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攻擊航母的作戰行動,首先是潛艇兵力從基地或海上向待機地域展開。即當上級下達使用潛艇兵力打擊航母的命令後,應根據潛艇兵力所處的位置迅速組織潛艇兵力從基地或從海上向預定的潛艇作戰海域展開。打擊航母應選擇隱蔽性好、機動性強、突擊威力大的潛艇。可選用常規動力飛航飛彈潛艇、遠程魚雷潛艇、低噪聲的潛艇和核動力魚雷潛艇。其次是必須慎重確定打擊航母編隊 的海域和時機。打擊航母編隊的海域應選擇在有利於潛艇兵力活動,且航母編隊最有可能活動的海域或必經之地。突擊的時機通常應該選擇在航母進行飛機放飛和接收時;綜合補給船為航母補給時;海上氣象條件惡劣時;航母反潛警戒部署被打亂或分散時等時機。再次要隱蔽突破警戒,占領發射陣位。由於潛艇使用的武器最大射程還不夠遠,潛艇占領發射陣位必須突破航母編隊二、三層反潛警戒才能得以實現。因此,突破警戒的行動要充分利用航母編隊各層警戒兵力之間存在的時隙。條件具備時,可以武器的突破代替兵力的突破,充分發揮遠戰火力的威力,對敵實施超視距攻擊。第四是要周密組織潛艇兵力撤收。在突擊敵航母後,潛艇兵力的行動將在很大程度上處於暴露狀態,敵編隊中以及其它支持的反潛兵力必然會向暴露的潛艇進行瘋狂的反撲。此時,潛艇兵力應迅速採取大深度隱蔽行動,盡快撤離,如有可能,可組織遠程航空兵對敵實施襲擾、打擊或佯攻、掩護潛艇兵力撤離。
能潛入水下活動和作戰的艦艇。又稱潛水艇。海軍的主要艦種。具有良好的隱蔽性,較大的自給力、續航力和較強的突擊威力。用於攻擊陸上戰略目標,大、中型水麵艦船和潛艇,襲擊海岸設施和陸上重要目標,以及布雷、偵察、遣送特種人員登陸等。
潛艇按戰鬥使命區分,有戰略飛彈潛艇和攻擊潛艇;按動力區分,有核動力潛艇和常規動力潛艇;按水下排水量區分,有大型潛艇(2000噸以上)、中型潛艇(600~2000噸)、小型潛艇(100~600噸)和袖珍潛艇(100噸以下);按艇體結構形式區分,有雙殼潛艇和單殼潛艇。1戰略飛彈潛艇。用於對陸上重要目標進行戰略核襲擊。多為核動力,也有常規動力的。主要武器是潛地飛彈,並裝備有魚雷。核動力戰略飛彈潛艇水下排水量5000~30000噸左右,水下航速20~30節,下潛深度300~500米,自給力60~90晝夜。常規動力戰略飛彈潛艇水下排水量3500噸左右,水下航速14~15節,下潛深度約300米,自給力30~60晝夜。2攻擊潛艇。用於攻擊水麵艦船和潛艇。有核動力和常規動力兩種。主要武器是魚雷、水雷和反艦、反潛飛彈。核動力攻擊潛艇水下排水量3000~7000噸,水下航速30~42節,下潛深度300~500米,有的可達700餘米,自給力60~90晝夜。常規動力攻擊潛艇水下排水量600~3000噸,水下航速15~20節,下潛深度200~400米,自給力30~60晝夜...
穿越火線中的潛艇
潛艇??團隊爆破模式
潛伏者的任務:
摧毀潛艇“庇護”號的主要設施
保衛者的任務:
保護潛艇“庇護”號的主要設施
地圖背景:
一座位於沿海地帶與世隔絕的小島,竟是存放潛艇“庇護”號的秘密基地。而這艘潛艇將成為保衛者的殺手鐧!
“庇護”號潛艇由保衛者精心設計製造。它不但可以用來輸送兵力,更能夠進行遠距離攻擊,從而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為保衛者提供強大的水下支援。
在競爭對手潛伏者看來,“庇護”號無疑成為了眼中釘。他們不擇手段地打探到秘密基地的位置,力求摧毀掉它。一場新的戰鬥勢必在所難免。
中國第一代r級(033型)(羅米歐級)常規潛艇 [本章字數:1722 最新更新時間:2009-05-25 22:17:13.0]
----------------------------------------------------
“r”級(羅米歐級)即33型是前蘇聯613型的改進型,前蘇聯向中國有償轉讓,由中國進行仿製的。是中國生產批量最大的一型潛艇。
排水量:1475噸/1830噸(水麵/水下)
長:76.6 m
寬:6.7 m
吃水:5.2m
航速:15節(水麵)
12節(水下)
武器:8具533mm魚雷發射管,也可攜帶水雷28枚
潛深:300米
續航力:水上9000公裏/9節
動力:兩台37-d柴油機,雙軸
首製艇於1965年12月在江南造船廠建成。作為原型的613型潛艇完全是一型二戰時期水平的潛艇。33型潛艇與613型相比主要改進之處是:增加2具魚雷發射管,提高了水聲設備性能,增加了蓄電池的水冷卻係統,下潛深度增大,通氣管狀態作為主要航態提高了航速,採用將貯備浮力轉變成超載燃油的途徑,巧妙地使續航力和自持力增大了一倍,結果在動力裝置未作改變,依靠改進流體動力和推進特性,排水量增大後艇的水下航速仍保持不降低。
