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相視一笑,陳何兩人一直將張偉送到船上,方才揮手做別。
漢軍主力自台灣而出,直入崇明島外,張偉派兩千漢軍上島,將崇明島先行占據,以護住這個長江出海口處最重要的中轉島嶼。
當日鄭成功率軍攻伐南京,不入崇明,而是繞將過去,直接入江。將清廷的兩江總督郎廷佑設在江中的錢索割斷後,又以十七艘炮船打掉了清兵設在江上的木伐浮動炮台,這才攻下瓜州渡,在鎮江城下擊敗清兵主力,占領了鎮江之後,鄭軍五萬水師、五萬練兵、五萬步兵、一萬後備、一萬全身鐵甲,包住頭臉的鐵人軍立八十二連營,將南京團團圍住。隻是鄭成功雖然忠義兩全,卻實在不是一名好將領。立法嚴苛,動斬將大將處斬。在他驕傲自大,不趁城中空虛強攻南京,卻屯兵城下無所事事時,清兵卻從各處來援,由東門而入。後以五百精騎強攻鄭軍營寨,一路上橫衝直撞,除了被襲的鄭軍反抗外,餘者不得命令竟不敢援。後來鄭成功見事不濟,一走了之。八十餘連營十七萬鄭氏大軍折損過半,張煌言在安徽原本打的順手,聽得鄭師敗退,便隻好帶兵撤回,由浙東回舟山。此役過後,明朝光復的最後一點希望亦告破滅。
而此時張偉的進兵卻遠比鄭成功當日更加順遂,鄭師北伐之前,曾兩次試圖進兵,一次以水師攻福州,攻而不下反退回廈門,第二次便要入江攻南京,因在半路遇颱風,死難八千人後返回。張偉此時入江,一路上浩浩蕩蕩,竟無一兵一卒阻攔。明朝此時軍備敗壞之極,水師還是嘉靖年間便已不復存在。現下被北方的滿清和農民軍拖住了大部精兵,整個南方防務原本就很薄弱,卻哪裏有甚兵力布防在大江之上。舟山和崇明一下,漢軍水師整個艦隊便直入長江,瓜州渡駐防的幾百老弱明軍見了這麽大股的敵軍來犯,別說抵抗,便是逃跑也嫌爹娘少生了兩條腿。那明朝在倭寇犯境,海防吃緊之時,曾設沿海七鎮,又設沿江墩架,一遇敵警便可點燃。誰料沿江士兵盡皆奔逃,竟無一人肯費時點火。
待瓜洲渡下,鎮江城內並無總兵,止有副總兵一員,收羅了幾千殘兵,據城而守。漢軍前部不過推出十餘門火炮,轟擊了小半個時辰,那副總兵因見漢軍炮火猛烈,城頭被炸的碎石四射,眼見漢軍越聚越多,身著黑色軍服的士卒川流不息的在城下列陣,那雲梯和攻城衝車已然就位,眼見得過不多久,便要攻城。那副總兵當即汗如雨下,思來想去,皇帝要斬也是日後的事,若是此刻打將下去,小命卻是立時難保。權衡利弊,便命開城投降。
自漢軍出台灣,入舟山、瓜洲渡,乃至不戰而克鎮江,竟是一場惡仗未打。雖崇明島不遠便是負責南直隸總兵的駐地吳淞江口,當地駐防的一萬多明軍卻是全無動靜。
將城內駐防明軍收繳兵器劃地關押之後,張偉便帶著張載文、王煊等人往城內而來。在城門處見了負責攻城的林興珠,張偉因向他笑道:“興珠,你這仗可打的好生了得。一人未死,不過開了幾炮,竟嚇的七八千明軍棄械而降。”
見那守城的副總兵在林興珠身旁垂手而立,張偉向他溫言道:“將軍不必自愧,城外漢軍是你十部,尚有攻城器械和諸多火炮,你雖不戰而降,卻也不算丟臉。”
見那副總兵唯唯諾諾不敢多言,便又道:“將軍下去好生歇息,將來還有用的到你處。”
又向林興珠問道:“這鎮江知府是誰,現在何處?”
