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清因見這天津城內外連營數十裏,四處都插滿了漢軍軍旗。他當日曾親見漢軍戰力,知道五萬漢軍足抵的上二十萬明軍,此時不但有漢軍步兵,還有身著鐵甲,臂膀持盾,手持利刃的騎兵等部。粗略一看約有十四五萬的大軍,他心中暗算盤算,到了嚇了一跳,心道:“眼前這支大軍,便是把明朝所有的軍隊集合一處,隻怕也打人家不過。”


    想了半天,終忍不住向薛勇問道:“薛將軍,大軍齊集,想必是要與韃子決戰了?未知何時進軍,本鎮必定要率本部兵馬,鹹與盛舉!”


    到得此時,薛勇到也不必再加隱瞞,因答道:“確是如此。吾皇集金吾、神策、神威並飛騎、萬騎過二十萬大軍,禦駕親征,揮戈北向,務要敉平虜患,窮其百年之運!”


    各將聽得此言,均覺振奮,皇帝親征之舉,在明朝除成祖成功擊破蒙古外,均是喪師辱國。英宗被俘,武宗自封大將軍,在邊鏡砍了幾顆人頭,便稱大捷,成為千古笑柄。此時漢皇以開國新君身份,集結中國未之所過的強軍,奮然親征,以滿人親創,又怎是眼前這支大軍的敵手?滿虜一滅,京師復歸,自此之後全國一統,新朝氣象興旺,他們這些降將雖不能與開國鄖舊相比,卻也能不失富貴一生,這自然也是大喜之事了。


    當下各人整飾衣冠,準備入城後漢皇召見。隻是劉澤清欣喜之餘,卻不免擔憂道:“當年徐達大將軍奉命北伐,原本太祖要他先攻山西等邊地,待王保保等人被滅之後,由草原繞路舊元上都包圍大都,那樣舊元勢力全滅,則無邊患。徐達大將軍卻不能敵王保保,隻得趁著大都空虛直搗黃龍,元順帝倉皇出逃,明軍收復大都。雖然如此,舊元實力未損,不過幾十年間又恢復實力,成為明朝立國近三百年間的大患。今上現下禦駕今征固然是好,滿人必定不敵。不過若是他們逃回遼東,或是隨蒙古人流竄草原,咱們漢人騎兵不如他們,將來日久成患,成為北方負擔,這隻怕也不大妙。”


    他這番話說的極是有理,不但唐通等人頻頻點頭,便是薛勇亦贊道:“將軍此言當真是深謀遠慮,令人佩服。劉將軍此言,不妨寫成節略,呈奏給皇上,皇上最喜人建言,見了必定歡喜。”


    當下各人騎馬緩緩入城,到城門口處卻已是禁軍中的羽林衛接手關防。查明了幾人身份後,帶入城內的都指揮使司衙門之外,令三人暫候。直待一刻功夫過去,方有一個禁軍宿衛軍官出來,向三人道:“陛下正在調動軍務,幾位隨我進來。”


    如此這般就可覲見皇帝,劉澤清等人當年都曾陛見過崇禎皇帝,哪有如此輕鬆便可入見。幾個心中又是詫異,又是害怕。不知道這個傳說中又有雄才大略,仁德愛民,又是殘暴好殺,兇橫苛刻的漢帝將會如何。各人心中忐忑,隻隨著那軍官一路向前,到了第三進院門之前,由他先行入內稟報之後,方又帶著各人進入指揮使司衙門的後堂大堂之外。


    天津指揮使司的後堂雖然軒敞,卻也容納不了這麽許多將軍。一行人到得大堂外麵,隻見不少漢將將軍站在堂外甬道之上,見得薛勇到來,也隻是點頭招呼便罷。劉澤清與唐通等人遠遠見吳三桂立於班末,幾人知道那便是自已立身之所,忙上前站住了,張耳細聽裏麵說話。


    那劉澤清等人剛剛站定,便聽到裏麵有人大聲說道:“該當派一個舊明大臣同去,文官武將都要,這樣才能讓他們心服!”


    自吳三桂以下,所有新降的明朝武將均是精神一振,各人伸長了耳朵,拚命側身往裏聽去,卻又聽那個聲音又接著道:“洪某與孫某皆已投降,這兩人都是舊明聞名天下的大臣,擇一而用即可;再派遣一名明朝鎮遼的大將同往,必可不戰而屈人之兵。文武之道,一張一馳,陛下可以不必一味依靠武力。臣愚見如此,伏請陛下裁斷。”


    “載文,文事以武備為後盾,依你之見,咱們竟可不必派兵。隻需派幾個舊明大臣就能無往不利,那還要漢軍做什麽?”


    “全斌兄,我不是說不需武力,隻是適才聽諸位將軍的見解,殊為失望。各位進言均是以武備為先,不理會政治。戰爭,實則為政治之延續耳,望兄細思之。”


    “彼處無兵無錢,國小民貧,被滿人三五萬人就縱橫自若,如入無人之境,咱們抽調禁軍、神策兩軍兵力一萬人,再有萬五千人的水師登陸,就是對上八旗大軍亦可戰而勝之,如此情形,又何苦多費功夫,行無益之舉?”


    一眾明軍將軍聽得堂內吵做一團,說話的諸將軍都是語調激烈,毫不相讓。各人聽的瞠目結舌,當真是匪疑所思,怪異之極。


    唯有吳三桂聽在耳裏,心中一動,心中隱隱然覺得此事是個絕妙的機會,依他的見識,自然知道漢軍所議何事,卻正好與劉澤清所憂慮之事吻合。隻是不知道張偉意下如何,若是果真要派遣上將出戰,自已一定要當先請纓才是。


    正思謀間,卻聽得堂內有人低聲說了幾句,適才還在吵做一團的漢軍諸將均是沉默下來,半響過後,方能聽得有人竊竊私語,仿似在討論具體的細節。吳三桂緊張的滿手都是細汗,滑膩黏粘,很是難受。正納悶間,卻突見有一禁軍侍衛官步到堂前,大聲道:“陛下口諭,著即命吳三桂等人入內覲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龍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淡墨青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淡墨青衫並收藏大明龍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