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緬甸作戰的綠林特遣隊自打從同古撤退後,那些穿著林地迷彩服的華軍機槍手便開始對mg34在叢林地帶的機動性問題牢騷滿腹,他們有人便強烈要求神通廣大的長官楊曉坤提供新的相對輕便的機槍。
楊曉坤其實很清楚,德國mg42毀滅者通用機槍,無疑是對付小鬼子瘋狂的萬歲衝鋒的利器。但他擔心這玩意一旦大批裝備了華軍部隊,勢必會讓日本人產生不滿,萬一某些別有用心的鬼子把情況捅到他們日本皇軍的高層以至於德國人那邊,這問題可就不是一挺新式的通用機槍就能擺平的了。
所謂窮則思變,楊曉坤麵對他手下機槍兵的巨大壓力,想出了個折中的辦法。利用電子報紙自帶的ps編輯工具,將mg42毀滅者的部分衝壓零部件“嫁接”在它老祖宗mg34機槍的內部。這樣的話既保留了mg34原有的外形與相對可靠的槍管,又擁有了mg42毀滅者機槍的輕便質量與恐怖的超高射速,可以說是兩全其美。
這種具有混合雜交特點的改進型德式通用機槍,被定名為mg34\42型,在機匣表麵還標註有識別標記,以避免與mg42毀滅者機槍相混淆。該槍在新編的綠林聯合突擊預備部隊裏麵每個排裝備6挺,配合捷克的zb37重機槍、dp28g改進型蘇製通用機槍(其實就是將轉盤換成了彈鏈)同時使用。
對那些貨真價實的mg42毀滅者機槍,楊曉坤除了讓交給施瓦茨控製的德國誌願偵察排和馬特凱恩的傘兵突擊隊,以及特種兵分隊少量配發。就像mp38\40衝鋒鎗一樣,屬於限製級供應品,它們將主要在最關鍵的戰鬥中發揮必要的阻遏作用。
4月17日,英軍斯科特第1師7000餘人在緬甸西部沙漠地區的仁安羌油田被日軍第33師圍困,火急火燎的亞歷山大隻能放下他原本傲慢的架子,低聲下氣找中國遠征軍的指揮官史迪威與杜聿明求援。但此時遠征軍的主力第5裝甲軍,目前正忙著在平滿納地區攔堵日軍兩個師的正麵進攻,無暇顧及西線。此時駐防在曼德勒的孫立人第38師主動請戰,使得遠征軍高層決定讓該部作為解救英軍的主力。
與此同時,在卑謬地區的中英聯軍也得到了消息,在格蘭夫驅逐艦和魚雷艇部隊的配合下主動撤離原有陣地,他們依靠綠林特遣隊裝甲部隊的十字軍坦克與通用載具的支持,穩步突擊日軍小股部隊。
楊曉坤卻不希望特遣隊的前線部隊再打下去,他向格蘭夫下令除了留下部分兵力配合英軍傑拉德的部隊牽製日軍以外,其餘全部向北撤退。
格蘭夫當即組織他的驅逐艦和魚雷艇,集中火力掩護攻擊日軍的側翼陣地,讓特遣隊參戰的300多個士兵和部分受損的撤離沿伊洛瓦底江北撤,在當天下午到達密支那。
楊曉坤派出的npc部隊開著歐寶卡車和霍斯越野車,將這些已經筋疲力盡的官兵們送往西北基地予以休整,並整修了幾艘在戰鬥中嚴重受損的40型驅逐艦。同時他和施瓦茨又將預備隊的生力軍給裝船,這其中就包括剛剛來自北非的德軍精銳偵察排、重新整編的預備隊一個加強營和作為地麵力量的部分傘兵,總共482人。
4月18日,經過重組後的綠林特遣隊預備部隊南下至伊洛瓦底江西南岸邊,隨後秘密登陸並直驅附近的沙漠地區。
來自北非戰區的那群德國人一看到周圍這片大沙漠,很快就找到了他們在非洲作戰時的感覺,施瓦茨給他們的任務簡單明確“今天你們要與中國朋友們一道教訓那些日本狗雜種,同時還要救出一部分你們的老對手英國人。”
一個德軍士兵問道“英國人不是我們在北非沙漠的對手嗎,怎麽還要我們去營救啊?”
