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0月下旬,希特勒親自召見了科赫。他走到一幅比利時大地圖前,指著埃本·埃馬耳要塞說,一定要把這個要塞拿下來,還要奪取坎尼、弗羅恩哈芬和費爾德韋茲爾特等地的艾伯特運河上橋樑。希特勒撥給科赫的部隊隻有傘兵第1團的1個加強連,一些工兵和這次進攻所需要的容克-52飛機和滑翔機。希特勒命令他馬上著手準備。於是,由科赫上尉擔任隊長的專門執行襲擊埃本·埃馬耳要塞任務的空降突擊隊就成立了。
針對要塞的地形特點,科赫計劃使用滑翔機將突擊隊直接降落在要塞上麵。將要使用的滑翔機是德國空軍優良的ds-230式滑翔機,這是德軍為執行空降突擊任務於幾年之前研製出來的。
早在1932年,當時設在瓦薩爾庫帕的羅恩·羅斯濟登公司就製造了一架長翼滑翔機,用飛機拖曳,能利用強烈的上升氣流上升到高空進行氣象觀測。1933年,這架能在空中飛翔的氣象觀測滑翔機隨同新組建的德國滑翔飛行研究所遷到達姆施塔特的格裏斯海姆。在這裏,它首先用做被拖曳飛行的教練機。當時還是德國滑翔飛行研究所女飛行員的萊普小姐,就是最早試用容克-52飛機拖曳滑翔機的人之一。後來任德國航空部長的烏德特聽到這個消息後,前來達姆施塔特參觀了這架滑翔機。他認為這種大型滑翔機完全能用於軍事目的,可以用它把笨重的物資送到前線,也可以用它給被包圍的部隊運送彈藥和糧食,說不定還能把相當數量的兵力悄悄地運到敵後。烏德特曾和一家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談了這些想法。不久,這家研究所接受了製造軍用滑翔機的定貨。軍用滑翔機由漢斯·雅克普斯設計製造,並命名為ds-230型。1937年,ds-230式滑翔機在哥達車輛廠投入成批生產。這是一種帶支架的上單翼機,長方形的機身採用的是用亞麻布蒙著的鋼管結構。機長11.3米,翼展22米。起飛後扔掉起特大的機輪,著陸時使用一個堅固的金屬滑橇。這種滑翔機自重900公斤,能載1噸重的貨物,也就是說,可以乘載1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由於它的著陸速度低,可達每小時50多公裏,因此很受空降部隊的喜歡。
從1938年秋天開始,在當時還處於絕密之中的斯圖登特的空降部隊裏,就成立了以基斯少尉為首的小規模運輸滑翔機指揮部。從演練的結果來看,當突擊一個守備力量較強的狹窄地段時,滑翔機部隊要比傘兵更有把握取勝。因為當運載傘兵的運輸機飛抵時,總要先被敵人發現,然後才能空降。即使從90米的最低跳傘高度跳傘,傘兵也還要有15秒鍾的時間在空中飄蕩,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而且,即使傘兵以最快的出艙速度,在7秒鍾內全部跳出機艙,1個班也要散落在300米長的地帶上。著陸後,傘兵們還必須拋掉傘具,集合,尋找投下來的武器箱,這就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使敵人有可能對最初的衝擊作出及時反應,抓住對傘兵最不利的時機,爭取戰鬥主動權。而運輸滑翔機就全然不同了。它可以在黑暗的夜色掩護下,悄悄地進入目標區域,這就使奇襲的效果更為理想。滑翔機駕駛員可以使這些"鳥"降落在目標附近20米之內。士兵們從機身的寬大艙門跳下後,就能夠立即投入戰鬥。
科赫接受任務後,對埃本·埃馬耳要塞作了認真研究。他在格拉芬弗爾對要塞模型進行了詳細觀察,熟記了各種照片和地圖,並利用偵察飛行從空中對要塞進行了實地觀察。他所看到的一切使他深信,在白天進攻要塞,其代價必然很大,用那麽一點兵力去攻擊,實際上幾乎等於去自殺。他認為隻有在夜間讓滑翔機直接降落在要塞頂部,才能成功地奪取要塞。為了提高攻擊初期的突襲效果,他計劃在攻擊之前不實施炮火準備和航空火力準備。
