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艦概況
決心號戰列艦/hms resolution復仇號:開工日期:1913.12.22,下水日期:1915.5.29,完工日期:1916.3。建造船廠:維克斯船廠。1918.11.5與坎帕尼亞水上飛機母艦相撞。1944年退出現役,1948.9出售解體。
決心號:開工日期:1913.12.29,下水日期:1915.1.14,完工日期:1916.12。建造船廠:帕爾莫船廠。1944年退出現役,1948.5出售解體。
拉米利斯號:開工日期:1913.11.12,下水日期:1916.9.12,完工日期:1917.9,建造船廠:彼得莫?坎貝爾?萊德船廠。1944年退出現役,1948.3.20出售解體。君權號戰列艦/hms royal sovereign
君權號:開工日期:1914.1.15,下水日期:1915.4.29,完工日期:1916.5。建造船廠:樸次茅斯船廠。1944年退出現役,1944.5.30租借給蘇聯海軍,改名“阿爾汗格爾斯克”號,1949.2.9歸還英國。1949.4.5出售解體。
皇家橡樹號:開工日期:1914.1.15,下水日期:1914.11.17,完工日期:1916.5。建造船廠:達文波特船廠。1939.10.14在斯卡帕灣錨地被德國潛艇u47號發射的3枚魚雷擊沉,833人陣亡。
性能數據
正常排水量:28150噸/滿載排水量:31500噸(改裝後滿載排水量:33500噸)
尺寸:長190.3米/寬27米(改裝後31.2米)/吃水9.2米
動力:18台鍋爐,4台蒸氣輪機,主機功率40000馬力,航速:21.5節;續航力:7500海裏/12.5節,2400海裏/21節
武備:8門雙聯裝15英寸/42倍口徑主炮;14門6英寸/45倍口徑副炮;2門76毫米炮;水下533毫米魚雷發射管4(1940年拆除).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加裝40毫米和20毫米高射炮.
裝甲:側舷裝甲帶(最大)13英寸;主甲板3-1英寸;炮塔(正麵)13英寸,(頂部)4.5英寸,炮座10英寸;司令塔11英寸
艦員:940人
美國科羅拉多級戰列艦 [本章字數:3721 最新更新時間:2010-03-31 13:00:00.0]
----------------------------------------------------
科羅拉多級戰列艦是美國海軍建造的一種戰列艦。
簡介
科羅拉多級戰列艦基本設計繼承了田納西級戰列艦,繼承了當時美國戰列艦的標準風格:飛剪型艦艏;籠式主桅;副炮安裝在艏樓甲板上;採用電氣推進的動力係統。主要改進了火力和防護力。美國在獲得日本海軍長門級戰列艦的情報後,更改設計,用8門雙聯裝16英寸(406mm)口徑主炮取代了田納西級戰列艦的12門14英寸(356mm)口徑主炮。由於火力加強,防禦也相應加強來抵禦敵方相同口徑炮彈的攻擊。其餘各方麵均與田納西級相似。動力方麵還是沒有得到軍方的重視,最大航速隻有21節。
bb45,colorado科羅拉多級戰列艦同級艦3艘:科羅拉多號(colorado,bb45)、馬裏蘭號(marnd,bb46)、西維吉尼亞號(west virginia,bb48)。科羅拉多級戰列艦計劃建造4艘,最終,科羅拉多級建成三艘:科羅拉多號(bb45)、馬裏蘭號(bb46)、西維吉尼亞號(bb48)。三號艦華盛頓號(washington bb47)因"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規定而終止建造。二號艦馬裏蘭號首先於1917年開工,1921年率先服役,因此該級別也有資料稱為“馬裏蘭級戰列艦”。 美國的三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與日本的兩艘長門級戰列艦、英國的兩艘納爾遜級戰列艦等7艘當時擁有最大口徑火炮的戰列艦,被各國海軍界人士稱為"big seven"。
1942年科羅拉多號、馬裏蘭號拆除後部主桅並進行了現代化改裝,日本海軍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時擊沉的西維吉尼亞號1943年打撈出水進行改裝,拆除前後主桅,艦體上層建築徹底重建。三艦在改裝中都改裝了防空火炮加強防空火力。
