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海聽了,連忙跪了,急忙忙說道:“照顧主子是奴才的應份,不敢邀功!”
“於海,你在這宮裏,算是老人了,聽的見的,都不少。你家大人,跟你以前侍候的主子不一樣,這你也明白,不用朕多說。你在他身上,多用點兒心。這後宮裏究竟誰能說的算,你這麽多年,怕是看得比誰都清楚。朕就要保你家大人這麽點兒安全寧靜,你得幫著朕。這會發火打人砍腦袋的,可不隻那些個女人家!”
洪煜見於海依舊跪著不動,頭伏在手背上不敢看自己,也不多交待,隻說:“行了,起來吧!去看看外邊的要幹什麽。”
於海這才敢起了,到外麵查看門口等匯報的小太監。轉眼又走回來,說:“萬歲爺,大人醒了。”
接下來的幾天,都是這樣,洪煜白日裏再忙,也會抽空過來看看知秋,這十天倒有七八天的晚膳都是在知秋這裏開的。開始還不怎麽捨得用公事煩他,漸漸,知秋身子恢復地差不多,早朝摺子上的事也會問他的想法。
這天,剛說到太子府執事的位置,龔放有新推薦。因為知秋臥病好長一段時間了,太子府那頭一直沒精力打理,洪煜也不再堅持讓知秋過去,既然恭放有人選,朝廷上又每什麽反對,便準了。
“就是那人跟龔放一樣,是個書呆子。我本還一猶豫,但又一想太子那毛躁性子,讓兩個書呆子穩穩他也是好的。你說呢?”
“早朝時竟也沒人反對?”知秋覺得有些驚異,雖然太子背景不強,人又不怎麽爭氣,並不如其他幾個皇子受器重,但兩派人還是看防得很緊的,哪裏輪得到龔放說得算?
“倒奇怪了,真沒呢!估計現在是你父親的位置太誘人,人都光盯著中書省了。你有什麽建議沒有?”
“建議什麽?右丞的人選?”
“你倒覺得誰合適?現在是多少個名字都送上來,反倒沒有誰,讓朕有非他莫屬的感覺。”
知秋專心看這棋盤,笑著說:“皇上明知道知秋是葉家人,既然有了立場,又如何客觀?”
“朕就是想了解你的想法,說來聽聽!”
知秋執子不言,洪煜卻知道,這便是他有話要說了。果然,不一會兒,就聽那悠悠然的聲音,緩緩地說:“這可不就是皇上等待多時,削弱朋黨的機會嗎?不管皇上提了誰作右丞,哪怕他不是兩派中的人,不過幾年,要麽歸了哪頭,要麽自成一派,到時候的局麵,跟今天又有什麽不同?”
“哦?說下去。”
“六部事務,向來跟中書省匯報,再由中書省定奪,哪些提交給皇上。這體製簡直就是朋黨的溫床,皇上要破除這些舊習,便要撤了所謂中書省,把六部的權利,都抓在自己的手裏。”
撤除中書省茲事體大,平常人也不會想到這一層,洪煜不禁為知秋壯誌感到驚嘆,為怕知秋驕傲,他壓住心頭慨嘆,輕描淡寫地,又帶一股寵愛地:“你倒真是敢說!”
“瞎說有什麽敢不敢的?”知秋這才放了棋子,“說錯了,皇上不罵我就成了。”
“這話要是傳出去,你得開罪多少人吶!跟別人說話,可要加小心。”
“臣知道了!除了皇上,哪還有人把知秋的話當成事兒的?自不會有別人問我。”
“那是他們不懂,你這天資,若生在皇家,便是帝位的不二人選了!”
知秋聽到這兒,卻是長長地嘆了口氣:“若有旁人在,臣又得起身磕頭,說不敢有此居心的言詞謝罪。皇上又何苦用這話來為難知秋?”
“朕哪捨得問難你?”洪煜凝視這對麵這清慡幹淨,年輕地毫無瑕疵的麵孔,“朕是欣賞你的想法,那,軍權一事,你又怎麽看?”
“兵部早被五軍都督府架空,而五軍都督府雖然各司其職,卻是牽製多於合作,當前南方形勢險峻,更不容許眾多分歧……要把軍權集中,又得考慮成熟集中到誰的手裏……”
“你心中有人選?”
