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邦考績臣所詳」此句為武平一所說。武平一是武後一族的人,但他在武則天當政的時候卻隱居嵩山,學佛度日,武則天屢詔不應。唐中宗復位後,他才入朝當官,時任考功員外郎。縱觀他的生平,此人倒不似奸邪之輩,看來武家也有好人。考功員外郎是吏部的官員,主持進士科舉考試,所以武平一稱「萬邦考績臣所詳」。從漢代的《柏梁體》開始,大臣們所詠的詩句簡直就成了個人述職。武平一這裏借詩句匯報自己的工作,也是慣例。
「著作不休出中腸」,閻朝隱也是當時著名的文人,和宋之問、崔湜、張說等同為《三教珠英》編輯部的成員,文采當然也相當不錯。有人稱「閻朝隱之文,如麗服靚妝燕歌趙舞,觀者忘疲」。當然,閻朝隱和宋之問等人一樣,也有不少媚附於權貴的行為,鑑於情節並不嚴重,這裏就不損他了。當時他正任著作郎一職,故而說:「著作不休出中腸」。
「權豪屏跡肅嚴霜」,竇從一當時任禦史大夫,三品官。禦史的責任是統率監察官員對所有政府機關及其官員的違法行為進行糾舉彈劾。所以他說「權豪屏跡肅嚴霜」,在反腐倡廉的嚴厲措施下,權豪匿跡,有嚴霜般蕭殺。說起這竇從一,還有一場笑話。中宗景龍二年除夕,皇帝和大臣們飲宴,中宗突然對竇從一說:「聞卿久無伉儷,朕甚憂之。今夕歲除,為卿成禮。」聽說皇帝親自關心自己的生活問題,竇從一大喜過望。不一會兒,一群太監、宮女提著燈籠、步障、金縷羅扇出來了,扇後有一人穿著禮服,戴著花釵,中宗命她坐在竇從一對麵。唐朝時新娘是不興頂蓋頭的,而是以扇遮麵。竇從一心裏當時那個激動啊,以為這個女子不是公主也得是金枝玉葉的皇親,不然為什麽皇帝親自主婚。中宗命竇從一詠「卻扇詩」數首(唐代婚禮中,新郎要詠「催妝詩」和「卻扇詩」,然後新娘才拿開扇子,露出芳容),竇從一好歹也是科甲出身,這點事是難不倒他的,然而,千呼萬喚始出來,出來一個老太太。當扇子拿開後,竇從一才發現,這個「新娘」居然是個六十七歲的老太婆。竇從一大驚之下,幾乎暈倒。中宗、韋後等人卻大笑。原來這老太婆是韋後的乳母,中宗當場封她為「莒國夫人」。事已至此,竇從一也無法可想,堅持不要這個老婆(這可是名符其實的「老婆」),不免有抗旨不遵之罪,隻好捏著鼻子笑納。竇從一後來也想明白了,壞事也能變好事,老婆子雖醜,但畢竟是韋後的乳母,對自己的政治前途是有好處的。
「鑄鼎開嶽造明堂」,宗晉卿是當時權臣宗楚客的弟弟,他當時的職位是「將作大匠」,負責工程方麵的事情。說來這建築部門,現在看來油水多多,是非常難得的肥缺,但在古代,一向蔑視工程技術,「將作大匠」這個職位並不是太尊貴。初唐名臣虞世南的兒子沒有才能和心術,後來就做了將作大匠,人們都感嘆他淪落了。不過宗晉卿當時是韋後一黨,氣焰還是比較囂張的,從聯句吟詩中有他的份兒來看,他的地位就非同一般。
「玉醴由來獻壽觴」,明悉獵是吐蕃的使臣,久居漢地,不斷學習漢文化,這句詩居然也作得像模像樣的。這句「玉醴由來獻壽觴」,雖然也並不是太過驚人之句,但這話由「外賓」明悉獵說出來,詩意也是善祝善頌,作為這首聯句詩的收尾,倒也非常圓滿。所以,唐中宗聽到這句詩後,也是大喜。這場聯句賦詩的盛會,就此在一片歡聲頌語中結束。
