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對寧昊就更可惜了。
那麽好的電影,才這一點票房,覺得欠他一張票。
寧昊收割了一波觀眾緣,對於他以後的電影有很大好處。
這一世,在改變觀眾對於國產電影偏見上,《瘋狂的超市》做的比石頭更好。
超市更接地氣,不用觀眾事後感慨,當場滿足。
“不要為了本土化而本土化,我們要自信一點,再自信一點。”
沈三通指出目前石頭劇本的問題。
寧昊在石頭這部戲裏,是有點不自信的。
一方麵寧昊非常喜歡蓋·裏奇的電影,更加欣賞其拍攝手法。
另外一方麵,寧昊有顧慮,怕觀眾不接受,也怕被人罵抄襲。
所以在劇本寫作上,他刻意回避蓋·裏奇的手法,企圖建立一種全新的方式。
沈三通認可這個想法,本土化是對的。
要賺中國觀眾的錢,就要讓中國觀眾喜歡,必須本土化。
但什麽是本土化,沈三通和寧昊就有了一些分歧。
或者在什麽是中國化方麵,有分析。
《兩杆大煙槍》那種混亂、黑暗的背景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大英有那樣的文化。
大英的大缺大德,可不是隻對殖民地,它對自己的本國民眾也一樣。
舉個例子,當年鐵娘子弄私有化,把鐵路分了。
搞的方式非常腦殘,政府承擔運營成本,收錢的交給私企。
把整個工人,也就是底層出路給斷了。
蓋裏奇就成長在那個環境之中。
如此環境之下,產生的文藝作品,帶著混亂、黑暗、絕望很正常,可以理解。
誰放在那個環境之中都是這樣。
可是老中不一樣啊。
寧昊理解的本土化,在沈三通看來,是“土化”,一股土味。
弄進泥地裏,為了本土化而本土化。
好在沒有多少殖味,多少能讓沈三通接受一點。
前世沈三通幹土木,真是憋了一肚子火,親眼目睹了輿論變化。
80、90年代,中國基建不行,吹基建吹高樓大廈。
零幾年之後,特別是08年之後,中國基建行了,變成高鐵等一等你的人民了。
改吹內涵,吹文化了。
誰說國產電影一定要土,誰規定中國就是土?
那建設那麽多高樓大廈做什麽,要工業化幹什麽?
國外的高樓是高樓,是文化,是文明。
中國的高樓就不是高樓了,換成中國,基建發展反而成原罪了?
沒這個道理。
方言可以有,但是不需要刻意。
當然了石頭也有可能是成本問題,但是沈三通監製這版,廠房要有廠房的樣子。
經營困難,人愁眉不展,但是色彩要亮,地方要寬敞。
01年加入世貿之後,是迎來大發展的。
來點工業文明的東西,精神狀態要振奮。
不是大缺大德的大英就不用硬cosy,自信一點。
“我會和昊子做好溝通。”邢愛那將沈三通要求記下來。
“沈導,我們一定編好這個故事。”嶽小軍等編輯也做了表態。
他們參與到具體的編寫工作,才知道是超市第二部。
很激動。
這可是一億五千萬電影的續集,弄好在這行一步登天,揚名立萬了。
“我隻是提一下意見,這部戲主要還是以寧昊的想法為主。”
沈三通對於《瘋狂的石頭》劇情記得很清楚,他也多刷過,真是一部好電影。
不過他不會直接拿出來,這是寧昊和其他主創的機會。
石頭這部戲裏麵,他的角色是元帥。
將軍是寧昊,其他都是小兵。
元帥是要統籌大局,把握方向的。
元帥去搶將軍和小兵的活,沒這樣做事的。
要不是寧昊跑電影節,沈三通隻會在寧昊在場的時候,挑一個編輯代表溝通,而不是直接和編輯溝通。
石頭這個項目,沈三通隻抓寧昊,隻有寧昊達不到他的要求,他才會出手。
當然,那個時候出手,就是換將了。
寧昊前世很厲害,對國產電影有貢獻,但是再三達不到沈三通的要求,也隻能換。
超市一億五千萬票房,全產業鏈條以億為單位的生意,不是過家家。
石頭這部戲作為瘋狂的第二部,沈三通甚至覺得不一定有超市的票房高。
超市很簡單,主線非常簡單,各種搞笑。
搞笑的表層之下,埋的一些深層次的東西,也很好挖出來,沒有門檻。
石頭是有觀影門檻的。
多線敘事,時間線還有點錯亂。
資深影迷會大呼牛逼,但弄不好普通觀眾要罵娘。
沈三通必須慎重些。
......