知秋輕輕皺著眉,似乎想起誰,那一瞬間,他臉上並無任何嫌隙,相反,沉靜中,象是想到什麽,淡然地笑了出來。洪煜知道他腦袋裏的那個名字,心裏頓升起一股酸澀,又似見了日頭的煙霧般,褪散了。
“臣心裏想的,跟皇上心裏想的,是同一個人。”
“臣心裏想的,跟皇上心裏想的,是同一個人。”即使不閉目,眼前景物也會在想起大哥的時候,黯淡無光,知秋忽然地,覺得一陣厭煩,“不說也罷!”
有些事,不去主動介入,不表示自己就是石頭般無動於衷。龔放與知秋雖說不上交惡,卻也談不上融洽,不過是讀書人的含蓄和矜持,讓兩人彼此禮貌地生疏著。但知秋心裏清楚,龔放並不滿自己在東宮安插親信,如今他終於不必再與自己周旋,必有動作,撤除舊人。他若立馬撤了那些人,知秋倒不至於如此憂心忡忡。相反,他卻按兵不動,若不是過分自信,便是對自己不屑,而這兩種態度,都讓知秋無法釋然。
不出幾日功夫,知秋便與太子狹路相逢。那天,他剛從洪煜書房中出來,走到僻靜的一處,兩邊沉默宮牆夾道立著,有那麽一剎那,知秋頓生出那種,好似天地盡頭就在著夾道的宮牆之中,惘然無措的感嘆。
太子的身影就象鬼魅般,突地出現在他麵前。收拾散亂情緒,知秋彎腰問候,卻惹來太子鼻間一陣嗤笑。
“怎麽幾日不見,葉大人規矩倒是忘得差不多,這禮行得真是敷衍。”
知秋心中嘆氣,太子的脾氣他了解,人小鬼大,惡毒刁鑽起來,全不讓年長者。唯獨掀了袍子,跪地垂受問安:“臣葉知秋參見太子殿下!”
撇撇嘴,太子掩飾不住心中得意。此刻站在台階上的他,居高臨下,說話聲音不大,但叫人寒心:“我並不喜歡新來的木頭疙瘩,可隻要能讓你葉大人心上不慡,便覺得無比痛快!”
“太子殿下多心,臣心中未有芥蒂。”
“哦?不是吧?你難道不知自己現在是後宮閑人,這裏可是是非多,人心黑呢!” 地上又冷又硬,而太子也沒有讓他馬上起身的意思,倒是蹲下身,湊近他的耳邊道:“葉大人,失了東宮,成天圈在你的小院子裏,怎麽會舒服吧?這可有點糟糕,掌握不了我,可怎麽幫你那還包著尿戒子的小外甥奪儲君之位?”
知秋便明白,太子敢公然說出這話,周圍必是有人盯梢,確認沒有隔牆有耳。可,他這麽大費周章地,究竟為了什麽?難道是孩童心性,為求一時口頭痛快?
抬眼,忽對上太子奇怪的目光,那是全不帶孩童氣息的,詭異的,怨恨眼光。十幾歲的孩子,不該這麽絕望,這麽憤怒……如此想著,知秋不禁嘆氣。卻突然給太子捉住領子,扯到他麵前,惡狠狠地說:“不準用這種看喪家之犬的眼光看我!不準!我告訴你,總有一天,我要讓你看看……”突兀地停了,忿忿撒了受,隻剩一雙噴火的眸子,“我恨你的姓氏,我恨你!”
說完,氣憤地甩手走了。角落裏果然有奴才現了身,小跑著跟上他們的主子,轉眼便沒了蹤影。遠處想起一聲炮仗,農曆年又要到了,千門萬戶,怎就這一片宮門,連個天真的孩子也容不下?非得蛇蠍心地才活得下來?
知秋再見到葉文治,卻是農曆年以後了。過節回去看望母親的時候,大哥不在,都說他近日是忙得很。因以往他常年在外征戰,知秋倒是習慣了這種分離,隻是這次,彼此心中都有嫌隙,便總覺得是個心結在。
文治這日回到府中,門房執事便稟報,說三公子來了。三九天一過,天氣轉暖,季節的變化格外明顯。可文治看見知秋站在屋子外麵還是情不自禁地擔心:“這麽冷的天,怎麽不到屋裏去等?”
“暖和多了,不冷,你看冰都化了。”
知秋本來還有些遲疑,要如何跟大哥破冰和好,卻不想,這並不是什麽艱難的事,因為大哥,就象從小認識的大哥一樣,並不會真的跟自己生氣。想著,袍子已經披在他肩膀上了。
“打春的天是傷人不傷水,你病剛好,走,進去!”
“早就好啦!”知秋苦笑不得,“就你一人還以為我仍舊病著。誰讓你躲這我?”