施瓦茨告訴他們“我知道你們以前肯定在利比亞跟那幫英國佬有那麽點交情,再加上這緬甸也有沙漠,所以中國的長官才會要求你們這樣做。日本人的情況我和老馬也都已經跟你們介紹過了,他們跟希姆萊的黨衛軍差不了多少,甚至還要更壞,所以你們就要親眼見識一下元首在亞洲的這個狗屁盟友的真麵目,都聽明白了嗎?”
德軍沙漠士兵們這下完全明白了中國人與眼前這個突擊小隊長的意思,原來施瓦茨是想要看看如果德日這兩個“盟國”的軍隊如果真正的在戰場上互相對抗,最後的勝負結果到底是德國國防軍的非洲軍團士兵,還是所謂的日本皇軍厲害呢。
早在一戰時期,德日兩國軍隊曾經在中國的青島有過交鋒,但雙方無論勝負如何,無非都還是要把那裏變成自己的殖民地。
而到了30年後的今天,這部分反對納粹的德軍士兵為了跟日本這個所謂的盟友正式翻臉,下決心與中國軍隊和英軍在緬甸西部的沙漠戰場上為了真正的自由與和平而並肩作戰,不由得令這群來自北非的德國人感到物是人非。
楊曉坤對這些德國人的態度感到滿意,當然這其中或許有那個老朋友科萊特少校的一份功勞,他對施瓦茨說道“你要給老子帶好這些新來的朋友們,隻需要讓他們在英國坦克裝甲車的屁股後麵衝鋒,除非鬼子人多,否則絕對不能出頭。”
4月19日,中國遠征軍第38師按計劃打響了攻擊仁安羌油田的槍聲,開始猛攻包圍英軍的日軍第214聯隊主力。早已潛伏待命的楊曉坤綠林特遣隊與施瓦茨的德國誌願偵察排,也在格蘭夫驅逐艦的遠程炮火支援下,對日軍第33師的後方車隊同時發起突襲。特遣隊的英製十字軍坦克與通用載具首先用76.2毫米坦克炮與150毫米火箭炮轟炸,馬特凱恩的航空兵予以投彈掃射配合,擊毀了日軍護衛的兩輛97式坦克與1輛38式自行火炮。
楊曉坤其實很清楚,德國mg42毀滅者通用機槍,無疑是對付小鬼子瘋狂的萬歲衝鋒的利器。但他擔心這玩意一旦大批裝備了華軍部隊,勢必會讓日本人產生不滿,萬一某些別有用心的鬼子把情況捅到他們日本皇軍的高層以至於德國人那邊,這問題可就不是一挺新式的通用機槍就能擺平的了。
所謂窮則思變,楊曉坤麵對他手下機槍兵的巨大壓力,想出了個折中的辦法。利用電子報紙自帶的ps編輯工具,將mg42毀滅者的部分衝壓零部件“嫁接”在它老祖宗mg34機槍的內部。這樣的話既保留了mg34原有的外形與相對可靠的槍管,又擁有了mg42毀滅者機槍的輕便質量與恐怖的超高射速,可以說是兩全其美。
這種具有混合雜交特點的改進型德式通用機槍,被定名為mg34\42型,在機匣表麵還標註有識別標記,以避免與mg42毀滅者機槍相混淆。該槍在新編的綠林聯合突擊預備部隊裏麵每個排裝備6挺,配合捷克的zb37重機槍、dp28g改進型蘇製通用機槍(其實就是將轉盤換成了彈鏈)同時使用。
對那些貨真價實的mg42毀滅者機槍,楊曉坤除了讓交給施瓦茨控製的德國誌願偵察排和馬特凱恩的傘兵突擊隊,以及特種兵分隊少量配發。就像mp38\40衝鋒鎗一樣,屬於限製級供應品,它們將主要在最關鍵的戰鬥中發揮必要的阻遏作用。
4月17日,英軍斯科特第1師7000餘人在緬甸西部沙漠地區的仁安羌油田被日軍第33師圍困,火急火燎的亞歷山大隻能放下他原本傲慢的架子,低聲下氣找中國遠征軍的指揮官史迪威與杜聿明求援。但此時遠征軍的主力第5裝甲軍,目前正忙著在平滿納地區攔堵日軍兩個師的正麵進攻,無暇顧及西線。此時駐防在曼德勒的孫立人第38師主動請戰,使得遠征軍高層決定讓該部作為解救英軍的主力。
