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讓“地平線”項目順利進行,法國和義大利在2000年10月聯合組建新公司,專門負責“地平線”項目的開發。“地平線”項目總預算為30億歐元,其中約有1/3用於作戰係統的開發。之後,法、意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修改“地平線”計劃的諒解備忘錄,首批為兩國海軍分別建造2艘艦。至此,“地平線”項目總算是塵埃落定。


    作戰性能


    大家知道,護衛艦的排水量一般在1000~4000噸之間,“地平線”的排水量早已大大超出,所以正式分類時將其定為驅逐艦(《簡氏艦艇年鑑》也將其劃為驅逐艦)。


    基本性能 法國“地平線”級驅逐艦的滿載排水量為6970噸,義大利版滿載排水量為6700噸。法意版艦長均為151.6米,法國版艦寬20.3米、吃水4.8米;義大利版艦寬17.5米、吃水5.1米。主機為2台lm 2500燃氣輪機和2台柴油機,總功率可達69300馬力,柴-燃聯合推進,大大增強了其續航能力及遠程作戰能力。該級艦的最高航速可達29節,續航力達到7000海裏/17節。由於自動化程度高,近7000噸的艦艇僅需200名官兵的編製。


    防空作戰係統 裝備“主防空飛彈係統”(paams),該係統由empar雷達、48單元的“席爾瓦”(sylver)垂直發射係統和“紫菀”飛彈組成。


    經過多方衡量,“地平線”級驅逐艦選定了empar相控陣雷達。該雷達由義大利阿萊尼亞公司主導研發,可引導“紫菀”15和“紫菀”30防空飛彈攔截目標。天線長、寬各1.5米,有2160個收/發模塊,轉速60轉/分,輸出功率120千瓦。天線與垂向成30°傾斜,可覆蓋90°橫向方位角與120°俯仰角,對戰機大小目標的最大搜索距離約150~180千米,對飛彈大小目標的搜索距離為50~60千米,對掠海反艦飛彈的搜索距離則為23千米,可同時偵測300個目標,追蹤(即優先處理)其中750個目標,並同時導引24枚防空飛彈接戰12個最具威脅性的目標。


    與採用四陣麵固定式spy-1、apar等相控陣雷達係統相比,empar單陣麵旋轉式相控陣雷達的成本、重量與體積皆比它們低,但empar雷達的目標更新速率也比它們差,麵對以高速接近的目標時可能會有能力不足的情況。配備於“地平線”上的量產型empar於2002年起開始生產,義大利海軍的“卡佛”號航母已經配備了該型雷達。目前,該雷達係統在法、意兩國新一代艦艇上已經累積了近40套的訂單。


    此外,paams係統還裝備了1部馬克尼公司的s 1850m三坐標電子掃描對空/對海監視雷達作為輔助。該雷達被法國、義大利和英國海軍選為新一代艦載標準遠程搜索雷達,裝備在法、意兩國的“地平線”防空驅逐艦和英國的45型驅逐艦上,並且也成為英國未來航空母艦的候選三坐標搜索雷達。該雷達是已安裝在荷蘭和德國新一代防空艦??lcf艦和f124艦上的smart-l雷達的派生型。s 1850m雷達對空探測距離為400千米。s 1850m與smart-l雷達之間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前者採用了新的基於商業現成硬體的信號處理結構,具有更高的天線轉速和改善的電子對抗能力。這些改進將提高雷達在瀕海環境中工作的性能,以及探測和跟蹤高雜波環境中隱身目標的能力。


    法國研發的“席爾瓦”垂直發射裝置,共有兩種型號:a43和a50。a43深度淺,僅能裝填“紫菀”15;a50深度大,既可發射“紫菀”15又可發射“紫菀”30飛彈。兩者占用的麵積都相同,而且每個發射模塊都擁有8個發射單元。“地平線”採用的是a50,配置6組發射模塊,共有48單元,內裝16枚“紫菀”15和32枚“紫菀”30型飛彈。目前“席爾瓦”a50僅能裝填“紫菀”15和“紫菀”30兩種飛彈,不像美國的mk 41能裝填“標準”、“海麻雀”、“紫菀”15和“紫菀”30、“戰斧”飛彈、反潛火箭等大部分西方國家的各式艦載飛彈。不過法國已打算對“席爾瓦”進行改良,未來“席爾瓦”將能裝填更多種類的飛彈,包括法製vt-1防空飛彈以及“風暴陰影”scalp海軍型垂直發射對陸攻擊巡航飛彈等。“席爾瓦”發射單元的底麵積也比mk41大,優點是飛彈點火時發射槽單位麵積承受的熱焰氣體壓力較低且較易將其排除,發射裝置壽命較長,射速也比較快,缺點是不夠緊湊??“席爾瓦”能裝48個發射單元,mk 41則能安裝64單元。“席爾瓦”發射裝置大量採用複合材料,不含飛彈的重量比mk 41輕30%~45%。此外,“席爾瓦”發射裝置每8單元發射模塊的安裝定位十分精確,加上壽命較長,在發射8次後才需更換發射管並矯正模塊發射管排列。


    “紫菀”係列防空飛彈由法國主導研發,目前共發展出兩種飛彈??“紫菀”15近程防空飛彈與“紫菀”30區域防空飛彈,就同時接戰多目標而言,“紫菀”飛彈的導引模式比美國“鷹”式、“標準”、“海麻雀”等陸、海基防空飛彈需以射控雷達持續照射目標的半主動雷達導引方式更為優越。“紫菀”飛彈採用橫向向量推力噴嘴,飛彈發射後可立刻轉向目標??彈、先進超音速掠海反艦飛彈等。


    反艦作戰係統 最初“地平線”級驅逐艦打算在2010年前後換裝法國研發中的anf超音速反艦飛彈,此飛彈為先前設計的ans的廉價版。ans是80年代後期法國、西德合作設計的,打算用來替換法製“飛魚”反艦飛彈。ans設計有艦射型、戰機空射型以及輕型化的直升機搭載型3種型號,以固體助推火箭/衝壓發動機推進,性能要求極高,彈重850千克,最大速度2.5馬赫,射程250千米,末段掠海飛行時還能做出15g的機動,大多數艦艇根本無法招架其攻擊。不過由於ans性能指標太高,加上衝壓發動機技術複雜,導致開發經費太高,於是在德國率先撤出後於90年代初期宣告取消。之後推出ans的廉價版??anng,爾後改稱anf,結合了ans電子、衝壓發動機技術以及現有“飛魚”反艦飛彈部分彈體、彈頭,以降低部分性能標準來換取較合理的價格。anf設計成能選擇全程掠海飛行或低-高-低飛行模式,射程150~200千米,飛行速度為2.2~2.6馬赫,彈道末段可做出10g的機動。雖然設計性能不如ans,但anf仍具備當代反艦飛彈的較高水準。當時美國海軍評估了國內外所有供艦隊進行防空演練的超音速掠海靶彈,希望能仿真全球任何超音速掠海反艦飛彈,結果發現沒有一種靶彈能夠仿真anf的整體性能與其所造成的威脅。anf最初預計在2006年形成戰力,然而在2000年法國國防部的評估中,卻認為從冷戰結束後到可預見的未來,法國海軍不會遭遇非得依靠anf出馬才能解決的對手,認為現有的“飛魚”亞音速反艦飛彈便綽綽有餘了,所以anf計劃便遭到凍結,至少延至2010年以後再視情況決定是否繼續發展。2002年10月23日,法國國防部正式批準mm 40 block3增程型“飛魚”反艦/對陸攻擊飛彈的研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利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色神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色神光並收藏利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