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係統:1門23毫米雙管機炮。機身下共有5個掛架,可掛火箭、空對空飛彈(aa-7、aa-8)及其它各種武器。


    蘇聯米格-25狐蝠戰鬥機 [本章字數:8527 最新更新時間:2009-08-15 11:00:00.0]


    ----------------------------------------------------


    米格-25“狐蝠”(mig-25 foxbat)是蘇聯在1960年代研製部署的一種高空高速戰鬥機,是世界上第一種速度超過3馬赫的戰鬥機,在冷戰時期曾出口過敘利亞、伊拉克、印度等國家,至今仍活躍在這些國家的空軍。


    米格-25的研製主要是為了對付美國的研發中的xb-70轟炸機與a-12/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這種偵察機的最高速度同樣達到3馬赫,普通的截擊機根本無法追上更遑論跟蹤監視攔截,隻有米格-25可以輕鬆的尾隨在sr-71的後麵隨時監視其航向,並在其有不軌舉動時提出警告。


    米格-25在裝備蘇軍初期由於其極高的性能參數,一直為西方世界所關注,西方甚至以此推測蘇聯的軍用航空製造技術已經領先於世界。直到1976年9月6日蘇軍飛行員別連科中尉駕駛米格-25飛機叛逃日本,西方世界才真正揭開了該飛機神秘的麵紗。美日的技術專家把米格-25完全拆解後運到東京以北100多千米的百裏空軍基地,經過徹底的檢查,該機70%的部件是不鏽鋼,雖然極限速度很高,但是技術性能並沒有想像中那麽可怕,從整體性能上說僅僅相當於美國的f-4“鬼怪”戰鬥機,和美國當時正在研製的f-15“鷹”和f-16“戰隼”戰鬥機更是相距甚遠。


    但是不管怎麽說,蘇聯工程師能用相對落後的技術生產出某方麵性能突出的戰機,某些設計理念至今仍為世人推崇。米格25在其服役期間擊落過各類戰機,甚至有消息說第一次海灣戰爭時期米格25曾擊落過美軍的f/a-18大黃蜂戰鬥機。


    米格-25現有4種型號:a型為截擊型,b型為偵察型,c型為教練型,d型為電子對抗型。


    米格-25戰鬥截擊機全長23.82米,機身長19.4米,翼展13.95米,機高6.1米,空重200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36200千克。機上裝有2台pd-31型渦輪噴氣發動機,單台推力9300千克,加力推力12250千克。高空最大持續飛行速度為m數2.83,海平麵超低空飛行速度為m數0.85。最大爬升率為12480米/分,從海平麵上升到11000米開加力需2分30秒。實用升限 24400 米。起飛滑跑距離為 1380米,著陸滑跑距離2180米,作戰半徑1130千米。


    由於該機的良好的氣動外形設計和很強的動力裝置,在許多技術指標方麵都創造過世界紀錄。米格-25戰鬥機上未裝航炮,有4個武器掛架,可掛4枚雷達製導或紅外製導的aa-6空對空飛彈,它能在遠距離上發現、截獲飛行速度為m數2.5的各種空中目標,並且能實施全向攻擊。


    該機機載設備比較好,裝有全天候遠程截機雷達,最大發現距離90公裏,最大截獲距離50公裏,具有自動跳頻抗幹擾能力,但是沒有下視下射能力。盡管第三代超音速戰鬥機主宰當今空戰戰場,米格-25戰鬥截擊機的主要作戰用途已不是用於截擊,但是用於戰場偵察仍然是米格-25的拿手絕技。


    當年蘇聯新戰機米格-25於1965年裝備部隊時,曾打破與創造8項飛行速度、9項飛行高度、6項爬升時間的世界紀錄,震驚世界。當時研究米格機的西方專家們認為它高深莫測。


    1976年9月6日下午1時11分,駐地位於西伯利亞薩卡諾夫空軍基地的蘇聯空軍中尉別連科駕米格-25戰機叛逃到日本北海道函館民用機場,立刻忙壞了西方各國駐日武官。他們不惜踏平日本防衛廳航空部的門檻,就隻為能打聽一些關於該戰機的技術性能的情報資料,其中尤以美國武官為甚。


    他主動提議派遣美空軍係統司令部所屬外國技術處的米格機專家們前來協助調查,並拆卸機上的自毀炸彈係統,但因日方不想冒炸毀整架飛機的危險而作罷。若要對飛機進行徹底調查,必須將其進行拆卸,在引人矚目的民用機場是絕對不行的,於是日方決定將這架戰機秘密運往百公裏外的空軍基地進行拆卸。


    為了不損傷機體,日方機械人員先將尾翼、腹鰭、機翼等大部組件從機身上卸下來並做好防護措施。


    可是他們在進一步分解長達22米的機身時卻無從下手。於是,他們想到了美軍所擁有的當時世界上最大型的軍用運輸機c-5“銀河”式。日本航空幕僚長(空軍參謀長)角田義隆當即與駐日美軍司令加裏幹中將聯繫。美方立刻應允並表示全力配合,而且主動表示:分文不取。於是米格機被迅速送往基地。


    可是在飛機送到後,美方竟馬上撕毀協議,提出1200萬日元的帳單。在經日方討價還價後,美方最終將帳單減為一半。


    9月19日,來自美方的11名米格機專家乘坐日方c-1運輸機火速趕到現場,開始對飛機大卸八塊。最後的結果讓這些專家們大吃一驚:這架飛機上並沒有什麽驚人的新技術,而隻是現有技術的有機組合,但它卻取得了驚人的係統效果。而且技術非但不先進,反而很“落後”。例如該機“電子設備太笨重,大量使用早已過時的真空管”、“飛機蒙皮破天荒使用了耐高溫的不鏽鋼焊接技術”、“工藝技術粗糙”等等。


    蘇聯方麵對此也表示默認,隻是在19年後出版的一本權威史料上說:“該事件最大的危害是泄露了機載雷達識別係統的秘密。當時為了將危害降至最小,航空工程師們不得不再安裝新的機載雷達,修改飛機武器射控係統,也因此有了米格-253的衍生型,其機載雷達可不受地麵雜波幹擾,有利於飛彈攻擊目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利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色神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色神光並收藏利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