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
不幸的廣島被翻滾的黑煙所吞噬,廣島完蛋了!
五個小時以後,美國f—13型飛機到廣島上空偵察效果。整個廣島靠近爆炸中心的
人,大部分死亡,當天就有
78150人死亡,負傷和失蹤的人數為51408名。全市共有76327幢建築
物,其中有48000幢全部被摧毀,22178幢受到
嚴重破壞。這天下午,設在廣島的第二軍司令部通過廣島東南的小城轉報東京說,美國
"使用了具有從未見過的破壞力的高性能炸彈。”
十六小時後,日本收到了美國廣播,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要求日本政府趕快接受
波茨坦公告發出的最後通牒,以使日本人民免受其難,否則就將再次遭到"來自空中的毀滅
"。
廣島的悲劇並沒有使日本政府立即同意接受"無條件投降"。他們把希望寄托在蘇聯進行
調停上。出乎意料的是,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告訴日本駐蘇大使說,因為日本仍在進
行戰爭,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所以日本請求蘇聯調解遠東戰爭的建議沒有希望。蘇聯
政府遵守蘇、美、英三國首腦在牙爾塔會議的義務和要求,即蘇聯有條件地正式承擔了在德
國投降及歐戰結束兩個月或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
實際上,蘇聯對日本作戰的決心算起來下了有近兩年的時間了。
提起這個決心的產生,還得從四年前的1941年4月談起。當橫掃歐洲的法西斯德國
準備揮師東進時,史達林已經開始考慮與日本關係問題了。當時,在史達林看來,與德國交
戰恐怕是不可避免的了,因此史達林關注的重點是如何避免陷入德、日兩線作戰。蘇聯遠東
地區的安全對史達林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隻有穩住了東線,才能從西線從容應付德軍。而此
時在亞洲的日本,也清楚地看到,由於歐洲戰事激烈,美麗富饒的南太平洋地區出現了"真
空地帶,"於是他們決定放棄北上,轉而加速南進的步伐,全力推行"大東亞戰爭"的新政
策。這樣一來,因為"共同"的利益,日本主動提出與蘇聯修好。
1941年4月13日,莫洛托夫與日本外相鬆岡洋右在莫斯科簽署了《蘇日中立條
約》,蘇日雙方各得其所:假若發生蘇德戰爭,日本要保持中立;而假若日美爆發戰爭,蘇
聯則保持中立,條約的有效期為五年。
《蘇日中立條約》的簽署,極大地刺激了美國,在美國人看來,蘇聯的中立無異於支援
日本南進。好在是日蘇雙方麵和心不和,彼此心照不宣。中立條約沒有影響到德意間的軍事
同盟,同樣也沒有阻礙蘇聯與中國以及英美結成同盟。
戰爭是政治的繼續,為了需要,蘇聯可以締結條約;為了需要,蘇聯也可以廢除條約。
1943年11月,當史達林出席德黑蘭會議時,他就已經在考慮應該在什麽樣的時機
廢除這一條約比較有利的問題了。就是在哪次會議上,史達林向美國國務卿表示,蘇聯有意
參加對日作戰。這一消息可是非同小可,即刻引起了英美首腦的關注。當羅斯福和邱吉爾小
心試探蘇聯參戰的條件時,史達林提出,要求歸還整個庫頁島,並得到千島群島,他還特別
渴望得到一個不凍港。
羅斯福利用他在開羅逗留期間與蔣介石達成的默契,說大連港可以作為國際自由港。斯
大林答應如果可在歐戰結束半年左右參加對日作戰。此後,隨著德軍節節敗退,史達林的決
心也一天天堅定起來。
當1945年2月德國法西斯即將滅亡,蘇、美、英三國首腦第二次走到一起召開雅爾
塔會議時,史達林對日作戰的決心已初具輪廓。
2月11日,史達林、羅斯福二人邀請邱吉爾共同在協定上簽了字。秘密的雅爾達協定
規定:“蘇美英三大國領袖同意,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兩個月或三個月內蘇聯將參
加同盟國方麵對日本作戰……”
決心已定,剩下的問題就是蘇軍統帥部擬定對日作戰的計劃問題了。
當時,蘇軍統帥部首先考慮的是努力尋找日軍戰爭體係中最致命的部位。為此,提出了
三種作戰方案;
一種是直接進攻日本本土,因為那裏是日本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的中心,一旦得手,能
夠一舉摧毀日軍的抵抗體係。但是,考慮到日軍在本土配置了強大的陸軍兵團和海軍空軍主
力,蘇軍又缺乏大兵團登陸作戰的經驗,跨海作戰必將造成巨大傷亡。因此,這個方案被放
棄了。
第二種方案是對駐在中國關內的日軍實施主要突擊,但考慮到日軍兵力分散,很難達成
殲滅戰,於是,這種方案也被放棄。
第三種方案是鑑於蘇蒙對中國東北大部地區,從地理上形成了自然包圍態勢,可以從
西、北、東三個方向實施突擊,同時這裏又駐有日本精銳部隊關東軍,一旦得手,日軍將喪
不幸的廣島被翻滾的黑煙所吞噬,廣島完蛋了!
