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舍爾海軍上將"號完成了在威廉港海軍船廠進行的長時間改裝,再次出海,該艦成為一艘訓練艦。這樣一來,袖珍戰列艦和其它德國大型戰艦在北方冬天晦晴的光線中溜出丹麥海峽去威脅大西洋運輸線的日子再也不復存在了,由於燃油供應不足,最重要的是潛艇部隊要求源源不斷地提供受過訓練的艇員,最後"呂佐夫"號和"舍爾海軍上將"號被特定為批準拆毀的艦隻,盡管隻有一段時間曾設想將其加長改裝成航空母艦。


    1944年底,由於戰局的發展,該級艦又重新投入作戰行動,這次是在波羅的海,它們主要用於支援德國陸軍,阻止蘇軍的前進,1945年4月16日"呂佐夫"號在施韋因蒙德(swinemunde)以南遭到英國空軍5.5t級炸彈的攻擊,盡管沒有直接命中但幾枚近失彈所造成的損失使得該艦座沉在淺水區,在戰爭的最後幾個星期裏,它被用作固定炮台,隨著蘇軍的進一步挺進,為避免被俘獲,該艦於1945年5月4日自沉。


    "舍爾海軍上將"號則撤至基爾,直到1945年3月底都在德意誌船廠作進一步改裝,在此期間,出乎意料的是其防空火力又得到極大增強。4月9日,該艦被英國空軍發現,命中5彈,在改裝泊位翻轉沉沒。


    歐洲戰爭結束後,接管基爾船塢的英軍發現了該艦破損的殘賅,傾覆的艦體中可拆的均取走拆毀。沉沒在施韋因蒙德淺水區的"呂佐夫"號的艦體於1947年9月才被蘇聯海軍重新浮起,後拖至列寧格拆毀。


    性能數據


    德國官方公布的標準排水量:10000噸,實際標準排水量:11700噸(格拉夫?斯佩海軍上將號:12294噸),滿載排水量15,900t(格拉夫?斯佩海軍上將號:16 290t)。


    尺寸:全長187.98米/艦寬21.7米/吃水5.8米


    動力:8台man柴油機,功率54000馬力,雙軸;最高航速:28節;航程:10000海裏/18節,16000海裏/15節


    武備:6門三聯裝283毫米口徑主炮,8門150毫米口徑單裝副炮;6門雙聯裝105毫米高射炮,8門雙聯裝37毫米高射炮;8門4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2座。


    裝甲:主舷側裝甲80毫米(格拉夫?斯佩海軍上將號為102毫米),另有40毫米的防雷裝甲上部重疊在它的後麵;裝甲甲板40-70毫米;主炮炮塔140毫米,炮座125毫米;指揮塔150毫米。


    艦載飛機:2架


    很多軍事愛好者都很熟悉納粹德國海軍的德意誌級袖珍戰列艦(注1),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日德蘭海戰中,英國皇家海軍吃盡德國海軍公海艦隊中無畏艦的苦頭,所以在1919年6月28日簽署的《凡爾賽和約》的條款中明確規定:戰敗的德國不準建造和擁有一艘無畏型的戰列艦,僅允許其保留8艘老舊的戰列艦(注2),這些艦除了用於訓練及海岸防禦外,不做其它用途。替代艦必須在舊式戰列艦其下水時間後20年才可動工建造,最大排水量被限製在10,160頓以內,其主炮口徑不得超過280mm,這些限製是德國海軍隻能是一支能力有限的地區性海上力量。


    雄心勃勃的德國人想盡辦法,如何在條約的限製下充分發揮當時的技術優勢,結合德國海軍的戰術要求而精心設計建造的。設計的首要問題是如何將排水量控製在條約範圍內,解決的辦法主要是:一、是採用柴油機,盡管實際上其對空間及重量的要求與同噸位的裝備蒸氣輪機的艦隻並不重多少,但柴油機的油耗低,續航力大,維修方便;其解決辦法二是使用廣泛建造船隻方法??焊接技術,艦艇重量比柳接要減輕15%;其三,是盡量在武器口徑和數量不變的前提下,減少重量。


    在最後通過的方案中,該級採用了高幹舷平甲板型艦型,裝家防禦抵禦重巡洋艦的203mm炮彈的攻擊,廣泛的內部隔艙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戰鬥損傷,其防護能力及火力都較強。在最後的設計方案獲得通過後,德國海軍於1926年決定德意誌級總共建造5艘,但實際上德意誌級隻建造3艘,分別為“德意誌”號、“舍爾海軍上將”號和“格拉夫?斯佩海軍上將”號。後兩艘是由於1935年6月英德簽訂海軍協定使德國可以合法地擺脫凡爾賽條約的限製,因此這兩艘艦最終成為沙恩霍斯特級(s插rnhorst ss)戰列巡洋艦的“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諾”號。


    注1:專有名詞;由於德意誌級在火力、裝甲防禦與航速之間不成比例,應此對該艦種的劃分頗費腦筋,但很快美、英、法等國家就稱為“袖珍戰列艦”(pocket battkeship),即輕量型或小型化的戰列艦。


    注2:這8艘分別是5艘巴阿尼斯威格級(braunschweig、elsass、hessen、preussen、lothringen、)和3艘德意誌級(hannover、schlesien、schleswig-holstein、)。這些老舊艦不僅火力差、航速慢、防禦能力差、部分戰列艦上的武器被英法拆卸,另外開動也成為8艘老舊艦的主要問題。到30年代中,8艘老舊的戰列艦中隻有“漢諾瓦”號和“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號戰列艦繼續服役,但這兩艘艦多數用作訓練艦使用。


    設計特點


    袖珍戰列艦是德國海軍在條約限製下充分發揮當時的技術優勢,結合德國海軍的戰術需求而精心設計建造的。設計的一個基本問題是如何將排水量控製在條約範圍內,解決方法之一是採用柴油機,盡管實際上其對空間及重量的要求與同類裝備蒸汽輪機的艦隻並不占優勢,但柴油機油耗低,續航力大;解決方法之二是廣泛使用焊接,艦體重量比鉚接要減輕15%,這是第一次焊接在艦體建造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效果也相當不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利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色神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色神光並收藏利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