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陸軍主力,再不能繼續進行大規模的陸上戰爭,因此,把突擊日本關東軍作為最後一個方
案。
1945年6月底,蘇軍最高統帥部採取了第三種方案,定下三麵夾攻遠東關東軍的最
後決心。
盤踞在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號稱"皇軍之花"。可以說是日軍的支柱;編有三十一個
步兵師團,九個步兵旅團,二個坦克旅團,一個敢死隊和二個航空軍。司令山田乙三大將和
參謀長秦彥三郎,都是老奸巨猾,久經沙場的老狐狸。
關東軍被認為是日本陸軍的主力和精銳部隊。日本的軍官和將軍都把在關東軍中服役看
成是從軍最大的榮譽,這幾乎成了他們升官的不可缺少的台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許多
日本軍政頭目都曾在關東軍任過職:日本首相東條英機在這裏任過參謀長;1945年9月
擔任簽署日本投降書這個不光彩角色的日本最後一任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大將,也曾在這所
"學校"當過幾年司令官。
1944年秋季之前,日本關東軍的作戰計劃一直根據日本大本營"北進"的方針,擬在
迅速結束侵華戰爭後,準備對蘇作戰,配合德國,進攻蘇聯遠東地區。德、日協議規定,以
東經七十度線為德、日作戰分界線。日本關東軍部隊按照進攻企圖和計劃進行部署。
中國的持久抗戰,粉碎了日軍的企圖,打亂了它的戰爭時間表;德國在歐洲戰場上的失
敗,英美軍隊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節節勝利,日本經濟、軍事力量大為下降,國內矛盾更加尖
銳。在亞洲及太平洋戰爭過程中,關東軍大批主力被調往中國關內和南洋戰場,新組建的一
些師團戰鬥力不強,使整個關東軍的戰鬥力大為削弱。在這種情況下,日軍大本營不得不改
變計劃。
1944年9月18日,日本大本營給駐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下了道命令,要求關東軍
作好對蘇軍進攻的準備,關東軍於1945年1月擬定了一個縱深的防禦計劃,防禦縱深包
括以長春為頂點,以圖們江、大連一線為底邊的一塊大三角地區,這是東北腹地的心髒部分。
5月30日,日本大本營又下達了關於關東軍新的對蘇作戰計劃要領。其主要精神是,
以對本土決戰有利為根本方針,不拘泥於中蘇邊境的防守,以中國東北和朝鮮為一整體實行
全麵持久的防禦作戰體係。
當時,關東軍號稱有一百萬人,裝備有五千門火炮及一千二百輛坦克和一千九百架飛機。
對於蘇聯的進攻,關東軍主要憑藉在興安嶺山脈、穆稜河和牡丹江為天然屏障進行固
守,不使蘇軍突入中央地帶。把三分之一的兵力和兵器放在邊境地區,把主力集中在東北腹
心地帶。這樣既不讓蘇軍一下就接觸主力,又可利用邊境有利地形消耗蘇軍,企圖在蘇軍旗
憊之時,尋機反攻,消滅蘇軍。
根據日蘇互不侵犯的條約規定,要到1946年4月才失效。日軍判斷,蘇軍要把作戰
重心從歐洲戰場轉移到遠東戰場,沒有三個月的時間是不可能的。另外,蘇軍不會在雨季進
攻,因為雨季道路泥濘,不利於機械化大部隊的前進。所以,日軍認為蘇軍即使發動進攻,
最早也要在9月中旬。
為了造成進攻的突然性,打日軍一個措手不及,蘇軍統帥史達林決定於8月9日對關東
軍發起攻擊。這個時間,把日蘇互不侵犯的條約規定的有效期縮短了八個月,比日軍預料在
9月雨季之後才可能進攻的判斷提前了一個月。
蘇軍進攻關東軍,同日本偷襲珍珠港一樣,沒有預先通知。直到8月8日,日本都認為
蘇軍不可能在近日發起進攻。於是,日軍還在按自己的計劃收縮主力。
1945年8月8日下午,莫斯科蘇聯外交委員會的大廈上,蘇聯國旗隨風飄揚,大街
上人來人往,井然有序,處處顯示著和平的寧靜、美好。
日本駐蘇大使佐藤,從大使館走出來的時候,看了一下手錶,是莫斯科時間下午4點,
他一個人上了停在門口的一輛黑色轎車,對司機說:“老地方,去外交委員會。”
司機點點頭,關上車門,一加油門,小車駛出了大使館的大門。
佐藤坐在車裏沒有任何異樣的感覺。在他看來,這是一次和往常一樣的外交會晤。昨天
晚上,蘇聯人民外交委員會的一名官員給日本駐蘇大使館打來電話,說明天下午五點鍾,蘇
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同誌約見佐藤大使,有外交事務相告。語調平靜而放鬆,和過去完
全一樣。
不會有什麽更重要的事情的。因為在此之前日本提出的一係列外交要求,蘇聯都沒有答
復,而是一推再推,一拖再拖。這一次也不過是輕描淡寫地說一說而已。佐藤這樣想著,心
裏感到很輕鬆,他朝窗外看了一眼,一排排綠樹從窗前閃了過去。在一幢新的辦公大樓前