33型潛艇共劃分為7個艙,即首魚雷艙、前蓄電池艙、指揮艙、後蓄電池艙、柴油機艙、推進電機艙和尾魚雷艙。在首魚雷艙有6具533毫米發射管及6條備用魚雷,首部水平舵及錨裝置以及應急吹除係統。在首蓄電池艙有一組蓄電池和軍官住艙。在指揮艙集中了雷達、聲納、航海、操舵、潛浮、均衡、射擊指揮以及高中壓氣、疏水、液壓、空調、冷藏、蓄電池水冷等主要係統。還有潛望鏡、雷達天線、無線電天線及通氣管的升降裝置。在後蓄電池艙有一組蓄電池和艇員住艙。在柴油機艙有2台柴油機、全船通風機、空調和製冷係統等。在推進電機艙有2台主推進電機和2台經航電機及其控製設備。在尾魚雷艙有2具發射管、舵傳動裝置等。
能潛入水下活動和作戰的艦艇。又稱潛水艇。海軍的主要艦種。具有良好的隱蔽性,較大的自給力、續航力和較強的突擊威力。用於攻擊陸上戰略目標,大、中型水麵艦船和潛艇,襲擊海岸設施和陸上重要目標,以及布雷、偵察、遣送特種人員登陸等。
潛艇按戰鬥使命區分,有戰略飛彈潛艇和攻擊潛艇;按動力區分,有核動力潛艇和常規動力潛艇;按水下排水量區分,有大型潛艇(2000噸以上)、中型潛艇(600~2000噸)、小型潛艇(100~600噸)和袖珍潛艇(100噸以下);按艇體結構形式區分,有雙殼潛艇和單殼潛艇。1戰略飛彈潛艇。用於對陸上重要目標進行戰略核襲擊。多為核動力,也有常規動力的。主要武器是潛地飛彈,並裝備有魚雷。核動力戰略飛彈潛艇水下排水量5000~30000噸左右,水下航速20~30節,下潛深度300~500米,自給力60~90晝夜。常規動力戰略飛彈潛艇水下排水量3500噸左右,水下航速14~15節,下潛深度約300米,自給力30~60晝夜。2攻擊潛艇。用於攻擊水麵艦船和潛艇。有核動力和常規動力兩種。主要武器是魚雷、水雷和反艦、反潛飛彈。核動力攻擊潛艇水下排水量3000~7000噸,水下航速30~42節,下潛深度300~500米,有的可達700餘米,自給力60~90晝夜。常規動力攻擊潛艇水下排水量600~3000噸,水下航速15~20節,下潛深度200~400米,自給力30~60晝夜...
穿越火線中的潛艇
潛艇??團隊爆破模式
潛伏者的任務:
摧毀潛艇“庇護”號的主要設施
保衛者的任務:
保護潛艇“庇護”號的主要設施
地圖背景:
一座位於沿海地帶與世隔絕的小島,竟是存放潛艇“庇護”號的秘密基地。而這艘潛艇將成為保衛者的殺手鐧!
“庇護”號潛艇由保衛者精心設計製造。它不但可以用來輸送兵力,更能夠進行遠距離攻擊,從而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為保衛者提供強大的水下支援。
在競爭對手潛伏者看來,“庇護”號無疑成為了眼中釘。他們不擇手段地打探到秘密基地的位置,力求摧毀掉它。一場新的戰鬥勢必在所難免。
中國第一代r級(033型)(羅米歐級)常規潛艇 [本章字數:1722 最新更新時間:2009-05-25 22:17:13.0]
----------------------------------------------------
“r”級(羅米歐級)即33型是前蘇聯613型的改進型,前蘇聯向中國有償轉讓,由中國進行仿製的。是中國生產批量最大的一型潛艇。
排水量:1475噸/1830噸(水麵/水下)
長:76.6 m
寬:6.7 m
吃水:5.2m
航速:15節(水麵)
12節(水下)
武器:8具533mm魚雷發射管,也可攜帶水雷28枚
潛深:300米
續航力:水上9000公裏/9節
動力:兩台37-d柴油機,雙軸
首製艇於1965年12月在江南造船廠建成。作為原型的613型潛艇完全是一型二戰時期水平的潛艇。33型潛艇與613型相比主要改進之處是:增加2具魚雷發射管,提高了水聲設備性能,增加了蓄電池的水冷卻係統,下潛深度增大,通氣管狀態作為主要航態提高了航速,採用將貯備浮力轉變成超載燃油的途徑,巧妙地使續航力和自持力增大了一倍,結果在動力裝置未作改變,依靠改進流體動力和推進特性,排水量增大後艇的水下航速仍保持不降低。
33型潛艇共劃分為7個艙,即首魚雷艙、前蓄電池艙、指揮艙、後蓄電池艙、柴油機艙、推進電機艙和尾魚雷艙。在首魚雷艙有6具533毫米發射管及6條備用魚雷,首部水平舵及錨裝置以及應急吹除係統。在首蓄電池艙有一組蓄電池和軍官住艙。在指揮艙集中了雷達、聲納、航海、操舵、潛浮、均衡、射擊指揮以及高中壓氣、疏水、液壓、空調、冷藏、蓄電池水冷等主要係統。還有潛望鏡、雷達天線、無線電天線及通氣管的升降裝置。在後蓄電池艙有一組蓄電池和艇員住艙。在柴油機艙有2台柴油機、全船通風機、空調和製冷係統等。在推進電機艙有2台主推進電機和2台經航電機及其控製設備。在尾魚雷艙有2具發射管、舵傳動裝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