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37金雕戰鬥機(蘇-27的改進型) [本章字數:2759 最新更新時間:2009-08-08 18:59:15.0]
----------------------------------------------------
蘇-37,是蘇-27的改進型,是一種具有矢量推進器的超機動戰鬥機。蘇-37的試驗機(內部編號t10m-11)是從蘇-35的原型機發展而來,於1996年四月在莫斯科附近的zhukovsky試飛基地進行了處女航。蘇-37的發動機不僅比以前的蘇-27係列有更強的常規推力,而且它的lyulka/saturn al-37fu(forsazh upraemoye意為“補燃,可控”)發動機有液壓控製的噴管可以在水平 /-15度範圍內轉動。矢量推進器和飛行控製係統完美結合,不需要駕駛員操控。一個緊急係統可以使噴管在飛行時失控的情況下恢復水平。蘇-37裝備了新型的更強大的niip no-11m脈衝都卜勒相控陣雷達和niip no-12後視雷達及後射飛彈係統,使駕駛員能向在蘇-37後方的目標開火。蘇-37是第一架裝備了矢量推進器的航空器因此能與f-22一較高下。而lyulka並未就此止步,一種新型的軸對稱(即三維可控)噴管正在研製當中,它將用於s-55,蘇-35的單引擎改進型。同時矢量噴管也將裝備到蘇-35上,使之具備末段速度控製能力。
蘇-37是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開始型聯合股份公司研製的多用途全天候超動性戰鬥機,蘇-37在蘇-27基礎上為俄羅斯空軍研製一係列第四代戰鬥機和第五代多功能戰鬥機計劃實施過程中的重要一步。蘇-37採用“不穩定三翼麵”氣動布局和推力矢量控製技術,實現了發動機推力量控製係統與收音機電傳操縱控製係統的一體化,使其獲得了前所未有所優異的氣動性能,因此,使蘇-37在“零”速度和大攻角下同樣也可以具有高機動性,超敏捷性使其可以在任何位置鎖定和攻擊目標。該機採用了集成式遠程電子控製係統以及現代化的數字式武器控製係統,可以推帶14枚空空飛彈或8000千克的武器,多功能前視相控陣雷達可以風時跟蹤15個目標,4個廠角液晶顯示器用於顯示器用於顯示戰術和飛行-導航數據。蘇-37原型機於1996年4月2日首飛,在1996年範堡羅航展上首次分開露麵,它所完成的“尾沖”、“鍾”等機動動作都屬首創,使其成為公眾先進軍機中的“明星 ”.。
圓周機動就是大迎角眼鏡蛇動作接低速環形垂直旋轉,使水平姿態的飛機快速與360度小半徑跟鬥融合一起。
鍾形機動就是從垂直爬升開始降速到頂點處的零速,並將這一位置保持2到4秒,然後向後倒仰,垂直下落並滾轉到另一個平麵上。
一些軍事評論家認為,蘇37的圓周機動和鍾形機動代表了當今在研機型的最高水平,這些機動動作在與f22等隱形戰鬥機的遭遇戰中具有重要的實戰意義。
蘇-37用於替換蘇-30mk型機,以及改進型殲擊機蘇-27sk和蘇 -27sm。據稱,在第五代殲擊機還未製造出來之前,該型機可提高蘇-27係列殲擊機的出口潛力。蘇-37型殲擊機也是向第五代殲擊機發展的過渡機型,它保留了蘇-30mk型機的結構,同時利用了在前掠翼蘇-47型機上已經試驗的新技術。此外,蘇-37型機也將使用為第五代殲擊機而研製的機載設備和武器,並對其進行試驗。該機將於2006~2008年間製造,因為第五代殲擊機不會早於2010~2012年才能開始製造並裝備部隊,而且形成戰鬥力。專家指出,在蘇-37型機上使用的al-31f改進型發動機也是第五代殲擊機所使用al-41f型發動機的過渡型,al-41型發動機由"薩圖恩"企業設計。
設計者: 蘇霍伊設計局 (sukhoi design bureau)
原製國: 俄羅斯 (russia)
機種: 多用途戰鬥機 (multi-role fighter)
乘員: 1
首飛: 1996
服役: ?