然而,當時與會的人誰又能想到,短短幾個月後,大唐政壇風雷激盪,在此賦詩飲酒、意氣風發的人,不少都成為了無頭之鬼。幾年內,除了長寧公主、閻朝隱、武平一還有吐蕃人明悉獵沒有死外,寫這首聯句詩的所有人都入了鬼冥之界。這裏簡單介紹一下他們的下場:
唐中宗李顯:於半年後被韋後和安樂公主在湯餅中下毒毒死。當然,對於此案,江湖夜雨一直在懷疑,因為中宗死時已是五十四歲,在縱慾過度、普遍短命的帝王中也不算夭折了。李唐家族普遍肥胖,常有高血壓、心髒病之類的疾病。李顯的父親李治、弟弟李旦都是活了五十五歲左右就死掉了,所以中宗突然死亡是可能的,但未必就是被毒殺。像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突發時,也就是一會兒的事。李隆基起兵殺韋後等,當然要找個理由,他說是韋後和安樂公主毒殺中宗,誰敢翻案?歷史上常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勝者為王,敗者為賊。
韋後:中宗死後,她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意圖仿照武則天一樣把持朝政。結果被李隆基起兵,殺掉她所任命的羽林軍的韋家將,她慌忙中逃到飛騎營想躲避,結果被軍兵一刀殺死,首級被割下來,掛在長安東市示眾,並追貶為庶人。
安樂公主:頭腦簡單的安樂公主,在李隆基兵變時毫無準備,還正對著鏡子描眉畫眼呢,結果也被軍兵一刀砍了頭,她的人頭和母親韋後的一起掛在長安東市示眾,老公武延秀也被殺。
長寧公主:長寧公主因為在政治上介入的並不深,所以她的下場還不算太慘。韋後死後,她的老公駙馬楊慎交被貶為絳州(山西省的新絳縣)別駕,長寧公主也離開了京城到了那裏去住。到了開元十六年,老公楊慎交死了,長寧公主按說也有將近五十歲了,但唐朝的公主就是生猛,她又嫁了一個叫蘇彥伯的男人。史書所載到此為止,想必長寧公主倒是善終。
「著作不休出中腸」,閻朝隱也是當時著名的文人,和宋之問、崔湜、張說等同為《三教珠英》編輯部的成員,文采當然也相當不錯。有人稱「閻朝隱之文,如麗服靚妝燕歌趙舞,觀者忘疲」。當然,閻朝隱和宋之問等人一樣,也有不少媚附於權貴的行為,鑑於情節並不嚴重,這裏就不損他了。當時他正任著作郎一職,故而說:「著作不休出中腸」。
「權豪屏跡肅嚴霜」,竇從一當時任禦史大夫,三品官。禦史的責任是統率監察官員對所有政府機關及其官員的違法行為進行糾舉彈劾。所以他說「權豪屏跡肅嚴霜」,在反腐倡廉的嚴厲措施下,權豪匿跡,有嚴霜般蕭殺。說起這竇從一,還有一場笑話。中宗景龍二年除夕,皇帝和大臣們飲宴,中宗突然對竇從一說:「聞卿久無伉儷,朕甚憂之。今夕歲除,為卿成禮。」聽說皇帝親自關心自己的生活問題,竇從一大喜過望。不一會兒,一群太監、宮女提著燈籠、步障、金縷羅扇出來了,扇後有一人穿著禮服,戴著花釵,中宗命她坐在竇從一對麵。唐朝時新娘是不興頂蓋頭的,而是以扇遮麵。竇從一心裏當時那個激動啊,以為這個女子不是公主也得是金枝玉葉的皇親,不然為什麽皇帝親自主婚。中宗命竇從一詠「卻扇詩」數首(唐代婚禮中,新郎要詠「催妝詩」和「卻扇詩」,然後新娘才拿開扇子,露出芳容),竇從一好歹也是科甲出身,這點事是難不倒他的,然而,千呼萬喚始出來,出來一個老太太。當扇子拿開後,竇從一才發現,這個「新娘」居然是個六十七歲的老太婆。竇從一大驚之下,幾乎暈倒。中宗、韋後等人卻大笑。原來這老太婆是韋後的乳母,中宗當場封她為「莒國夫人」。事已至此,竇從一也無法可想,堅持不要這個老婆(這可是名符其實的「老婆」),不免有抗旨不遵之罪,隻好捏著鼻子笑納。竇從一後來也想明白了,壞事也能變好事,老婆子雖醜,但畢竟是韋後的乳母,對自己的政治前途是有好處的。