五個小時以後,美國f—13型飛機到廣島上空偵察效果。整個廣島靠近爆炸中心的
人,大部分死亡,當天就有
78150人死亡,負傷和失蹤的人數為51408名。全市共有76327幢建築
物,其中有48000幢全部被摧毀,22178幢受到
嚴重破壞。這天下午,設在廣島的第二軍司令部通過廣島東南的小城轉報東京說,美國
"使用了具有從未見過的破壞力的高性能炸彈。”
十六小時後,日本收到了美國廣播,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要求日本政府趕快接受
波茨坦公告發出的最後通牒,以使日本人民免受其難,否則就將再次遭到"來自空中的毀滅
"。
廣島的悲劇並沒有使日本政府立即同意接受"無條件投降"。他們把希望寄托在蘇聯進行
調停上。出乎意料的是,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告訴日本駐蘇大使說,因為日本仍在進
行戰爭,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所以日本請求蘇聯調解遠東戰爭的建議沒有希望。蘇聯
政府遵守蘇、美、英三國首腦在牙爾塔會議的義務和要求,即蘇聯有條件地正式承擔了在德
國投降及歐戰結束兩個月或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
實際上,蘇聯對日本作戰的決心算起來下了有近兩年的時間了。
提起這個決心的產生,還得從四年前的1941年4月談起。當橫掃歐洲的法西斯德國
準備揮師東進時,史達林已經開始考慮與日本關係問題了。當時,在史達林看來,與德國交
戰恐怕是不可避免的了,因此史達林關注的重點是如何避免陷入德、日兩線作戰。蘇聯遠東
地區的安全對史達林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隻有穩住了東線,才能從西線從容應付德軍。而此
時在亞洲的日本,也清楚地看到,由於歐洲戰事激烈,美麗富饒的南太平洋地區出現了"真
空地帶,"於是他們決定放棄北上,轉而加速南進的步伐,全力推行"大東亞戰爭"的新政
策。這樣一來,因為"共同"的利益,日本主動提出與蘇聯修好。
1941年4月13日,莫洛托夫與日本外相鬆岡洋右在莫斯科簽署了《蘇日中立條
約》,蘇日雙方各得其所:假若發生蘇德戰爭,日本要保持中立;而假若日美爆發戰爭,蘇
聯則保持中立,條約的有效期為五年。
《蘇日中立條約》的簽署,極大地刺激了美國,在美國人看來,蘇聯的中立無異於支援
日本南進。好在是日蘇雙方麵和心不和,彼此心照不宣。中立條約沒有影響到德意間的軍事
同盟,同樣也沒有阻礙蘇聯與中國以及英美結成同盟。
戰爭是政治的繼續,為了需要,蘇聯可以締結條約;為了需要,蘇聯也可以廢除條約。
1943年11月,當史達林出席德黑蘭會議時,他就已經在考慮應該在什麽樣的時機
廢除這一條約比較有利的問題了。就是在哪次會議上,史達林向美國國務卿表示,蘇聯有意
參加對日作戰。這一消息可是非同小可,即刻引起了英美首腦的關注。當羅斯福和邱吉爾小
心試探蘇聯參戰的條件時,史達林提出,要求歸還整個庫頁島,並得到千島群島,他還特別
渴望得到一個不凍港。
羅斯福利用他在開羅逗留期間與蔣介石達成的默契,說大連港可以作為國際自由港。斯
大林答應如果可在歐戰結束半年左右參加對日作戰。此後,隨著德軍節節敗退,史達林的決
心也一天天堅定起來。
當1945年2月德國法西斯即將滅亡,蘇、美、英三國首腦第二次走到一起召開雅爾
塔會議時,史達林對日作戰的決心已初具輪廓。
2月11日,史達林、羅斯福二人邀請邱吉爾共同在協定上簽了字。秘密的雅爾達協定
規定:“蘇美英三大國領袖同意,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兩個月或三個月內蘇聯將參
加同盟國方麵對日本作戰……”
決心已定,剩下的問題就是蘇軍統帥部擬定對日作戰的計劃問題了。
當時,蘇軍統帥部首先考慮的是努力尋找日軍戰爭體係中最致命的部位。為此,提出了
三種作戰方案;
一種是直接進攻日本本土,因為那裏是日本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的中心,一旦得手,能
夠一舉摧毀日軍的抵抗體係。但是,考慮到日軍在本土配置了強大的陸軍兵團和海軍空軍主
力,蘇軍又缺乏大兵團登陸作戰的經驗,跨海作戰必將造成巨大傷亡。因此,這個方案被放
棄了。
第二種方案是對駐在中國關內的日軍實施主要突擊,但考慮到日軍兵力分散,很難達成
殲滅戰,於是,這種方案也被放棄。
第三種方案是鑑於蘇蒙對中國東北大部地區,從地理上形成了自然包圍態勢,可以從
西、北、東三個方向實施突擊,同時這裏又駐有日本精銳部隊關東軍,一旦得手,日軍將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