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炸機編隊衝破敵機的圍追堵截,於15時21分終於飛臨大和島上空。復仇的炸彈似傾盆的大雨傾瀉了下去,敵人的巢穴隨著劇烈的爆炸聲化作一片火海。


    投彈完畢,帶隊長機高月明下令:"編好5機楔隊,左轉返航!"機群穿過漸漸散去的硝煙,迎著太陽向西飛去。


    當晚,誌願軍地麵部隊在空軍勇士們捨生忘死精神的鼓舞下,一鼓作品攻克大、小和島,美國和韓國南韓機構的巢穴被徹底搗毀了。


    目標--一江山島--人民空軍首次參加聯合登陸作戰


    東海風光,寥廓藍天,濤濤碧浪。看騎鯨蹈海,風馳虎躍;雄鷹獵獵,雷擊龍翔;雄師易統,戎機難覓,陸海空直搗金湯,銳難當。望大陳列島,火海汪洋。料得帥駭軍慌,憑一紙空文豈能防。憶昔諾曼第,西西裏島,沖繩大戰,何需鼓簧。固若磐石,陡崖峭壁,首戰奏凱震八荒。英雄贊,似西湖競渡,初試鋒芒。


    這首《沁園春》詞,是當年曾親自組織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陸海空聯合渡海登陸作戰--一江山之戰的張愛萍將軍,在戰鬥勝利後即興而作。讀著這雄渾激昂的詞句,當年我陸海空三軍將士乘風破浪,劈荊斬棘,奮勇殺敵的壯觀情景,又仿佛閃現在眼前。


    運籌帷幄,挽弓待發


    一江山島位於浙江海門椒江口台州灣之東南方,南距大陳島11公裏,北距頭門山島8公裏,東北距高島12公裏,西南距琅機山20公裏,西北距海門35公裏。


    一江山島分南江、北江兩島,總麵積不足2平方公裏。在地圖上,隻能用放大鏡才能找到它。然而,就這麽個"彈丸之地",卻成為國民黨"反攻大陸"的跳板和重要的前哨陣地。國民黨認為:大陳島是"台灣的北大門",一江山島則是"北大門的門閂"。它的安危不僅關係到大陳島的得失,而且也關係著台灣的鞏固,所以,國民黨軍隊從各方麵積極加強一江山島的防禦,提出"保衛台灣,必先固大陳,要守住大陳,必確保一江山島"。


    鑑於一江山島地位之重要,因此,盡管它小如"彈丸",但國民黨軍隊仍布以重兵,成立了一江山防衛司令部,下轄第4突擊大隊和第2突擊大隊4中隊,另有1個炮兵中隊,總人數1087人。


    守島蔣軍為防止"共軍"攻島,在美國軍事顧問團的策劃下,在島上嚴密設防。打開一江山島蔣軍陣地部署圖,隻見標示的地雷、各種鐵絲網、塹壕、土石城牆、石樁砦和火力陣地的各種符號,密集得使人眼花繚亂。在守島蔣軍看來,缺乏海、空軍支援的"共軍"是無法攻克一江山島的,於是,便吹噓"設防後的一江山,固若磐石,共軍無法登上一兵一卒!"然而,不久之後,蔣軍吹噓的這些"固若磐石"的工事、陣地,即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聯合打擊下,變成一片廢墟。


    由於浙、閩沿海蔣軍所占島嶼不僅封鎖了大陸南北海上航道,而且蔣軍把這些島嶼當成"反攻大陸"的跳板,經常派出小股兵力不斷騷擾大陸和海上捕魚的漁民,嚴重幹擾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解放這些島嶼已迫在眉睫。


    1954年8月2日,中央軍委召開解放浙、閩沿海島嶼的作戰會議。會上,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專題匯報了解放大陳列島戰役作戰設想--首先攻占一江山島,同時佯攻披山,得手後,全力進攻大陳本島。此方案被中央軍委採納。


    8月11日,華東軍區發出預先號令,決定以步兵第20軍第60師的主力,在海、空軍的支援下攻占一江山島。華東軍區在寧波建立浙東前線指揮部,由張愛萍任司令員。浙東前線指揮部下設登陸指揮所、海軍指揮所和空軍指揮所。空軍指揮所由聶鳳智任司令員,曾克林、安誌敏任副司令員,紀亭榭任參謀長。根據浙東前線指揮部命令,參戰的海軍航空兵歸空軍指揮所統一指揮。


    盡管一江山島小如"彈丸",但為了有效支援登陸部隊順利攻克敵島,空軍和海軍還是抽調了較強的航空兵兵力。被確定參加這次登陸作戰的航空兵部隊共有各型飛機近200架。


    在浙東前線指揮部召開的作戰會議上,張愛萍司令員向參戰空軍明確了任務:以殲擊航空兵協同地麵防空部隊,奪取和保持戰區的製空權;以轟炸、強擊航空兵集中兵力突擊來自台灣的國民黨軍艦,切斷國民黨軍對大陳諸島的後勤補給和兵力增援;以小機群連續對大陳、披山、漁山等島嶼的軍事設施進行轟炸,隱蔽進攻一江山島的企圖;支援陸、海軍部隊登陸,攻占一江山島;實施航空偵察等。


    8月20日,華東軍區向中央軍委、總參謀部報告:於8月30日前完成一切作戰準備,擬於9月1日至5日內,根據氣象條件擇日執行。


    正當三軍將士緊鑼密鼓地進行戰前準備之際,9月2日,中央軍委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電示浙東前線指揮部:印度總理尼赫魯將訪華途經上海、杭州,部隊暫停執行對敵大陳島轟炸的作戰行動。


    此後,由於諸多原因,浙東前線指揮部又一再改變登陸作戰的時間。


    雖然登陸作戰的時間一再推遲,但登陸作戰的準備卻從未停止,一直在秘密而又緊張地進行著。針對攻擊一江山島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三軍聯合作戰,參戰的陸、海、空各軍兵種缺乏實戰經驗,浙東前線指揮部著重組織參戰部隊進行了三軍協同訓練和演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界百年空戰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崔長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崔長琦並收藏世界百年空戰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