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9 iv方案是一種正常布局形式的三角翼方案,外形上除機頭改為兩側進氣外,其餘均與殲7、殲8相同,類似於fc—1的早期型——殲7cp的氣動外形,隻是尺寸上要大得多。可以看作是米格21的兩側進氣放大型,由於這種方案對米格—21的改動並不算很大,所以成功的把握性挺大。


    但從1966年第四季度到1967年初,經過風洞實驗發現,殲9 iv方案的機動性不夠理想,於是又提出無尾三角翼方案,稱v方案。v方案是兩側進氣的無尾三角翼飛機,外形上和聞名遐邇的法國“幻影”係列戰機頗有幾分相似,該機採用前緣後掠角60度的三角翼,翼麵積達62平方米。由於機翼麵積極大,翼載荷相應降低,v方案的機動性較iv方案相比有了明顯的提升,但升降副翼的剛度和操縱功率問題以及零升力矩帶來的操縱困難卻難以解決。


    在此期間,作為殲9直接競爭對手的殲8則發展的較為順利。1966年底,601所完成了全部圖紙設計工作。8月由112廠開始試製兩架原型機,1968年6月,殲8戰鬥機的01號原型機總裝完成。12月19日完成首次地麵滑行,雖然滑行中前輪擺振嚴重,緊急剎車時左側主輪輪胎爆破。但是殲8仍於1969年7月5日由試飛員尹玉煥駕駛,在112廠完成了首次航線起落試飛,歷時30分鍾,試飛中飛行高度3000米,速度500千米/小時。


    隨著“文化大革命”幹擾,兩機的研製工作相繼陷入了停頓狀態。


    1968年3月,六院召開了“動員落實殲9飛機研製任務”會議,決定採用v方案,並提出力爭1969年“十一”國慶20周年前把殲9送上天,向國慶20周年獻禮。由於v方案一些技術問題難以解決,加上國內生產受運動衝擊不能正常進行,v方案一直搞不下去,於是六院指示停止了v方案的試製。


    1969年2月3日,601所決定抽出部分力量繼續進行殲9飛機的研製。1969年10月10日,航空工業領導小組決定繼續研製殲9,並決定先試製兩側進氣的正常布局三角翼方案,即殲9 iv方案,並把試製工作安排在了112廠(沈飛),要求1971年底上天。


    由於當時112廠正全力恢復進行殲8的研製工作,1969年10月30日,三機部和六院軍管會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把殲9試製任務定點在132廠(成都飛機公司)。


    1970年5月4日,601所抽出300多人到成都空軍13航校(後組建成611所),從事殲9飛機的試製工作。


    1970年6月9日,航空工業領導小組在北京專門開會審查殲9方案,對殲9的性能指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活動半徑900~1000千米,重量13噸,使用過載8g,升限25000米,飛行馬赫數2.5。即通常所說的“雙二五”方案。


    1970年11月,六院在西安召開廠、所領導幹部會議。空軍領導對正在研製中的殲9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雙25太小,雙28太高,應該是雙26,即最大使用馬赫數2.6,靜升限26千米”。


    殲9原有布局均不能滿足這一新要求,不得不再次對氣動布局進行重新設計。


    經過反覆的設計—選擇—評定—淘汰過程後,我國設計人員最終為殲9選擇了鴨式布局,腹部或兩側進氣的方案,稱之為殲9vi方案。


    這是一次大膽的嚐試,要知道,世界上第一種採用鴨式布局的實用型戰鬥機——瑞典的saab—37雷式戰鬥機,是在1971年才真正服役的。也就是說,在我國選定殲9vi方案的時候,世界上還沒有一種戰鬥機是採用了鴨式布局的。


    殲9vi方案充分體現了我國航空科研人員的創新精神。但同時,設計方案的一改再改也折射出了我國航空工業在早期探索過程中的盲目與燥動!


    雖然解決了氣動布局的問題,但是,在殲9vi方案運作一段時間後發現,“雙二六”標準確定的升限指標仍然太高,選用的渦扇6發動機性能無法達到要求,殲9飛機的研製工作因此再一次麵臨擱淺的境地。


    1975年1月10日,三機部以(75)三院字8號文《關於請求繼續研製殲9飛機的報告》上報國務院、中央軍委。文件希望對殲9的指標作適當的下調,即最大馬赫數保持2.5~2.6,升限降為23000米,最大爬升率220米/秒,基本航程2000千米,作戰半徑大於600千米。


    2月18日,在當時主持國務院工作的鄧小平同誌的親自幹預下,國務院、中央軍委下達國發(1975)34號文,同意按調整後的指標繼續研製殲9飛機。


    1975年12月23日,國家計委、國務院國防工辦以(75)工辦字395號文批準三機部上報的殲9飛機研製實施計劃。同意零批試製5架,1980年首架上天,1983年設計定型,並原則上同意到1983年撥給研製費4億元。


    1976年初,611所在殲9vi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了殲9總體氣動力布局和設計參數,形成殲9vi—2方案。


    該方案的主要特點是:


    1、氣動布局:該機保持了殲9vi的鴨式布局設計,主翼為60度三角翼,機翼麵積50平方米,鴨翼為55度三角翼,固定安裝角3度麵積2.58平方米。


    2、進氣方式:採用兩側進氣,進氣道為二元可調節多波係混合壓縮式。


    3、發動機:裝一台渦扇6發動機,地麵全加力靜推力12400千克。


    4、雷達係統:該機裝一部205雷達,探測距離60~70千米,跟蹤距離45~52千米。


    5、主要武器:4枚pl-4攔射飛彈,該飛彈按導引頭不同分為兩種型號——半主動雷達型pl-4a,最大射程18千米,被動紅外型pl-4b,最大有效射程8千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利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色神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色神光並收藏利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