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親兵領命去了,稍頃,便縱騎回來,在張偉身邊稟道:“馮將軍適才是跟在大將軍身後,因怕入城後有軍士違令,便帶著一批校尉們四處巡查去了。請大將軍示下,要派人去尋他麽?”
張偉搖頭道:“不必了。我原本是要吩咐他如此,既這麽著,又何必尋他。”
又命道:“你去尋軍法部的人,傳我的令:除巡查漢軍士卒可有違紀外,對城內有亂民流氓、土豪劣紳等藉機鬧事者一併以軍法處置,不得姑貸。再有,令軍法部四處張帖安民告示,凡安份守已的百姓,漢軍不會為難,大致就是這個意思,命那裏的人再行斟酌潤色,在鎮江城內大街小巷四處張帖,以安民心。”
入府衙之後,張偉便召集諸將,申飭訓戒,勿令不得隨意亂殺一人。因鎮江已下,又以水師隔斷南北,斷絕南北交通。整個南方,唯有湖北西部的襄陽仍可與北方相通。
“大將軍,若讓末將即刻動身,帶龍驤衛本部兵馬,包準三日內打下南京來!”
張偉坐於這鎮江府衙正堂之上,正在捧茶啜飲,因見是賀人龍說話,便知道必是劉國軒在後搗鬼。張鼐的金吾衛是張偉的本部主力,不會輕動;神策衛一部在呂宋,一部在瓊州,隻是曹變蛟一部為張偉打下舟山,又在舟山和崇明分兵駐守;是以現下能與龍驤衛爭奪攻打南京前部的,也隻有孔有德等人的龍武衛。這龍武衛本就是為了強攻城池和野戰時為火槍兵前部阻擋敵人所用,隻是孔有德等諸將在張偉手下時日甚短,非張偉有命,甚少主動邀戰。此時聽這賀人龍誇口,孔有德並尚可喜、耿精忠三人雖是一肚皮的火氣,卻也不好反駁,各人看向張偉,隻等他處斷。
南京城內雖有兵部尚書,操江總督、大都督府亦有五兵都督在內,還有數萬駐防軍人,不過失卻鎮江後,漢軍可迅速由陸路奔赴南京城下,打城內一個措手不及。若是以火炮掩護,衝擊撞城,隻怕旦夕之間便可破城。以漢軍戰力,一部兵馬雖嫌薄弱,若是步步為營,以火炮在城內掩護推進,三萬餘明軍又能抵擋的了多久。若是現下便派一萬多漢軍攜小炮輕裝出征,隻怕果真如賀人龍所言,南京瞬息可下。
看一眼劉國軒等人神色,張偉輕輕搖頭,還是打消了這個迅速攻克南京的想法。因向張載文道:“你來說說,渡江之後,參軍部是怎麽建言的。”
張載文先向張偉略一躬身,然後方向諸將道:“原本依著大人的想頭,也是克鎮江後即刻派兵圍南京,以偏師溯江而上,往攻蕪湖。以控製上遊門戶,扼製襄陽。自渡江後,參軍部因明軍戰力過弱,大多是一戰即潰,權衡利弊之後,咱們便向大人建言,漢軍主力在鎮江暫歇,等待各路明軍聚集南京之後,然後方以主力漢軍圍城,一戰而定南方!”
張鼐原本隻是隨著張偉移動,不欲爭這先期破城的功勞。是以適才賀人龍發話,他屬下的幾名將軍麵露不憤之色,張鼐卻隻不做聲,默然端坐。此時卻忍不住問道:“幾位參軍,我以為諸位的想法不對。”
“哦?張鼐將軍請說,我等洗耳恭聽。”
“咱們這次伐明,初期這麽順遂,就是攻敵不意,方才這麽輕鬆便占了舟山和鎮江等地,若是現下兵屯鎮江,不趁著敵人不備迅即攻下南京,反到要與強勢的敵兵堂堂而戰?再有,襄陽一帶有大股明軍集結,福建兩廣亦然,咱們在此曠日持久,勞師遠征,若是稍有閃失,軍心大亂,隻怕就是不可測的大禍!”