“誰躲你了?”文治見不動彈,跟他站在屋簷下, 白天雖長了些,可依舊黑得早,東邊星星都出來了,“聽說皇上賞了你處宅子,住得舒心麽?”
“不怎麽過去住,”知秋不隱瞞,“一個人怪沒意思的。”
這短短一句話,不知交代了多少,文治早就心裏有數。他這段時間對知秋避而不見,並不是在賭氣,而是他強烈地感覺到,知秋再也不是個獨處山上的孩子,他長大了,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隱瞞他越來越不容易。若將來他自己發現這秘密,恐怕是永生不會原諒自己……也許與他說過以後,他會知難而退也不一定。
“大哥,你是不是有話與我說?”知秋抬頭看著他,盡管大哥向來總是心事重重,可今天這般,著實象是有話跟自己說,卻不知如何啟齒。以他的人脈,自己在宮裏的一舉一動,都瞞不過他兩日。
有時候花費日夜想要做個決定仍是不易,卻會因為一個眼神,一種神態,會因為知秋輕輕那麽瞅他一下,便瞬間不一樣了,話一出口,便再無動搖的可能:“你跟我來一下。”
書房裏的暗室,知秋早前發現過,這此再走進來,並不覺得十分驚訝。
“我知道你進來過,”文治一邊點了牆上的燈燭,一邊說,“所以,我把重要的東西,藏了。”
燭光緩緩地燃起來,牆上比那次多了一幅畫,知秋的眼,緊緊盯著畫麵上的人,昏暗光線裏,楞住了。
第十四章
“上官翩舟,你的親生父親,我認識他的時候,並不知他是前朝皇帝的血脈。他在後宮長大,身世跟謎一樣。我從十四歲做他伴讀,到十六歲,父親遭太子排擠罷黜,那兩年多的時間,都與公子相處。他為人極其良善,又聰穎淵博,很得皇上寵愛。可當時皇上已經病弱昏庸,朝廷上都由太子主持。太子對公子不善,常加以刁難欺侮。我看不過去,得罪了太子,才連累父親慘遭罷黜。”
知秋對文治甚是了解,即使話說地婉轉簡約,又有避重就輕的嫌疑,知秋心中有數,自然是將那隱晦拖帶過的細節,解讀個清清楚楚。
“於海,你在這宮裏,算是老人了,聽的見的,都不少。你家大人,跟你以前侍候的主子不一樣,這你也明白,不用朕多說。你在他身上,多用點兒心。這後宮裏究竟誰能說的算,你這麽多年,怕是看得比誰都清楚。朕就要保你家大人這麽點兒安全寧靜,你得幫著朕。這會發火打人砍腦袋的,可不隻那些個女人家!”
洪煜見於海依舊跪著不動,頭伏在手背上不敢看自己,也不多交待,隻說:“行了,起來吧!去看看外邊的要幹什麽。”
於海這才敢起了,到外麵查看門口等匯報的小太監。轉眼又走回來,說:“萬歲爺,大人醒了。”
接下來的幾天,都是這樣,洪煜白日裏再忙,也會抽空過來看看知秋,這十天倒有七八天的晚膳都是在知秋這裏開的。開始還不怎麽捨得用公事煩他,漸漸,知秋身子恢復地差不多,早朝摺子上的事也會問他的想法。
這天,剛說到太子府執事的位置,龔放有新推薦。因為知秋臥病好長一段時間了,太子府那頭一直沒精力打理,洪煜也不再堅持讓知秋過去,既然恭放有人選,朝廷上又每什麽反對,便準了。
“就是那人跟龔放一樣,是個書呆子。我本還一猶豫,但又一想太子那毛躁性子,讓兩個書呆子穩穩他也是好的。你說呢?”
“早朝時竟也沒人反對?”知秋覺得有些驚異,雖然太子背景不強,人又不怎麽爭氣,並不如其他幾個皇子受器重,但兩派人還是看防得很緊的,哪裏輪得到龔放說得算?
“倒奇怪了,真沒呢!估計現在是你父親的位置太誘人,人都光盯著中書省了。你有什麽建議沒有?”
“建議什麽?右丞的人選?”
“你倒覺得誰合適?現在是多少個名字都送上來,反倒沒有誰,讓朕有非他莫屬的感覺。”
知秋專心看這棋盤,笑著說:“皇上明知道知秋是葉家人,既然有了立場,又如何客觀?”
“朕就是想了解你的想法,說來聽聽!”