2月18日。
中畫電影數字技術公司成立,注冊資本五千萬元(不是實繳,規定時間繳納就可以,有很多套路),中影以技術入股占了三成股份。
中畫就是中畫,不是簡寫,全稱中畫。
“中影擁有電影數字特技製作係統、電影膠片轉高清晰度製作係統、國內唯一的數字影院影片母版製作係統,具備了完成電影數字化製作全過程的條件和基礎。”
簽約儀式上,韓三瓶發表講話:“我們支持和鼓勵民營資本進行電影數字基礎建設投入,發展電影數字技術,盡快推動電影製片、發行、放映全數字化、規模化發展。”
韓三瓶隻是簽約儀式上露個臉,講個話。
具體工作是和中影旗下的華龍電影數字製作有限公司進行溝通。
沈三通先感謝中影的支持,而後表態道:“數字電影和膠片電影,好比汽車和馬車,數字電影代表電影的未來。中畫會在電影數字技術領域進行專業化、精細化經營,實現從基礎到精尖的邁進。”
“專注數字電影精品化,專注電腦特效,電影3d技術,改變數字電影隻是用來降低成本的刻板印象,讓更多導演可以用更低成本創作出自己的作品。”
沈三通考察了一番電影數字領域的情況,沒有中影支持,真不好幹,民營沒幾個投入的。
目前學校都沒怎麽設置電腦數碼特效相關的專業課程。
不過也不是真的困難,還是要有項目養。
他打算用門房和石頭兩個電影項目,積累人才、技術。
“沈導,超市續集交給一個沒有在商業上證明自己的導演,從喜劇轉向恐怖懸疑,是否擔心觀眾不買賬?”結束發布會,有記者跑得快,話筒懟過來了。
實在是沈三通自從超市宣傳之後,消失了一樣,根本見不到人。
隻有一些花邊,什麽張靜楚踉蹌出沈三通公司,花容失色,真真假假的消息。
“你哪來的消息?”沈三通有些意外。
這消息跑的那麽快嗎,都沒立項。
一定是公司中出了內鬼!
“你是承認把超市續集交給一個文藝片導演了嗎,是什麽促使你做出這個決定,新電影能透露一下嗎?”記者興奮,套出話來了。
“電影立項的時候,我們會公布。”沈三通不再多說,走人。
“韓董,您對於超市續集不再由沈三通執導有什麽看法,對於新的導演有沒有信心?”記者追問韓三瓶。
“新導演我們當然要支持。不過超市是火車頭電影公司的項目。”韓三瓶臉都黑了,超市續集他一直堅持想讓沈三通親自來。
......
隨著沈三通電影公司兩部電影項目消息一出,整個行業震動。
圈內無數人震動。
女明星更是想要自動!
那麽好的電影,才這一點票房,覺得欠他一張票。
寧昊收割了一波觀眾緣,對於他以後的電影有很大好處。
這一世,在改變觀眾對於國產電影偏見上,《瘋狂的超市》做的比石頭更好。
超市更接地氣,不用觀眾事後感慨,當場滿足。
“不要為了本土化而本土化,我們要自信一點,再自信一點。”
沈三通指出目前石頭劇本的問題。
寧昊在石頭這部戲裏,是有點不自信的。
一方麵寧昊非常喜歡蓋·裏奇的電影,更加欣賞其拍攝手法。
另外一方麵,寧昊有顧慮,怕觀眾不接受,也怕被人罵抄襲。
所以在劇本寫作上,他刻意回避蓋·裏奇的手法,企圖建立一種全新的方式。
沈三通認可這個想法,本土化是對的。
要賺中國觀眾的錢,就要讓中國觀眾喜歡,必須本土化。
但什麽是本土化,沈三通和寧昊就有了一些分歧。
或者在什麽是中國化方麵,有分析。
《兩杆大煙槍》那種混亂、黑暗的背景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大英有那樣的文化。
大英的大缺大德,可不是隻對殖民地,它對自己的本國民眾也一樣。
舉個例子,當年鐵娘子弄私有化,把鐵路分了。
搞的方式非常腦殘,政府承擔運營成本,收錢的交給私企。
把整個工人,也就是底層出路給斷了。
蓋裏奇就成長在那個環境之中。
如此環境之下,產生的文藝作品,帶著混亂、黑暗、絕望很正常,可以理解。
誰放在那個環境之中都是這樣。
可是老中不一樣啊。
寧昊理解的本土化,在沈三通看來,是“土化”,一股土味。
弄進泥地裏,為了本土化而本土化。
好在沒有多少殖味,多少能讓沈三通接受一點。
前世沈三通幹土木,真是憋了一肚子火,親眼目睹了輿論變化。
80、90年代,中國基建不行,吹基建吹高樓大廈。
零幾年之後,特別是08年之後,中國基建行了,變成高鐵等一等你的人民了。
改吹內涵,吹文化了。
誰說國產電影一定要土,誰規定中國就是土?
那建設那麽多高樓大廈做什麽,要工業化幹什麽?
國外的高樓是高樓,是文化,是文明。
中國的高樓就不是高樓了,換成中國,基建發展反而成原罪了?