張鼐這些話說來頗是有理,待他一說完,其餘各將皆點頭道:“此言方是正論。參軍部未曾親自領兵做戰,還是有些偏頗不足之處。”
因張偉並不發話,各將更是口說指劃,說個不休。他們自然不敢指斥張偉,卻將矛頭紛紛對準參軍部。在這些臨陣做戰的將軍看來,參軍部之設原本便無必要。一些沒有打過實戰的書生亦是將軍,當真是可笑之極。此時聽了張鼐疑問,各人一是覺得有理,二來平素就頗是覺得這些參軍礙眼,此時得了這個機會,各人哪有不藉機發難的道理。
張載文一直靜待各人說完,與王煊對視一眼,方向各人笑道:“各位的想法咱們自然也是通盤想過。不過想來想去,還是讓敵軍聚集之後,再一戰而殲之的好。”
他站起身來,命人在堂上懸掛起木圖,擺下沙盤,指著南直隸方向各人道:“現下咱們占了崇明、鎮江,南京已是近在眼前,若是急圖自然可是一戰而下。不過南京一下,卻不利於日後的戰事。吳淞江口是南直隸總兵駐兵之處,南京一下,他必然勒兵不前,若是咱們進逼,則必然退往浙江。準揚總兵駐軍地為通州,水網密集,漢軍輜重難行,火炮前往不易。即使咱們派兵過去,那準揚總兵或是退往江西,又或是與南直隸總兵合兵一處,一起退向浙江,與浙兵總鎮合兵一處。漢軍雖強,奈何行動不便,若是拋了重型火器急行追擊,又恐人員傷亡太大。若是不追,則敵兵遊走合擊,咱們就是占了南京,若是浙、閩、粵、湘等省明軍合兵一處,再輔以民團鄉勇,地方豪紳,還有藩王衛軍等等,加於一處,力量也著實不小。若是如此,南方戰事勢務曠日持久,非一兩年功夫平定不下來。”
這番話雖是長篇大論,但結合木圖沙盤細加分析,各人便都知張載文所言不需。漢軍戰力之強,當世無倆。不過有其利則必有其弊,漢軍兵力不夠,又全是攜帶著火器,那補給和火炮在江南水網密布之地行走甚難,若是明軍一味走避合兵,在漢軍火器不易發揮威力,又或是以遊擊閃躲之法迎戰,隻怕這場戰事果真是要勞師費餉,曠日持久了。
張偉搖頭道:“不必了。我原本是要吩咐他如此,既這麽著,又何必尋他。”
又命道:“你去尋軍法部的人,傳我的令:除巡查漢軍士卒可有違紀外,對城內有亂民流氓、土豪劣紳等藉機鬧事者一併以軍法處置,不得姑貸。再有,令軍法部四處張帖安民告示,凡安份守已的百姓,漢軍不會為難,大致就是這個意思,命那裏的人再行斟酌潤色,在鎮江城內大街小巷四處張帖,以安民心。”
入府衙之後,張偉便召集諸將,申飭訓戒,勿令不得隨意亂殺一人。因鎮江已下,又以水師隔斷南北,斷絕南北交通。整個南方,唯有湖北西部的襄陽仍可與北方相通。
“大將軍,若讓末將即刻動身,帶龍驤衛本部兵馬,包準三日內打下南京來!”
張偉坐於這鎮江府衙正堂之上,正在捧茶啜飲,因見是賀人龍說話,便知道必是劉國軒在後搗鬼。張鼐的金吾衛是張偉的本部主力,不會輕動;神策衛一部在呂宋,一部在瓊州,隻是曹變蛟一部為張偉打下舟山,又在舟山和崇明分兵駐守;是以現下能與龍驤衛爭奪攻打南京前部的,也隻有孔有德等人的龍武衛。這龍武衛本就是為了強攻城池和野戰時為火槍兵前部阻擋敵人所用,隻是孔有德等諸將在張偉手下時日甚短,非張偉有命,甚少主動邀戰。此時聽這賀人龍誇口,孔有德並尚可喜、耿精忠三人雖是一肚皮的火氣,卻也不好反駁,各人看向張偉,隻等他處斷。
南京城內雖有兵部尚書,操江總督、大都督府亦有五兵都督在內,還有數萬駐防軍人,不過失卻鎮江後,漢軍可迅速由陸路奔赴南京城下,打城內一個措手不及。若是以火炮掩護,衝擊撞城,隻怕旦夕之間便可破城。以漢軍戰力,一部兵馬雖嫌薄弱,若是步步為營,以火炮在城內掩護推進,三萬餘明軍又能抵擋的了多久。若是現下便派一萬多漢軍攜小炮輕裝出征,隻怕果真如賀人龍所言,南京瞬息可下。
看一眼劉國軒等人神色,張偉輕輕搖頭,還是打消了這個迅速攻克南京的想法。因向張載文道:“你來說說,渡江之後,參軍部是怎麽建言的。”
張載文先向張偉略一躬身,然後方向諸將道:“原本依著大人的想頭,也是克鎮江後即刻派兵圍南京,以偏師溯江而上,往攻蕪湖。以控製上遊門戶,扼製襄陽。自渡江後,參軍部因明軍戰力過弱,大多是一戰即潰,權衡利弊之後,咱們便向大人建言,漢軍主力在鎮江暫歇,等待各路明軍聚集南京之後,然後方以主力漢軍圍城,一戰而定南方!”
