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
和名家一起回望明朝煙塵 作者:邢群麟+於海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崇禎理應後悔,他不僅誅殺了一個忠臣,也結束了明朝的延續,十四年後明朝被大清取而代之,每一個臣民的腦後從此都留下了一根恥辱的辮子。袁崇煥自己曾說,功高明主眷,心苦後人知。良將未能遇明主,是他的不幸;君王不能用良將,則是時代的悲哀。
千刀萬剮的背後是千瘡百孔的王朝,刑場上的袁崇煥,隻怕傷在身,痛在心。
闖王嘆:為何我也犯下黃巢的錯
從闖將到闖王,自稱黨項族後裔的李自成在農民起義的隊伍中脫穎而出,崇禎八年,滎陽大會時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贏得了各部首領的贊同,聲名鵲起的李自成理所當然地成為原闖王高迎祥犧牲後的繼任者。如同當年的漢高祖劉邦一樣,許多能人誌士看好李自成這支潛力股,紛紛下海投資,企圖大撈一把,誰知,人算不如天算,李自成是個好首領,卻不是個好政治家。
金庸的武俠小說中有不少筆墨著力描寫李自成,《碧血劍》一書仿佛是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的翻版,金大俠對李自成農民起義的態度,認可中又帶著些許惋惜,同情中又有諸多批評。李自成在其筆下生猛鮮活,但又不夠大氣,隻能算個草莽英雄。
“打開大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以百姓代言人的身份將腐朽的大明王朝摧毀,但轉身便將自己高高定位在金鑾殿上。李自成豪邁爽朗、勇猛磊落,同時又狹隘淺薄、好大喜功,勝利沖昏了他的頭腦,權力腐蝕了義軍上下。他憑著多年打仗積累的一點軍事經驗,趁著明朝千瘡百孔之機,做了一個先行的破壞者,卻為身後的另一個王朝作了“嫁衣”。
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點明了這一問題:“順政府這時正陷於狂歡的追贓行動中,不能冷靜下來考慮所麵臨的一些問題。同時,他們從拷掠第一個貪官起,就重蹈9世紀時變民領袖黃巢所犯過的錯誤,那些饑民出身的新官僚在使人眼花繚亂的珠寶金銀之前,幾乎是一霎時就把最初起事的精神,喪失殆盡;在宦官和宮女包圍的皇宮中,李自成無法跟往常一樣同他的高級幹部生活在一起。”
李自成進北京時盛況空前,這得益於他手下有一名有政治頭腦的大將李岩在打向北京的一路之上做的輿論工作。當時北京的老百姓們苦於明朝的壓榨,頗有改朝換代的願望,全城上下瀰漫著一個新王朝的朝氣。李自成也曾當眾立誓:殺一人如殺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
可惜,紙醉金迷中,闖王看花了眼;在欲望的誘惑下,義軍迅速腐敗。為上者一味在深宮淫樂,為下者肆意在城內妄為。李自成的二把手劉宗敏甚至打了山海關守將吳三桂的父親吳襄,霸占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吳三桂不是個普通人,史稱其治軍有方,勇冠三軍,年輕時曾親率五十名兵士在皇太極重兵包圍下,救出時任山海關總兵的父親,子代父職之後,牢守山海關,清兵難越雷池一步。
明亡後,吳三桂已經表示要歸降李自成,當時如果封吳三桂一個巡撫之類大於明朝的官職,再派人送其老父、愛妾陳圓圓到山海關,吳三桂會死心塌地地為李自成賣命,至少暫時解除了外患。再從內部著手,先約束部隊,出榜安民,再用一批有威望的明朝官吏,進一步鞏固政權,即使不能打敗滿清,也是對峙局麵。然而,李自成硬是將吳三桂逼入滿清的陣營。“痛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陳圓圓或許是駱駝身上最後的一根刺,重重逼迫下,吳三桂一直在忍,最終忍無可忍。
此時,北京城內的義軍是何種景象呢?士兵燒殺淫掠,將領謀取私利,頗有些政治頭腦的李岩漸漸失去了發言權。當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時,李自成幾乎連戰將都派不出去,兵無戰心,士無鬥誌,一戰崩潰,一敗塗地。
李自成由一個距離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僅一步之遙的高峰,一下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究其原因,還在他個人身上。擺脫不了的小家子氣讓他沒有想好如何駕馭這個龐大的帝國,身邊無謀士,胸中無遠慮,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加起來,便使得改朝換代的大業功虧一簣。
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說:“李自成入北京之前,數度勸誘崇禎帝禪讓,而由新朝廷給他封王,可是始終沒有成功。如果誥天之明命,除舊布新,傳到民變的首領頭上,有了前朝退位之帝的承諾,則事實顯然;可是朱由檢寧死而不屈,他的遺囑在群眾心裏有如致命武器,它給李自成的打擊力量不亞於他自己投繯的繩索。他自殺之後,再也沒有一個明代遺民能夠臣仕於李自成,而能不感覺廉恥喪盡,良心有愧。”
從某種程度上說,李自成還是有些氣短與自卑,希望借崇禎帝朱由檢的口給自己一個冠冕堂皇的王朝變更證書,隻可惜,剛烈的朱由檢偏偏不稱他的意。由此看來,求人不如求己,李自成打錯了算盤。
魂斷煤山
“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哪知他聖子神孫,反不如漂篷斷梗。十七年憂國如病,呼不應天靈祖靈,調不來親兵救兵;白練無情,送君王一命。傷心煞煤山私幸,獨殉了社稷蒼生。”
