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機械設備採用組合式結構,浮筏式整體減振機座,輻射噪聲低。
4.武器係統
該級艇裝備24具ss-n-19飛彈發射筒,布置在艇前中部耐壓殼體與非耐壓殼體之間。指揮台圍殼每側有6個矩形蓋板,長約7m,寬約2m,內裝2具飛彈發射裝置,與垂線成45度斜角布置。
ss-n-19反艦飛彈(“花崗岩”型)是70年代初開始研製的中遠程超音速(1.6ma)掠海飛行的多用途飛彈,是ss-n-12飛彈的改進型。該型飛彈可從水下發射,射程500km,戰鬥部為750kghe炸藥或500kttnt當量核裝藥。
艇上裝有4具533mm和2具650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53型魚雷,航速45kn,航程20km,潛深300m;65型魚雷,航速60kn,航程40km,潛深1000m;ss-n-15反潛飛彈,射程50km,戰鬥部為200kt當量核深彈;ss-n-16反潛飛彈,射程120km,戰鬥部為40型主/被動聲自導魚雷。自衛武器裝載量28枚。
5.電子設備
該級艇的聲吶係統有“鯊魚鰓”型主/被動中、低頻搜索和攻擊用聲吶,“鼠鳴”型主動高頻攻擊用聲吶,“鯊魚肋”型被動低頻舷側陣聲吶,“金字塔”型被動甚低頻拖曳線列陣聲吶,用於被動搜索遠程警戒。
導航係統有慣性導航、衛星導航、無線電六分儀等組成的綜合導航係統。艇上裝有“窺探對”型i波段對海警戒雷達,“場燈”、“方環”型偵察雷達,“穿孔盤”型火控雷達。
通信係統有“活動彈簧”型衛星通信設備,低頻與甚低頻拖曳浮標天線。極低頻拖曳浮力天線,浮力電纜長630m,拖曳深度90m。
該級艇裝備了作戰控製情報係統和先進飛彈射擊指揮儀,具有多種目標攻擊程序和抗幹擾能力。電子對抗設備有“圓邊帽”型、“團磚”型、“棒磚”型電子對抗措施,“克裏姆”-2型敵我識別器。
美國的巡航飛彈核潛艇 [本章字數:374 最新更新時間:2009-05-30 19:47:05.0]
----------------------------------------------------
西方一直僅僅發展兩個類型??攻擊潛艇和彈道飛彈潛艇。雖然美國在上世紀50年代末建造了大比目魚號,但服役沒有幾年就將其改裝成了攻擊型潛艇。美國巡航飛彈潛艇也是在近幾年才出現的。美國海軍在近幾年將數艘俄亥俄級核潛艇改裝成巡航飛彈潛艇。這些潛艇仍用垂直發射係統作為巡航飛彈的發射平台,並裝備了22發戰斧巡航飛彈,其中兩發裝備核彈頭。剩下的兩個發射筒則為特種部隊裝備特殊裝備而用。這些發射筒也可以被用作無人飛行器或遙控潛水裝置的發射或裝載平台。為潛艇增加觀導能力。如果這種俄亥俄級潛艇滿載154發彈頭的戰斧巡航飛彈,其火力將相當於一個巡航飛彈驅逐艦戰鬥群或者2艘飛彈巡洋艦。俄亥俄號在2006年年初已經改裝完畢,下水試航。同期密西根號和佛羅裏達號開始進場改裝。而喬治亞號也在早些時候開始了改裝。預計在2008年前,美國將擁有4艘以上的俄亥俄級巡航飛彈潛艇。
攻擊型核潛艇卷(完整)
蘇聯第一代n級攻擊核潛艇 [本章字數:268 最新更新時間:2009-05-25 21:21:51.0]
----------------------------------------------------
“n”級於1955年開工設計,1958年開始服役,是蘇聯海軍首批核潛艇。共建造13艘。長109.7米、寬9.1米、吃水6.7米,排水量5000噸(水麵)/5750噸(水下),動力裝置採用1台核反應堆,及2台蒸氣渦輪機,2軸,功率3萬馬力,最大航速30節(水麵),最大潛深300米,武器有10具魚雷發射管(艇首6具使用533魚雷、艇尾4具,使用406魚雷)。從這些標準可以看出,它大大致和美國第三代核潛艇水平相當。比美國第一代“鰩魚”級和第二代“鰹魚”級要先進得多。1970年4月,一艘“n”級核潛艇於英國海域進行演習時,失事沉沒。
