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幻影4000就不得不提到航空界傳奇人物??馬塞爾?達索。馬塞爾?達索原名馬塞爾?布洛契,1912年進入高等航空製造工程學院就讀,與他同班的同學中就有前蘇聯著名航空設計師,米格設計局創始人之一的格列維奇。1914年,馬塞爾?布洛契進入法曼公司負責飛行測試工作。隨後他創立了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航空公司,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成功研製了多種軍用飛機。二戰期間,馬塞爾?布洛契因為拒絕與德國人合作而被關進集中營,險些命喪於此。1947年,馬塞爾?布洛契改名為馬塞爾?達索,並創立達索?布雷蓋公司,從此成為法國航空工業的旗手。
馬塞爾?達索始終將雙發重型戰鬥機視為一個挑戰和機遇的混合物。首先,20噸級的重型製空戰鬥機的市場確實存在,其他國家已經在這方麵做出了成果,像f-14、f-15和狂風。一些國家,尤其是中東國家對這一級別的戰鬥機有著很大的興趣。特別是以色列在1974年引進了美製f-15戰鬥機以替換過時的幻影ii戰鬥機後,沙烏地阿拉伯也希望有新的戰機可以替換他們老舊的閃電式戰鬥機,並與以色列的f-15對抗。如果達索公司能憑藉雙發重型戰鬥機進入國際市場,將打破美、俄(當時的蘇聯)對這個市場的壟斷,其意義非凡。同時,如果出口成功,海外用戶也可以獲得一種可能性,一種不依賴美國或蘇聯的可能性,這已經超越了防務產品出口的範疇,有可能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其次,由於幻影4000實際上和幻影2000用的是一個平台,許多係統都是通用的,這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和研製風險;最後,達索公司對法國空軍的採購抱有希望,畢竟幻影4000和幻影2000有著很多的相同之處,尤其是都採用同一種發動機??m-53。用幻影4000代替幻影iv擔當法國核威脅力量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因為雙發的幻影4000具備超過8噸的載彈量和很大的作戰半徑。
馬塞爾?達索親自將這兩個方案提交給法國總統。他的建議非常簡單:法國政府為幻影2000的研製提供經費;達索-布雷蓋公司負責全部幻影4000的開發。達索-布雷蓋公司將動用自身資產研製一架原型機,這架原型機將承擔起技術驗證的任務。1975年9月,馬塞爾?達索宣布達索公司將自行開發一種三角翼、雙發戰鬥機,作為幻影2000的放大版本。最初的名稱是“超級幻影三角”(super mirage delta),隨後被命名為超級幻影4000(super mirage 4000),它的主要設計目標是中距攔截和超低空突防。原型機no.01/f-zwrm在1977年12月完成。馬塞爾?布雷蓋在他的1978年版的自轉中寫道:“幻影4000實際上與幻影2000相差無幾,本質上屬於同一個項目。但因為它採用了雙發布局,這意味著它擁有更大的有效載荷和更遠的航程。它將成為美國人的f-15和f-18的有力競爭者,後兩者同樣也是雙發製空戰鬥機。
法國空軍計劃購買5架預生產型,組建一個實驗中隊,以防止可能出現的因為沒有國家訂貨而導致的對出口的影響。
▲ 幻影4000的性能
幻影4000和幻影2000使用相同的發動機和武器係統,但與後者相比,它的全長增加了20%、翼展增加33%、翼麵積增加80%、最大起飛重量更從17.5噸增加到32噸,是一款標準的重型製空戰鬥機。
但幻影4000並不是幻影2000簡單的放大,兩者之間有值得注意的差異。除了雙發和單發的區別外,幻影4000還在進氣道兩側增加了一對固定式前翼而非幻影2000的小型條板翼,它們可以有效改善高迎角條件下的氣流並使飛機獲得更大的機動性(這個成果顯然幫助了幻影2000的後期改進型,幻影2000-5就採用了固定鴨翼)。
幻影4000在設計和製造中採用了有限元計算法、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碳纖維複合材料、電傳操縱飛行控製係統、放寬靜穩定度等新技術。放寬靜不穩定性,加上優良的電傳飛控係統這使它具備了比它的小兄弟幻影2000更優良的機動性。幻影4000在研製階段廣泛採用了計算機輔助設計(當時,這項計劃剛剛開始被運用於航空領域),它被設計成很容易在前線機場維修和維護。
幻影4000的機身採用半硬殼式結構。門型製動片位於機身兩側進氣口,機翼前緣上方。起落架由messier-hispano-bugatti公司提供,鼻輪為雙輪,主輪為單輪式。兩側進氣道裝有半圓錐型進氣道調節錐。飛機的機身、舵、升降副翼、機翼、垂直尾翼、固定前翼都廣泛運用了硼和碳纖維複合材料。而且,幻影4000是世界上第一架採用全複合材料、內置油箱式垂尾的戰鬥機。其垂尾由碳纖維複合材料製成,有內藏式油箱,加上機身和機翼內的油箱,幻影4000的燃油攜帶量是幻影2000的三倍。加上其具備空中加油能力,作戰半徑比其他幻影家族的飛機都要大的多。由此帶來的任務彈性也是重型製空戰鬥機與輕型多用途戰鬥機之間的重要區別。達索本以為這個特質可以打動法國國防部,使法國空軍建立起與美國空軍相似的高-低搭配的作戰模式(也就是說仿照美國空軍以f-15戰鬥機執行奪取製空權的任務,加上數量更大的f-16戰鬥機輔助作戰並執行對地攻擊等其他任務),將幻影4000與幻影2000搭配使用。但很顯然,法國空軍沒有認同馬塞爾?達索的理念
