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神"上的5名突擊隊員和"海馬"上的3名機組人員轉眼被大火吞噬了,另有4人嚴重燒傷。
"頭兒,快撤!不然其他飛機萬一被引爆,全都走不了。"其餘的突擊隊員們抬著4名傷員,推著上校,搭乘5架c-130運輸機,倉皇撤出了伊朗。他們除了放棄了4架完好的直升機外,還把與這次行動有關的絕密地圖,偵察照片、無線電通信呼號和頻率表都丟在了現場。撤退途中,貝克韋斯曾請求瓊斯派艦載機摧毀遺留下的直升機和絕密文件。但白宮唯恐事態擴大,拒絕了他的要求。
至此,經過長達5個月周密計劃和精心準備的"藍光行動",以失敗而告終了。
決定中止作戰以後,白宮一直在焦急地等待下一步的消息。下午6點21分,傳來了c-130運輸機與直升機相撞焚毀的消息,卡特總統的臉"唰"地變白了。25日上午1點,美國政府被迫向新聞界宣布這次在伊朗進行的營救行動已告失敗,並向國會和盟國通報了有關情況。
次日上午7點,麵部充滿懊喪和痛苦表情的卡特總統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為了營救被伊朗扣留的53名美國人質,我們已進行了極其秘密的營救行動。但由於直升機的技術故障,不得不放棄。營救人員在撤退時,在伊朗邊境的沙漠地帶,直升機與運輸機相撞而造成8人死亡。"
美國這一行動遭到了許多國家和國會的指責,也使美伊關係更加惡化。伊朗學生把人質轉移到全國各地關押,從而使美國營救人質的希望徹底破滅。正當美國對人質問題一籌莫展之際,形勢發生了轉機。7月27日,移居埃及的62歲的前國王巴列維因病去世,伊朗學生扣留人質的一個重要理由已不復存在。
兩伊戰爭的爆發,更加快了人質事件的解決。11月2日,伊朗議會通過決議,同意把52名人質交還美國(1980年7月11日因病已釋放1名人質)。1981年1月,在阿爾及利亞的調解下,美伊雙方終於達成協議。1月20日,1架阿爾及利亞飛機載著獲釋的52名人質飛離德黑蘭,至此,持續了444天之久的人質問題最終獲得了解決。
巴比倫行動--以色列空襲伊拉克核反應堆
歷史的時針轉至1981年,兩伊戰火愈演愈烈。伊拉克共和國總統薩達姆·海珊全力以赴地操縱著戰爭機器,這場一眼看不到頭的戰爭已使他絞盡了腦汁。然而,他做夢也想不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另一場戰爭的陰雲正悄然向他襲來。
雄心勃勃的核計劃
伊拉克與以色列並無邊界接壤,伊拉克之所以憎恨以色列,完全是出於共同的阿拉伯意識。1973年,第4次中東戰爭爆發,伊拉克派出了2個最精銳的坦克師赴敘利亞參戰。在戈蘭高地,敘伊聯軍同以色列裝甲部隊打得天昏地暗,並一度攻入距以色列本土僅數公裏之遙的約旦河阿裏橋以東地區。
從那以後,兩國積怨更深,互把對方視為最危險的敵人。
為了抗衡以色列的核軍備,伊拉克20年如一日,鍥而不捨地推行本國的核計劃。按照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伊拉克最終將建成若幹個重水型核反應堆。
任何一個稍有物理知識的人都知道,擁有核反應堆,就不難得到裝配核武器所需要的放射性原料。
為了發展核技術,早在1959年,伊拉克就同蘇聯人簽訂了核技術協議。不過,當時採取的行動還是不大的。然而,到了70年代,情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伊拉克雄心勃勃的強人薩達姆想使這個盛產石油的國家成為中東居領導地位的阿拉伯國家。他要求法國和義大利這2個伊拉克石油的主要顧客提供先進的核技術,包括1座威力強大的核反應堆和1座能提供製造武器級燃料的鈽分離工廠。
起初,以色列人對伊拉克發展核技術不屑一顧,認為伊拉克發展核武器純屬天方夜潭。然而,到了1976年,以色列的情報專家開始對伊拉克研究核的意圖和能力感到嚴重不安。此時,伊拉克原子能委員會每年的預算由500萬美元猛增至7000萬美元;伊拉克同義大利簽訂了購買"熱室"的協定,這可使伊拉克獲得研製武器級鈽的能力。此外,伊拉克還和法國簽訂了一項合同,規定法國到1981年在巴格達郊外的圖瓦伊塔建造1座價值2.75億美元的奧西拉克研究反應堆。
以色列的秘密情報機構摩薩德還獲悉:伊拉克的一些代表團在法國、西德、義大利和瑞典進行了核設施考察。一位以色列情報官員說:“他們在購買數量使人吃驚的核硬體和技術資料。"
伊拉克發展核技術的情報雪片般地飛到以色列總理貝京的辦公桌上,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消除伊拉克的核威脅已刻不容緩!
