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奪哥黎希律島--美軍、菲律賓空降作戰
哥黎希律島位於菲律賓馬尼拉灣狹窄出海口的中間,扼馬尼灣的咽喉,是掩護馬尼拉港的大門,被稱為"太平洋上的堅固要塞"。該島的形狀很像一個頭朝西的蝌蚪,其頭部為高出馬尼拉灣150米的方形台地。頭部的東麵是山腰,坡度陡峭,形成懸崖,不易攀登,再往東是一條狹長的沙灘,為島的尾部。靠近山腳低地的地方有一座馬林塔山,由於它的懸崖峭壁堵塞了出入尾部的通路,因此,菲律賓人在馬林塔山開鑿了一條大隧道。該島頭部最寬處約2250米,頂上有一個麵積為450米×150米的練兵場和一個麵積為450米×60米的高爾夫球場,兩個場地相距約500米。島的長度如加上使該島形成蝌蚪狀的狹長海灘約為5000米。雖然哥黎希律島小如"彈丸",但位置重要。在太平洋戰爭中,日、美兩國為爭奪此島,展開了一場血戰。
麥克阿瑟敗走哥黎希律島
1941年12月24日,日軍進攻呂宋島,馬尼拉受到威脅,麥克阿瑟將軍被迫把他的司令部由馬尼拉撤至哥黎希律島。1942年3月11日晚7時15分,麥克阿瑟帶領家人及有關人員趁夜暗乘4艘魚雷艇撤往澳大利亞。走之前,他派人請來即將接替他指揮的溫賴特將軍,對他說:"守住這裏,直到我回來和你會合為止。"但當5月6日該島遭到日軍攻擊時,溫賴特將軍並沒能堅持住,而是被迫投降,該島被日軍占領。
日軍占領哥黎希律島後,在島上部署了約6000人,由海軍軍官板垣指揮。由於該島地理位置重要,日軍在島上嚴密設防。島上到處築有坑道和隱蔽的炮兵陣地,沿島四周架設了鐵絲網並埋有大量地雷。島上有充足的糧食和彈藥,在島的尾部海灘上還有一條美軍占領期間修的跑道長僅270米的金德裏機場。板垣曾得到山下將軍關於"美軍有對該島實施空降的企圖"和"加強反空降措施"的指示,但他繞島巡視後認為哥黎希律島地勢狹小、險要,美軍不可能對其進行空降突擊,因而未作任何反空降準備。但為了預防萬一,他命令在島東部的機場跑道上埋下許多地雷,並把火炮配置在山下,以便使用火力控製該機場。板垣把主要防守兵力部署在頂部和馬林塔山上,用於對付海上的登陸;把預備隊隱蔽在馬林塔山隧道內,指揮所設在頂部台地上,與所有部隊都有電話聯繫。
"岩崖部隊"誕生1945年,太平洋戰爭進入最後關頭,美軍對日軍展開全線反擊。1月9日美軍在仁牙因灣登陸,31日,空降兵第11師又在納蘇格布登陸和傘降,從而形成南北夾擊馬尼拉之勢。戰鬥進行了半個月,由於日軍重兵防守,仗打得非常殘酷。為了切斷日軍的海上補給,防止日軍從海上撤走,美軍決定以空降兵協同登陸兵,奪取哥黎希律島。
美軍為奪取哥黎希律島,組成了"岩崖部隊"。該部隊由美傘兵第503團和步兵第34團3營編成,由傘兵第503團團長瓊斯上校指揮。拉基中校率領的317空降運輸航空大隊的51架c-47飛機負責輸送。此時,傘兵第503團和317大隊都部署在明達羅島,哥黎希律島正好位於其活動範圍之內。美軍作戰計劃規定:步兵第34團3營由海上登陸,將哥黎希律島守軍攔腰切斷;傘兵的任務是在步兵營的協同下,殲滅日軍守軍。由於拉基的航空大隊隻有51架飛機,全部出動一次隻能空降1個營的兵力,為此傘兵第503團被分成3個梯隊:第3營、1個野戰炮兵連和1個工兵連為第1梯隊;第2營、團部、勤務連和1個機槍連為第2梯隊;第1營為第3梯隊。第1和第2梯隊在攻擊發起日空降,第3梯隊於次日空降。第3梯隊空降後用20架飛機進行空投補給物資,民都洛島上的機場為空降出發機場。