麵,他看到了一群從前線回來的士兵,正在等待著重新分配工作。
案。
1945年6月底,蘇軍最高統帥部採取了第三種方案,定下三麵夾攻遠東關東軍的最
後決心。
盤踞在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號稱"皇軍之花"。可以說是日軍的支柱;編有三十一個
步兵師團,九個步兵旅團,二個坦克旅團,一個敢死隊和二個航空軍。司令山田乙三大將和
參謀長秦彥三郎,都是老奸巨猾,久經沙場的老狐狸。
關東軍被認為是日本陸軍的主力和精銳部隊。日本的軍官和將軍都把在關東軍中服役看
成是從軍最大的榮譽,這幾乎成了他們升官的不可缺少的台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許多
日本軍政頭目都曾在關東軍任過職:日本首相東條英機在這裏任過參謀長;1945年9月
擔任簽署日本投降書這個不光彩角色的日本最後一任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大將,也曾在這所
"學校"當過幾年司令官。
1944年秋季之前,日本關東軍的作戰計劃一直根據日本大本營"北進"的方針,擬在
迅速結束侵華戰爭後,準備對蘇作戰,配合德國,進攻蘇聯遠東地區。德、日協議規定,以
東經七十度線為德、日作戰分界線。日本關東軍部隊按照進攻企圖和計劃進行部署。
中國的持久抗戰,粉碎了日軍的企圖,打亂了它的戰爭時間表;德國在歐洲戰場上的失
敗,英美軍隊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節節勝利,日本經濟、軍事力量大為下降,國內矛盾更加尖
銳。在亞洲及太平洋戰爭過程中,關東軍大批主力被調往中國關內和南洋戰場,新組建的一
些師團戰鬥力不強,使整個關東軍的戰鬥力大為削弱。在這種情況下,日軍大本營不得不改
變計劃。
1944年9月18日,日本大本營給駐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下了道命令,要求關東軍
作好對蘇軍進攻的準備,關東軍於1945年1月擬定了一個縱深的防禦計劃,防禦縱深包
括以長春為頂點,以圖們江、大連一線為底邊的一塊大三角地區,這是東北腹地的心髒部分。
5月30日,日本大本營又下達了關於關東軍新的對蘇作戰計劃要領。其主要精神是,
以對本土決戰有利為根本方針,不拘泥於中蘇邊境的防守,以中國東北和朝鮮為一整體實行
全麵持久的防禦作戰體係。
當時,關東軍號稱有一百萬人,裝備有五千門火炮及一千二百輛坦克和一千九百架飛機。
對於蘇聯的進攻,關東軍主要憑藉在興安嶺山脈、穆稜河和牡丹江為天然屏障進行固
守,不使蘇軍突入中央地帶。把三分之一的兵力和兵器放在邊境地區,把主力集中在東北腹
心地帶。這樣既不讓蘇軍一下就接觸主力,又可利用邊境有利地形消耗蘇軍,企圖在蘇軍旗
憊之時,尋機反攻,消滅蘇軍。
根據日蘇互不侵犯的條約規定,要到1946年4月才失效。日軍判斷,蘇軍要把作戰
重心從歐洲戰場轉移到遠東戰場,沒有三個月的時間是不可能的。另外,蘇軍不會在雨季進
攻,因為雨季道路泥濘,不利於機械化大部隊的前進。所以,日軍認為蘇軍即使發動進攻,
最早也要在9月中旬。
為了造成進攻的突然性,打日軍一個措手不及,蘇軍統帥史達林決定於8月9日對關東
軍發起攻擊。這個時間,把日蘇互不侵犯的條約規定的有效期縮短了八個月,比日軍預料在
9月雨季之後才可能進攻的判斷提前了一個月。
蘇軍進攻關東軍,同日本偷襲珍珠港一樣,沒有預先通知。直到8月8日,日本都認為
蘇軍不可能在近日發起進攻。於是,日軍還在按自己的計劃收縮主力。
1945年8月8日下午,莫斯科蘇聯外交委員會的大廈上,蘇聯國旗隨風飄揚,大街
上人來人往,井然有序,處處顯示著和平的寧靜、美好。
日本駐蘇大使佐藤,從大使館走出來的時候,看了一下手錶,是莫斯科時間下午4點,
他一個人上了停在門口的一輛黑色轎車,對司機說:“老地方,去外交委員會。”
司機點點頭,關上車門,一加油門,小車駛出了大使館的大門。
佐藤坐在車裏沒有任何異樣的感覺。在他看來,這是一次和往常一樣的外交會晤。昨天
晚上,蘇聯人民外交委員會的一名官員給日本駐蘇大使館打來電話,說明天下午五點鍾,蘇
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同誌約見佐藤大使,有外交事務相告。語調平靜而放鬆,和過去完
全一樣。
不會有什麽更重要的事情的。因為在此之前日本提出的一係列外交要求,蘇聯都沒有答
復,而是一推再推,一拖再拖。這一次也不過是輕描淡寫地說一說而已。佐藤這樣想著,心
裏感到很輕鬆,他朝窗外看了一眼,一排排綠樹從窗前閃了過去。在一幢新的辦公大樓前
麵,他看到了一群從前線回來的士兵,正在等待著重新分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