各艦概況
科羅拉多號(bb45)1919年5月開工,1921年3月下水,1923年竣工服役後,曾經在1923年訪問歐洲,之後,1924年科羅拉多號加入太平洋艦隊。在太平洋艦隊的科羅拉多號也曾數次回到東岸參加在加勒比海的演習。在這段時間曾到訪過薩摩亞,澳洲,紐西蘭等地。1941年1月27日,科羅拉多號將母港從西岸移到夏威夷的珍珠港。科羅拉多號1941年6月25日啟航到西岸西雅圖puget sound海軍船塢進行維修,在那裏一直到1942年3月,所以避開了日本海軍對珍珠港的襲擊。1942年8月,科羅拉多號返回珍珠港,執行一些護航任務,如往斐濟等地的護航任務。此時,科羅拉多號已經裁去後部籠式主桅並進行現代化改裝。1943年11月科羅拉多號參加吉爾伯特群島戰役,在戰役中對塔拉瓦島進行炮擊。之後,回到西岸進行維修。在整修工作完畢後,在1944年1月21日回到夏威夷,在對馬紹爾群島的兩棲作戰中,對誇賈林、埃尼威托克等重要據點進行了炮擊。此後回到西岸西雅圖的puget sound進行整修。1944年6月14日科羅拉多號開始參加支援對馬裏亞納群島中的塞班島,關島,和提尼安島的登陸戰役。7月24日,當科羅拉多號在執行炮擊提尼安島任務時,遭到陸上炮台猛烈的還擊並中彈受傷,但並無大礙,持續執行任務直到8月。為了修復損傷科羅拉多號又回到西岸進行維修。科羅拉多號1944年11月20日到達雷伊泰灣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掩護。11月27日遭受神風特攻隊的攻擊,19名船員陣亡,72名船員負傷。經過暫時性修復後繼續執行作戰任務。1945年1月,支援在呂宋島仁牙因灣的登陸作戰。1月9日遭受到陸上炮台的攻擊,上部結構嚴重損傷,並有18名船員陣亡,51名船員負傷。在烏利西修理後,科羅拉多號返回戰場,從1945年3月到5月,為沖繩島戰役登陸作戰提供火炮支援。1945年8月參與炮擊日本本土作戰。戰爭結束後科羅拉多號參加了日本本土占領部隊,曾護送登陸部隊占領東京的厚木機場。1945年9月20日離開東京灣,返回舊金山。10月27日,科羅拉多號到西雅圖參加海軍節的慶典。之後,曾在美國西海岸和珍珠港間運載士兵返回美國。1947年科羅拉多號退役,1959年被售出解體。
決心號戰列艦/hms resolution復仇號:開工日期:1913.12.22,下水日期:1915.5.29,完工日期:1916.3。建造船廠:維克斯船廠。1918.11.5與坎帕尼亞水上飛機母艦相撞。1944年退出現役,1948.9出售解體。
決心號:開工日期:1913.12.29,下水日期:1915.1.14,完工日期:1916.12。建造船廠:帕爾莫船廠。1944年退出現役,1948.5出售解體。
拉米利斯號:開工日期:1913.11.12,下水日期:1916.9.12,完工日期:1917.9,建造船廠:彼得莫?坎貝爾?萊德船廠。1944年退出現役,1948.3.20出售解體。君權號戰列艦/hms royal sovereign
君權號:開工日期:1914.1.15,下水日期:1915.4.29,完工日期:1916.5。建造船廠:樸次茅斯船廠。1944年退出現役,1944.5.30租借給蘇聯海軍,改名“阿爾汗格爾斯克”號,1949.2.9歸還英國。1949.4.5出售解體。
皇家橡樹號:開工日期:1914.1.15,下水日期:1914.11.17,完工日期:1916.5。建造船廠:達文波特船廠。1939.10.14在斯卡帕灣錨地被德國潛艇u47號發射的3枚魚雷擊沉,833人陣亡。
性能數據
正常排水量:28150噸/滿載排水量:31500噸(改裝後滿載排水量:33500噸)
尺寸:長190.3米/寬27米(改裝後31.2米)/吃水9.2米
動力:18台鍋爐,4台蒸氣輪機,主機功率40000馬力,航速:21.5節;續航力:7500海裏/12.5節,2400海裏/21節
武備:8門雙聯裝15英寸/42倍口徑主炮;14門6英寸/45倍口徑副炮;2門76毫米炮;水下533毫米魚雷發射管4(1940年拆除).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加裝40毫米和20毫米高射炮.