空降突擊奪取哥黎希律島並非易事,因為該島沒有便於空降兵著陸的地方。唯一適合空降的地域,是位於島的尾部的金德裏機場,但它離山頂台地太遠,而且日軍的主要陣地正處在跑道上麵的峭壁上。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美軍一名空降參謀建議在山頂台地實施傘降,這樣既可以控製製高點,又能出敵不意。瓊斯上校看過空降地域的航空照片後,決定採納參謀的意見,挑選山上僅有的兩塊比較開闊的高爾夫球場和練兵場作為空降場。空降場選定了,但瓊斯還麵臨著諸多難題:在被馬尼拉灣海水環抱、高達150米的日軍重點防禦下的山頂實施傘降,傘降地域的長度太短;島上經常有時速為24至40公裏的大風,即使按傘降最低充許高度120米跳傘,也需20-25秒鍾才能著陸,再加上飛機的時速為176-192公裏,運輸機通過兩個空降場的時間隻有5秒鍾,每架飛機一次進入目標隻能投下6至8名傘兵,這就是說,每架飛機要進入3次才能投完。瓊斯認為,必須製定出一個非常嚴密的作戰計劃。為此他和第317空降運輸航空大隊指揮官拉基中校,計劃採用東北航線,成兩路單機跟進,在相距500米的兩個預定空降場上同時空降。空降兵第1梯隊著陸2個小時後,第34步兵團第3營再從南海岸的山腳處登陸,以便傘兵能進入陣地對他們實施火力支援,同時也可以把日軍的兵力引向頂部台地,減少登陸兵的傷亡。登陸兵登陸後,即向馬林塔山和島的尾部攻擊。為了保證美軍的戰鬥機和轟炸機有足夠的白天時間對該島實施火力準備,空降突擊時間預定在2月16日上午8時30分。同時他們還商定,第1批傘降的第3營的當前任務是:奪取並扼守空降地域,清除山頂台地上的一切障礙,為第2批傘兵空降作好準備;以火力支援在山腳下登陸的步兵第34團第3營並盡快與該營取得聯繫。
哥黎希律島位於菲律賓馬尼拉灣狹窄出海口的中間,扼馬尼灣的咽喉,是掩護馬尼拉港的大門,被稱為"太平洋上的堅固要塞"。該島的形狀很像一個頭朝西的蝌蚪,其頭部為高出馬尼拉灣150米的方形台地。頭部的東麵是山腰,坡度陡峭,形成懸崖,不易攀登,再往東是一條狹長的沙灘,為島的尾部。靠近山腳低地的地方有一座馬林塔山,由於它的懸崖峭壁堵塞了出入尾部的通路,因此,菲律賓人在馬林塔山開鑿了一條大隧道。該島頭部最寬處約2250米,頂上有一個麵積為450米×150米的練兵場和一個麵積為450米×60米的高爾夫球場,兩個場地相距約500米。島的長度如加上使該島形成蝌蚪狀的狹長海灘約為5000米。雖然哥黎希律島小如"彈丸",但位置重要。在太平洋戰爭中,日、美兩國為爭奪此島,展開了一場血戰。
麥克阿瑟敗走哥黎希律島
1941年12月24日,日軍進攻呂宋島,馬尼拉受到威脅,麥克阿瑟將軍被迫把他的司令部由馬尼拉撤至哥黎希律島。1942年3月11日晚7時15分,麥克阿瑟帶領家人及有關人員趁夜暗乘4艘魚雷艇撤往澳大利亞。走之前,他派人請來即將接替他指揮的溫賴特將軍,對他說:"守住這裏,直到我回來和你會合為止。"但當5月6日該島遭到日軍攻擊時,溫賴特將軍並沒能堅持住,而是被迫投降,該島被日軍占領。
日軍占領哥黎希律島後,在島上部署了約6000人,由海軍軍官板垣指揮。由於該島地理位置重要,日軍在島上嚴密設防。島上到處築有坑道和隱蔽的炮兵陣地,沿島四周架設了鐵絲網並埋有大量地雷。島上有充足的糧食和彈藥,在島的尾部海灘上還有一條美軍占領期間修的跑道長僅270米的金德裏機場。板垣曾得到山下將軍關於"美軍有對該島實施空降的企圖"和"加強反空降措施"的指示,但他繞島巡視後認為哥黎希律島地勢狹小、險要,美軍不可能對其進行空降突擊,因而未作任何反空降準備。但為了預防萬一,他命令在島東部的機場跑道上埋下許多地雷,並把火炮配置在山下,以便使用火力控製該機場。板垣把主要防守兵力部署在頂部和馬林塔山上,用於對付海上的登陸;把預備隊隱蔽在馬林塔山隧道內,指揮所設在頂部台地上,與所有部隊都有電話聯繫。