張鼐原本隻是隨著張偉移動,不欲爭這先期破城的功勞。是以適才賀人龍發話,他屬下的幾名將軍麵露不憤之色,張鼐卻隻不做聲,默然端坐。此時卻忍不住問道:“幾位參軍,我以為諸位的想法不對。”
“哦?張鼐將軍請說,我等洗耳恭聽。”
“咱們這次伐明,初期這麽順遂,就是攻敵不意,方才這麽輕鬆便占了舟山和鎮江等地,若是現下兵屯鎮江,不趁著敵人不備迅即攻下南京,反到要與強勢的敵兵堂堂而戰?再有,襄陽一帶有大股明軍集結,福建兩廣亦然,咱們在此曠日持久,勞師遠征,若是稍有閃失,軍心大亂,隻怕就是不可測的大禍!”
張鼐這些話說來頗是有理,待他一說完,其餘各將皆點頭道:“此言方是正論。參軍部未曾親自領兵做戰,還是有些偏頗不足之處。”
因張偉並不發話,各將更是口說指劃,說個不休。他們自然不敢指斥張偉,卻將矛頭紛紛對準參軍部。在這些臨陣做戰的將軍看來,參軍部之設原本便無必要。一些沒有打過實戰的書生亦是將軍,當真是可笑之極。此時聽了張鼐疑問,各人一是覺得有理,二來平素就頗是覺得這些參軍礙眼,此時得了這個機會,各人哪有不藉機發難的道理。
張載文一直靜待各人說完,與王煊對視一眼,方向各人笑道:“各位的想法咱們自然也是通盤想過。不過想來想去,還是讓敵軍聚集之後,再一戰而殲之的好。”
他站起身來,命人在堂上懸掛起木圖,擺下沙盤,指著南直隸方向各人道:“現下咱們占了崇明、鎮江,南京已是近在眼前,若是急圖自然可是一戰而下。不過南京一下,卻不利於日後的戰事。吳淞江口是南直隸總兵駐兵之處,南京一下,他必然勒兵不前,若是咱們進逼,則必然退往浙江。準揚總兵駐軍地為通州,水網密集,漢軍輜重難行,火炮前往不易。即使咱們派兵過去,那準揚總兵或是退往江西,又或是與南直隸總兵合兵一處,一起退向浙江,與浙兵總鎮合兵一處。漢軍雖強,奈何行動不便,若是拋了重型火器急行追擊,又恐人員傷亡太大。若是不追,則敵兵遊走合擊,咱們就是占了南京,若是浙、閩、粵、湘等省明軍合兵一處,再輔以民團鄉勇,地方豪紳,還有藩王衛軍等等,加於一處,力量也著實不小。若是如此,南方戰事勢務曠日持久,非一兩年功夫平定不下來。”
這番話雖是長篇大論,但結合木圖沙盤細加分析,各人便都知張載文所言不需。漢軍戰力之強,當世無倆。不過有其利則必有其弊,漢軍兵力不夠,又全是攜帶著火器,那補給和火炮在江南水網密布之地行走甚難,若是明軍一味走避合兵,在漢軍火器不易發揮威力,又或是以遊擊閃躲之法迎戰,隻怕這場戰事果真是要勞師費餉,曠日持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