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瑋德說:「至於另一些人毀謗誌摩,那又是因為做人的基本觀念不同。那些人是不大承認古老是有價值的,即是新奇和將來於他們也不一定有意味。這些人的論調我們無須辯白,我不願意在我們這是非的世界裏談判我們的是非。誌摩文學上的事業沒有達到他自己所願望的成功,那是無可諱言,但他這半生做人的精神已是可貴。另外他待人處世那副熱腸,那樣真切,也不易得。我們失掉一個得用的東西,總都要記掛半天,除非是尋得一件和以前差不多的,心裏才略為安慰些。但是尋不著的話呢,那在這淒漠的國度裏,誰又能禁止我們對於誌摩的早死不加以惆悵?」
誌摩的心是掛在胸膛外麵的,因此也最容易讓人當成靶子。再沒有比看到一個死去的朋友仍然在受著世人的責難,更讓人難過了。新月社的朋友們,隻有用他們手中的筆,憤怒地為他們的朋友吶喊,這是對朋友杜鵑啼血的忠誠。
最令人悲痛的莫過於林徽因,在徐誌摩墜機不幾天,她便給《北平晨報》寫了《悼誌摩》的文章:現在那不能否認的事實,仍然無情地擋住我們前麵。任憑我們多苦楚的哀悼他的慘死,多迫切的希冀能夠仍然接觸到他原來的音容,事實是不會為體貼我們這悲念而有些須更改;而他也再不會為不忍我們這傷悼而有些須活動的可能!這難堪的永遠靜寂和消沉便是死的最殘酷處。
我們不迷信的,沒有宗教地望著這死的幃幕,更是絲毫沒有把握。張開口我們不會呼籲,閉上眼不會入夢,徘徊在理智和情感的邊沿,我們不能預期後會,對這死,我們隻是永遠發怔,吞咽枯澀的淚,待時間來剝削這哀慟的尖銳,痂結我們每次悲悼的創作……
他離平的前一晚我仍見到,那時候他還不知道他次晨南旅的,飛機改期過三次,他曾說如果再改下去,他便不走了。我和他同由一個茶會出來,在總布胡同口分手。在這茶會裏我們請的是為太平洋會議來的一個柏雷博士,因為他是誌摩生平最愛慕的女作家曼殊斐兒的姊丈,誌摩十分的殷勤,希望可以再從柏雷口中得些關於曼殊斐兒早年的影子,隻因限於時間,我們茶後匆匆地便散了。晚上我有約會出去了,回來時很晚,聽差說他又來過,適遇我們夫婦剛走,他自己坐了一會,喝了一壺茶,在桌上寫了些字便走了……
現在這事實一天比一天更結實,更固定,更不容否認。誌摩是死了,這個簡單慘酷的實際早又添上時間的色彩,一周,兩周,一直的增長下去……
我認得他,今年整十年,那時候他在倫敦經濟學院,尚未去康橋。我初次遇到他,也就是他初次認識到影響他遷學的逖更生先生。不用說他和我父親最談得來。雖然他們年歲上差別不算少,一見麵之後便互相引為知己。他到康橋之後由逖更生介紹進了皇家學院,當時和他同學的有我姊丈溫君源寧。一直到最近兩月中源寧還常在說他當時的許多笑話,雖然說是笑話,那也是他對誌摩最早的一個驚異的印象。……
詩人的誌摩用不著我來多說,他那許多詩文便是估價他的天平。我們新詩的歷史才是這樣的短,恐怕他的判斷人尚在我們兒孫輩的中間。我要談的是詩人之外的誌摩。人家說誌摩的為人隻是不經意的浪漫,誌摩的詩全是抒情詩,這斷語從不認識他的人聽來可以說很公平,從他朋友們看來實在是對不起他。誌摩是個很古怪的人,浪漫固然,但他人格裏最精華的卻是他對人的同情,和藹,和優容;沒有一個人他對他不和藹,沒有一種人,他不能優容,沒有一種的情感,他絕對地不能表同情。……
在何等情況之下,他理智上認為適當與否,他全能表幾分同情,他真能體會原諒他人與他自己不相同處。從不會刻薄地單支出嚴格的迫仄的道德的天平指謫凡是與他不同的人。他這樣的溫和,這樣的優容,真能使許多人慚愧,我可以忠實地說,至少他要比我們多數的人偉大許多……
說來誌摩朋友之多,不是個可怪的事;凡是認得他的人不論深淺對他全有特殊的感情,也是極自然的結果。而反過來看他自己在他一生的過程中卻是很少得著同情的。不止如是,他還曾為他的一點理想的愚誠幾次幾乎不見容於社會。……
他站在雨中等虹,他甘冒社會的大不韙爭他的戀愛自由;他坐曲折的火車到鄉間去拜哈代,他拋棄博士一類的引誘卷了書包到英國,隻為要拜羅素做老師,他為了一種特異的境遇,一時特異的感動,從此在生命途中冒險,從此拋棄所有的1日業,隻是嚐試寫幾行新詩——這幾年新詩嚐試的運命並不太令人踴躍,冷嘲熱罵隻是家常便飯——他常能走幾裏路去采幾莖花,費許多周折去看一個朋友說兩句話;這些,還有許多,都不是我們尋常能夠輕易了解的神秘。……
誌摩的興趣是極廣泛的。就有幾件,說起來,不認得他的人便要奇怪。他早年很愛數學,他始終極喜歡天文,他對天上星宿的名字和部位就認得很多,最喜暑夜觀星,好幾次他坐火車都是帶著關於宇宙的科學的書。他曾經瘋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並且在一九二二年便寫過一篇關於相對論的東西登在《民鐸》雜誌上。他常向思成說笑:「任公先生的相對論的知識還是從我徐君誌摩大作上得來的呢,因為他說他看過許多關於愛因斯坦的哲學都未曾看懂,看到誌摩的那篇才懂了。」今夏我在香山養病,他常來閑談,有一天談到他幼年上學的經過和美國克來克大學兩年學經濟學的景況,我們不竟對笑了半天,後來他在他的《猛虎集》的「序」裏也說了那麽一段。……