"岩崖部隊"誕生1945年,太平洋戰爭進入最後關頭,美軍對日軍展開全線反擊。1月9日美軍在仁牙因灣登陸,31日,空降兵第11師又在納蘇格布登陸和傘降,從而形成南北夾擊馬尼拉之勢。戰鬥進行了半個月,由於日軍重兵防守,仗打得非常殘酷。為了切斷日軍的海上補給,防止日軍從海上撤走,美軍決定以空降兵協同登陸兵,奪取哥黎希律島。
美軍為奪取哥黎希律島,組成了"岩崖部隊"。該部隊由美傘兵第503團和步兵第34團3營編成,由傘兵第503團團長瓊斯上校指揮。拉基中校率領的317空降運輸航空大隊的51架c-47飛機負責輸送。此時,傘兵第503團和317大隊都部署在明達羅島,哥黎希律島正好位於其活動範圍之內。美軍作戰計劃規定:步兵第34團3營由海上登陸,將哥黎希律島守軍攔腰切斷;傘兵的任務是在步兵營的協同下,殲滅日軍守軍。由於拉基的航空大隊隻有51架飛機,全部出動一次隻能空降1個營的兵力,為此傘兵第503團被分成3個梯隊:第3營、1個野戰炮兵連和1個工兵連為第1梯隊;第2營、團部、勤務連和1個機槍連為第2梯隊;第1營為第3梯隊。第1和第2梯隊在攻擊發起日空降,第3梯隊於次日空降。第3梯隊空降後用20架飛機進行空投補給物資,民都洛島上的機場為空降出發機場。
空降突擊奪取哥黎希律島並非易事,因為該島沒有便於空降兵著陸的地方。唯一適合空降的地域,是位於島的尾部的金德裏機場,但它離山頂台地太遠,而且日軍的主要陣地正處在跑道上麵的峭壁上。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美軍一名空降參謀建議在山頂台地實施傘降,這樣既可以控製製高點,又能出敵不意。瓊斯上校看過空降地域的航空照片後,決定採納參謀的意見,挑選山上僅有的兩塊比較開闊的高爾夫球場和練兵場作為空降場。空降場選定了,但瓊斯還麵臨著諸多難題:在被馬尼拉灣海水環抱、高達150米的日軍重點防禦下的山頂實施傘降,傘降地域的長度太短;島上經常有時速為24至40公裏的大風,即使按傘降最低充許高度120米跳傘,也需20-25秒鍾才能著陸,再加上飛機的時速為176-192公裏,運輸機通過兩個空降場的時間隻有5秒鍾,每架飛機一次進入目標隻能投下6至8名傘兵,這就是說,每架飛機要進入3次才能投完。瓊斯認為,必須製定出一個非常嚴密的作戰計劃。為此他和第317空降運輸航空大隊指揮官拉基中校,計劃採用東北航線,成兩路單機跟進,在相距500米的兩個預定空降場上同時空降。空降兵第1梯隊著陸2個小時後,第34步兵團第3營再從南海岸的山腳處登陸,以便傘兵能進入陣地對他們實施火力支援,同時也可以把日軍的兵力引向頂部台地,減少登陸兵的傷亡。登陸兵登陸後,即向馬林塔山和島的尾部攻擊。為了保證美軍的戰鬥機和轟炸機有足夠的白天時間對該島實施火力準備,空降突擊時間預定在2月16日上午8時30分。同時他們還商定,第1批傘降的第3營的當前任務是:奪取並扼守空降地域,清除山頂台地上的一切障礙,為第2批傘兵空降作好準備;以火力支援在山腳下登陸的步兵第34團第3營並盡快與該營取得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