科赫親自把他的計劃呈送給希特勒,得到元首的完全贊同。在斯圖登特正式批準了整個作戰方案後,科赫便開始製定具體作戰計劃。他把部隊分成4個分隊,每個分隊約100人。各分隊的任務十分明確,1個分隊負責突擊要塞,3個分隊負責奪占艾伯特運河上的3座橋樑。各分隊又進一步區分了任務,有噴火器組(用於致敵驚慌和摧毀地堡)、機槍組、反坦克組、迫擊炮組及爆破組。各組都配備了適合於完成任務的兵器。科赫要求每個士兵通過訓練至少能夠掌握兩種軍事技術,以便在戰鬥中能夠代替他人完成任務。如果這些組的成員和他們的分隊隔開,他們也可以組成獨立的單位繼續戰鬥。
根據這些設想,科赫率領他的部隊從1939年11月至1940年4月,用半年時間在遙遠的、靠近捷克舊邊界的格拉芬弗爾訓練基地進行了極其艱苦和嚴格的訓練。訓練先從理論課開始,並利用沙盤和立體模型等形象教具施教。由於希特勒曾要求預行演習和訓練要絕對保密,非經當局允許,泄密者一律處死,因此,突擊部隊在希爾德斯海姆空軍基地組建起來後,就與外界隔絕了。這裏沒有休假,不準外出,信件要經過嚴格檢查,禁止和其他部隊的人員交談。此外,每人還必須在一項規定上簽名。規定上寫的是:凡用書信、繪畫或其他方式將本部隊的性質及其任務泄露給他人者,不管有意或無意,格殺勿論。實際上,在訓練期間,確有兩人由於違反了這項規定被判處死刑。不過,他們在這次作戰成功後得到了赦免。為了絕對保密,盡管士兵們都對要塞的內部工事設施了如指掌,但要塞的名字卻直到所有訓練結束後才告訴他們。繼理論訓練之後,開始了不分晝夜、不分好壞天起的外場訓練。到1939年聖誕節後,他們就以蘇台德地區、阿爾特法塔的捷克要塞作為假想目標進行實兵演習了。計劃最後明確後,科赫利用模型反覆演練達12次之多。所有的戰鬥組都乘滑翔機在狹窄場地上練習了幾次夜間著陸。為減少滑翔機的滑跑距離,在滑翔機的滑橇上纏上了帶刺鐵絲,著陸時後麵還可放出小型減速傘。起初,傘兵全都分配在突擊埃本·埃馬耳要塞的分隊裏,後來科赫又給每個攻橋分隊分配了一個由13人組成的傘兵機槍班。為了能摧毀堅固的混凝土地下掩蔽體,還專門研製出一種50公斤重的錐孔裝藥炸藥包。
針對要塞的地形特點,科赫計劃使用滑翔機將突擊隊直接降落在要塞上麵。將要使用的滑翔機是德國空軍優良的ds-230式滑翔機,這是德軍為執行空降突擊任務於幾年之前研製出來的。
早在1932年,當時設在瓦薩爾庫帕的羅恩·羅斯濟登公司就製造了一架長翼滑翔機,用飛機拖曳,能利用強烈的上升氣流上升到高空進行氣象觀測。1933年,這架能在空中飛翔的氣象觀測滑翔機隨同新組建的德國滑翔飛行研究所遷到達姆施塔特的格裏斯海姆。在這裏,它首先用做被拖曳飛行的教練機。當時還是德國滑翔飛行研究所女飛行員的萊普小姐,就是最早試用容克-52飛機拖曳滑翔機的人之一。後來任德國航空部長的烏德特聽到這個消息後,前來達姆施塔特參觀了這架滑翔機。他認為這種大型滑翔機完全能用於軍事目的,可以用它把笨重的物資送到前線,也可以用它給被包圍的部隊運送彈藥和糧食,說不定還能把相當數量的兵力悄悄地運到敵後。烏德特曾和一家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談了這些想法。不久,這家研究所接受了製造軍用滑翔機的定貨。軍用滑翔機由漢斯·雅克普斯設計製造,並命名為ds-230型。1937年,ds-230式滑翔機在哥達車輛廠投入成批生產。這是一種帶支架的上單翼機,長方形的機身採用的是用亞麻布蒙著的鋼管結構。機長11.3米,翼展22米。起飛後扔掉起特大的機輪,著陸時使用一個堅固的金屬滑橇。這種滑翔機自重900公斤,能載1噸重的貨物,也就是說,可以乘載1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由於它的著陸速度低,可達每小時50多公裏,因此很受空降部隊的喜歡。