林興珠看一眼倉皇而去的總兵官,向張偉稟報導:“鎮江知府名叫郝登第,適才我派人去知府衙門逮他,誰知他已經在府衙正堂上吊死了。”
張偉略一點頭,贊道:“不錯!這人我聽說過,是個小有名氣的詩人。嗯,還算他有忠忱愛國之心。命人將他好生葬了,不得褻瀆侮辱。”
林興珠見他讚嘆,不由得問道:“大將軍既然知道忠義之士難得,又何必對那總兵官如此客氣。依著屬下的想頭,一刀了結了這種敗類才好。大人當初在台南,又或在遼東、呂宋,對敵人將軍何曾如此客氣!”
張偉見他一臉憤然,知道這些職業軍人最瞧不起這種不戰而降者,因正色道:“此戰不同與往日,殺降的事斷不可行!待南方全定之後,大局穩定,再言其它。此時你若開了殺戒,日後還有誰敢投降?明軍不同與八旗,咱們也不是流寇,想來日後降者不少,其中未必沒有人才。將投降的軍官家屬送往台灣,令其掌管其原本的屬下,咱們漢軍加以訓練,一年之內,南方原本的五六十萬明軍中最少也能得十萬精兵,再挑出十萬兵來做為地方守備,或是用做新成立的靖安司兵丁,巡靖地方,這何其省事?至於那些老兵油子,甄別出來令其退伍,那些平日橫行不法,禍害過百姓的,則明正典型,再以漢軍的軍校生和軍士補充其間,總好過重新招一群百姓的好。”
見林興珠連連稱是,張偉便笑道:“這些話原該在誓師時便說,也罷,一會子在鎮江知府衙門傳召諸將,我再將這番話再說一次。我當日所說的不殺,並不單指百姓,這其中自然也包括降軍、降官。”
入城之後,因見街市無人,閭門緊閉。偶爾在街角深巷突現行人,亦是來去匆匆,神色倉皇。張偉身邊緊隨的都是參軍部、軍情部、後勤部、軍法部等人,因向身邊親兵問道:“軍法部的馮錫範將軍可在我身後?卻把他叫過來。”
漢軍主力自台灣而出,直入崇明島外,張偉派兩千漢軍上島,將崇明島先行占據,以護住這個長江出海口處最重要的中轉島嶼。
當日鄭成功率軍攻伐南京,不入崇明,而是繞將過去,直接入江。將清廷的兩江總督郎廷佑設在江中的錢索割斷後,又以十七艘炮船打掉了清兵設在江上的木伐浮動炮台,這才攻下瓜州渡,在鎮江城下擊敗清兵主力,占領了鎮江之後,鄭軍五萬水師、五萬練兵、五萬步兵、一萬後備、一萬全身鐵甲,包住頭臉的鐵人軍立八十二連營,將南京團團圍住。隻是鄭成功雖然忠義兩全,卻實在不是一名好將領。立法嚴苛,動斬將大將處斬。在他驕傲自大,不趁城中空虛強攻南京,卻屯兵城下無所事事時,清兵卻從各處來援,由東門而入。後以五百精騎強攻鄭軍營寨,一路上橫衝直撞,除了被襲的鄭軍反抗外,餘者不得命令竟不敢援。後來鄭成功見事不濟,一走了之。八十餘連營十七萬鄭氏大軍折損過半,張煌言在安徽原本打的順手,聽得鄭師敗退,便隻好帶兵撤回,由浙東回舟山。此役過後,明朝光復的最後一點希望亦告破滅。
而此時張偉的進兵卻遠比鄭成功當日更加順遂,鄭師北伐之前,曾兩次試圖進兵,一次以水師攻福州,攻而不下反退回廈門,第二次便要入江攻南京,因在半路遇颱風,死難八千人後返回。張偉此時入江,一路上浩浩蕩蕩,竟無一兵一卒阻攔。明朝此時軍備敗壞之極,水師還是嘉靖年間便已不復存在。現下被北方的滿清和農民軍拖住了大部精兵,整個南方防務原本就很薄弱,卻哪裏有甚兵力布防在大江之上。舟山和崇明一下,漢軍水師整個艦隊便直入長江,瓜州渡駐防的幾百老弱明軍見了這麽大股的敵軍來犯,別說抵抗,便是逃跑也嫌爹娘少生了兩條腿。那明朝在倭寇犯境,海防吃緊之時,曾設沿海七鎮,又設沿江墩架,一遇敵警便可點燃。誰料沿江士兵盡皆奔逃,竟無一人肯費時點火。
