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沒有任何一種海軍戰鬥艦艇用途比驅逐艦更加廣泛。戰爭期間的嚴重損耗使驅逐艦又一次被大批建造,英國利用j級驅逐艦的基本設計不斷改進建造了14批驅逐艦,美國建造了113艘弗萊徹級驅逐艦。同時在戰爭期間,驅逐艦成為名副其實的“海上多麵手”。
演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列艦的主力艦地位已經被航空母艦與潛艇替代。由於飛機已經成為重要的海上突擊力量,驅逐艦裝備了大量小口徑高炮擔當艦隊防空警戒和雷達哨艦的任務,加強防空火力的驅逐艦出現了,例如日本的秋月級驅逐艦,英國的戰鬥級驅逐艦。針對嚴重的潛艇的威脅,舊的驅逐艦進行改造投入到反潛和護航作戰當中,並建造出大批以英國狩獵級護航驅逐艦為代表的,以反潛為主要任務的護航驅逐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驅逐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驅逐艦因其具備多功能性而備受各國海軍重視。以魚雷攻擊來對付敵人水麵艦隊的作戰方式已經不再是驅逐艦的首要任務。反潛作戰上升為其主要任務,魚雷武器主要被用做反潛作戰,防空專用的火炮逐漸成為驅逐艦的標準裝備,而且驅逐艦的排水量不斷加大。20世紀50年代美國建造的薛爾曼級驅逐艦以及超大型的諾福克級驅逐艦(被稱為“驅逐領艦”)就體現了這種趨勢。
飛彈驅逐艦
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飛機與潛艇性能提升(尤其是噴氣式飛機與核動力潛艇)以及飛彈逐漸逐步應用,對空飛彈、反潛飛彈逐步被安裝到驅逐艦上,艦載火炮不斷減少並且更加輕巧。1967年以色列海軍埃拉特號驅逐艦被反艦飛彈擊沉,攻擊水麵艦艇的任務又成為驅逐艦的重要任務。燃氣輪機開始取代蒸汽輪機作為驅逐艦的動力裝置。為搭載反潛直升機而設置的機庫和飛行甲板也被安裝到驅逐艦上。為控製飛彈武器以及無線電對抗的需要,驅逐艦安裝了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例如美國的亞當斯級驅逐艦,英國的郡級驅逐艦,蘇聯的卡辛級驅逐艦,已經演變成較大而又耗費頗多的多用途飛彈驅逐艦。
20世紀70年代,作戰信息控製以及指揮自動化係統,靈活配置的飛彈垂直發射裝置,用來防禦反艦飛彈的小口徑速射炮,開始出現在驅逐艦上,驅逐艦越發的複雜而昂貴了。英國的謝菲爾德級驅逐艦(42型驅逐艦)試圖降低驅逐艦越來越大的排水量以及造價(在後來的戰爭中擔當艦隊防空雷達哨艦的任務遭到重大損失,5艘同級艦參與戰事,兩艘被擊沉。)。而美國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蘇聯的現代級驅逐艦、無畏級驅逐艦繼續向大型化發展,驅逐艦艦體逐漸增寬,其穩定性大大提高,它們的標準排水量達到6000噸以上,這已經接近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輕巡洋艦。
現代驅逐艦裝備有防空、反潛、對海等多種武器,既能在海軍艦艇編隊擔任進攻性的突擊任務,又能擔任作戰編隊的防空、反潛護衛任務,還可在登陸、抗登陸作戰中擔任支援兵力,以及擔任巡邏、警戒、偵察、海上封鎖和海上救援等任務。艦體空間增大艦上條件逐步改善,現代驅逐艦的艦員們也不再象其前輩那樣,在簡陋而狹窄、顛簸劇烈的艙室中用他們的英勇和膽量經歷艱苦的磨難,而是在舒適的封閉的艙室中值勤,利用自動化技術操縱他們的戰艦。“驅逐艦從過去一個力量單薄的小型艦艇,已經成為一種多用途的中型軍艦。除了名稱留下一點痕跡之外,驅逐艦已經失去了它原來短小靈活的特點。”。
驅逐艦-中國驅逐艦
米爾軍情網資料:
1.旅大ii型(051g3)飛彈驅逐艦
主尺寸:長132米、寬12.8米、吃水4.6米
排水量:3200噸(標準),3750噸(滿載)
航 速:32節
續航力:2970海裏/18節
武 器:
109(開封號):雙連裝鷹擊8型(c-802)飛彈發射架4座;8聯“海響尾蛇”(crotale)防空飛彈發射架1座;雙管130毫米主炮2座;雙管37毫米自動防空速射炮3座;3連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2座;12管反潛火箭固定發射器2座。
105(濟南號):與109相比無防空飛彈。拆除了後甲板的主炮和防空高炮,加裝了直升飛機平台和機庫,搭載2架直九反潛直升機。這是旅大級飛彈驅逐艦中唯一能夠搭載直升機的一艘。
109在旅大級中扮演一種“技術驗證艦”的角色,據說經改裝後反艦能力已超過旅滬級。有報導指出051型的110艦、131艦、132艦可能已經或即將接受了類似的改裝。
2.旅滬級(052)飛彈驅逐艦
艦長148米、寬16米、高40米、吃水5.1米
排水量4800噸
最大航速32節
武 器:雙聯鷹擊8型(c-802)反艦飛彈發射管4座;紅旗-7短程防空飛彈,8聯裝發射架一座(112為8聯“海響尾蛇”(crotale)防空飛彈);3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2座;2具12管固定反潛火箭發射器;100毫米雙管主炮一座,37毫米雙管近防高炮係統2組。有直升機機庫和起降平台。
這是大幅採用西方技術的國產驅逐艦,目前隻有112(哈爾濱號)和113(青島號)兩艘成軍。
