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先生以小恩而忘大義麽?你的祖先是範仲淹,可是以抵擋外族,牧馬西北而夏人不敢犯邊聞名。先天下之憂而憂,範先生,你的氣宇度量何其小也!”


    範文程苦笑一聲,答道:“孔子說華夷大防,又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將軍,依文程在遼東遼西這麽些年的經歷來看,後金官員也有壞人,貝勒貝子中也有暴夫殘民這徒,不過,比起漢人的皇帝來,我看到是高強許多。我原本是一貢生,在鄉也不會受人欺淩,隻是委實看不慣皇帝派了宦官來搜羅百姓家財,弄的無數遼人家破人亡。這樣的皇帝,將軍以為保護他就很有大義麽?”


    輕輕搖頭,自答道:“人生得一知已中矣,大汗乃是一世雄傑,比之天啟崇禎小兒強上百倍。我豈能舍人傑而趨豬狗,大人不必多說,文程便是無君無父之徒了,殺之不足惜!”


    他的話張偉聽來甚是有理,卻隻是無法表示贊同,身邊旁聽的漢軍諸將卻都是氣憤不已,到不是氣他不保明朝皇帝,隻是當時的人宗族觀念甚強,更別說華夷大防,眼見這原本的漢族讀書人振振有詞,非漢人而贊異族,各人都是聽的滿肚皮的火。


    因見張偉不再勸那範文程,劉國軒便道:“大人,何必與這敗類多說,一刀殺了吧?”


    因見張偉嘆氣轉身,那劉國軒獰笑一聲,向範文程道:“既然你這麽忠心,就先走一步,去地底下服待努兒哈赤吧!”


    說罷拔出腰刀,在那範文程身上一捅,後金一代名臣,就此死去。


    張偉回身一看,心中隻覺可惜之極,因見李永芳等降將嚇的全身發抖,看來隻要一聲招呼,便都會跪地請降,張偉隻覺得心中一陣厭惡,又欲殺人以警來者,便令道:“將這些搜羅出來的滿人,連同降清的漢人官員將領,盡數殺了!”


    他下令之後,轉身便行。雖然此時的張偉手中已是染滿鮮血,然而他畢竟不是以殺戮為樂事的暴君,這麽多手無寸鐵的人在眼前一一被殺,到底也不是什麽賞心樂事。


    待回到營中大帳,張偉突想起一事,召來身邊親兵頭目,吩咐道:“柱子,帶五百人,尋幾個瀋陽當地知道福陵所在的嚮導,去把那福陵給燒了,挖開地宮,把那老汗的棺材完整的抬來。”


    那王柱子“哎”了一聲,便要轉身出帳,張偉笑道:“這事情太過缺德,挖陵前需焚香禱告,請上天恕罪。”


    “是了,大人。原本想著這罪過由小人擔當就是,既然焚香禱告,咱們和後金又是敵國,想來上天也不會怪罪的。不過,大人要那老奴的棺材做什麽?不如當場燒了便是了。”


    張偉搖頭道:“你不懂,快去吧。”


    那王柱子雖是不懂,卻知道眼前大人的命令是不可違拗的,當即又應了一聲,出帳帶著幾個屬下,又去附近的兵營點了五百健壯軍士,去那遼民被押的所在尋了幾個熟路的嚮導,一行人向那福陵方向迤邐而去。


    那古人最忌挖坑掘墓一事,自漢唐以下,所有的中國政府皆有律令,挖人坑墓盜掘財物的,一律是死罪。漢人中除了有限的幾個軍閥,甚少有公然挖掘前朝帝王陵寢的舉措,一般都是新朝建立,仍然要派遣護陵官兵,以示保全尊重。在這明末之際,卻因滿清入關多次危脅昌平明陵,甚至初次入關便焚毀了天啟皇帝的德陵,是以知道此事的張偉決心挖掘努爾哈赤之陵,雖然是有傷陰德,卻也是顧得了。至於挖出的棺材,那自然是待回台後送於崇禎帝邀功之用。他這一年來對朝廷越發的不恭,此番襲遼一事,更是未請旨而行,又兼併了皮島駐軍,動靜不小。若不對朝廷有所表示,想來日子也是難過的很。


    此時瀋陽方向大局已定,張偉考慮的自然是如何帶著六萬多瀋陽居民,還有這些日子以來從開原鐵嶺一帶遷來的兩萬多漢人,再加上原本一路上強迫遷走,已往長甸方向的十幾萬漢人,連同軍隊,整整三十萬人的規模,無論是撤退路線,還是防備敵軍的追擊襲擾,都是需要他頭疼的事。


    懶洋洋往帳內臥榻上一倒,用長枕舒適的墊在頭下,張偉吩咐道:“來人,傳所有的將軍來大帳會議。”


    待帳外的傳令令一一離去,去尋各部的將軍來參加軍議,張偉神情飄忽,隻覺得疲乏之極。趕往開原鐵嶺安撫皮島諸將,又馬不停蹄奔回瀋陽城外,數日來指揮攻城,隻是在戰鬥間隙小憩休息,未嚐有過徹夜酣睡,雖是年青,又成日鍛鍊,身體打熬的結實,到底也是承受不住這般的辛勞。


    待諸將趕到,張偉已在帳內陷入沉睡,一陣陣均勻的呼嚕聲傳將出來,諸將皆是麵麵相覷,誰也不敢入內將他喚醒。這幾年張偉威權日重,雖然待諸將皆是和藹可親,不過他為人剛毅果敢,待敵人從不留情,諸將皆是看在眼裏,誰又敢去招惹這個表麵上笑嘻嘻不拘禮節,待人親切隨和的指揮使大人?


    一直待周全斌趕到,他卻與眾人身份不同,現下雖是張偉的手下大將,到底也曾是他的心腹伴當,因見諸將呆立在帳外不敢進入,周全斌微微皺眉,將手一伸掀開帳門,大步而入將張偉喚醒,待張偉又傳令梳洗過後,方才又令諸將進入。


    張偉因微怒道:“張鼐,你既然先來了,何不進來喚醒我,還待全斌,難道這時候敵的突然進攻,你也任著我睡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龍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淡墨青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淡墨青衫並收藏大明龍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