巴比倫行動計劃出籠
為了阻止伊拉克發展核武器,以色列首先在外交上展開攻勢。駐西歐各國首都的以色列外交官要求那些同伊拉克打交道的國家要謹慎些,然而收效甚微。這些國家根本不買以色列人的帳,依舊我行我素。
外交方式失敗之後,以色列官員們進行了一場辯論,辯論的主題是是否可以用武力把在巴格達郊外正在建造中的法國反應堆摧毀。但是,當時以色列擁有的最先進的美製f-4“鬼怪"式戰鬥轟炸機航程較短,還不能作遠距離的空襲,隻好作罷。
"頭兒,快撤!不然其他飛機萬一被引爆,全都走不了。"其餘的突擊隊員們抬著4名傷員,推著上校,搭乘5架c-130運輸機,倉皇撤出了伊朗。他們除了放棄了4架完好的直升機外,還把與這次行動有關的絕密地圖,偵察照片、無線電通信呼號和頻率表都丟在了現場。撤退途中,貝克韋斯曾請求瓊斯派艦載機摧毀遺留下的直升機和絕密文件。但白宮唯恐事態擴大,拒絕了他的要求。
至此,經過長達5個月周密計劃和精心準備的"藍光行動",以失敗而告終了。
決定中止作戰以後,白宮一直在焦急地等待下一步的消息。下午6點21分,傳來了c-130運輸機與直升機相撞焚毀的消息,卡特總統的臉"唰"地變白了。25日上午1點,美國政府被迫向新聞界宣布這次在伊朗進行的營救行動已告失敗,並向國會和盟國通報了有關情況。
次日上午7點,麵部充滿懊喪和痛苦表情的卡特總統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為了營救被伊朗扣留的53名美國人質,我們已進行了極其秘密的營救行動。但由於直升機的技術故障,不得不放棄。營救人員在撤退時,在伊朗邊境的沙漠地帶,直升機與運輸機相撞而造成8人死亡。"
美國這一行動遭到了許多國家和國會的指責,也使美伊關係更加惡化。伊朗學生把人質轉移到全國各地關押,從而使美國營救人質的希望徹底破滅。正當美國對人質問題一籌莫展之際,形勢發生了轉機。7月27日,移居埃及的62歲的前國王巴列維因病去世,伊朗學生扣留人質的一個重要理由已不復存在。
兩伊戰爭的爆發,更加快了人質事件的解決。11月2日,伊朗議會通過決議,同意把52名人質交還美國(1980年7月11日因病已釋放1名人質)。1981年1月,在阿爾及利亞的調解下,美伊雙方終於達成協議。1月20日,1架阿爾及利亞飛機載著獲釋的52名人質飛離德黑蘭,至此,持續了444天之久的人質問題最終獲得了解決。
巴比倫行動--以色列空襲伊拉克核反應堆
歷史的時針轉至1981年,兩伊戰火愈演愈烈。伊拉克共和國總統薩達姆·海珊全力以赴地操縱著戰爭機器,這場一眼看不到頭的戰爭已使他絞盡了腦汁。然而,他做夢也想不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另一場戰爭的陰雲正悄然向他襲來。
雄心勃勃的核計劃
伊拉克與以色列並無邊界接壤,伊拉克之所以憎恨以色列,完全是出於共同的阿拉伯意識。1973年,第4次中東戰爭爆發,伊拉克派出了2個最精銳的坦克師赴敘利亞參戰。在戈蘭高地,敘伊聯軍同以色列裝甲部隊打得天昏地暗,並一度攻入距以色列本土僅數公裏之遙的約旦河阿裏橋以東地區。
從那以後,兩國積怨更深,互把對方視為最危險的敵人。
為了抗衡以色列的核軍備,伊拉克20年如一日,鍥而不捨地推行本國的核計劃。按照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伊拉克最終將建成若幹個重水型核反應堆。
任何一個稍有物理知識的人都知道,擁有核反應堆,就不難得到裝配核武器所需要的放射性原料。
為了發展核技術,早在1959年,伊拉克就同蘇聯人簽訂了核技術協議。不過,當時採取的行動還是不大的。然而,到了70年代,情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伊拉克雄心勃勃的強人薩達姆想使這個盛產石油的國家成為中東居領導地位的阿拉伯國家。他要求法國和義大利這2個伊拉克石油的主要顧客提供先進的核技術,包括1座威力強大的核反應堆和1座能提供製造武器級燃料的鈽分離工廠。
起初,以色列人對伊拉克發展核技術不屑一顧,認為伊拉克發展核武器純屬天方夜潭。然而,到了1976年,以色列的情報專家開始對伊拉克研究核的意圖和能力感到嚴重不安。此時,伊拉克原子能委員會每年的預算由500萬美元猛增至7000萬美元;伊拉克同義大利簽訂了購買"熱室"的協定,這可使伊拉克獲得研製武器級鈽的能力。此外,伊拉克還和法國簽訂了一項合同,規定法國到1981年在巴格達郊外的圖瓦伊塔建造1座價值2.75億美元的奧西拉克研究反應堆。
以色列的秘密情報機構摩薩德還獲悉:伊拉克的一些代表團在法國、西德、義大利和瑞典進行了核設施考察。一位以色列情報官員說:“他們在購買數量使人吃驚的核硬體和技術資料。"
伊拉克發展核技術的情報雪片般地飛到以色列總理貝京的辦公桌上,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消除伊拉克的核威脅已刻不容緩!
巴比倫行動計劃出籠
為了阻止伊拉克發展核武器,以色列首先在外交上展開攻勢。駐西歐各國首都的以色列外交官要求那些同伊拉克打交道的國家要謹慎些,然而收效甚微。這些國家根本不買以色列人的帳,依舊我行我素。
外交方式失敗之後,以色列官員們進行了一場辯論,辯論的主題是是否可以用武力把在巴格達郊外正在建造中的法國反應堆摧毀。但是,當時以色列擁有的最先進的美製f-4“鬼怪"式戰鬥轟炸機航程較短,還不能作遠距離的空襲,隻好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