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型潛艇有11個壓載水艙,具有良好的水下不沉性和適航性。主要觀通設備有雷達和雷達偵察機、綜合聲納、通信聲納、偵察聲納和潛望鏡、電羅經、水壓計程儀、航跡自繪儀以及短波、長波、超短波等無線電通信設備及其天線。
●33g1型潛艇
33g1型潛艇是中國第一艘發射飛航式飛彈的潛艇,也是唯一的一艘水麵發射飛航式飛彈的潛艇,所加裝的飛彈是“鷹擊8號”反艦飛彈。33g1是以33型潛艇為母體的改裝艇。在上層建築內左右舷各增設了三座箱式飛彈發射筒,艇的上層建築線型變化較大,使33型潛艇本來就不高的水下航速和水下經濟續航力下降不少。由於飛彈發射的需要,增加了自動測風儀、方位水平儀和雷彈合用的射擊指揮係統,改裝了雷達。 33g1型潛艇於1978年完成改裝設計,1980年在武昌造船廠開工,1983年7月交付海軍,1985年海上發射飛彈試驗成功。
“r”級常規動力潛艇(033型),是前蘇聯613型的改進型,是根據“二四協定”,前蘇聯向中國有償轉讓,由中國進行仿製的。是中國生產批量最大的一型潛艇,其中出口朝鮮7艘埃及4艘。
首製艇於1965年12月在江南造船廠建成。作為原型的613型潛艇完全是一型二戰時期水平的潛艇。33型潛艇與613型相比主要改進之處是:增加2具魚雷發射管,提高了水聲設備性能,增加了蓄電池的水冷卻係統,下潛深度增大,通氣管狀態作為主要航態提高了航速,採用將貯備浮力轉變成超載燃油的途徑,巧妙地使續航力和自持力增大了一倍,結果在動力裝置未作改變,依靠改進流體動力和推進特性,排水量增大後艇的水下航速仍保持不降低,應當說,33型的設計是相當成功的。這種設計思路是不會過時的。
排水量:1475噸(水上);1830噸(水下)
主尺寸:長76.6米,寬6.7米,吃水5.2米
潛 深:300米
主 機:兩台37-d柴油機,雙軸
航 速:15.2節(水上),13節(水下)
續航力:9000海裏/9節(水上)
編 製:57名(其中軍官10名)
武 器:8具533魚雷發射管,(或28枚水雷)
舷 號:退役(213?218、227、228、237?239、249?255)
在役(256?260、268?280、286、287、291?304、343?349、355)
中國第一代明級(035型)常規潛艇 [本章字數:479 最新更新時間:2009-05-25 22:16:52.0]
----------------------------------------------------
明級
"明”級(035型)潛艇。為中國自行研製第一代常規動力魚雷攻擊潛艇。1967年由中央軍委批準,自行研製的中國第一代常規動力魚雷攻擊潛艇。035型潛艇首製艇於1969年10月開工,1974年4月交付海軍使用。1979—1989年與1992—1994年間曾兩度停建,進行現代化改裝型艇的設計,改進艇於1988年8月開工,1990年底交艇,1993年定型,至今已建造了一小批交付海軍使用。
排水量:1584噸(水上);2113噸(水下)
主尺寸:長76米,寬7.6米,吃水5.1米
潛深:300米
主機:ge390-zc-1型中速柴油機,5200馬力,單軸、單槳
航速:15節(水上),18節(水下)
續航力:9000海裏/19節
編製:57名(其中軍官10名)
武器:8具魚雷發射管,16枚魚雷(或32枚水雷)
舷號:035型(232、233、342、352、353、354)
035g型(356—363、305—308)
035b型(309—312)
中國第二代宋級(039型)常規潛艇 [本章字數:4143 最新更新時間:2009-05-25 22:20:41.0]
----------------------------------------------------
宋級常規潛艇水麵排水量1700噸,對下排水量2250噸,艇長74.9米,寬8.4米,吃水5.3米。
主機:柴油機-電力推進;2台或3台mtu柴油機;單軸。
航速:15節(水上),22節(水下)。
編製:60名(其中軍官10名)。
魚雷: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水雷:代替魚雷
飛彈:jy8-2
對抗措施:電子支援:921-a型;雷達警戒。
雷達:水麵搜索,i波段。
聲納:艇首安裝;被/主動搜索與攻擊;中頻。舷側基陣;被動搜索;低頻。
該級艇的主尺寸類似於明級,但有單個側斜螺旋槳和一個球形艇首聲納。首水平舵位於階梯型指揮台圍殼前部駕駛艙之下兩側,圍殼後部用於容納各種升降桅杆。
“宋”級潛艇的研製計劃始於80年代中後期,其設計目標瞄準了世界先進水平的常規潛艇,各種技術性能要比“明”級潛艇有一個跨越式的進步,總體性能水平要求達到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初的世界先進水平,從而滿足我海軍潛艇部隊21世紀作戰的需求。“宋”級潛艇首艇在1992年開工建造,1994年5月下水,1995年開始進行大量的海上測試。測試一直進行了近三年多,其間發現了新艇存在著一些設計缺陷及沒有達標的性能指標。發現的主要問題有:
1、新艇的穩定性沒有達到設計標準。這主要是由於指揮台的高度過高以及指揮台的梯形外形使潛艇航行重心增高及航行阻力增加。