這段話是孔尚任《桃花扇》中的一段唱詞,是駐紮武昌的左良玉聞聽京師陷落、朱由檢殉國後的一番感慨。崇禎帝比其他的亡國之君幸運的一點是後人對他的寬容。
千刀萬剮的背後是千瘡百孔的王朝,刑場上的袁崇煥,隻怕傷在身,痛在心。
闖王嘆:為何我也犯下黃巢的錯
從闖將到闖王,自稱黨項族後裔的李自成在農民起義的隊伍中脫穎而出,崇禎八年,滎陽大會時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贏得了各部首領的贊同,聲名鵲起的李自成理所當然地成為原闖王高迎祥犧牲後的繼任者。如同當年的漢高祖劉邦一樣,許多能人誌士看好李自成這支潛力股,紛紛下海投資,企圖大撈一把,誰知,人算不如天算,李自成是個好首領,卻不是個好政治家。
金庸的武俠小說中有不少筆墨著力描寫李自成,《碧血劍》一書仿佛是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的翻版,金大俠對李自成農民起義的態度,認可中又帶著些許惋惜,同情中又有諸多批評。李自成在其筆下生猛鮮活,但又不夠大氣,隻能算個草莽英雄。
“打開大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以百姓代言人的身份將腐朽的大明王朝摧毀,但轉身便將自己高高定位在金鑾殿上。李自成豪邁爽朗、勇猛磊落,同時又狹隘淺薄、好大喜功,勝利沖昏了他的頭腦,權力腐蝕了義軍上下。他憑著多年打仗積累的一點軍事經驗,趁著明朝千瘡百孔之機,做了一個先行的破壞者,卻為身後的另一個王朝作了“嫁衣”。
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點明了這一問題:“順政府這時正陷於狂歡的追贓行動中,不能冷靜下來考慮所麵臨的一些問題。同時,他們從拷掠第一個貪官起,就重蹈9世紀時變民領袖黃巢所犯過的錯誤,那些饑民出身的新官僚在使人眼花繚亂的珠寶金銀之前,幾乎是一霎時就把最初起事的精神,喪失殆盡;在宦官和宮女包圍的皇宮中,李自成無法跟往常一樣同他的高級幹部生活在一起。”
李自成進北京時盛況空前,這得益於他手下有一名有政治頭腦的大將李岩在打向北京的一路之上做的輿論工作。當時北京的老百姓們苦於明朝的壓榨,頗有改朝換代的願望,全城上下瀰漫著一個新王朝的朝氣。李自成也曾當眾立誓:殺一人如殺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
可惜,紙醉金迷中,闖王看花了眼;在欲望的誘惑下,義軍迅速腐敗。為上者一味在深宮淫樂,為下者肆意在城內妄為。李自成的二把手劉宗敏甚至打了山海關守將吳三桂的父親吳襄,霸占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吳三桂不是個普通人,史稱其治軍有方,勇冠三軍,年輕時曾親率五十名兵士在皇太極重兵包圍下,救出時任山海關總兵的父親,子代父職之後,牢守山海關,清兵難越雷池一步。
明亡後,吳三桂已經表示要歸降李自成,當時如果封吳三桂一個巡撫之類大於明朝的官職,再派人送其老父、愛妾陳圓圓到山海關,吳三桂會死心塌地地為李自成賣命,至少暫時解除了外患。再從內部著手,先約束部隊,出榜安民,再用一批有威望的明朝官吏,進一步鞏固政權,即使不能打敗滿清,也是對峙局麵。然而,李自成硬是將吳三桂逼入滿清的陣營。“痛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陳圓圓或許是駱駝身上最後的一根刺,重重逼迫下,吳三桂一直在忍,最終忍無可忍。
此時,北京城內的義軍是何種景象呢?士兵燒殺淫掠,將領謀取私利,頗有些政治頭腦的李岩漸漸失去了發言權。當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時,李自成幾乎連戰將都派不出去,兵無戰心,士無鬥誌,一戰崩潰,一敗塗地。
李自成由一個距離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僅一步之遙的高峰,一下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究其原因,還在他個人身上。擺脫不了的小家子氣讓他沒有想好如何駕馭這個龐大的帝國,身邊無謀士,胸中無遠慮,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加起來,便使得改朝換代的大業功虧一簣。
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說:“李自成入北京之前,數度勸誘崇禎帝禪讓,而由新朝廷給他封王,可是始終沒有成功。如果誥天之明命,除舊布新,傳到民變的首領頭上,有了前朝退位之帝的承諾,則事實顯然;可是朱由檢寧死而不屈,他的遺囑在群眾心裏有如致命武器,它給李自成的打擊力量不亞於他自己投繯的繩索。他自殺之後,再也沒有一個明代遺民能夠臣仕於李自成,而能不感覺廉恥喪盡,良心有愧。”
從某種程度上說,李自成還是有些氣短與自卑,希望借崇禎帝朱由檢的口給自己一個冠冕堂皇的王朝變更證書,隻可惜,剛烈的朱由檢偏偏不稱他的意。由此看來,求人不如求己,李自成打錯了算盤。
魂斷煤山
“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哪知他聖子神孫,反不如漂篷斷梗。十七年憂國如病,呼不應天靈祖靈,調不來親兵救兵;白練無情,送君王一命。傷心煞煤山私幸,獨殉了社稷蒼生。”
這段話是孔尚任《桃花扇》中的一段唱詞,是駐紮武昌的左良玉聞聽京師陷落、朱由檢殉國後的一番感慨。崇禎帝比其他的亡國之君幸運的一點是後人對他的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