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f.3 這是f.2的改進型、單座截擊機。發動機改為2台薩菲爾300,單台加力推力已增加到7420公斤。並取消了機載航炮,成為當時流行一時的所謂“純飛彈攻擊戰鬥機”(和美國的f-4鬼怪ii相當)。它除了裝備光火型空對空飛彈以外,還可以改掛2枚紅頭型空對空飛彈。為加大轉場航程,每一側機翼上方可以馱帶一個容積為1182升的副油箱(這種怪異而獨特的翼上方馱帶副油箱的方式實際上隻應用於後來的f.6)。第一架供發展用的f.3首飛於1961年,第一架生產型於1962年6月首飛,前後共製造了58架。
“閃電”t.4 一種並列雙座型戰鬥教練機(英國人特別喜歡並列雙座教練機)。原型機在1959年5月首飛,生產型於1962年6月交付部隊。它的產量很少,空軍每個飛行中隊一般隻配備1-2架。1966年出口蘇丹。
“閃電”t.5 f.3戰鬥機的並列雙座教練型。首架於1962年3月試飛,1965年3月開始交付部隊,隻作了少量生產。
“閃電”f.6 原來叫作“閃電”f.3a,是f.3的改良型,一種單座截擊戰鬥機。主要的改進在於機翼的外段前緣加寬,使後掠角稍稍減少,並帶有錐度扭轉,它可以顯著降低亞音速阻力,從而增大了航程。另外,機腹下採用了全新的吊艙,其後半部的燃油容積比原來的吊艙增加一倍,並在該吊艙的前段加裝了2門30毫米機關炮,而在後端下方加裝了兩塊能增大超音速方向穩定性的腹鰭。而且增加了一個著陸減速鉤。第一架原型機於1964年4月試飛,生產型於1965年12月配備部隊,共生產67架。這種改型,是“閃電”式戰鬥機的最主要改型。
“閃電”f.53 為適應時代的要求,從“閃電”f.6截擊戰鬥機改裝而成的多用途戰鬥機,但隻供出口使用。它在機翼下各增加一個掛架,可攜帶各種炸彈和火箭發射巢。機腹吊艙內另可攜帶空對空飛彈、機關炮、火箭發射巢和偵察照相設備。蘇丹和科威特空軍是它的用戶。第一架於1966年11月試飛,1967年12月開始交付,共生產了46架。
“閃電”t.55 這是“閃電”t.5教練機的出口型。也是為蘇丹和科威特配套生產的,並於1967年開始交付。
“閃電”式戰鬥機從未有機會參加過實戰,但它是皇家空軍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中唯一的國產二倍音速戰鬥機,總產量達300多架。也是冷戰時代英國第二代噴氣式戰鬥機的代表作!
閃電(lightning)是英國航空工業自行設計並製造過的唯一一種二倍音速飛行的雙發單座噴氣戰鬥機。
在與美軍的聯合演習中,閃電戰鬥機曾多次成功地“攔截”在高空飛行的u-2飛機,為此贏得英國皇家空軍的青睞。
★ 解剖“閃電”
英國人的飛機設計一貫標新立異、也一直保持其獨特的風格:美麗、怪異、再加一點浪漫。“閃電”式戰鬥機的設計特點,在今天看來也仍然值得我們玩味一番。“閃電”式戰鬥機的氣動布局,採用後緣切口的三角形上單翼和底位置平尾布局,2台發動機上下排列於機身內,整個機身的麵積分布符合於麵積律要求。
“閃電”式戰鬥機的機翼是一種懸臂式上單翼。採用英國電氣公司自行開發的asn/p1/3基本翼型。前緣平均後掠角為60度,後緣後掠角52度,相對厚度大約5%。為了改善流場,機翼前緣開有一個缺口,它的作用相當於渦流發生器。機翼採用全金屬五梁抗扭盒形結構,其鋁合金上下蒙皮之厚度約5毫米。在主起落架艙處採用波紋板夾層結構的壁板蒙皮,左右兩側的機翼在機身中線的中央翼肋處對接。翼盒的內側為整體油箱,外側則為主起落架艙。機翼上的副翼呈長方形,具備“角式補償”,並位於機翼外側平直後緣上,和機身的縱軸垂直,利用液壓助力器操作。大麵積的單塊襟翼在下偏(放下)時平行於機身縱軸進行移動,也由液壓驅動。此外,襟翼和機翼前緣的內部均被用作燃油箱。
“閃電”式戰鬥機的機身橫截麵形狀接近於豎長方形,縱向輪廓線幾乎均呈直線。而且它的截麵積沿機身縱向的分布幾乎是不變化的。在機腹下,有一個“閃電”式戰鬥機獨有的保形吊艙(也即腹囊式吊艙),它和機身腹部圓滑過渡,阻力被減至最小。吊艙的前1/3一般用來安置軍械、而後2/3用來容納燃油,真可謂用盡心計。機身採用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後機身上麵、垂尾前方安裝了兩塊液壓作動的減速板。
“閃電”式戰鬥機的尾翼採用懸臂式全金屬結構,平尾翼尖和方向舵採用蜂窩結構。單塊式全動平尾的安裝位置很低,籍以避開機翼的尾流。平尾前緣的後掠角為60度、和機翼相似。它的麵積差不多等於機翼翼根後部的那個缺口部分。垂直尾翼的頂部呈平直方角形狀(僅早期型號為半圓形)。“閃電”式戰鬥機的尾翼都沒有考慮採用調整片。所有操縱麵都用液壓助力器進行驅動。