沒這個道理。
方言可以有,但是不需要刻意。
當然了石頭也有可能是成本問題,但是沈三通監製這版,廠房要有廠房的樣子。
經營困難,人愁眉不展,但是色彩要亮,地方要寬敞。
01年加入世貿之後,是迎來大發展的。
來點工業文明的東西,精神狀態要振奮。
不是大缺大德的大英就不用硬cosy,自信一點。
“我會和昊子做好溝通。”邢愛那將沈三通要求記下來。
“沈導,我們一定編好這個故事。”嶽小軍等編輯也做了表態。
他們參與到具體的編寫工作,才知道是超市第二部。
很激動。
這可是一億五千萬電影的續集,弄好在這行一步登天,揚名立萬了。
“我隻是提一下意見,這部戲主要還是以寧昊的想法為主。”
沈三通對於《瘋狂的石頭》劇情記得很清楚,他也多刷過,真是一部好電影。
不過他不會直接拿出來,這是寧昊和其他主創的機會。
石頭這部戲裏麵,他的角色是元帥。
將軍是寧昊,其他都是小兵。
元帥是要統籌大局,把握方向的。
元帥去搶將軍和小兵的活,沒這樣做事的。
要不是寧昊跑電影節,沈三通隻會在寧昊在場的時候,挑一個編輯代表溝通,而不是直接和編輯溝通。
石頭這個項目,沈三通隻抓寧昊,隻有寧昊達不到他的要求,他才會出手。
當然,那個時候出手,就是換將了。
寧昊前世很厲害,對國產電影有貢獻,但是再三達不到沈三通的要求,也隻能換。
超市一億五千萬票房,全產業鏈條以億為單位的生意,不是過家家。
石頭這部戲作為瘋狂的第二部,沈三通甚至覺得不一定有超市的票房高。
超市很簡單,主線非常簡單,各種搞笑。
搞笑的表層之下,埋的一些深層次的東西,也很好挖出來,沒有門檻。
石頭是有觀影門檻的。
多線敘事,時間線還有點錯亂。
資深影迷會大呼牛逼,但弄不好普通觀眾要罵娘。
沈三通必須慎重些。
......
2月18日。
中畫電影數字技術公司成立,注冊資本五千萬元(不是實繳,規定時間繳納就可以,有很多套路),中影以技術入股占了三成股份。
中畫就是中畫,不是簡寫,全稱中畫。
“中影擁有電影數字特技製作係統、電影膠片轉高清晰度製作係統、國內唯一的數字影院影片母版製作係統,具備了完成電影數字化製作全過程的條件和基礎。”
簽約儀式上,韓三瓶發表講話:“我們支持和鼓勵民營資本進行電影數字基礎建設投入,發展電影數字技術,盡快推動電影製片、發行、放映全數字化、規模化發展。”
韓三瓶隻是簽約儀式上露個臉,講個話。
具體工作是和中影旗下的華龍電影數字製作有限公司進行溝通。
沈三通先感謝中影的支持,而後表態道:“數字電影和膠片電影,好比汽車和馬車,數字電影代表電影的未來。中畫會在電影數字技術領域進行專業化、精細化經營,實現從基礎到精尖的邁進。”
“專注數字電影精品化,專注電腦特效,電影3d技術,改變數字電影隻是用來降低成本的刻板印象,讓更多導演可以用更低成本創作出自己的作品。”
沈三通考察了一番電影數字領域的情況,沒有中影支持,真不好幹,民營沒幾個投入的。
目前學校都沒怎麽設置電腦數碼特效相關的專業課程。
不過也不是真的困難,還是要有項目養。
他打算用門房和石頭兩個電影項目,積累人才、技術。
“沈導,超市續集交給一個沒有在商業上證明自己的導演,從喜劇轉向恐怖懸疑,是否擔心觀眾不買賬?”結束發布會,有記者跑得快,話筒懟過來了。
實在是沈三通自從超市宣傳之後,消失了一樣,根本見不到人。
隻有一些花邊,什麽張靜楚踉蹌出沈三通公司,花容失色,真真假假的消息。
“你哪來的消息?”沈三通有些意外。
這消息跑的那麽快嗎,都沒立項。
一定是公司中出了內鬼!
“你是承認把超市續集交給一個文藝片導演了嗎,是什麽促使你做出這個決定,新電影能透露一下嗎?”記者興奮,套出話來了。
“電影立項的時候,我們會公布。”沈三通不再多說,走人。
“韓董,您對於超市續集不再由沈三通執導有什麽看法,對於新的導演有沒有信心?”記者追問韓三瓶。
“新導演我們當然要支持。不過超市是火車頭電影公司的項目。”韓三瓶臉都黑了,超市續集他一直堅持想讓沈三通親自來。
......
隨著沈三通電影公司兩部電影項目消息一出,整個行業震動。
圈內無數人震動。
女明星更是想要自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