知秋執子不言,洪煜卻知道,這便是他有話要說了。果然,不一會兒,就聽那悠悠然的聲音,緩緩地說:“這可不就是皇上等待多時,削弱朋黨的機會嗎?不管皇上提了誰作右丞,哪怕他不是兩派中的人,不過幾年,要麽歸了哪頭,要麽自成一派,到時候的局麵,跟今天又有什麽不同?”
“哦?說下去。”
“六部事務,向來跟中書省匯報,再由中書省定奪,哪些提交給皇上。這體製簡直就是朋黨的溫床,皇上要破除這些舊習,便要撤了所謂中書省,把六部的權利,都抓在自己的手裏。”
撤除中書省茲事體大,平常人也不會想到這一層,洪煜不禁為知秋壯誌感到驚嘆,為怕知秋驕傲,他壓住心頭慨嘆,輕描淡寫地,又帶一股寵愛地:“你倒真是敢說!”
“瞎說有什麽敢不敢的?”知秋這才放了棋子,“說錯了,皇上不罵我就成了。”
“這話要是傳出去,你得開罪多少人吶!跟別人說話,可要加小心。”
“臣知道了!除了皇上,哪還有人把知秋的話當成事兒的?自不會有別人問我。”
“那是他們不懂,你這天資,若生在皇家,便是帝位的不二人選了!”
知秋聽到這兒,卻是長長地嘆了口氣:“若有旁人在,臣又得起身磕頭,說不敢有此居心的言詞謝罪。皇上又何苦用這話來為難知秋?”
“朕哪捨得問難你?”洪煜凝視這對麵這清慡幹淨,年輕地毫無瑕疵的麵孔,“朕是欣賞你的想法,那,軍權一事,你又怎麽看?”
“兵部早被五軍都督府架空,而五軍都督府雖然各司其職,卻是牽製多於合作,當前南方形勢險峻,更不容許眾多分歧……要把軍權集中,又得考慮成熟集中到誰的手裏……”
“你心中有人選?”
知秋輕輕皺著眉,似乎想起誰,那一瞬間,他臉上並無任何嫌隙,相反,沉靜中,象是想到什麽,淡然地笑了出來。洪煜知道他腦袋裏的那個名字,心裏頓升起一股酸澀,又似見了日頭的煙霧般,褪散了。
“臣心裏想的,跟皇上心裏想的,是同一個人。”
“臣心裏想的,跟皇上心裏想的,是同一個人。”即使不閉目,眼前景物也會在想起大哥的時候,黯淡無光,知秋忽然地,覺得一陣厭煩,“不說也罷!”
有些事,不去主動介入,不表示自己就是石頭般無動於衷。龔放與知秋雖說不上交惡,卻也談不上融洽,不過是讀書人的含蓄和矜持,讓兩人彼此禮貌地生疏著。但知秋心裏清楚,龔放並不滿自己在東宮安插親信,如今他終於不必再與自己周旋,必有動作,撤除舊人。他若立馬撤了那些人,知秋倒不至於如此憂心忡忡。相反,他卻按兵不動,若不是過分自信,便是對自己不屑,而這兩種態度,都讓知秋無法釋然。
不出幾日功夫,知秋便與太子狹路相逢。那天,他剛從洪煜書房中出來,走到僻靜的一處,兩邊沉默宮牆夾道立著,有那麽一剎那,知秋頓生出那種,好似天地盡頭就在著夾道的宮牆之中,惘然無措的感嘆。
太子的身影就象鬼魅般,突地出現在他麵前。收拾散亂情緒,知秋彎腰問候,卻惹來太子鼻間一陣嗤笑。
“怎麽幾日不見,葉大人規矩倒是忘得差不多,這禮行得真是敷衍。”
知秋心中嘆氣,太子的脾氣他了解,人小鬼大,惡毒刁鑽起來,全不讓年長者。唯獨掀了袍子,跪地垂受問安:“臣葉知秋參見太子殿下!”
撇撇嘴,太子掩飾不住心中得意。此刻站在台階上的他,居高臨下,說話聲音不大,但叫人寒心:“我並不喜歡新來的木頭疙瘩,可隻要能讓你葉大人心上不慡,便覺得無比痛快!”
“太子殿下多心,臣心中未有芥蒂。”
“哦?不是吧?你難道不知自己現在是後宮閑人,這裏可是是非多,人心黑呢!” 地上又冷又硬,而太子也沒有讓他馬上起身的意思,倒是蹲下身,湊近他的耳邊道:“葉大人,失了東宮,成天圈在你的小院子裏,怎麽會舒服吧?這可有點糟糕,掌握不了我,可怎麽幫你那還包著尿戒子的小外甥奪儲君之位?”
