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師,我記得您曾經在課堂上講過,壓力才能建立團結。我們的整個嚐試,其實就是建立在外部壓力基礎上的,隻要能保全這樣的壓力,我們的人際關係就不會出現巨大的崩潰。在人類的歷史上,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渣滓洞裏的革命者具有如此力量強大的團隊能量,跟他們的共同信仰有關,也跟他們所受到的非人隔絕和惡劣待遇等壓力有關。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在曼德拉的領導下幾十年努力消除種族隔離,一直堅持到勝利。
“我們慶幸高校改革給我們的壓力,我們掌握好了在壓力下完成組織變革的時機和步驟。而一旦在壓力下組織中的大多數人開始以創造而不是謀生為工作的目標的時候,相互的和諧合作就已經成了他們的生存需要。這種出自個體的充盈的需求,強烈且無法徹底被滿足,人們不再為什麽相互關係費時費力,直言不諱的交流方式使許多可能造成誤解的機會都取消了。於是,理想的道路因此在我們的腳下延伸。
“我記得您在書中曾經談過,一旦人際關係問題得到徹底解決,領導者會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當前問題的技術方麵。我們確實是這樣。困擾其他學校的那些內耗不存在了,我們便能集中力量把教師吸引到一些當前最重要的大學科方向上。例如,我們的第一步是針對學校中缺少生物醫學這個當前最重要的專業領域向大家提出,我們能否通過自己的努力,建設一種新的跟生物和人體有關的專業?恕我直言,我知道你們學校的醫學專業是怎麽來的。你們跟校園旁邊的一個醫院建立了合作協議,把對方的主任醫師都納入你們的教師體係,把他們的醫療設備都當成你們醫學院的設備,給他們每年招生。這個做法當然方便,但我也要說,你們沒有什麽真正的跨學科創建。這些醫院的大夫,不太可能跟你們校園中的教師交流看法。而我們的做法不同,我們在沒有這個專業方向的前提下,發動所有不同專業的專家思考我們怎麽通過無中生有把這個專業建設起來。隨後我們發現,機械製造專業可以從殘疾人的義肢方向切入人體生物學。化學工程專業可以從事生物化學類藥物的設計與研製。人文基礎部這種通識教育學部可以進行醫學和生物倫理研究。即便有這些生長點,我們不希望將這個領域固定下來,我們要保持開放的邊界讓其他專業的學者敢於進入和易於進入。隨後,我們的3d列印技術開始在列印人體器官方麵取得豐碩成果,再度領先於行業。
“吳老師,大學科指的是需要集結很多不同方向的人、投入大量資源進行協作研究的領域。但我們發現,大學科可以做成字麵意思的那種大,真的讓這個學科大到一種超越極限的宏觀尺度。我曾經跟您說,我們的馬哲教師在白洞和蛀洞物理研究方麵的深入,我們還有世界上最好的數學定理證明機器,一旦有人提議將這兩者跟機械製造和化學工程等結合,阻礙融通學科的玻璃紙就被徹底捅破。我們就此最終解決了3d無源列印的問題。這是一種超大規模的未來技術。它的基礎集納了資源對等性原料存儲位置探測的數學結構,蛀洞物質運輸的物理機製、無設備參狀態下的電場調節、成型過程中的抗幹擾多元信息傳遞,加上對3d列印已經建立的諸多專利成果,我們完全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把一個物體憑空創造出來。當我們在演播室鏡頭前第一次無中生有地列印出一小枚閃閃發亮的鑽石的時候,我們相互抱頭痛哭。因為整個演播室除了攝像機和燈光係統,根本沒有任何用於列印的設備,在空寂的世界上看到一個東西隱隱成型,您在場也會有跟我一樣的激動。
