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在入關後,清政府一心用在打擊李自成等的農民軍起義上,暫時沒有精力對付明朝的遺老遺少,這給了明朝殘餘勢力一個喘息的機會,南京的明朝官員動作也很快,僅僅十幾天工夫,就快速地建立了一個新的政權——弘光政權。


    坐上這一政權皇位的是萬曆帝朱翊鈞最寵愛的福王朱常洵的兒子朱由崧,依據血統,他最有資格當皇帝。而且,他與潞王朱常汸近在淮安,立時可至南京。其實,策立新君,有兩個人極為重要,一為史可法,二為鳳陽總督馬士英。二人手中握兵,又是督師文臣,所以說話分量最重。史可法等南京大臣心儀的“賢王”潞王朱常汸,乃明神宗之侄,血統稍遠。


    但是在馬士英、阮大鉞以及很多擁有軍隊的武將的堅持下,史可法還是妥協了,同時也在冊立新君時沒有占據有利位置,以致最後被排擠出這個小朝廷。


    提到朱由崧,不得不提他的父親朱常洵,就因為這個皇子,神宗朱翊鈞傷透了腦筋,因為朱常洵是他最寵愛的鄭貴妃所生的兒子,他恨不得將全天下最好的東西都給他,甚至他的天下,但是皇位傳長子的製度使他不敢輕易違抗,於是,為了補償,他把這個皇子安排在河南洛陽,過著奢侈的生活,結果朱常洵把他所有低級趣味的嗜好都傳給了他的這個兒子小福王,自己則死在李自成的刀下。


    就是這樣一個昏庸的皇帝,要想有所作為真的很難。於是所有的“正事”都留給了他手下的大臣們馬士英、阮大鉞等人,自己則在“萬事不如杯在手,今生幾次月當頭”的觀念中終日淫樂。


    就是這樣一個昏庸的皇帝領導一群隻知個人私利的大臣,開始了在南京“半壁江山”的統治,他們商討出的第一個大計就是“借虜滅寇”的政策,即借清軍這一“虜”來滅李自成這一“寇”,為先皇崇禎帝雪恥報仇。這是南明這個小朝廷的失策,他們並沒有認清誰是最大的敵人,誰才是真正威脅自己生命的敵人。


    弘光小朝廷的大臣們商議了與清朝談判的原則:(一)不屈膝辱命,要保持天朝體統;(二)山海關外土地割讓給清朝;(三)每天贈給清朝歲幣銀十萬兩。原則已定,便派人攜帶金銀珠寶與清廷進行接觸。結果是南明一頭熱,清朝扣留了使臣,取江南之心昭然若揭。


    可惜弘光朝中大臣卻沉浸在內部的黨爭之中,明史專家顧誠說:“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黨爭是導致明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確實直到江南半壁之時,東林與閹黨的餘黨打得一團糟,當時與農民軍作戰的平賊將軍左良玉駐守武昌,有兵數十萬,與馬士英對立,馬士英竟然領兵聲討左良玉。在朝廷內部矛盾四起時,1645年五月初九,清軍渡過長江,馬士英逃往浙江,朱由崧出奔蕪湖,大學士王鐸、尚書錢謙益等投降。同年,弘光皇帝朱由崧被屬下出賣給清軍,被押解到北京,次年被處死。南京這個都城的使命到此結束。


    本來,新的南明在政權、經濟、政治、軍事,還是人心方麵,皆有著極其有利的態勢。畢竟明末,江南的環境很安定,農業、商業、手工業發展迅速,經濟積累豐厚,是明朝得以支撐的最大財賦地區,也是大明帝國最重要的經濟基礎。明朝軍隊,在江南地區還保有一百多萬,遠遠超過清軍數目。且南京自古形勝之地,虎踞龍盤,又有長江之險,軍事地理位置十分獨特,且在北京被攻陷後,大批仁人誌士都聚集在南京,無論天時、地利、人和,都比趙構君臣初創南宋的時期擁有更多的復明條件。從常理推斷,南明新朝廷無論如何也能與清朝劃江而治。南明保存個江南半壁,應該不成問題。沒想到,短短一年時間,一切灰飛煙滅。明朝的王氣在金陵黯然消散,按照毛佩琦教授的說法,明朝至此完!至於後來的抵抗再也沒成氣候。


    “南朝天子愛風流,盡守江山不到頭,總是戰爭收拾得,卻因歌舞破除休,堯行道德終無敵,秦把金湯可自由?試問繁華何處有,雨苔菸草古城秋。”(唐·李元甫《上元懷古》)


    據說明太祖朱元璋治理國家時,常以這首詩自勉,可惜到了他的子孫後代,正是在這說不盡風流的金陵城,歷經一個循環,走向盡頭。


    而多少忠臣義士們在清軍渡江後,仍然堅持著頑強抗爭,用生命譜寫著一段段動人的愛國樂章。


    清風從山海關吹過


    在燕山腳下,渤海之濱,有一處最雄偉的建築,它就是“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裏長城第一關”的山海關。


    山海關是明代萬裏長城東部的一個重要關隘,是華北與東北交通必經的關隘。明洪武十四年(1381),大將徐達被選中守山海衛。“枕山襟海,實遼薊咽喉,乃移關於此,連引長城為城之址”,山海關上有五個大字“天下第一關”,由明代著名書法家蕭顯所書。相傳,最後的“一”字,不是寫上去的,而是書者將蘸滿墨汁的筆拋向空中點上去的。


    大明皇帝對長城(亦稱邊牆)的修建最為上心,因此才有了現在規模宏大的萬裏長城。而朱元璋派人修建的這個山海關,卻沒有阻止朱氏王朝的滅亡,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明朝的替代者正是從這裏吹響了滅亡大明的號角。


    明、清在關外的戰爭中,曾經進行過城池攻堅戰,最為典型的便是寧遠之戰。正是寧遠一戰,努爾哈赤戰敗,可憐數萬精於騎射的八旗勁旅不得施展,反被明軍的西洋大炮轟得傷亡慘重,努爾哈赤半年後病卒。因此寧遠一役也成為清軍入關以前最大的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名家一起回望明朝煙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邢群麟+於海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邢群麟+於海英並收藏和名家一起回望明朝煙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