引擎: 兩台 lyulka al-37fu 補燃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推力 30,855 lb
尺寸
翼展: 15.16 m / 49 ft 9 in
機長: 21.94 m / 72 ft
高: 6.84 m / 22 ft 5 in
重: 40,565 lb (17670kg)空載 / 74,956 lb (32494kg)最大起飛重量
升限: 59,055 ft /17999.964m
速度: 2,440 km/h / 1,516 mph
航程: 3,500 km / 2,175 miles
武備: 一台 gsh-30-1 30mm 機炮150發炮彈, 十四個外掛點 18,075 lb 彈藥,包括空空飛彈 r-73/r-77 aams,空地飛彈 agms, 炸彈,火箭,副油箱,和電子戰艙ecm。12個外掛點,最多可以攜帶14枚空空飛彈,空戰時可帶r-73e短距紅外製導空空飛彈和rvv-ae主動雷達製導空空飛彈,對麵攻擊時可帶各種紅外和雷達製導飛彈,包括x-29t/l,x-59m,x-31p/a等,也可攜帶kab-500和kab-1500帶雷射或電視製導係統的高精度炸彈。
主要機載設備 全天候/全高度數字式多功能遠距前視n011雷達,具有相控陣天線,可以同時跟蹤15個目標。n012後視雷達,光電監視和瞄準係統,雷射測距器,雷達和飛彈發射告警接收機、箔條/電子幹擾誘餌投放器,液晶電子顯示設備,頭盔顯示器等。
動力裝置 2台留裏卡設計局帶推力矢量控製(tvc)的實驗型al-31fu加力式渦扇發動機,該發動機設計目標是靜推力83.3千牛,加力推力142.1千牛。
俄羅斯開始製造四代半殲擊機蘇-37,其唯一的一架試驗型機於2002年底墜毀。盡管該殲擊機仍處於研製階段,但其技術性能,以及與原型機蘇-35型機的原則區別眾所周知,而且將繼續進行試驗。據稱,與原型機所不同的是,蘇-37型機首先改變了機身結構,並且在機載電子設備方麵有較大的改進。蘇-37 與蘇-35一樣,都採用"非穩一體化三翼麵"外形,這一外形被視為傳統外形,早在帶前翼的蘇-27係列飛機上進行了試驗。此外,在新型飛機上,安裝了帶推力矢量的al-31fp型發動機,並且由機載計算機或通過專用的側部手柄來手動控製噴氣流。
----------------------------------------------------
蘇-37,是蘇-27的改進型,是一種具有矢量推進器的超機動戰鬥機。蘇-37的試驗機(內部編號t10m-11)是從蘇-35的原型機發展而來,於1996年四月在莫斯科附近的zhukovsky試飛基地進行了處女航。蘇-37的發動機不僅比以前的蘇-27係列有更強的常規推力,而且它的lyulka/saturn al-37fu(forsazh upraemoye意為“補燃,可控”)發動機有液壓控製的噴管可以在水平 /-15度範圍內轉動。矢量推進器和飛行控製係統完美結合,不需要駕駛員操控。一個緊急係統可以使噴管在飛行時失控的情況下恢復水平。蘇-37裝備了新型的更強大的niip no-11m脈衝都卜勒相控陣雷達和niip no-12後視雷達及後射飛彈係統,使駕駛員能向在蘇-37後方的目標開火。蘇-37是第一架裝備了矢量推進器的航空器因此能與f-22一較高下。而lyulka並未就此止步,一種新型的軸對稱(即三維可控)噴管正在研製當中,它將用於s-55,蘇-35的單引擎改進型。同時矢量噴管也將裝備到蘇-35上,使之具備末段速度控製能力。
蘇-37是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開始型聯合股份公司研製的多用途全天候超動性戰鬥機,蘇-37在蘇-27基礎上為俄羅斯空軍研製一係列第四代戰鬥機和第五代多功能戰鬥機計劃實施過程中的重要一步。蘇-37採用“不穩定三翼麵”氣動布局和推力矢量控製技術,實現了發動機推力量控製係統與收音機電傳操縱控製係統的一體化,使其獲得了前所未有所優異的氣動性能,因此,使蘇-37在“零”速度和大攻角下同樣也可以具有高機動性,超敏捷性使其可以在任何位置鎖定和攻擊目標。該機採用了集成式遠程電子控製係統以及現代化的數字式武器控製係統,可以推帶14枚空空飛彈或8000千克的武器,多功能前視相控陣雷達可以風時跟蹤15個目標,4個廠角液晶顯示器用於顯示器用於顯示戰術和飛行-導航數據。蘇-37原型機於1996年4月2日首飛,在1996年範堡羅航展上首次分開露麵,它所完成的“尾沖”、“鍾”等機動動作都屬首創,使其成為公眾先進軍機中的“明星 ”.。
