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兵第2梯隊於當日13時空降,頂部台地上空再次布滿了降落傘。該梯隊的指揮官托爾森中校13時42分最後離機。傘兵著陸後,除以一部兵力防守空降場外,其餘立即奪取了南船塢以北450米處的日軍高射炮陣地,控製了由南船塢到山頂的公路,以保障與登陸部隊會合。第1梯隊的第3營除以1個連繼續與防守在莫裏森山和絕壁邊緣的日軍作戰外,另外2個連分別向切尼山穀和拉姆齊山穀出擊。日終時,瓊斯在島上的兵力約有3000人,雖然對麵日軍有5000多人,但美軍已占據了兩個高地,即山頂台地和馬林塔山,並得到自己的75毫米榴彈炮連和步兵34團第3營的坦克和火炮、海軍的巡洋艦和驅逐艦以及第5航空隊的戰鬥機、轟炸機的支援。盡管傘兵第503團和步兵第34團第3營兩支部隊還沒會合,但兩支部隊的前沿陣地僅相隔230米。日軍則被分割包圍,缺少指揮和通信聯絡,雖然有時從洞穴出來與美軍傘兵進行白刃戰,但也無法奪回主動權。


    傘兵從海上登陸


    隨著戰鬥的逐漸發展,美軍的傷亡人數也在不斷增加。瓊斯對第一天的傘降及作戰情況進行統計後發現,第503團兩個梯隊當天共傘降了2050名傘兵,傷亡335人,其中在著陸過程中被日軍擊斃20人,擊傷50人,210人在著陸中由於風大地形複雜受傷,50多人在地麵戰鬥中傷亡。雖然整個傷亡數字隻占總空降人數的16%,也小於空降前他所預計的傷亡20%的比例,但空降時由於風速高達每秒11米,著陸地域麵積小又坎坷不平而造成的非戰鬥減員卻占空降總人數的10.6%,占傷亡總人數的60%。瓊斯認為第一天空降下來的兵力不需增援也能夠完成當前任務,為避免在空降時的無謂傷亡,因此決定取消第1營的空降計劃。經用無線電向上級報告後,他命令傘兵第1營改為從海上登陸。


    2月17日,傘兵第1營搭乘44架c-47飛機於8時30分飛抵哥黎希律島上空,但隻投下該營的作戰物資,傘兵仍留在飛機上繼續飛往靠近蘇比克灣的聖馬塞利諾機場。當天下午,又有33架飛機共191架次掠過該島頂部台地上空,空投了作戰補給物資。這時傘兵已與波斯爾思韋特的步兵第3營會合,打通了頂部台地與馬林塔山之間的通路。傍晚,傘兵團第1營又乘船在哥黎希律島海灘登陸進入島上,途中遭到日軍陣地上火力的襲擊。但日軍火力很快被1艘護送該營登陸的驅逐艦的炮火壓下去了。


    隨著夜晚的降臨,日軍的擾亂性攻擊開始了,黎明時分,日軍從切尼山穀向外發起了一次猛烈的反衝擊,一支600人的日軍部隊一直打到練兵場,後來遭到美軍打擊,因傷亡慘重而敗退下去。


    在隨後幾天裏,美軍遭到固守在坑道和岩洞內的日軍的頑強抗擊。戰至2月12日夜,堅守馬林塔山隧道裏的日軍想點燃了隧道內貯存的數噸tnt炸藥,滾落的石塊埋葬了波斯爾思韋特的6名士兵,在混亂中大約有600名日軍從東部的隧道口跑到該島的尾部地帶。23日,瓊斯把奪取該島尾部的任務交給了在海灘登陸的傘兵第1營。攻打尾部的戰鬥進行得很激烈。26日,日軍又炸毀金德裏機場南部的猴頭小岬上的一個貯藏彈藥的岩洞,使傘兵營損失了52名傘兵,也迫使剩下的日軍走出岩洞,雙方展開激戰。截止2月底,除了美軍在島上追捕日軍零星的狙擊手外,整個哥黎希律島已平靜下來。在這次戰鬥中,"岩崖部隊"傷亡1200多人,打死日軍4500餘人,生俘19人。3月2日,美軍太平洋戰區司令麥克阿瑟將軍邀請和他當年一起逃離哥黎希律島的人,又乘4艘巡邏魚雷艇,沿著他們離開時的路線駛往該島,所不同的是,3年前他是在陰沉的黑夜逃離該島,這次則是帶著勝利的喜悅在青天白日下返回。登陸後,他看到的是掛在樹枝上零零落落的降落傘,當年總部的白色營房隻剩下一個軀殼。當奪取該島的指揮官瓊斯上校走上前歡迎時,麥克阿瑟對瓊斯說:"我看見那根老旗竿還立在那裏,請吩咐你的士兵把軍旗掛到旗竿頂上去,決不能再讓敵人把它扯下來!"


    天火--美國轟炸日本本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當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取得節節勝利的時候,龐大的美國轟炸機群也開始"光顧"日本,巨大的燃燒彈把復仇的"天火"撒向了這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方發源地。曾經在太平洋上驕橫不可一世的日本軍國主義者,做夢也沒有想到這從天而降的大火會愈燒愈烈,最終使他們走向了滅亡。


    飛越駝峰的轟炸


    1944年6月15日深夜,美軍68架b-29式"超級空中堡壘"重型轟炸機悄然飛臨日本九州島上空,向曾為日軍提供過大量鋼材的八幡鋼鐵廠投下了首批炸彈,拉開了美軍對日戰略轟炸的序幕。正在關注遙遠的塞班島戰事的日本人,根本沒想到戰火這麽快就燒到了日本本土。


    美國政府決定對日本實施戰略轟炸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在歐洲戰場,盟軍對德國的戰略轟炸已進行了4年之久。從1942年8月開始,英美採取聯合行動,對德戰略轟炸的規模不斷擴大,德國的戰爭經濟受到了很大削弱,到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第登陸時,德國經濟已近崩潰。對德戰略轟炸取得的顯著效果使美國高層領導人深受鼓舞。他們決定借鑑歐洲戰場的經驗,對日本也進行大規模戰略轟炸,削弱日本的戰爭潛力,從而加快太平洋戰爭的進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界百年空戰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崔長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崔長琦並收藏世界百年空戰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