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影f1戰鬥機在進入法國空軍服役時大都改進了機載電子設備。特別是為了安裝被動雷達告警接受在裝置,加大了垂尾的麵積。在最後的81架c200型上加裝了空中授油裝置。
主要性能參數:
機長 15.30-15.53m
翼展 8.40m(翼尖不帶飛彈);9.32m(翼尖帶“魔術”飛彈)
機高 4.50m
機翼麵積 25.00m2
機翼展弦比 2.8
主輪距 2.50m
前後輪距 5.00m
空重 7400kg
起飛重量 10900kg(無外掛)
最大起飛重量 16200kg
翼載 456kg/m2(正常);648kg/m2(最大)
最大平飛速度 m2.2(高空);m1.2(低空)
實用升限 20000m
爬升率 184m/s(海平麵,m0.9)
最大爬升率 213m/s(海平麵,加力)
轉場航程 3300km
作戰半徑 425-1390km
進場速度 260km/h
著陸速度 230km/h
起飛滑跑距離 600m(起飛重量11500kg)
著陸滑跑距離 670m(重量8500kg)
續航時間 3.75h
空戰巡邏時間 2.25h
最大過載 +7g
法國幻影3戰鬥機 [本章字數:12468 最新更新時間:2009-10-07 11:00:00.0]
----------------------------------------------------
從飛機剛發明直到一戰結束,法國一直是航空業的領袖,但二戰早期法國被德國侵占,其航空業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戰後法國開始奮起直追,其中誕生了一個著名的飛機製造公司??達索?布雷蓋公司,創始人達索憑藉無尾三角翼布局打響了法國的戰鬥機品牌,幻影係列戰鬥機憑藉高可靠性和極高的性價比暢銷世界各地,在20世紀60-70年代世界各大焦點地區,世界各大局部戰爭戰場都可以看到這種無尾三角翼戰鬥機的身影。
幻影戰鬥機家族從幻影3開始,先後發展出了幻影5/50,幻影f.1,幻影2000,幻影4000等係列,這些戰鬥機中除了幻影f.1採用了正常布局外,其他無一例外都採用了無尾三角翼布局,這種布局對法國乃至對幻影係列飛機輸出國後期的戰鬥機設計風格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這些戰鬥機中,幻影3/5/50係列是產量最大也是分布最廣的戰鬥機型號之一。
幻影起源
幻影3家族是應法國政府在1952年提出的要求研製,20世紀50年代,一向崇尚自由的法國人已為憑藉昔日法蘭西帝國的尊嚴能在世界舞台上大展拳腳,以戴高樂將軍為首的法國新政府希望能夠積極參與世界事務,重塑法國雄風,藉此帶領國民走出二戰被德國納粹占領的陰影,但戰後華約和北約組織的對陣,冷戰軍備競賽的開始迫使戴高樂清楚地看到建立起屬於法國自己的完備軍事工業的必要性,50年代初,世界各主要空軍強國已經進入噴氣式時代,為此法國空軍迫切希望能裝備一種國產戰鬥機,法國政府要求國內的航空企業能夠研製一種全天候的輕型攔截機,空軍的要求是新型戰鬥機能在6分鍾內爬升至18000米高度,在此高度飛行速度必須達到1.3馬赫。達索參與投標的機型為“神秘-三角550”,是一種小型的戰鬥機,三角翼,600後略翼,展弦比5%,裝備兩台阿姆斯壯?西德利md30r威派爾加力式渦輪噴氣發動機,最大推力9.61千牛,此外該機還裝有一具固體火箭助推器,能提供14.7千牛的額外推力。
