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空中呢?
盡管空中對港灣的攻擊尚無先例,但義大利人也不敢馬虎。在開羅,年輕有為的英國情報軍官波洛克海軍上尉用一種老式的投影放大片,對偵察機從空中拍攝的塔蘭托港照片進行了認真判讀。他發現港內防禦兵力很強,大約有300門高射炮和22個探照燈具。然而,使波洛克迷惑不解的是,所有的照片上都有一些小白點,這或許是洗印時出的毛病,或許是相機鏡頭有汙斑。然而,小白點的排列頗有規律性,間距大致相等。這是什麽呢?波洛克敏銳地斷定:是攔阻氣球。不久前為抗擊德機轟炸倫敦,英國就曾使用過這種齊球,想不到義大利人這麽快也學會了這一手。
攔阻氣球是由金屬線或鋼纜係留於空中一定高度上的障礙物,通常設在港口、艦艇和重要軍事目標的上空,以防敵機低空突襲。當飛機從低空進入時,就有可能撞上鋼纜,從而機毀人亡。
塔蘭托基地司令阿圖羅·裏卡迪將軍對自己的傑作非常滿意,他對不時來此視察的義大利海軍官員,拍著胸脯保證:"我的塔蘭托固若金湯!火力、照明、攔阻都已勾聯成網,任何一架飛機都別想鑽進來!"
博伊德和他的"光輝"號航空母艦
英國在地中海的兩艘航空母艦,一艘是"鷹"號,它跟隨坎寧安轉戰1年,曾多次遭到義大利岸基飛機的攻擊,已顯得老態龍鍾;另一艘是"光輝"號,它剛剛服役4個月,顯得生氣勃勃。
"光輝"號航空母艦是皇家海軍的驕子,它艦長226米,寬29.2米,排水量為2.3萬噸,吃水7.3米,航速31節,載機36架,其中"箭魚"式魚雷機24架,"管鼻燕"式戰鬥機12架。和年輕的"光輝"號不太相稱,"箭魚"式魚雷機是一種老掉牙的飛機,最高時速隻有138海裏。讓它們在夜間溜進塔蘭托港貼著水麵低飛,在離目標幾百米時投下魚雷,那無異於送死。為此,對"箭魚"飛機進行了改裝,領航員被擠在後座上,炮手被取消,空位上加放了1個60加侖(1加侖=4.546升)的副油箱,以延長飛機的續航力。為完成突襲任務,還從艦隊中挑選了一批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抓緊進行夜間訓練。駕駛員練習陡直下降,在快要碰到浪尖時拉起來,然後起飛一小段距離,朝模擬目標投雷。
就這樣大噸位的艦隻而言,"光輝"號的載機量也許過少。然而這正是英國人在設計上的巧妙之處。當時的海軍大臣邱吉爾敏感地預見到即將到來的空中威脅,他指示:"寧可犧牲載機量,也要加強防護能力!"
於是,"光輝"號和她的幾艘姊妹艦,就成了與眾不同的"裝甲航空母艦",和義大利的"紙板艦隊"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它的裝甲防護能力極強,飛行甲板裝甲厚度為76毫米,據稱可承受2000米高空投下的225公斤炸彈。它還裝有1部792型對空警戒雷達和16門114毫米高炮。通過雷達屏幕上神秘莫測的尖頭信號,雷達兵可以晝夜捕捉來襲的空中目標,並及時報告給高炮手。
"光輝"號的艦長是博伊德上校。博伊德綽號為"強牛",這不僅因為他體格健壯,性情暴躁,還因為他有一種認準目標後便義無反顧的性格。博伊德早年是巡洋艦上的一名魚雷長,然而,他卻對飛行有著特殊的興趣。當他還是個年輕中尉時,他就私下學會了駕駛飛機。起著他天生的強勁,他硬是從一個普通的輕巡洋艦艦長,晉升為皇家海軍中為數不多的攻擊航空母艦的艦長。
魚雷長出身的博伊德,對魚雷感情深厚,當討論攻擊塔蘭托時是使用魚雷還是炸彈時,他堅定地選定了前者:"從艦底進水比從艦上進空氣有效得多!"