知秋便明白,太子敢公然說出這話,周圍必是有人盯梢,確認沒有隔牆有耳。可,他這麽大費周章地,究竟為了什麽?難道是孩童心性,為求一時口頭痛快?
抬眼,忽對上太子奇怪的目光,那是全不帶孩童氣息的,詭異的,怨恨眼光。十幾歲的孩子,不該這麽絕望,這麽憤怒……如此想著,知秋不禁嘆氣。卻突然給太子捉住領子,扯到他麵前,惡狠狠地說:“不準用這種看喪家之犬的眼光看我!不準!我告訴你,總有一天,我要讓你看看……”突兀地停了,忿忿撒了受,隻剩一雙噴火的眸子,“我恨你的姓氏,我恨你!”
說完,氣憤地甩手走了。角落裏果然有奴才現了身,小跑著跟上他們的主子,轉眼便沒了蹤影。遠處想起一聲炮仗,農曆年又要到了,千門萬戶,怎就這一片宮門,連個天真的孩子也容不下?非得蛇蠍心地才活得下來?
知秋再見到葉文治,卻是農曆年以後了。過節回去看望母親的時候,大哥不在,都說他近日是忙得很。因以往他常年在外征戰,知秋倒是習慣了這種分離,隻是這次,彼此心中都有嫌隙,便總覺得是個心結在。
文治這日回到府中,門房執事便稟報,說三公子來了。三九天一過,天氣轉暖,季節的變化格外明顯。可文治看見知秋站在屋子外麵還是情不自禁地擔心:“這麽冷的天,怎麽不到屋裏去等?”
“暖和多了,不冷,你看冰都化了。”
知秋本來還有些遲疑,要如何跟大哥破冰和好,卻不想,這並不是什麽艱難的事,因為大哥,就象從小認識的大哥一樣,並不會真的跟自己生氣。想著,袍子已經披在他肩膀上了。
“打春的天是傷人不傷水,你病剛好,走,進去!”
“早就好啦!”知秋苦笑不得,“就你一人還以為我仍舊病著。誰讓你躲這我?”
“誰躲你了?”文治見不動彈,跟他站在屋簷下, 白天雖長了些,可依舊黑得早,東邊星星都出來了,“聽說皇上賞了你處宅子,住得舒心麽?”
“不怎麽過去住,”知秋不隱瞞,“一個人怪沒意思的。”
這短短一句話,不知交代了多少,文治早就心裏有數。他這段時間對知秋避而不見,並不是在賭氣,而是他強烈地感覺到,知秋再也不是個獨處山上的孩子,他長大了,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隱瞞他越來越不容易。若將來他自己發現這秘密,恐怕是永生不會原諒自己……也許與他說過以後,他會知難而退也不一定。
“大哥,你是不是有話與我說?”知秋抬頭看著他,盡管大哥向來總是心事重重,可今天這般,著實象是有話跟自己說,卻不知如何啟齒。以他的人脈,自己在宮裏的一舉一動,都瞞不過他兩日。
有時候花費日夜想要做個決定仍是不易,卻會因為一個眼神,一種神態,會因為知秋輕輕那麽瞅他一下,便瞬間不一樣了,話一出口,便再無動搖的可能:“你跟我來一下。”
書房裏的暗室,知秋早前發現過,這此再走進來,並不覺得十分驚訝。
“我知道你進來過,”文治一邊點了牆上的燈燭,一邊說,“所以,我把重要的東西,藏了。”
燭光緩緩地燃起來,牆上比那次多了一幅畫,知秋的眼,緊緊盯著畫麵上的人,昏暗光線裏,楞住了。
第十四章
“上官翩舟,你的親生父親,我認識他的時候,並不知他是前朝皇帝的血脈。他在後宮長大,身世跟謎一樣。我從十四歲做他伴讀,到十六歲,父親遭太子排擠罷黜,那兩年多的時間,都與公子相處。他為人極其良善,又聰穎淵博,很得皇上寵愛。可當時皇上已經病弱昏庸,朝廷上都由太子主持。太子對公子不善,常加以刁難欺侮。我看不過去,得罪了太子,才連累父親慘遭罷黜。”
知秋對文治甚是了解,即使話說地婉轉簡約,又有避重就輕的嫌疑,知秋心中有數,自然是將那隱晦拖帶過的細節,解讀個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