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改裝艦裝有直升機機庫與起降平台,以及防空飛彈裝置。


    歷任海軍領導


    歷任司令員


    張愛萍


    肖勁光


    葉飛


    劉華清


    張連忠


    石雲生


    張定發


    吳勝利


    歷任政治委員


    張愛萍


    蘇振華


    王宏坤(第二)


    李作鵬(第一)


    蘇振華(第一)


    杜義德(第二)


    葉飛(第一)


    李耀文


    魏金山


    周坤仁


    楊懷慶


    胡彥林


    劉曉江


    海軍戰史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組建後,在國共內戰與對外海戰中有所參與。


    國共內戰戰役


    1955年一江山島戰役:海軍取得勝利,攻下一江山島。


    1958年料羅灣海戰 :發生於1958年9月2日,亦稱為九二海戰,屬於八二三炮戰中,規模最大的海戰。


    1965年東引海戰 :東引海戰發生在1965年5月1日,又叫“五一東引海戰”,為台軍與解放軍的海上衝突。


    1965年烏丘海戰 烏丘海戰係發生於1965年11月13日至11月14日之衝突,是台軍在運輸傷患途中與人民海軍發生小型軍力駁火衝突。台臨淮艦沉,山海艦傷。


    主要對外戰役


    1974年西沙之戰:海軍擊退侵犯的越南海軍,成功守護西沙群島領土完整。


    1988年赤瓜礁海戰:海軍擊敗越南海軍,收復南沙群島永暑礁、華陽礁、東門礁、南薰礁、渚碧礁、赤瓜礁共6個島礁。


    中國海軍軍樂團


    中國海軍軍樂團組建於1986年2月,多年來,本著“隊伍年輕化、技術專業化、管理軍事化”的建團方針,在藝術上努力體現時代精神、軍隊風格和海軍特色,以嚴整的軍容、良好的作風和較高的演奏水平,在海軍精神文明建設和對外友好交往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被譽為展示人民海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良好形象的“窗口”。


    海軍軍樂團是海軍唯一的專業禮儀演奏部隊。直接服務於國家軍事外交工作,主要擔負總部和海軍的重大禮儀及外事接待表演任務。20年來,執行各種禮儀、演出任務1600多場次,觀眾幾百萬人次。先後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西安、杭州、鄭州、青島、寧波、秦皇島、長沙、舟山群島、南沙群島等30多個大、中城市和邊防海島慰問部隊和人民群眾,曾參加了全軍軍樂調演、“人民軍隊忠於黨”大型文藝晚會、老將軍授勳、第11屆亞運會、首屆國際管樂藝術節、慶祝香港、澳門回歸演出表演和首都國慶50周年大閱兵等盛大慶典及慶祝活動。在建國50周年國慶閱兵中,被解放軍聯合軍樂團評為最佳樂隊中的第一名。在國內首創了隊列行進吹奏表演“祖國,水兵請您檢閱”,曾榮獲全國、全軍比賽一等獎。為滿足部隊文化生活和加強部隊正規化建設的需要,先後9次在海軍機關舉辦“大海頌歌”、“春天交響曲”、“世紀之聲”等音樂會。2000年後創作錄製了以反映海軍部隊戰鬥生活為主題的《大海濤聲》、《海軍禮儀軍樂》和《大海雄風》cd光碟;曾連續五次在北京音樂廳、國圖音樂廳等專業音樂場所舉辦專場交響管樂音樂會,受到社會各界贊同。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為加強與各國人民和軍隊之間的友好交往,軍樂團曾14次隨海軍艦艇編隊跨越大洋,代表國家和軍隊出訪了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墨西哥、菲律賓、印尼、紐西蘭、朝鮮、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等30多個國家,總航行20萬多海裏,執行禮儀和演出任務300場次,觀眾達百萬人次。兩次隨海軍艦艇編隊停靠香港,執行演出和禮儀活動。另外,軍樂團在北京、上海、青島等地接待了近80個國家來華訪問的外軍高級將領和軍事代表團。用音樂這一特殊的語言架起了友誼的橋樑,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建國前中國海軍大事記


    1、19世紀40年代初,林則徐、魏源首先提出仿製西洋船炮的主張,並將其歸納為“師夷長技以製夷”;


    2、60年代初,清政府在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的過程中,萌發了仿效西方堅船利炮,創辦近代海軍的設想;海關總稅務司英國人李泰國等先後建議購買外艦建立艦隊,得到清政府允準;1862年(清同治元年),李泰國在英國購艦船7艘,與英國海軍上校阿思本密謀企圖控製中國海軍,遭到清朝官員抵製,此一購艦建軍的計劃破產,李泰國離職;


    3、1865年,清政府創辦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次年創辦福建船政局,打算通過發展造船工業,創建近代海軍;


    4、 1866年,在左宗棠、沈葆楨的操辦下,中國近代第一所高等院校船政學堂在福州誕生,初名“求是堂藝局”,左宗棠還為船政學堂製訂了“校規”,學生食宿免費,公費醫療,每月給銀四兩,學習期為5年,政府安排工作;當年12月23日,船政學堂首次開考招生105名,最先設立的專業是駕駛,招生不分滿漢,年齡初設為12-16歲,後又寬限為20歲。1867年1月6日,船政學堂正式開學,而校址暫設在福州城內定光寺、仙塔街,又招收造船專業。學堂採用法國教育體製,把船舶工程學校與海軍學校合二為一,是一所按技術分設專業的近代高等院校。前學堂學製造,採用法國軍港士官學校的科目訓練;後學堂學駕駛,採用英國海軍的培養方法訓練。在此後的40多年裏,船政學堂共畢業學生510名,選送出國留學生四批及零星派出共111人。船政學堂在初創時以洋教習為主,與日意格等外籍教師簽訂了“五年內包教包會”的協議。洋教習薪水為月200兩白銀以上,至有千兩,高出當時沈葆楨俸祿400兩,外教並享有報銷回國路費等福利。(源出: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船政研究專家沈岩所著的《船政學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利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色神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色神光並收藏利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