博伊德選定炸彈攻擊也不全是出於感情,更主要的是他對防雷網和魚雷性能了如指掌。
防雷網是一種用金屬製成的防雷設施,設置在大型軍艦的周圍或側旁,防護軍艦最大吃水線以下的艦舷。所以,即使魚雷投擲再精確,也隻能炸毀一段防雷網,而奈何不了戰列艦。為此,博伊德起用了剛剛秘密研製成功的磁性魚雷。這種魚雷不同於一般觸發魚雷,它的引信裝有一個感應裝置。當魚雷從敵艦船底下通過時,感應裝置受艦船磁場的影響而動作,從而引爆火藥,使雷頭爆炸。艦船底部比兩舷的防護力差,易於損毀,因此,磁性魚雷的攻擊效果比觸發魚雷好得多。更主要的是,由於磁性魚雷不是直接觸及艦舷時爆炸,而是從艦下通過時爆炸,定深可以適當靠下。義大利防雷網的設置深度為8米左右,英軍可將磁性魚雷定深為10米。這樣一來,義大利人精心設置的防雷網就根本不起作用了。當然,這一切義大利海軍當局一無所知。
向 西 挺 進
11月6日13時,坎寧安將軍乘坐戰列艦"沃斯派特"號,率領龐大的地中海艦隊從亞歷山大港起航,浩浩蕩蕩向西挺進。
坎寧安將軍站立在旗艦艦橋上,不時環視四周,臉上露出堅定而嚴肅的神情。他感到肩上好像壓上了千斤重擔,心裏暗自思忖:這次行動事關重大,可能使他成為在地中海上創造奇蹟的人,但弄不好也將永遠受天下人恥笑。然而,個人的功過在史冊上究竟占多大分量倒是區區小事,重要的是,這一仗關係到大英帝國今後在地中海上的命運。
盡管空中對港灣的攻擊尚無先例,但義大利人也不敢馬虎。在開羅,年輕有為的英國情報軍官波洛克海軍上尉用一種老式的投影放大片,對偵察機從空中拍攝的塔蘭托港照片進行了認真判讀。他發現港內防禦兵力很強,大約有300門高射炮和22個探照燈具。然而,使波洛克迷惑不解的是,所有的照片上都有一些小白點,這或許是洗印時出的毛病,或許是相機鏡頭有汙斑。然而,小白點的排列頗有規律性,間距大致相等。這是什麽呢?波洛克敏銳地斷定:是攔阻氣球。不久前為抗擊德機轟炸倫敦,英國就曾使用過這種齊球,想不到義大利人這麽快也學會了這一手。
攔阻氣球是由金屬線或鋼纜係留於空中一定高度上的障礙物,通常設在港口、艦艇和重要軍事目標的上空,以防敵機低空突襲。當飛機從低空進入時,就有可能撞上鋼纜,從而機毀人亡。
塔蘭托基地司令阿圖羅·裏卡迪將軍對自己的傑作非常滿意,他對不時來此視察的義大利海軍官員,拍著胸脯保證:"我的塔蘭托固若金湯!火力、照明、攔阻都已勾聯成網,任何一架飛機都別想鑽進來!"