“我們不但解決了自己學校生存的知識基礎,我們現在還有充足的知識生產能力和教學能力把這個學校搞下去,我們還具有了自我創造財富的能力。就算今天國家停辦了我們的學校,我們照樣能通過民辦學校註冊將這個學校繼續辦下去。但是,我發現充滿創造力的教師和學生現在都跟國家、民族和世界的命運相互關聯著,讓他們為自己獲取他們都不幹,隻是一心一意地設想著讓世界更加美好。
“還拿我們的3d列印技術說事。我們讓它徹底脫離了機器,也遠離原材料,這種“無源化”設計導致我們可以在任何範疇做任何水平的設計。您常常聽說政府要整治北京的pm2.5空氣吧?針對這種頑疾政府幾乎到了進退兩難的地步。你能禁止車輛啟動?車輛一啟動就會排放尾氣。我們計算過,如果能盡快把全部汽車改為電動的,情況將有所緩解。但當前電動汽車設計不過關,充電設備也不足,且價格昂貴。所謂的分區限行也隻是權宜之計。我看就連遷都不一定能解決北京的問題。一來遷都的成本太高。這個首都已經形成了中國的政治文化和商業中心,外國人甚至用北京形容中國,它就是中國的代名詞。韓國首都漢城更名首爾,所有政府用紙的抬頭更改,就是巨大的開銷。當然這不是錢的問題,遷都最大問題還是過程控製和人的適應。你要選址、設計、建設、搬遷,種種行動真正完成難道不需要十年二十年或更長?持續的變動中哪個環節卡住都可能發生危機。對一個穩定壓倒一切的國家,pm2.5的問題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生存悖論。對此,我們的教師提供了簡明扼要的解決辦法:何不列印一個新的北京?讓我們尋找一塊新的土地去規劃我們的新城。您覺得這個方案瘋狂嗎?一個全新的北京,可以比現在小許多,但功能性齊全且舒適並跟大自然全麵融合,要把機關、學校、住宅的遠近調整恰當。然後,把北京的一批人搬過去。他們什麽都不用帶。就自己過去,那裏一切都有。這個計劃我們覺得非常合理,隻是選址問題一直困擾我們,所以我們才沒有真正提出來。在中國當前的各個省市,我們沒有找到能跟北京現在的戰略和地緣相媲美的位置。我們的空間太狹窄了。而正是這個狹窄的空間讓我們想到第二個方案。
“我們慶幸高校改革給我們的壓力,我們掌握好了在壓力下完成組織變革的時機和步驟。而一旦在壓力下組織中的大多數人開始以創造而不是謀生為工作的目標的時候,相互的和諧合作就已經成了他們的生存需要。這種出自個體的充盈的需求,強烈且無法徹底被滿足,人們不再為什麽相互關係費時費力,直言不諱的交流方式使許多可能造成誤解的機會都取消了。於是,理想的道路因此在我們的腳下延伸。
“我記得您在書中曾經談過,一旦人際關係問題得到徹底解決,領導者會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當前問題的技術方麵。我們確實是這樣。困擾其他學校的那些內耗不存在了,我們便能集中力量把教師吸引到一些當前最重要的大學科方向上。例如,我們的第一步是針對學校中缺少生物醫學這個當前最重要的專業領域向大家提出,我們能否通過自己的努力,建設一種新的跟生物和人體有關的專業?恕我直言,我知道你們學校的醫學專業是怎麽來的。你們跟校園旁邊的一個醫院建立了合作協議,把對方的主任醫師都納入你們的教師體係,把他們的醫療設備都當成你們醫學院的設備,給他們每年招生。這個做法當然方便,但我也要說,你們沒有什麽真正的跨學科創建。這些醫院的大夫,不太可能跟你們校園中的教師交流看法。而我們的做法不同,我們在沒有這個專業方向的前提下,發動所有不同專業的專家思考我們怎麽通過無中生有把這個專業建設起來。隨後我們發現,機械製造專業可以從殘疾人的義肢方向切入人體生物學。化學工程專業可以從事生物化學類藥物的設計與研製。人文基礎部這種通識教育學部可以進行醫學和生物倫理研究。即便有這些生長點,我們不希望將這個領域固定下來,我們要保持開放的邊界讓其他專業的學者敢於進入和易於進入。隨後,我們的3d列印技術開始在列印人體器官方麵取得豐碩成果,再度領先於行業。
