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公、李元芳、曾泰在內侍省監路正的陪同下,走進善金局大門。狄公環視四周,隻見屍骨遍地,房舍盡毀。


    內侍監路正道:“國老,您看看吧,真是造孽呀。善金局自將作大監沙爾汗起,共一百四十六員,南衙守軍五十員,總一百九十六人,無一生還。從範鑄坊直至後巷班房,六坊十四所,三百餘間房屋,全部被烈火焚毀。”


    狄公不禁嘆道:“善金局自太宗朝起始經營,歷百年,誰料想今日竟會付之一炬,浩劫,真是浩劫呀……”狄公轉向路正問道,“路大人,依你之見,此次火災起自何因?”


    路正答道:“回國老,善金局內多置炭火,粗算下來,僅融銀用的火池便有四十多個。以卑職看來,定是 火工不慎令大量火炭外泄,引著易燃之物,這才釀成慘禍。”


    狄公道:“你的意思是,這場火災是個意外?”


    路正道:“是啊。國老也知道,善金局起火已不是一次兩次了,龍朔二年和顯慶四年的兩次火災,便是因火工玩忽懈怠,致使大火蔓延,善金局因而關閉一年之久。”


    狄公緩緩點了點頭:“不錯,本閣時任地官侍郎,當年,重修善金局的款項還是本閣撥下的。”路正感慨道:“是呀國老,這一次燒得更慘,重修是不可能了,怕是要重建嘍。”


    狄公點了點頭,說話間,幾人已來到範鑄坊前,放眼望去,四麵一片瓦礫焦土,煙霧騰騰。狄公深吸一口氣,仔細觀察著。不遠處的瓦礫間一件黑忽忽的東西引起了他的注意。


    狄公趕忙走過去,定睛一看。是一段燒焦的襆頭殘片。狄公彎腰拾起,仔細觀察著。殘片是襆頭側麵的襯邊兒,依稀可見上麵繡有金花銀邊兒。


    一旁的曾泰道:“襆頭上有金銀之繡,乃秩四品上的官襆。”狄公點了點頭。曾泰道,“恩師,這襆頭應該是沙爾汗的。”狄公嘆了口氣沒有說話。


    忽然,李元芳手指不遠處道:“大人,您看,那是什麽?”狄公順著他的手指望去,隻見不遠處的廢墟中閃爍著一點點金光。


    狄公一揮手,幾人快步走上前去,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塊金製腰牌,狄公俯身拾起,腰牌上鐫著:“將作大監沙爾汗,內侍省製”。狄公抬起頭來,將腰牌遞給一旁的路正道:“路大人,你看看這個。”


    路正接過腰牌,仔細看了看:“國老,這是內侍省監製,出入善金局的腰牌。卑職也有一塊。”說著,他從自己腰間解下腰牌遞給狄公。狄公接過來看了看,果然,兩塊腰牌一模一樣的,隻是這一塊刻著路正的官職和名字。


    曾泰道:“看起來,沙爾汗果然葬身火海了。”


    元芳點點頭:“可惜這位金銀器巨匠就這麽不明不白地死掉了,實在是令人惋惜呀。”狄公長嘆一聲也點點頭,繼續向前走去。


    迎麵兩名軍士抬著一副燒焦的骨殖走過狄公身邊。


    狄公像是發現發會麽猛轉過身道:“等等!”兩名軍士趕忙停住腳步。


    狄公走到擔架前,仔細觀察著燒焦的骨殖,良久,他抬起頭靜靜地思索著。曾泰與元芳對視一眼,輕聲問道:“恩師,您發現什麽了?”


    狄公若有所思地道:“被烈火焚燒致死之人,通常情況下,都是先被濃煙窒息而亡,其後才為大火所焚,這種死法無外乎兩種情況,第一種,全身被火焚為灰燼。第二種,被列火燒成焦炭模樣,雖然麵目全非,身體萎縮,卻是可以看出人形的。”曾泰點點頭道:“不錯。”


    狄公指著眼前這具屍骨道:“可你看看這具屍體,隻剩下一副白骨,連人形都看不出來了。火不是毒藥,沒有腐蝕作用,它怎麽可能把人的肉都燒沒了,隻留下幹幹淨淨的骨頭?”


    元芳湊上前接道:“不錯。一般情況下,如果肉燒沒了,骨頭也就化成灰燼了。”曾泰恍然道:“恩師,您這麽一說還真是的,這廢墟裏的屍體似乎都是如此。”


    狄公緩緩點了點頭:“說得很對。這善金局中的人,似乎是先變成白骨,之後才遭烈焰焚燒。”元芳和曾泰對視一眼:“此事確實有些蹊蹺。”


    狄公緩緩走上台階,廢墟中,幾柄燒得烏黑彎曲的鋼刀映入眼簾。狄公快步走了過去,拾起一把仔細看了看,而後將手中的鋼刀遞給元芳道:“元芳,你看一看這把刀。”


    李元芳接過鋼刀看了看:“大人,這是十六衛禁軍統一配發的青鋼腰刀。”


    狄公點點頭:“也就是說,此刀應該屬於那些守衛善金局的南衙禁軍。”元芳點點頭道:“正是。”


    狄公轉向身旁的路正問道:“路大人,平素,守衛善金局的禁軍應該在何處值勤?”路正道:“在善金局大門外。”


    狄公點點頭:“我們現在所站的位置應該是範鑄坊門前吧?”路正道:“正是。”


    狄公點了點頭,指了指善金局大門,對眾人道:“這就是了。你們看一看,善金局大門與範鑄坊相距有一箭之遙。路大人剛剛說過,禁軍是在善金局大門外值守 的,既然如此,他們的腰刀怎麽會出現在範鑄坊門前?”李元芳愣住了:“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探狄仁傑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錢雁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錢雁秋並收藏神探狄仁傑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