博伊德和他的"光輝"號航空母艦
英國在地中海的兩艘航空母艦,一艘是"鷹"號,它跟隨坎寧安轉戰1年,曾多次遭到義大利岸基飛機的攻擊,已顯得老態龍鍾;另一艘是"光輝"號,它剛剛服役4個月,顯得生氣勃勃。
"光輝"號航空母艦是皇家海軍的驕子,它艦長226米,寬29.2米,排水量為2.3萬噸,吃水7.3米,航速31節,載機36架,其中"箭魚"式魚雷機24架,"管鼻燕"式戰鬥機12架。和年輕的"光輝"號不太相稱,"箭魚"式魚雷機是一種老掉牙的飛機,最高時速隻有138海裏。讓它們在夜間溜進塔蘭托港貼著水麵低飛,在離目標幾百米時投下魚雷,那無異於送死。為此,對"箭魚"飛機進行了改裝,領航員被擠在後座上,炮手被取消,空位上加放了1個60加侖(1加侖=4.546升)的副油箱,以延長飛機的續航力。為完成突襲任務,還從艦隊中挑選了一批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抓緊進行夜間訓練。駕駛員練習陡直下降,在快要碰到浪尖時拉起來,然後起飛一小段距離,朝模擬目標投雷。
就這樣大噸位的艦隻而言,"光輝"號的載機量也許過少。然而這正是英國人在設計上的巧妙之處。當時的海軍大臣邱吉爾敏感地預見到即將到來的空中威脅,他指示:"寧可犧牲載機量,也要加強防護能力!"
於是,"光輝"號和她的幾艘姊妹艦,就成了與眾不同的"裝甲航空母艦",和義大利的"紙板艦隊"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它的裝甲防護能力極強,飛行甲板裝甲厚度為76毫米,據稱可承受2000米高空投下的225公斤炸彈。它還裝有1部792型對空警戒雷達和16門114毫米高炮。通過雷達屏幕上神秘莫測的尖頭信號,雷達兵可以晝夜捕捉來襲的空中目標,並及時報告給高炮手。
"光輝"號的艦長是博伊德上校。博伊德綽號為"強牛",這不僅因為他體格健壯,性情暴躁,還因為他有一種認準目標後便義無反顧的性格。博伊德早年是巡洋艦上的一名魚雷長,然而,他卻對飛行有著特殊的興趣。當他還是個年輕中尉時,他就私下學會了駕駛飛機。起著他天生的強勁,他硬是從一個普通的輕巡洋艦艦長,晉升為皇家海軍中為數不多的攻擊航空母艦的艦長。
魚雷長出身的博伊德,對魚雷感情深厚,當討論攻擊塔蘭托時是使用魚雷還是炸彈時,他堅定地選定了前者:"從艦底進水比從艦上進空氣有效得多!"
博伊德選定炸彈攻擊也不全是出於感情,更主要的是他對防雷網和魚雷性能了如指掌。
防雷網是一種用金屬製成的防雷設施,設置在大型軍艦的周圍或側旁,防護軍艦最大吃水線以下的艦舷。所以,即使魚雷投擲再精確,也隻能炸毀一段防雷網,而奈何不了戰列艦。為此,博伊德起用了剛剛秘密研製成功的磁性魚雷。這種魚雷不同於一般觸發魚雷,它的引信裝有一個感應裝置。當魚雷從敵艦船底下通過時,感應裝置受艦船磁場的影響而動作,從而引爆火藥,使雷頭爆炸。艦船底部比兩舷的防護力差,易於損毀,因此,磁性魚雷的攻擊效果比觸發魚雷好得多。更主要的是,由於磁性魚雷不是直接觸及艦舷時爆炸,而是從艦下通過時爆炸,定深可以適當靠下。義大利防雷網的設置深度為8米左右,英軍可將磁性魚雷定深為10米。這樣一來,義大利人精心設置的防雷網就根本不起作用了。當然,這一切義大利海軍當局一無所知。
向 西 挺 進
11月6日13時,坎寧安將軍乘坐戰列艦"沃斯派特"號,率領龐大的地中海艦隊從亞歷山大港起航,浩浩蕩蕩向西挺進。
坎寧安將軍站立在旗艦艦橋上,不時環視四周,臉上露出堅定而嚴肅的神情。他感到肩上好像壓上了千斤重擔,心裏暗自思忖:這次行動事關重大,可能使他成為在地中海上創造奇蹟的人,但弄不好也將永遠受天下人恥笑。然而,個人的功過在史冊上究竟占多大分量倒是區區小事,重要的是,這一仗關係到大英帝國今後在地中海上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