三角翼飛機在性能上存在一係列的不足,如起飛滑跑距離過長,著陸時速度過大,而且低空機動性能不好。不過三角翼布局也存在常規布局所沒有的優勢,即設計製造簡單,高速性能好,機翼內空間充足,可以容納更多的燃油。
“神秘-三角550”的第一架原型機並沒有裝備加力式發動機和火箭助推器,於1955年6月25日首飛,在試飛中發現該機的垂尾過於龐大,影響空中機動性能,遂在後來的機型修改中縮小了垂尾,飛機重量減至5070千克,並在換裝了加力式發動機和火箭助推器後改名為幻影i,在試飛中不是用火箭發動機的情況下,幻影i的最大飛行速度達到了1.3馬赫,而1955年末的試飛中,該機使用火箭助推後飛行速度居然超過了1.6馬赫。
雖然該機有著不錯的高空性能,但機體太小迫使該機隻能掛載1枚空對空飛彈,沒有多少的實用作戰價值,所以幻影i很快被放棄。達索很快在該機的基礎上研製了幻影ii,結構與幻影i相似,裝備推力為1100千克的透博梅卡gabizo發動機(加力推力1500千克),但在該機即將研製成功時,法國開始了核武器的研製,隨之而來的是核戰略思想的創立,法國政府強調新研製的戰鬥機必須具有一定的進攻性,即必須突破截擊機的限製,為此單純作為截擊機設計的幻影ii顯然是不合法國空軍胃口的,幻影ii遂又被放棄。
達索堅持不懈,在幻影i的基礎上又研製了一種作戰飛機,該機比幻影i重了30%,機身按照跨音速麵積律設計,機身中段有明顯的蜂腰。採用的是斯奈克瑪公司新研製的阿塔101g.1發動機,最大推力達到了43.2千牛(其實阿塔發動機的原型是二戰期間德國寶馬公司生產的一種軸流式發動機)。新飛機按照編號的順序被命名為幻影3。機翼前緣後略角為60度,機上仍然安裝有sepr-66助推火箭。
首架幻影3於1956年11月首飛,在第7次試飛中最大平飛速度達到了1.52馬赫。該機的進氣道裝有可調半錐形中心體,可以在高速飛行中前移以防止氣流出現紊亂。後來該機又換裝了性能更好的阿塔101g.2發動機,在1957年9月的試飛中最大平飛速度超過了1.9馬赫。
主要性能參數:
機長 15.30-15.53m
翼展 8.40m(翼尖不帶飛彈);9.32m(翼尖帶“魔術”飛彈)
機高 4.50m
機翼麵積 25.00m2
機翼展弦比 2.8
主輪距 2.50m
前後輪距 5.00m
空重 7400kg
起飛重量 10900kg(無外掛)
最大起飛重量 16200kg
翼載 456kg/m2(正常);648kg/m2(最大)
最大平飛速度 m2.2(高空);m1.2(低空)
實用升限 20000m
爬升率 184m/s(海平麵,m0.9)
最大爬升率 213m/s(海平麵,加力)
轉場航程 3300km
作戰半徑 425-1390km
進場速度 260km/h
著陸速度 230km/h
起飛滑跑距離 600m(起飛重量11500kg)
著陸滑跑距離 670m(重量8500kg)
續航時間 3.75h
空戰巡邏時間 2.25h
最大過載 +7g
法國幻影3戰鬥機 [本章字數:12468 最新更新時間:2009-10-07 11:00:00.0]
----------------------------------------------------
從飛機剛發明直到一戰結束,法國一直是航空業的領袖,但二戰早期法國被德國侵占,其航空業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戰後法國開始奮起直追,其中誕生了一個著名的飛機製造公司??達索?布雷蓋公司,創始人達索憑藉無尾三角翼布局打響了法國的戰鬥機品牌,幻影係列戰鬥機憑藉高可靠性和極高的性價比暢銷世界各地,在20世紀60-70年代世界各大焦點地區,世界各大局部戰爭戰場都可以看到這種無尾三角翼戰鬥機的身影。