幻影4000安裝的兩台m-53係列的發動機可以提供超過1的推重比(無外掛情況下)??這在當時同級別戰機中是最高的,如果它能正式服役的話,其性能堪與f-15和蘇-27戰鬥機相比。
馬塞爾?達索始終將雙發重型戰鬥機視為一個挑戰和機遇的混合物。首先,20噸級的重型製空戰鬥機的市場確實存在,其他國家已經在這方麵做出了成果,像f-14、f-15和狂風。一些國家,尤其是中東國家對這一級別的戰鬥機有著很大的興趣。特別是以色列在1974年引進了美製f-15戰鬥機以替換過時的幻影ii戰鬥機後,沙烏地阿拉伯也希望有新的戰機可以替換他們老舊的閃電式戰鬥機,並與以色列的f-15對抗。如果達索公司能憑藉雙發重型戰鬥機進入國際市場,將打破美、俄(當時的蘇聯)對這個市場的壟斷,其意義非凡。同時,如果出口成功,海外用戶也可以獲得一種可能性,一種不依賴美國或蘇聯的可能性,這已經超越了防務產品出口的範疇,有可能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其次,由於幻影4000實際上和幻影2000用的是一個平台,許多係統都是通用的,這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和研製風險;最後,達索公司對法國空軍的採購抱有希望,畢竟幻影4000和幻影2000有著很多的相同之處,尤其是都採用同一種發動機??m-53。用幻影4000代替幻影iv擔當法國核威脅力量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因為雙發的幻影4000具備超過8噸的載彈量和很大的作戰半徑。
馬塞爾?達索親自將這兩個方案提交給法國總統。他的建議非常簡單:法國政府為幻影2000的研製提供經費;達索-布雷蓋公司負責全部幻影4000的開發。達索-布雷蓋公司將動用自身資產研製一架原型機,這架原型機將承擔起技術驗證的任務。1975年9月,馬塞爾?達索宣布達索公司將自行開發一種三角翼、雙發戰鬥機,作為幻影2000的放大版本。最初的名稱是“超級幻影三角”(super mirage delta),隨後被命名為超級幻影4000(super mirage 4000),它的主要設計目標是中距攔截和超低空突防。原型機no.01/f-zwrm在1977年12月完成。馬塞爾?布雷蓋在他的1978年版的自轉中寫道:“幻影4000實際上與幻影2000相差無幾,本質上屬於同一個項目。但因為它採用了雙發布局,這意味著它擁有更大的有效載荷和更遠的航程。它將成為美國人的f-15和f-18的有力競爭者,後兩者同樣也是雙發製空戰鬥機。
法國空軍計劃購買5架預生產型,組建一個實驗中隊,以防止可能出現的因為沒有國家訂貨而導致的對出口的影響。
▲ 幻影4000的性能
幻影4000和幻影2000使用相同的發動機和武器係統,但與後者相比,它的全長增加了20%、翼展增加33%、翼麵積增加80%、最大起飛重量更從17.5噸增加到32噸,是一款標準的重型製空戰鬥機。
但幻影4000並不是幻影2000簡單的放大,兩者之間有值得注意的差異。除了雙發和單發的區別外,幻影4000還在進氣道兩側增加了一對固定式前翼而非幻影2000的小型條板翼,它們可以有效改善高迎角條件下的氣流並使飛機獲得更大的機動性(這個成果顯然幫助了幻影2000的後期改進型,幻影2000-5就採用了固定鴨翼)。
幻影4000在設計和製造中採用了有限元計算法、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碳纖維複合材料、電傳操縱飛行控製係統、放寬靜穩定度等新技術。放寬靜不穩定性,加上優良的電傳飛控係統這使它具備了比它的小兄弟幻影2000更優良的機動性。幻影4000在研製階段廣泛採用了計算機輔助設計(當時,這項計劃剛剛開始被運用於航空領域),它被設計成很容易在前線機場維修和維護。
幻影4000的機身採用半硬殼式結構。門型製動片位於機身兩側進氣口,機翼前緣上方。起落架由messier-hispano-bugatti公司提供,鼻輪為雙輪,主輪為單輪式。兩側進氣道裝有半圓錐型進氣道調節錐。飛機的機身、舵、升降副翼、機翼、垂直尾翼、固定前翼都廣泛運用了硼和碳纖維複合材料。而且,幻影4000是世界上第一架採用全複合材料、內置油箱式垂尾的戰鬥機。其垂尾由碳纖維複合材料製成,有內藏式油箱,加上機身和機翼內的油箱,幻影4000的燃油攜帶量是幻影2000的三倍。加上其具備空中加油能力,作戰半徑比其他幻影家族的飛機都要大的多。由此帶來的任務彈性也是重型製空戰鬥機與輕型多用途戰鬥機之間的重要區別。達索本以為這個特質可以打動法國國防部,使法國空軍建立起與美國空軍相似的高-低搭配的作戰模式(也就是說仿照美國空軍以f-15戰鬥機執行奪取製空權的任務,加上數量更大的f-16戰鬥機輔助作戰並執行對地攻擊等其他任務),將幻影4000與幻影2000搭配使用。但很顯然,法國空軍沒有認同馬塞爾?達索的理念
幻影4000安裝的兩台m-53係列的發動機可以提供超過1的推重比(無外掛情況下)??這在當時同級別戰機中是最高的,如果它能正式服役的話,其性能堪與f-15和蘇-27戰鬥機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