與此同時,在卑謬地區的中英聯軍也得到了消息,在格蘭夫驅逐艦和魚雷艇部隊的配合下主動撤離原有陣地,他們依靠綠林特遣隊裝甲部隊的十字軍坦克與通用載具的支持,穩步突擊日軍小股部隊。
楊曉坤卻不希望特遣隊的前線部隊再打下去,他向格蘭夫下令除了留下部分兵力配合英軍傑拉德的部隊牽製日軍以外,其餘全部向北撤退。
格蘭夫當即組織他的驅逐艦和魚雷艇,集中火力掩護攻擊日軍的側翼陣地,讓特遣隊參戰的300多個士兵和部分受損的撤離沿伊洛瓦底江北撤,在當天下午到達密支那。
楊曉坤派出的npc部隊開著歐寶卡車和霍斯越野車,將這些已經筋疲力盡的官兵們送往西北基地予以休整,並整修了幾艘在戰鬥中嚴重受損的40型驅逐艦。同時他和施瓦茨又將預備隊的生力軍給裝船,這其中就包括剛剛來自北非的德軍精銳偵察排、重新整編的預備隊一個加強營和作為地麵力量的部分傘兵,總共482人。
4月18日,經過重組後的綠林特遣隊預備部隊南下至伊洛瓦底江西南岸邊,隨後秘密登陸並直驅附近的沙漠地區。
來自北非戰區的那群德國人一看到周圍這片大沙漠,很快就找到了他們在非洲作戰時的感覺,施瓦茨給他們的任務簡單明確“今天你們要與中國朋友們一道教訓那些日本狗雜種,同時還要救出一部分你們的老對手英國人。”
一個德軍士兵問道“英國人不是我們在北非沙漠的對手嗎,怎麽還要我們去營救啊?”
施瓦茨告訴他們“我知道你們以前肯定在利比亞跟那幫英國佬有那麽點交情,再加上這緬甸也有沙漠,所以中國的長官才會要求你們這樣做。日本人的情況我和老馬也都已經跟你們介紹過了,他們跟希姆萊的黨衛軍差不了多少,甚至還要更壞,所以你們就要親眼見識一下元首在亞洲的這個狗屁盟友的真麵目,都聽明白了嗎?”
德軍沙漠士兵們這下完全明白了中國人與眼前這個突擊小隊長的意思,原來施瓦茨是想要看看如果德日這兩個“盟國”的軍隊如果真正的在戰場上互相對抗,最後的勝負結果到底是德國國防軍的非洲軍團士兵,還是所謂的日本皇軍厲害呢。
早在一戰時期,德日兩國軍隊曾經在中國的青島有過交鋒,但雙方無論勝負如何,無非都還是要把那裏變成自己的殖民地。
而到了30年後的今天,這部分反對納粹的德軍士兵為了跟日本這個所謂的盟友正式翻臉,下決心與中國軍隊和英軍在緬甸西部的沙漠戰場上為了真正的自由與和平而並肩作戰,不由得令這群來自北非的德國人感到物是人非。
楊曉坤對這些德國人的態度感到滿意,當然這其中或許有那個老朋友科萊特少校的一份功勞,他對施瓦茨說道“你要給老子帶好這些新來的朋友們,隻需要讓他們在英國坦克裝甲車的屁股後麵衝鋒,除非鬼子人多,否則絕對不能出頭。”
4月19日,中國遠征軍第38師按計劃打響了攻擊仁安羌油田的槍聲,開始猛攻包圍英軍的日軍第214聯隊主力。早已潛伏待命的楊曉坤綠林特遣隊與施瓦茨的德國誌願偵察排,也在格蘭夫驅逐艦的遠程炮火支援下,對日軍第33師的後方車隊同時發起突襲。特遣隊的英製十字軍坦克與通用載具首先用76.2毫米坦克炮與150毫米火箭炮轟炸,馬特凱恩的航空兵予以投彈掃射配合,擊毀了日軍護衛的兩輛97式坦克與1輛38式自行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