2、噪聲水平沒有滿足設計標準。由於在潛艇的外形設計上及內部降噪措施上存在著一些不足,使潛艇的噪聲水平雖比“明”級潛艇有了很大的降低,但與80年代中後期建造的世界其它先進常規潛艇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33g1型潛艇
33g1型潛艇是中國第一艘發射飛航式飛彈的潛艇,也是唯一的一艘水麵發射飛航式飛彈的潛艇,所加裝的飛彈是“鷹擊8號”反艦飛彈。33g1是以33型潛艇為母體的改裝艇。在上層建築內左右舷各增設了三座箱式飛彈發射筒,艇的上層建築線型變化較大,使33型潛艇本來就不高的水下航速和水下經濟續航力下降不少。由於飛彈發射的需要,增加了自動測風儀、方位水平儀和雷彈合用的射擊指揮係統,改裝了雷達。 33g1型潛艇於1978年完成改裝設計,1980年在武昌造船廠開工,1983年7月交付海軍,1985年海上發射飛彈試驗成功。
“r”級常規動力潛艇(033型),是前蘇聯613型的改進型,是根據“二四協定”,前蘇聯向中國有償轉讓,由中國進行仿製的。是中國生產批量最大的一型潛艇,其中出口朝鮮7艘埃及4艘。
首製艇於1965年12月在江南造船廠建成。作為原型的613型潛艇完全是一型二戰時期水平的潛艇。33型潛艇與613型相比主要改進之處是:增加2具魚雷發射管,提高了水聲設備性能,增加了蓄電池的水冷卻係統,下潛深度增大,通氣管狀態作為主要航態提高了航速,採用將貯備浮力轉變成超載燃油的途徑,巧妙地使續航力和自持力增大了一倍,結果在動力裝置未作改變,依靠改進流體動力和推進特性,排水量增大後艇的水下航速仍保持不降低,應當說,33型的設計是相當成功的。這種設計思路是不會過時的。
排水量:1475噸(水上);1830噸(水下)
主尺寸:長76.6米,寬6.7米,吃水5.2米
潛 深:300米
主 機:兩台37-d柴油機,雙軸
航 速:15.2節(水上),13節(水下)
續航力:9000海裏/9節(水上)
編 製:57名(其中軍官10名)
武 器:8具533魚雷發射管,(或28枚水雷)
舷 號:退役(213?218、227、228、237?239、249?255)
在役(256?260、268?280、286、287、291?304、343?349、355)
中國第一代明級(035型)常規潛艇 [本章字數:479 最新更新時間:2009-05-25 22:16:52.0]
----------------------------------------------------
明級
"明”級(035型)潛艇。為中國自行研製第一代常規動力魚雷攻擊潛艇。1967年由中央軍委批準,自行研製的中國第一代常規動力魚雷攻擊潛艇。035型潛艇首製艇於1969年10月開工,1974年4月交付海軍使用。1979—1989年與1992—1994年間曾兩度停建,進行現代化改裝型艇的設計,改進艇於1988年8月開工,1990年底交艇,1993年定型,至今已建造了一小批交付海軍使用。
排水量:1584噸(水上);2113噸(水下)
主尺寸:長76米,寬7.6米,吃水5.1米
潛深:300米
主機:ge390-zc-1型中速柴油機,5200馬力,單軸、單槳
航速:15節(水上),18節(水下)
續航力:9000海裏/19節
編製:57名(其中軍官10名)
武器:8具魚雷發射管,16枚魚雷(或32枚水雷)
舷號:035型(232、233、342、352、353、354)
035g型(356—363、305—308)
035b型(309—312)
中國第二代宋級(039型)常規潛艇 [本章字數:4143 最新更新時間:2009-05-25 22:20:41.0]
----------------------------------------------------
宋級常規潛艇水麵排水量1700噸,對下排水量2250噸,艇長74.9米,寬8.4米,吃水5.3米。
主機:柴油機-電力推進;2台或3台mtu柴油機;單軸。
航速:15節(水上),22節(水下)。
編製:60名(其中軍官10名)。
魚雷: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水雷:代替魚雷
飛彈:jy8-2
對抗措施:電子支援:921-a型;雷達警戒。
雷達:水麵搜索,i波段。
聲納:艇首安裝;被/主動搜索與攻擊;中頻。舷側基陣;被動搜索;低頻。
該級艇的主尺寸類似於明級,但有單個側斜螺旋槳和一個球形艇首聲納。首水平舵位於階梯型指揮台圍殼前部駕駛艙之下兩側,圍殼後部用於容納各種升降桅杆。
“宋”級潛艇的研製計劃始於80年代中後期,其設計目標瞄準了世界先進水平的常規潛艇,各種技術性能要比“明”級潛艇有一個跨越式的進步,總體性能水平要求達到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初的世界先進水平,從而滿足我海軍潛艇部隊21世紀作戰的需求。“宋”級潛艇首艇在1992年開工建造,1994年5月下水,1995年開始進行大量的海上測試。測試一直進行了近三年多,其間發現了新艇存在著一些設計缺陷及沒有達標的性能指標。發現的主要問題有:
1、新艇的穩定性沒有達到設計標準。這主要是由於指揮台的高度過高以及指揮台的梯形外形使潛艇航行重心增高及航行阻力增加。
2、噪聲水平沒有滿足設計標準。由於在潛艇的外形設計上及內部降噪措施上存在著一些不足,使潛艇的噪聲水平雖比“明”級潛艇有了很大的降低,但與80年代中後期建造的世界其它先進常規潛艇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