從1938年秋天開始,在當時還處於絕密之中的斯圖登特的空降部隊裏,就成立了以基斯少尉為首的小規模運輸滑翔機指揮部。從演練的結果來看,當突擊一個守備力量較強的狹窄地段時,滑翔機部隊要比傘兵更有把握取勝。因為當運載傘兵的運輸機飛抵時,總要先被敵人發現,然後才能空降。即使從90米的最低跳傘高度跳傘,傘兵也還要有15秒鍾的時間在空中飄蕩,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而且,即使傘兵以最快的出艙速度,在7秒鍾內全部跳出機艙,1個班也要散落在300米長的地帶上。著陸後,傘兵們還必須拋掉傘具,集合,尋找投下來的武器箱,這就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使敵人有可能對最初的衝擊作出及時反應,抓住對傘兵最不利的時機,爭取戰鬥主動權。而運輸滑翔機就全然不同了。它可以在黑暗的夜色掩護下,悄悄地進入目標區域,這就使奇襲的效果更為理想。滑翔機駕駛員可以使這些"鳥"降落在目標附近20米之內。士兵們從機身的寬大艙門跳下後,就能夠立即投入戰鬥。
科赫接受任務後,對埃本·埃馬耳要塞作了認真研究。他在格拉芬弗爾對要塞模型進行了詳細觀察,熟記了各種照片和地圖,並利用偵察飛行從空中對要塞進行了實地觀察。他所看到的一切使他深信,在白天進攻要塞,其代價必然很大,用那麽一點兵力去攻擊,實際上幾乎等於去自殺。他認為隻有在夜間讓滑翔機直接降落在要塞頂部,才能成功地奪取要塞。為了提高攻擊初期的突襲效果,他計劃在攻擊之前不實施炮火準備和航空火力準備。
科赫親自把他的計劃呈送給希特勒,得到元首的完全贊同。在斯圖登特正式批準了整個作戰方案後,科赫便開始製定具體作戰計劃。他把部隊分成4個分隊,每個分隊約100人。各分隊的任務十分明確,1個分隊負責突擊要塞,3個分隊負責奪占艾伯特運河上的3座橋樑。各分隊又進一步區分了任務,有噴火器組(用於致敵驚慌和摧毀地堡)、機槍組、反坦克組、迫擊炮組及爆破組。各組都配備了適合於完成任務的兵器。科赫要求每個士兵通過訓練至少能夠掌握兩種軍事技術,以便在戰鬥中能夠代替他人完成任務。如果這些組的成員和他們的分隊隔開,他們也可以組成獨立的單位繼續戰鬥。
根據這些設想,科赫率領他的部隊從1939年11月至1940年4月,用半年時間在遙遠的、靠近捷克舊邊界的格拉芬弗爾訓練基地進行了極其艱苦和嚴格的訓練。訓練先從理論課開始,並利用沙盤和立體模型等形象教具施教。由於希特勒曾要求預行演習和訓練要絕對保密,非經當局允許,泄密者一律處死,因此,突擊部隊在希爾德斯海姆空軍基地組建起來後,就與外界隔絕了。這裏沒有休假,不準外出,信件要經過嚴格檢查,禁止和其他部隊的人員交談。此外,每人還必須在一項規定上簽名。規定上寫的是:凡用書信、繪畫或其他方式將本部隊的性質及其任務泄露給他人者,不管有意或無意,格殺勿論。實際上,在訓練期間,確有兩人由於違反了這項規定被判處死刑。不過,他們在這次作戰成功後得到了赦免。為了絕對保密,盡管士兵們都對要塞的內部工事設施了如指掌,但要塞的名字卻直到所有訓練結束後才告訴他們。繼理論訓練之後,開始了不分晝夜、不分好壞天起的外場訓練。到1939年聖誕節後,他們就以蘇台德地區、阿爾特法塔的捷克要塞作為假想目標進行實兵演習了。計劃最後明確後,科赫利用模型反覆演練達12次之多。所有的戰鬥組都乘滑翔機在狹窄場地上練習了幾次夜間著陸。為減少滑翔機的滑跑距離,在滑翔機的滑橇上纏上了帶刺鐵絲,著陸時後麵還可放出小型減速傘。起初,傘兵全都分配在突擊埃本·埃馬耳要塞的分隊裏,後來科赫又給每個攻橋分隊分配了一個由13人組成的傘兵機槍班。為了能摧毀堅固的混凝土地下掩蔽體,還專門研製出一種50公斤重的錐孔裝藥炸藥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