「鑄鼎開嶽造明堂」,宗晉卿是當時權臣宗楚客的弟弟,他當時的職位是「將作大匠」,負責工程方麵的事情。說來這建築部門,現在看來油水多多,是非常難得的肥缺,但在古代,一向蔑視工程技術,「將作大匠」這個職位並不是太尊貴。初唐名臣虞世南的兒子沒有才能和心術,後來就做了將作大匠,人們都感嘆他淪落了。不過宗晉卿當時是韋後一黨,氣焰還是比較囂張的,從聯句吟詩中有他的份兒來看,他的地位就非同一般。
「玉醴由來獻壽觴」,明悉獵是吐蕃的使臣,久居漢地,不斷學習漢文化,這句詩居然也作得像模像樣的。這句「玉醴由來獻壽觴」,雖然也並不是太過驚人之句,但這話由「外賓」明悉獵說出來,詩意也是善祝善頌,作為這首聯句詩的收尾,倒也非常圓滿。所以,唐中宗聽到這句詩後,也是大喜。這場聯句賦詩的盛會,就此在一片歡聲頌語中結束。
然而,當時與會的人誰又能想到,短短幾個月後,大唐政壇風雷激盪,在此賦詩飲酒、意氣風發的人,不少都成為了無頭之鬼。幾年內,除了長寧公主、閻朝隱、武平一還有吐蕃人明悉獵沒有死外,寫這首聯句詩的所有人都入了鬼冥之界。這裏簡單介紹一下他們的下場:
唐中宗李顯:於半年後被韋後和安樂公主在湯餅中下毒毒死。當然,對於此案,江湖夜雨一直在懷疑,因為中宗死時已是五十四歲,在縱慾過度、普遍短命的帝王中也不算夭折了。李唐家族普遍肥胖,常有高血壓、心髒病之類的疾病。李顯的父親李治、弟弟李旦都是活了五十五歲左右就死掉了,所以中宗突然死亡是可能的,但未必就是被毒殺。像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突發時,也就是一會兒的事。李隆基起兵殺韋後等,當然要找個理由,他說是韋後和安樂公主毒殺中宗,誰敢翻案?歷史上常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勝者為王,敗者為賊。
韋後:中宗死後,她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意圖仿照武則天一樣把持朝政。結果被李隆基起兵,殺掉她所任命的羽林軍的韋家將,她慌忙中逃到飛騎營想躲避,結果被軍兵一刀殺死,首級被割下來,掛在長安東市示眾,並追貶為庶人。
安樂公主:頭腦簡單的安樂公主,在李隆基兵變時毫無準備,還正對著鏡子描眉畫眼呢,結果也被軍兵一刀砍了頭,她的人頭和母親韋後的一起掛在長安東市示眾,老公武延秀也被殺。
長寧公主:長寧公主因為在政治上介入的並不深,所以她的下場還不算太慘。韋後死後,她的老公駙馬楊慎交被貶為絳州(山西省的新絳縣)別駕,長寧公主也離開了京城到了那裏去住。到了開元十六年,老公楊慎交死了,長寧公主按說也有將近五十歲了,但唐朝的公主就是生猛,她又嫁了一個叫蘇彥伯的男人。史書所載到此為止,想必長寧公主倒是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