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弗林格爾級的第三艘??興登堡號的建造工作一再耽誤。興登堡號進行了一些小改進,換裝了更牢固的三腳艦桅(德弗林格爾號在日德蘭海戰後的損傷修復過程中也換裝了三腳主桅),航速稍快。於1917年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興登堡號和德弗林格爾號被引渡到英國,最終在斯卡帕灣“彩虹行動”中自沉。


    命名


    德弗林格爾號以17世紀布蘭登堡陸軍元帥喬治?馮?德弗林格爾男爵命名。


    呂佐夫號以普魯士王國將軍阿道夫?路德維希?威廉?馮?呂佐夫男爵命名。


    興登堡號以德意誌帝國陸軍元帥保羅?路德維希?漢斯?安頓?馮?興登堡命名。


    各艦概況


    德弗林格爾號日德蘭海戰後換裝三腳主桅


    德弗林格爾號(建造代號重巡洋艦g號)建造廠:漢堡 布洛姆?福斯造船廠,開工日期:03/30/1912;下水日期:07/12/1913;服役日期:09/01/1914 。1919年6月21日在斯卡帕灣自沉。德弗林格爾號1939年打撈,1956年解體。


    呂佐夫號(建造代號奧古斯塔號/ersatz augusta)建造廠:但澤 碩效船廠,開工日期:07/16/1912;下水日期:11/11/1913;服役日期:08/08/1915 。1916年7月1日在德國近海戰損嚴重無法拖帶由g38號魚雷艇擊沉。1961-1962年爆破解體。


    興登堡號(建造代號黑爾達號/ersatz hertha)建造廠:威廉港 皇家船廠,開工日期:o10/01/1913;下水日期:08/01/1915;服役日期:05/10/1917 。1919年6月21日在斯卡帕灣自沉。1930年7月打撈,1931-1932年解體。


    性能數據


    排水量:德弗林格爾號/呂佐號 26600噸(設計)/31200噸(最大); 興登堡號 26947噸(設計)/31500噸(最大)


    尺寸:德弗林格爾號/呂佐號 長210.4米/寬29米/吃水9.56米; 興登堡號 長212.8米/寬29米/吃水9.57米


    動力裝置:14台鍋爐,2台蒸汽輪機,最大功率63,000馬力(過載功率72,000馬力);4軸,雙舵縱向排列。


    航速:德弗林格爾號/呂佐號 26.5節 ; 興登堡號 26.6節;


    續航力:德弗林格爾號/呂佐號為5600海裏/14節 ; 興登堡號為6200海裏/14節


    武備:8門305mm(12英寸)/50倍口徑主炮 四座雙聯炮塔;12門150毫米(5.9英寸)/45倍口徑副炮 炮座單裝(興登堡號為14門);12門88毫米(3.5英寸)/45倍口徑防魚雷艇/防空炮 炮廓單裝(1916年後拆除,德弗林格爾號保留2門,興登堡號保留4門);4座500毫米魚雷發射管,水下安裝,艦體首尾各一座,兩舷a炮塔下方各一座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3.9-11.8,甲板1-2.5,水密艙隔板9.8,炮塔10.6-4.3,指揮塔13.8


    艦員:平時1112人,戰時1390人


    日本金剛級戰列巡洋艦 [本章字數:4403 最新更新時間:2009-12-19 10:00:00.0]


    ----------------------------------------------------


    金剛級戰列巡洋艦是舊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一型戰列巡洋艦。


    金剛級戰列艦是舊日本帝國海軍由金剛級戰列巡洋艦經過大規模現代化改裝而成的高速戰列艦。


    同級艦4艘:金剛號、比睿號、榛名號、霧島號。按照日本帝國海軍命名慣例,以巡洋戰艦命名方式,命名源自山名。


    建造背景


    1906年,日本海軍大臣齋藤實於向內閣提交了一份海軍發展計劃提案,要求近期建造戰列艦3艘,裝甲巡洋艦4艘。然而,剛剛經歷過日俄戰爭的日本在財政上力不從心,無法一下子滿足海軍方麵的要求。1907年3月18日,日本內閣會議批準先建造2艘戰列艦和1艘裝甲巡洋艦。2艘戰列艦(“河內”號、“攝津”號)於1909年如期開工,但建造裝甲巡洋艦(“金剛”號)的計劃卻一直拖延沒有開工。1910年,海軍大臣齋藤實以組建“八八艦隊”的名義,再次向內閣提交了擴充海軍軍備的提案。要求建造戰列艦7艘,一等巡洋艦3艘,其它艦隻41艘。1911年3月,日本內閣會議審議並通過了海軍大臣以八八艦隊的名義提交的海軍軍備的計劃,決定中止原定的造艦計劃,自1911年起,將歷年的各項造艦預算項目以及節餘的經費合併為“軍備充實費、軍艦製造費”,逐年撥款,每年撥款1.58億元(舊日幣單位),為期6年。其中批準了建造4艘裝甲巡洋艦的預算(金剛、比睿、榛名、霧島)。


    舊日本海軍歷來特別重視艦隊中的快速打擊力量,於是決定效仿英國皇家海軍正在建造的獅級戰列巡洋艦優先建造4艘戰列巡洋艦。以引進技術為主要目的,日本海軍決定將先期已批準預算但由於種種原因尚未開工的首艦金剛號由英國維克斯公司設計建造,同時派出技術人員到英國學習新型主力艦的製造技術。


    設計與建造


    金剛號金剛號戰列巡洋艦具備英國式風格的長艏樓船型和高大的三腳桅。動力係統採用油/煤混燒鍋爐、蒸汽輪機。配備八門由日本委託維克斯公司研製的14英寸口徑主炮(研製期間對外稱12英寸炮),該炮後來被日本引進在國內製造。雙聯裝主炮塔全部沿艦體中心線向艏、艉方向各布置兩座,主炮炮塔布局與英國海軍的虎號戰列巡洋艦的設計類似,1、2號主炮塔呈背負式位於艦橋之前,3號主炮塔位於鍋爐艙與主機艙之間,4號主炮塔位於主機艙之後的艦艉。防禦裝甲水平與同期英國海軍戰列巡洋艦相當。金剛號的艦艏既非垂直型艦艏也不同於飛剪型艦艏,船頭向前彎曲,在水線以上垂直,水線以下向後彎曲過渡到船底,形成日本軍艦獨特的“雙曲線型艦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利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色神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色神光並收藏利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