“閃電”式戰鬥機的起落架採用了可收放式前三點方式,而且均採用單輪構造。主起落架向外收入機翼內,收上時機輪必須轉向60度。而前起落架在地麵不能操縱轉向,它在起飛後向前收入機頭內。飛機的主起落架採用多作動筒板式剎車和防滑裝置。另外在後機身的下方有一具直徑為4.88米的減速傘和一個著陸鉤。
“閃電”t.4 一種並列雙座型戰鬥教練機(英國人特別喜歡並列雙座教練機)。原型機在1959年5月首飛,生產型於1962年6月交付部隊。它的產量很少,空軍每個飛行中隊一般隻配備1-2架。1966年出口蘇丹。
“閃電”t.5 f.3戰鬥機的並列雙座教練型。首架於1962年3月試飛,1965年3月開始交付部隊,隻作了少量生產。
“閃電”f.6 原來叫作“閃電”f.3a,是f.3的改良型,一種單座截擊戰鬥機。主要的改進在於機翼的外段前緣加寬,使後掠角稍稍減少,並帶有錐度扭轉,它可以顯著降低亞音速阻力,從而增大了航程。另外,機腹下採用了全新的吊艙,其後半部的燃油容積比原來的吊艙增加一倍,並在該吊艙的前段加裝了2門30毫米機關炮,而在後端下方加裝了兩塊能增大超音速方向穩定性的腹鰭。而且增加了一個著陸減速鉤。第一架原型機於1964年4月試飛,生產型於1965年12月配備部隊,共生產67架。這種改型,是“閃電”式戰鬥機的最主要改型。
“閃電”f.53 為適應時代的要求,從“閃電”f.6截擊戰鬥機改裝而成的多用途戰鬥機,但隻供出口使用。它在機翼下各增加一個掛架,可攜帶各種炸彈和火箭發射巢。機腹吊艙內另可攜帶空對空飛彈、機關炮、火箭發射巢和偵察照相設備。蘇丹和科威特空軍是它的用戶。第一架於1966年11月試飛,1967年12月開始交付,共生產了46架。
“閃電”t.55 這是“閃電”t.5教練機的出口型。也是為蘇丹和科威特配套生產的,並於1967年開始交付。
“閃電”式戰鬥機從未有機會參加過實戰,但它是皇家空軍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中唯一的國產二倍音速戰鬥機,總產量達300多架。也是冷戰時代英國第二代噴氣式戰鬥機的代表作!
閃電(lightning)是英國航空工業自行設計並製造過的唯一一種二倍音速飛行的雙發單座噴氣戰鬥機。
在與美軍的聯合演習中,閃電戰鬥機曾多次成功地“攔截”在高空飛行的u-2飛機,為此贏得英國皇家空軍的青睞。
★ 解剖“閃電”
英國人的飛機設計一貫標新立異、也一直保持其獨特的風格:美麗、怪異、再加一點浪漫。“閃電”式戰鬥機的設計特點,在今天看來也仍然值得我們玩味一番。“閃電”式戰鬥機的氣動布局,採用後緣切口的三角形上單翼和底位置平尾布局,2台發動機上下排列於機身內,整個機身的麵積分布符合於麵積律要求。
“閃電”式戰鬥機的機翼是一種懸臂式上單翼。採用英國電氣公司自行開發的asn/p1/3基本翼型。前緣平均後掠角為60度,後緣後掠角52度,相對厚度大約5%。為了改善流場,機翼前緣開有一個缺口,它的作用相當於渦流發生器。機翼採用全金屬五梁抗扭盒形結構,其鋁合金上下蒙皮之厚度約5毫米。在主起落架艙處採用波紋板夾層結構的壁板蒙皮,左右兩側的機翼在機身中線的中央翼肋處對接。翼盒的內側為整體油箱,外側則為主起落架艙。機翼上的副翼呈長方形,具備“角式補償”,並位於機翼外側平直後緣上,和機身的縱軸垂直,利用液壓助力器操作。大麵積的單塊襟翼在下偏(放下)時平行於機身縱軸進行移動,也由液壓驅動。此外,襟翼和機翼前緣的內部均被用作燃油箱。
“閃電”式戰鬥機的機身橫截麵形狀接近於豎長方形,縱向輪廓線幾乎均呈直線。而且它的截麵積沿機身縱向的分布幾乎是不變化的。在機腹下,有一個“閃電”式戰鬥機獨有的保形吊艙(也即腹囊式吊艙),它和機身腹部圓滑過渡,阻力被減至最小。吊艙的前1/3一般用來安置軍械、而後2/3用來容納燃油,真可謂用盡心計。機身採用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後機身上麵、垂尾前方安裝了兩塊液壓作動的減速板。
“閃電”式戰鬥機的尾翼採用懸臂式全金屬結構,平尾翼尖和方向舵採用蜂窩結構。單塊式全動平尾的安裝位置很低,籍以避開機翼的尾流。平尾前緣的後掠角為60度、和機翼相似。它的麵積差不多等於機翼翼根後部的那個缺口部分。垂直尾翼的頂部呈平直方角形狀(僅早期型號為半圓形)。“閃電”式戰鬥機的尾翼都沒有考慮採用調整片。所有操縱麵都用液壓助力器進行驅動。
“閃電”式戰鬥機的起落架採用了可收放式前三點方式,而且均採用單輪構造。主起落架向外收入機翼內,收上時機輪必須轉向60度。而前起落架在地麵不能操縱轉向,它在起飛後向前收入機頭內。飛機的主起落架採用多作動筒板式剎車和防滑裝置。另外在後機身的下方有一具直徑為4.88米的減速傘和一個著陸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