蘇聯第二代v級(維克托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 [本章字數:962 最新更新時間:2009-05-25 21:24:32.0]
----------------------------------------------------
維克托級,簡稱 v級,是前蘇聯海軍發展的第二代核動力攻擊型潛艇,也是目前俄羅斯海軍核動力攻擊型潛艇部隊的主力,共有47艘在役,分屬於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由於不斷改進,v級潛艇共有v-1、v?2和v-3三種型號。
v-1型是維克托級的原型,是專為執行反潛反艦任務而設計的,是前蘇聯第一艘採用美國“大青花魚”潛艇水滴形艇型和新型核反應堆的潛艇,並且是前蘇聯首次在外殼體敷設60毫米厚消聲瓦的核潛艇。v?1型首艇1965年開工,到1974年共建16艘。但由於可靠性差,最後兩艘已退役,並有一艘艇曾於1985年在為反應堆更換燃料時發生事故。v-1型潛艇長94米,寬 10.5米,吃水 7.3米;水上排水量4400噸,水下排水量5300噸;水上航速18節,水下航速32節。為增加航速,其動力裝置採用了2座壓水反應堆、2台蒸汽輪機,並有兩個5葉螺旋槳。艇上的主要攻擊武器是6具533毫米艏魚雷發射管,可發射總數為18枚的 ss?n?15反潛飛彈和53型魚雷。
v?2型潛艇是v?1型的改進型,從1972年~1978年共建有7艘,兩型艇最大的區別是,v-2型為增大魚雷和飛彈的儲存空間,艇長增加到103米,水下排水量也因此增加到5800噸。為使潛艇能發射威力更大的ss?n?l6反潛飛彈和65型魚雷,v?2型將艇首魚雷管中的4具改裝為650毫米魚雷管。v-2型潛艇還首次在原有慣性導航係統的基礎大加裝了“桑塔拿”衛星導航係統,並增加了潛艇的定位精度,同時也使艇上武器能更為準確地攻擊目標。
4.武器係統
該級艇裝備24具ss-n-19飛彈發射筒,布置在艇前中部耐壓殼體與非耐壓殼體之間。指揮台圍殼每側有6個矩形蓋板,長約7m,寬約2m,內裝2具飛彈發射裝置,與垂線成45度斜角布置。
ss-n-19反艦飛彈(“花崗岩”型)是70年代初開始研製的中遠程超音速(1.6ma)掠海飛行的多用途飛彈,是ss-n-12飛彈的改進型。該型飛彈可從水下發射,射程500km,戰鬥部為750kghe炸藥或500kttnt當量核裝藥。
艇上裝有4具533mm和2具650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53型魚雷,航速45kn,航程20km,潛深300m;65型魚雷,航速60kn,航程40km,潛深1000m;ss-n-15反潛飛彈,射程50km,戰鬥部為200kt當量核深彈;ss-n-16反潛飛彈,射程120km,戰鬥部為40型主/被動聲自導魚雷。自衛武器裝載量28枚。
5.電子設備
該級艇的聲吶係統有“鯊魚鰓”型主/被動中、低頻搜索和攻擊用聲吶,“鼠鳴”型主動高頻攻擊用聲吶,“鯊魚肋”型被動低頻舷側陣聲吶,“金字塔”型被動甚低頻拖曳線列陣聲吶,用於被動搜索遠程警戒。
導航係統有慣性導航、衛星導航、無線電六分儀等組成的綜合導航係統。艇上裝有“窺探對”型i波段對海警戒雷達,“場燈”、“方環”型偵察雷達,“穿孔盤”型火控雷達。
通信係統有“活動彈簧”型衛星通信設備,低頻與甚低頻拖曳浮標天線。極低頻拖曳浮力天線,浮力電纜長630m,拖曳深度90m。
該級艇裝備了作戰控製情報係統和先進飛彈射擊指揮儀,具有多種目標攻擊程序和抗幹擾能力。電子對抗設備有“圓邊帽”型、“團磚”型、“棒磚”型電子對抗措施,“克裏姆”-2型敵我識別器。
美國的巡航飛彈核潛艇 [本章字數:374 最新更新時間:2009-05-30 19:47:05.0]