幻影戰鬥機家族從幻影3開始,先後發展出了幻影5/50,幻影f.1,幻影2000,幻影4000等係列,這些戰鬥機中除了幻影f.1採用了正常布局外,其他無一例外都採用了無尾三角翼布局,這種布局對法國乃至對幻影係列飛機輸出國後期的戰鬥機設計風格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這些戰鬥機中,幻影3/5/50係列是產量最大也是分布最廣的戰鬥機型號之一。
幻影起源
幻影3家族是應法國政府在1952年提出的要求研製,20世紀50年代,一向崇尚自由的法國人已為憑藉昔日法蘭西帝國的尊嚴能在世界舞台上大展拳腳,以戴高樂將軍為首的法國新政府希望能夠積極參與世界事務,重塑法國雄風,藉此帶領國民走出二戰被德國納粹占領的陰影,但戰後華約和北約組織的對陣,冷戰軍備競賽的開始迫使戴高樂清楚地看到建立起屬於法國自己的完備軍事工業的必要性,50年代初,世界各主要空軍強國已經進入噴氣式時代,為此法國空軍迫切希望能裝備一種國產戰鬥機,法國政府要求國內的航空企業能夠研製一種全天候的輕型攔截機,空軍的要求是新型戰鬥機能在6分鍾內爬升至18000米高度,在此高度飛行速度必須達到1.3馬赫。達索參與投標的機型為“神秘-三角550”,是一種小型的戰鬥機,三角翼,600後略翼,展弦比5%,裝備兩台阿姆斯壯?西德利md30r威派爾加力式渦輪噴氣發動機,最大推力9.61千牛,此外該機還裝有一具固體火箭助推器,能提供14.7千牛的額外推力。
三角翼飛機在性能上存在一係列的不足,如起飛滑跑距離過長,著陸時速度過大,而且低空機動性能不好。不過三角翼布局也存在常規布局所沒有的優勢,即設計製造簡單,高速性能好,機翼內空間充足,可以容納更多的燃油。
“神秘-三角550”的第一架原型機並沒有裝備加力式發動機和火箭助推器,於1955年6月25日首飛,在試飛中發現該機的垂尾過於龐大,影響空中機動性能,遂在後來的機型修改中縮小了垂尾,飛機重量減至5070千克,並在換裝了加力式發動機和火箭助推器後改名為幻影i,在試飛中不是用火箭發動機的情況下,幻影i的最大飛行速度達到了1.3馬赫,而1955年末的試飛中,該機使用火箭助推後飛行速度居然超過了1.6馬赫。
雖然該機有著不錯的高空性能,但機體太小迫使該機隻能掛載1枚空對空飛彈,沒有多少的實用作戰價值,所以幻影i很快被放棄。達索很快在該機的基礎上研製了幻影ii,結構與幻影i相似,裝備推力為1100千克的透博梅卡gabizo發動機(加力推力1500千克),但在該機即將研製成功時,法國開始了核武器的研製,隨之而來的是核戰略思想的創立,法國政府強調新研製的戰鬥機必須具有一定的進攻性,即必須突破截擊機的限製,為此單純作為截擊機設計的幻影ii顯然是不合法國空軍胃口的,幻影ii遂又被放棄。
達索堅持不懈,在幻影i的基礎上又研製了一種作戰飛機,該機比幻影i重了30%,機身按照跨音速麵積律設計,機身中段有明顯的蜂腰。採用的是斯奈克瑪公司新研製的阿塔101g.1發動機,最大推力達到了43.2千牛(其實阿塔發動機的原型是二戰期間德國寶馬公司生產的一種軸流式發動機)。新飛機按照編號的順序被命名為幻影3。機翼前緣後略角為60度,機上仍然安裝有sepr-66助推火箭。
首架幻影3於1956年11月首飛,在第7次試飛中最大平飛速度達到了1.52馬赫。該機的進氣道裝有可調半錐形中心體,可以在高速飛行中前移以防止氣流出現紊亂。後來該機又換裝了性能更好的阿塔101g.2發動機,在1957年9月的試飛中最大平飛速度超過了1.9馬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