待瓜洲渡下,鎮江城內並無總兵,止有副總兵一員,收羅了幾千殘兵,據城而守。漢軍前部不過推出十餘門火炮,轟擊了小半個時辰,那副總兵因見漢軍炮火猛烈,城頭被炸的碎石四射,眼見漢軍越聚越多,身著黑色軍服的士卒川流不息的在城下列陣,那雲梯和攻城衝車已然就位,眼見得過不多久,便要攻城。那副總兵當即汗如雨下,思來想去,皇帝要斬也是日後的事,若是此刻打將下去,小命卻是立時難保。權衡利弊,便命開城投降。
自漢軍出台灣,入舟山、瓜洲渡,乃至不戰而克鎮江,竟是一場惡仗未打。雖崇明島不遠便是負責南直隸總兵的駐地吳淞江口,當地駐防的一萬多明軍卻是全無動靜。
將城內駐防明軍收繳兵器劃地關押之後,張偉便帶著張載文、王煊等人往城內而來。在城門處見了負責攻城的林興珠,張偉因向他笑道:“興珠,你這仗可打的好生了得。一人未死,不過開了幾炮,竟嚇的七八千明軍棄械而降。”
見那守城的副總兵在林興珠身旁垂手而立,張偉向他溫言道:“將軍不必自愧,城外漢軍是你十部,尚有攻城器械和諸多火炮,你雖不戰而降,卻也不算丟臉。”
見那副總兵唯唯諾諾不敢多言,便又道:“將軍下去好生歇息,將來還有用的到你處。”
又向林興珠問道:“這鎮江知府是誰,現在何處?”
林興珠看一眼倉皇而去的總兵官,向張偉稟報導:“鎮江知府名叫郝登第,適才我派人去知府衙門逮他,誰知他已經在府衙正堂上吊死了。”
張偉略一點頭,贊道:“不錯!這人我聽說過,是個小有名氣的詩人。嗯,還算他有忠忱愛國之心。命人將他好生葬了,不得褻瀆侮辱。”
林興珠見他讚嘆,不由得問道:“大將軍既然知道忠義之士難得,又何必對那總兵官如此客氣。依著屬下的想頭,一刀了結了這種敗類才好。大人當初在台南,又或在遼東、呂宋,對敵人將軍何曾如此客氣!”
張偉見他一臉憤然,知道這些職業軍人最瞧不起這種不戰而降者,因正色道:“此戰不同與往日,殺降的事斷不可行!待南方全定之後,大局穩定,再言其它。此時你若開了殺戒,日後還有誰敢投降?明軍不同與八旗,咱們也不是流寇,想來日後降者不少,其中未必沒有人才。將投降的軍官家屬送往台灣,令其掌管其原本的屬下,咱們漢軍加以訓練,一年之內,南方原本的五六十萬明軍中最少也能得十萬精兵,再挑出十萬兵來做為地方守備,或是用做新成立的靖安司兵丁,巡靖地方,這何其省事?至於那些老兵油子,甄別出來令其退伍,那些平日橫行不法,禍害過百姓的,則明正典型,再以漢軍的軍校生和軍士補充其間,總好過重新招一群百姓的好。”
見林興珠連連稱是,張偉便笑道:“這些話原該在誓師時便說,也罷,一會子在鎮江知府衙門傳召諸將,我再將這番話再說一次。我當日所說的不殺,並不單指百姓,這其中自然也包括降軍、降官。”
入城之後,因見街市無人,閭門緊閉。偶爾在街角深巷突現行人,亦是來去匆匆,神色倉皇。張偉身邊緊隨的都是參軍部、軍情部、後勤部、軍法部等人,因向身邊親兵問道:“軍法部的馮錫範將軍可在我身後?卻把他叫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