彎抹角,也應該還有其他找人的方法……”
“當然,戰爭結束後我曾經試著調查,可是鬆宮家的血緣幾乎斷絕了,戶籍和住民證也在戰爭中佚失,我找不到任何一點確實的情報。勸仁哥出家的和尚也過世了,結果就連仁哥出家的寺院名字都不清楚。我所打聽到的,隻有那似乎是鎌倉一帶的禪寺這樣的傳聞。”
“鎌倉的禪寺啊……咦?在哪裏提過來著?”
益田轉向我,但我什麽都沒有回答。
“沒錯,可是總不能隻靠著這樣一點情報,就寫信給全鎌倉的寺院或進行調查,更別說一間間拜訪,這實在……”
這是理所當然的吧。
不管再怎麽牽掛,也不到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妨礙的地步,若非擁有相當財力的閑人,是沒辦法去做那種瘋狂之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