裝甲:側舷裝甲帶(最大)13英寸;主甲板3-1英寸;炮塔(正麵)13英寸,(頂部)4.5英寸,炮座10英寸;司令塔11英寸
艦員:940人
美國科羅拉多級戰列艦 [本章字數:3721 最新更新時間:2010-03-31 13:00:00.0]
----------------------------------------------------
科羅拉多級戰列艦是美國海軍建造的一種戰列艦。
簡介
科羅拉多級戰列艦基本設計繼承了田納西級戰列艦,繼承了當時美國戰列艦的標準風格:飛剪型艦艏;籠式主桅;副炮安裝在艏樓甲板上;採用電氣推進的動力係統。主要改進了火力和防護力。美國在獲得日本海軍長門級戰列艦的情報後,更改設計,用8門雙聯裝16英寸(406mm)口徑主炮取代了田納西級戰列艦的12門14英寸(356mm)口徑主炮。由於火力加強,防禦也相應加強來抵禦敵方相同口徑炮彈的攻擊。其餘各方麵均與田納西級相似。動力方麵還是沒有得到軍方的重視,最大航速隻有21節。
bb45,colorado科羅拉多級戰列艦同級艦3艘:科羅拉多號(colorado,bb45)、馬裏蘭號(marnd,bb46)、西維吉尼亞號(west virginia,bb48)。科羅拉多級戰列艦計劃建造4艘,最終,科羅拉多級建成三艘:科羅拉多號(bb45)、馬裏蘭號(bb46)、西維吉尼亞號(bb48)。三號艦華盛頓號(washington bb47)因"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規定而終止建造。二號艦馬裏蘭號首先於1917年開工,1921年率先服役,因此該級別也有資料稱為“馬裏蘭級戰列艦”。 美國的三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與日本的兩艘長門級戰列艦、英國的兩艘納爾遜級戰列艦等7艘當時擁有最大口徑火炮的戰列艦,被各國海軍界人士稱為"big seven"。
1942年科羅拉多號、馬裏蘭號拆除後部主桅並進行了現代化改裝,日本海軍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時擊沉的西維吉尼亞號1943年打撈出水進行改裝,拆除前後主桅,艦體上層建築徹底重建。三艦在改裝中都改裝了防空火炮加強防空火力。
各艦概況
科羅拉多號(bb45)1919年5月開工,1921年3月下水,1923年竣工服役後,曾經在1923年訪問歐洲,之後,1924年科羅拉多號加入太平洋艦隊。在太平洋艦隊的科羅拉多號也曾數次回到東岸參加在加勒比海的演習。在這段時間曾到訪過薩摩亞,澳洲,紐西蘭等地。1941年1月27日,科羅拉多號將母港從西岸移到夏威夷的珍珠港。科羅拉多號1941年6月25日啟航到西岸西雅圖puget sound海軍船塢進行維修,在那裏一直到1942年3月,所以避開了日本海軍對珍珠港的襲擊。1942年8月,科羅拉多號返回珍珠港,執行一些護航任務,如往斐濟等地的護航任務。此時,科羅拉多號已經裁去後部籠式主桅並進行現代化改裝。1943年11月科羅拉多號參加吉爾伯特群島戰役,在戰役中對塔拉瓦島進行炮擊。之後,回到西岸進行維修。在整修工作完畢後,在1944年1月21日回到夏威夷,在對馬紹爾群島的兩棲作戰中,對誇賈林、埃尼威托克等重要據點進行了炮擊。此後回到西岸西雅圖的puget sound進行整修。1944年6月14日科羅拉多號開始參加支援對馬裏亞納群島中的塞班島,關島,和提尼安島的登陸戰役。7月24日,當科羅拉多號在執行炮擊提尼安島任務時,遭到陸上炮台猛烈的還擊並中彈受傷,但並無大礙,持續執行任務直到8月。為了修復損傷科羅拉多號又回到西岸進行維修。科羅拉多號1944年11月20日到達雷伊泰灣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掩護。11月27日遭受神風特攻隊的攻擊,19名船員陣亡,72名船員負傷。經過暫時性修復後繼續執行作戰任務。1945年1月,支援在呂宋島仁牙因灣的登陸作戰。1月9日遭受到陸上炮台的攻擊,上部結構嚴重損傷,並有18名船員陣亡,51名船員負傷。在烏利西修理後,科羅拉多號返回戰場,從1945年3月到5月,為沖繩島戰役登陸作戰提供火炮支援。1945年8月參與炮擊日本本土作戰。戰爭結束後科羅拉多號參加了日本本土占領部隊,曾護送登陸部隊占領東京的厚木機場。1945年9月20日離開東京灣,返回舊金山。10月27日,科羅拉多號到西雅圖參加海軍節的慶典。之後,曾在美國西海岸和珍珠港間運載士兵返回美國。1947年科羅拉多號退役,1959年被售出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