----------------------------------------------------
西方一直僅僅發展兩個類型??攻擊潛艇和彈道飛彈潛艇。雖然美國在上世紀50年代末建造了大比目魚號,但服役沒有幾年就將其改裝成了攻擊型潛艇。美國巡航飛彈潛艇也是在近幾年才出現的。美國海軍在近幾年將數艘俄亥俄級核潛艇改裝成巡航飛彈潛艇。這些潛艇仍用垂直發射係統作為巡航飛彈的發射平台,並裝備了22發戰斧巡航飛彈,其中兩發裝備核彈頭。剩下的兩個發射筒則為特種部隊裝備特殊裝備而用。這些發射筒也可以被用作無人飛行器或遙控潛水裝置的發射或裝載平台。為潛艇增加觀導能力。如果這種俄亥俄級潛艇滿載154發彈頭的戰斧巡航飛彈,其火力將相當於一個巡航飛彈驅逐艦戰鬥群或者2艘飛彈巡洋艦。俄亥俄號在2006年年初已經改裝完畢,下水試航。同期密西根號和佛羅裏達號開始進場改裝。而喬治亞號也在早些時候開始了改裝。預計在2008年前,美國將擁有4艘以上的俄亥俄級巡航飛彈潛艇。
攻擊型核潛艇卷(完整)
蘇聯第一代n級攻擊核潛艇 [本章字數:268 最新更新時間:2009-05-25 21:21:51.0]
----------------------------------------------------
“n”級於1955年開工設計,1958年開始服役,是蘇聯海軍首批核潛艇。共建造13艘。長109.7米、寬9.1米、吃水6.7米,排水量5000噸(水麵)/5750噸(水下),動力裝置採用1台核反應堆,及2台蒸氣渦輪機,2軸,功率3萬馬力,最大航速30節(水麵),最大潛深300米,武器有10具魚雷發射管(艇首6具使用533魚雷、艇尾4具,使用406魚雷)。從這些標準可以看出,它大大致和美國第三代核潛艇水平相當。比美國第一代“鰩魚”級和第二代“鰹魚”級要先進得多。1970年4月,一艘“n”級核潛艇於英國海域進行演習時,失事沉沒。
蘇聯第二代v級(維克托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 [本章字數:962 最新更新時間:2009-05-25 21:24:32.0]
----------------------------------------------------
維克托級,簡稱 v級,是前蘇聯海軍發展的第二代核動力攻擊型潛艇,也是目前俄羅斯海軍核動力攻擊型潛艇部隊的主力,共有47艘在役,分屬於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由於不斷改進,v級潛艇共有v-1、v?2和v-3三種型號。
v-1型是維克托級的原型,是專為執行反潛反艦任務而設計的,是前蘇聯第一艘採用美國“大青花魚”潛艇水滴形艇型和新型核反應堆的潛艇,並且是前蘇聯首次在外殼體敷設60毫米厚消聲瓦的核潛艇。v?1型首艇1965年開工,到1974年共建16艘。但由於可靠性差,最後兩艘已退役,並有一艘艇曾於1985年在為反應堆更換燃料時發生事故。v-1型潛艇長94米,寬 10.5米,吃水 7.3米;水上排水量4400噸,水下排水量5300噸;水上航速18節,水下航速32節。為增加航速,其動力裝置採用了2座壓水反應堆、2台蒸汽輪機,並有兩個5葉螺旋槳。艇上的主要攻擊武器是6具533毫米艏魚雷發射管,可發射總數為18枚的 ss?n?15反潛飛彈和53型魚雷。
v?2型潛艇是v?1型的改進型,從1972年~1978年共建有7艘,兩型艇最大的區別是,v-2型為增大魚雷和飛彈的儲存空間,艇長增加到103米,水下排水量也因此增加到5800噸。為使潛艇能發射威力更大的ss?n?l6反潛飛彈和65型魚雷,v?2型將艇首魚雷管中的4具改裝為650毫米魚雷管。v-2型潛艇還首次在原有慣性導航係統的基礎大加裝了“桑塔拿”衛星導航係統,並增加了潛艇的定位精度,同時也使艇上武器能更為準確地攻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