“吳老師,大學科指的是需要集結很多不同方向的人、投入大量資源進行協作研究的領域。但我們發現,大學科可以做成字麵意思的那種大,真的讓這個學科大到一種超越極限的宏觀尺度。我曾經跟您說,我們的馬哲教師在白洞和蛀洞物理研究方麵的深入,我們還有世界上最好的數學定理證明機器,一旦有人提議將這兩者跟機械製造和化學工程等結合,阻礙融通學科的玻璃紙就被徹底捅破。我們就此最終解決了3d無源列印的問題。這是一種超大規模的未來技術。它的基礎集納了資源對等性原料存儲位置探測的數學結構,蛀洞物質運輸的物理機製、無設備參狀態下的電場調節、成型過程中的抗幹擾多元信息傳遞,加上對3d列印已經建立的諸多專利成果,我們完全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把一個物體憑空創造出來。當我們在演播室鏡頭前第一次無中生有地列印出一小枚閃閃發亮的鑽石的時候,我們相互抱頭痛哭。因為整個演播室除了攝像機和燈光係統,根本沒有任何用於列印的設備,在空寂的世界上看到一個東西隱隱成型,您在場也會有跟我一樣的激動。
“我們不但解決了自己學校生存的知識基礎,我們現在還有充足的知識生產能力和教學能力把這個學校搞下去,我們還具有了自我創造財富的能力。就算今天國家停辦了我們的學校,我們照樣能通過民辦學校註冊將這個學校繼續辦下去。但是,我發現充滿創造力的教師和學生現在都跟國家、民族和世界的命運相互關聯著,讓他們為自己獲取他們都不幹,隻是一心一意地設想著讓世界更加美好。
“還拿我們的3d列印技術說事。我們讓它徹底脫離了機器,也遠離原材料,這種“無源化”設計導致我們可以在任何範疇做任何水平的設計。您常常聽說政府要整治北京的pm2.5空氣吧?針對這種頑疾政府幾乎到了進退兩難的地步。你能禁止車輛啟動?車輛一啟動就會排放尾氣。我們計算過,如果能盡快把全部汽車改為電動的,情況將有所緩解。但當前電動汽車設計不過關,充電設備也不足,且價格昂貴。所謂的分區限行也隻是權宜之計。我看就連遷都不一定能解決北京的問題。一來遷都的成本太高。這個首都已經形成了中國的政治文化和商業中心,外國人甚至用北京形容中國,它就是中國的代名詞。韓國首都漢城更名首爾,所有政府用紙的抬頭更改,就是巨大的開銷。當然這不是錢的問題,遷都最大問題還是過程控製和人的適應。你要選址、設計、建設、搬遷,種種行動真正完成難道不需要十年二十年或更長?持續的變動中哪個環節卡住都可能發生危機。對一個穩定壓倒一切的國家,pm2.5的問題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生存悖論。對此,我們的教師提供了簡明扼要的解決辦法:何不列印一個新的北京?讓我們尋找一塊新的土地去規劃我們的新城。您覺得這個方案瘋狂嗎?一個全新的北京,可以比現在小許多,但功能性齊全且舒適並跟大自然全麵融合,要把機關、學校、住宅的遠近調整恰當。然後,把北京的一批人搬過去。他們什麽都不用帶。就自己過去,那裏一切都有。這個計劃我們覺得非常合理,隻是選址問題一直困擾我們,所以我們才沒有真正提出來。在中國當前的各個省市,我們沒有找到能跟北京現在的戰略和地緣相媲美的位置。我們的空間太狹窄了。而正是這個狹窄的空間讓我們想到第二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