圓周機動就是大迎角眼鏡蛇動作接低速環形垂直旋轉,使水平姿態的飛機快速與360度小半徑跟鬥融合一起。
鍾形機動就是從垂直爬升開始降速到頂點處的零速,並將這一位置保持2到4秒,然後向後倒仰,垂直下落並滾轉到另一個平麵上。
一些軍事評論家認為,蘇37的圓周機動和鍾形機動代表了當今在研機型的最高水平,這些機動動作在與f22等隱形戰鬥機的遭遇戰中具有重要的實戰意義。
蘇-37用於替換蘇-30mk型機,以及改進型殲擊機蘇-27sk和蘇 -27sm。據稱,在第五代殲擊機還未製造出來之前,該型機可提高蘇-27係列殲擊機的出口潛力。蘇-37型殲擊機也是向第五代殲擊機發展的過渡機型,它保留了蘇-30mk型機的結構,同時利用了在前掠翼蘇-47型機上已經試驗的新技術。此外,蘇-37型機也將使用為第五代殲擊機而研製的機載設備和武器,並對其進行試驗。該機將於2006~2008年間製造,因為第五代殲擊機不會早於2010~2012年才能開始製造並裝備部隊,而且形成戰鬥力。專家指出,在蘇-37型機上使用的al-31f改進型發動機也是第五代殲擊機所使用al-41f型發動機的過渡型,al-41型發動機由"薩圖恩"企業設計。
設計者: 蘇霍伊設計局 (sukhoi design bureau)
原製國: 俄羅斯 (russia)
機種: 多用途戰鬥機 (multi-role fighter)
乘員: 1
首飛: 1996
服役: ?
引擎: 兩台 lyulka al-37fu 補燃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推力 30,855 lb
尺寸
翼展: 15.16 m / 49 ft 9 in
機長: 21.94 m / 72 ft
高: 6.84 m / 22 ft 5 in
重: 40,565 lb (17670kg)空載 / 74,956 lb (32494kg)最大起飛重量
升限: 59,055 ft /17999.964m
速度: 2,440 km/h / 1,516 mph
航程: 3,500 km / 2,175 miles
武備: 一台 gsh-30-1 30mm 機炮150發炮彈, 十四個外掛點 18,075 lb 彈藥,包括空空飛彈 r-73/r-77 aams,空地飛彈 agms, 炸彈,火箭,副油箱,和電子戰艙ecm。12個外掛點,最多可以攜帶14枚空空飛彈,空戰時可帶r-73e短距紅外製導空空飛彈和rvv-ae主動雷達製導空空飛彈,對麵攻擊時可帶各種紅外和雷達製導飛彈,包括x-29t/l,x-59m,x-31p/a等,也可攜帶kab-500和kab-1500帶雷射或電視製導係統的高精度炸彈。
主要機載設備 全天候/全高度數字式多功能遠距前視n011雷達,具有相控陣天線,可以同時跟蹤15個目標。n012後視雷達,光電監視和瞄準係統,雷射測距器,雷達和飛彈發射告警接收機、箔條/電子幹擾誘餌投放器,液晶電子顯示設備,頭盔顯示器等。
動力裝置 2台留裏卡設計局帶推力矢量控製(tvc)的實驗型al-31fu加力式渦扇發動機,該發動機設計目標是靜推力83.3千牛,加力推力142.1千牛。
俄羅斯開始製造四代半殲擊機蘇-37,其唯一的一架試驗型機於2002年底墜毀。盡管該殲擊機仍處於研製階段,但其技術性能,以及與原型機蘇-35型機的原則區別眾所周知,而且將繼續進行試驗。據稱,與原型機所不同的是,蘇-37型機首先改變了機身結構,並且在機載電子設備方麵有較大的改進。蘇-37 與蘇-35一樣,都採用"非穩一體化三翼麵"外形,這一外形被視為傳統外形,早在帶前翼的蘇-27係列飛機上進行了試驗。此外,在新型飛機上,安裝了帶推力矢量的al-31fp型發動機,並且由機載計算機或通過專用的側部手柄來手動控製噴氣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