下圖為改裝後的112艦。100毫米艦炮換成新型隱身艦炮;反艦飛彈改成4聯4座。
3.旅海級(051b)飛彈驅逐艦
演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列艦的主力艦地位已經被航空母艦與潛艇替代。由於飛機已經成為重要的海上突擊力量,驅逐艦裝備了大量小口徑高炮擔當艦隊防空警戒和雷達哨艦的任務,加強防空火力的驅逐艦出現了,例如日本的秋月級驅逐艦,英國的戰鬥級驅逐艦。針對嚴重的潛艇的威脅,舊的驅逐艦進行改造投入到反潛和護航作戰當中,並建造出大批以英國狩獵級護航驅逐艦為代表的,以反潛為主要任務的護航驅逐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驅逐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驅逐艦因其具備多功能性而備受各國海軍重視。以魚雷攻擊來對付敵人水麵艦隊的作戰方式已經不再是驅逐艦的首要任務。反潛作戰上升為其主要任務,魚雷武器主要被用做反潛作戰,防空專用的火炮逐漸成為驅逐艦的標準裝備,而且驅逐艦的排水量不斷加大。20世紀50年代美國建造的薛爾曼級驅逐艦以及超大型的諾福克級驅逐艦(被稱為“驅逐領艦”)就體現了這種趨勢。
飛彈驅逐艦
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飛機與潛艇性能提升(尤其是噴氣式飛機與核動力潛艇)以及飛彈逐漸逐步應用,對空飛彈、反潛飛彈逐步被安裝到驅逐艦上,艦載火炮不斷減少並且更加輕巧。1967年以色列海軍埃拉特號驅逐艦被反艦飛彈擊沉,攻擊水麵艦艇的任務又成為驅逐艦的重要任務。燃氣輪機開始取代蒸汽輪機作為驅逐艦的動力裝置。為搭載反潛直升機而設置的機庫和飛行甲板也被安裝到驅逐艦上。為控製飛彈武器以及無線電對抗的需要,驅逐艦安裝了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例如美國的亞當斯級驅逐艦,英國的郡級驅逐艦,蘇聯的卡辛級驅逐艦,已經演變成較大而又耗費頗多的多用途飛彈驅逐艦。
20世紀70年代,作戰信息控製以及指揮自動化係統,靈活配置的飛彈垂直發射裝置,用來防禦反艦飛彈的小口徑速射炮,開始出現在驅逐艦上,驅逐艦越發的複雜而昂貴了。英國的謝菲爾德級驅逐艦(42型驅逐艦)試圖降低驅逐艦越來越大的排水量以及造價(在後來的戰爭中擔當艦隊防空雷達哨艦的任務遭到重大損失,5艘同級艦參與戰事,兩艘被擊沉。)。而美國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蘇聯的現代級驅逐艦、無畏級驅逐艦繼續向大型化發展,驅逐艦艦體逐漸增寬,其穩定性大大提高,它們的標準排水量達到6000噸以上,這已經接近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輕巡洋艦。
現代驅逐艦裝備有防空、反潛、對海等多種武器,既能在海軍艦艇編隊擔任進攻性的突擊任務,又能擔任作戰編隊的防空、反潛護衛任務,還可在登陸、抗登陸作戰中擔任支援兵力,以及擔任巡邏、警戒、偵察、海上封鎖和海上救援等任務。艦體空間增大艦上條件逐步改善,現代驅逐艦的艦員們也不再象其前輩那樣,在簡陋而狹窄、顛簸劇烈的艙室中用他們的英勇和膽量經歷艱苦的磨難,而是在舒適的封閉的艙室中值勤,利用自動化技術操縱他們的戰艦。“驅逐艦從過去一個力量單薄的小型艦艇,已經成為一種多用途的中型軍艦。除了名稱留下一點痕跡之外,驅逐艦已經失去了它原來短小靈活的特點。”。
驅逐艦-中國驅逐艦
米爾軍情網資料:
1.旅大ii型(051g3)飛彈驅逐艦
主尺寸:長132米、寬12.8米、吃水4.6米
排水量:3200噸(標準),3750噸(滿載)
航 速:32節
續航力:2970海裏/18節
武 器:
109(開封號):雙連裝鷹擊8型(c-802)飛彈發射架4座;8聯“海響尾蛇”(crotale)防空飛彈發射架1座;雙管130毫米主炮2座;雙管37毫米自動防空速射炮3座;3連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2座;12管反潛火箭固定發射器2座。
105(濟南號):與109相比無防空飛彈。拆除了後甲板的主炮和防空高炮,加裝了直升飛機平台和機庫,搭載2架直九反潛直升機。這是旅大級飛彈驅逐艦中唯一能夠搭載直升機的一艘。
109在旅大級中扮演一種“技術驗證艦”的角色,據說經改裝後反艦能力已超過旅滬級。有報導指出051型的110艦、131艦、132艦可能已經或即將接受了類似的改裝。
2.旅滬級(052)飛彈驅逐艦
艦長148米、寬16米、高40米、吃水5.1米
排水量4800噸
最大航速32節
武 器:雙聯鷹擊8型(c-802)反艦飛彈發射管4座;紅旗-7短程防空飛彈,8聯裝發射架一座(112為8聯“海響尾蛇”(crotale)防空飛彈);3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2座;2具12管固定反潛火箭發射器;100毫米雙管主炮一座,37毫米雙管近防高炮係統2組。有直升機機庫和起降平台。
這是大幅採用西方技術的國產驅逐艦,目前隻有112(哈爾濱號)和113(青島號)兩艘成軍。
下圖為改裝後的112艦。100毫米艦炮換成新型隱身艦炮;反艦飛彈改成4聯4座。
3.旅海級(051b)飛彈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