誌摩的心是掛在胸膛外麵的,因此也最容易讓人當成靶子。再沒有比看到一個死去的朋友仍然在受著世人的責難,更讓人難過了。新月社的朋友們,隻有用他們手中的筆,憤怒地為他們的朋友吶喊,這是對朋友杜鵑啼血的忠誠。
最令人悲痛的莫過於林徽因,在徐誌摩墜機不幾天,她便給《北平晨報》寫了《悼誌摩》的文章:現在那不能否認的事實,仍然無情地擋住我們前麵。任憑我們多苦楚的哀悼他的慘死,多迫切的希冀能夠仍然接觸到他原來的音容,事實是不會為體貼我們這悲念而有些須更改;而他也再不會為不忍我們這傷悼而有些須活動的可能!這難堪的永遠靜寂和消沉便是死的最殘酷處。
我們不迷信的,沒有宗教地望著這死的幃幕,更是絲毫沒有把握。張開口我們不會呼籲,閉上眼不會入夢,徘徊在理智和情感的邊沿,我們不能預期後會,對這死,我們隻是永遠發怔,吞咽枯澀的淚,待時間來剝削這哀慟的尖銳,痂結我們每次悲悼的創作……
他離平的前一晚我仍見到,那時候他還不知道他次晨南旅的,飛機改期過三次,他曾說如果再改下去,他便不走了。我和他同由一個茶會出來,在總布胡同口分手。在這茶會裏我們請的是為太平洋會議來的一個柏雷博士,因為他是誌摩生平最愛慕的女作家曼殊斐兒的姊丈,誌摩十分的殷勤,希望可以再從柏雷口中得些關於曼殊斐兒早年的影子,隻因限於時間,我們茶後匆匆地便散了。晚上我有約會出去了,回來時很晚,聽差說他又來過,適遇我們夫婦剛走,他自己坐了一會,喝了一壺茶,在桌上寫了些字便走了……
現在這事實一天比一天更結實,更固定,更不容否認。誌摩是死了,這個簡單慘酷的實際早又添上時間的色彩,一周,兩周,一直的增長下去……
我認得他,今年整十年,那時候他在倫敦經濟學院,尚未去康橋。我初次遇到他,也就是他初次認識到影響他遷學的逖更生先生。不用說他和我父親最談得來。雖然他們年歲上差別不算少,一見麵之後便互相引為知己。他到康橋之後由逖更生介紹進了皇家學院,當時和他同學的有我姊丈溫君源寧。一直到最近兩月中源寧還常在說他當時的許多笑話,雖然說是笑話,那也是他對誌摩最早的一個驚異的印象。……
詩人的誌摩用不著我來多說,他那許多詩文便是估價他的天平。我們新詩的歷史才是這樣的短,恐怕他的判斷人尚在我們兒孫輩的中間。我要談的是詩人之外的誌摩。人家說誌摩的為人隻是不經意的浪漫,誌摩的詩全是抒情詩,這斷語從不認識他的人聽來可以說很公平,從他朋友們看來實在是對不起他。誌摩是個很古怪的人,浪漫固然,但他人格裏最精華的卻是他對人的同情,和藹,和優容;沒有一個人他對他不和藹,沒有一種人,他不能優容,沒有一種的情感,他絕對地不能表同情。……
在何等情況之下,他理智上認為適當與否,他全能表幾分同情,他真能體會原諒他人與他自己不相同處。從不會刻薄地單支出嚴格的迫仄的道德的天平指謫凡是與他不同的人。他這樣的溫和,這樣的優容,真能使許多人慚愧,我可以忠實地說,至少他要比我們多數的人偉大許多……
說來誌摩朋友之多,不是個可怪的事;凡是認得他的人不論深淺對他全有特殊的感情,也是極自然的結果。而反過來看他自己在他一生的過程中卻是很少得著同情的。不止如是,他還曾為他的一點理想的愚誠幾次幾乎不見容於社會。……
他站在雨中等虹,他甘冒社會的大不韙爭他的戀愛自由;他坐曲折的火車到鄉間去拜哈代,他拋棄博士一類的引誘卷了書包到英國,隻為要拜羅素做老師,他為了一種特異的境遇,一時特異的感動,從此在生命途中冒險,從此拋棄所有的1日業,隻是嚐試寫幾行新詩——這幾年新詩嚐試的運命並不太令人踴躍,冷嘲熱罵隻是家常便飯——他常能走幾裏路去采幾莖花,費許多周折去看一個朋友說兩句話;這些,還有許多,都不是我們尋常能夠輕易了解的神秘。……
誌摩的興趣是極廣泛的。就有幾件,說起來,不認得他的人便要奇怪。他早年很愛數學,他始終極喜歡天文,他對天上星宿的名字和部位就認得很多,最喜暑夜觀星,好幾次他坐火車都是帶著關於宇宙的科學的書。他曾經瘋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並且在一九二二年便寫過一篇關於相對論的東西登在《民鐸》雜誌上。他常向思成說笑:「任公先生的相對論的知識還是從我徐君誌摩大作上得來的呢,因為他說他看過許多關於愛因斯坦的哲學都未曾看懂,看到誌摩的那篇才懂了。」今夏我在香山養病,他常來閑談,有一天談到他幼年上學的經過和美國克來克大學兩年學經濟學的景況,我們不竟對笑了半天,後來他在他的《猛虎集》的「序」裏也說了那麽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