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審訊者,今天成了囚犯,受到了歷史的審判。不用說,應該哭的決不僅是於鏡濤一個人。
我的前半生--九 勞動與樂觀
九 勞動與樂觀
經過這次參觀,我深信新社會的大門對我是敞開著的,問題就看我自己了。
我滿懷希望地邁進了一九五八年。這時我已經有了樂觀情緒。這種情緒最早的出現,是在一九五七年秋季抬煤的時候。
每年秋季,管理所就大量地運來煤炭,一部分準備冬季取暖,一部分製成煤磚供蔬菜溫室使用。我們冬季吃的青菜都是自己暖房生產的。
從前每次搬運煤炭和製作煤磚都用不著我們,我們從這年起才開始參加這項勞動。這時我的體質與往年大不相同了。在本組裏我和老王、蒙古族老正與一個偽將官年歲較小,凡是重活大都由我們四個人做,我因此得到了鍛鍊,體質有了顯著的增強,從前的毛病已全部消失。在製作煤磚的勞動中,我擔任的是比較費力氣的抬煤工作。這天因為所長和一些幹部都來參加製作煤磚,大夥幹得特別起勁。臨完工,我和老憲又多抬了三滿筐。
交工具的時候,我聽見王看守員對一個同伴說:
「我看溥儀幹活是實在的。他不挑顯眼的幹。」
我和老憲放下煤筐,到樹權上拿衣服穿,所長笑著問我:
「溥儀,你的肩膀行不行?」
我看看肩膀,回答說:「不痛不腫,隻略有點紅。」
「你現在的飯量怎樣?」
「幹飯三大碗,大餃子可以吃三十多個。」
「不失眠了?」
「躺下就睡著,什麽病也沒有了。」
在場的人不論是所方人員還是夥伴們,全沖我樂起來。顯然,這是和從前完全不同的笑聲。我覺得受譏笑的日子已成為過去了。
我這時在其他方麵,也有了進步,例如學習《政治經濟學》和《歷史唯物主義》,並不像從前那樣吃力了,在自己的衣物整潔方麵,跟別人的距離也大大縮小了。不過,我最有信心的還是勞動。隻要不叫我做那些像紮紙花之類的細巧活,我的成績總是第一流的。即使是理論學習成績最好的人,都不免在這方麵對我表示羨慕。
夥伴們的羨慕和我的信心的增長,與其說是由於勞動觀點的樹立,還不如說是由於社會上新出現的勞動風氣的啟示。從一九五七年末開始,我們就從報紙、家信以及所內人員的各種新動態上覺出了一種新風氣,好像人人都在爭著參加體力勞動,把體力勞動看做是最光榮的事。數以萬計的幹部上山下鄉了,學校裏增加了勞動課,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短期義務勞動的隊伍。在所裏,我們不但看到了幹部們做煤磚,而且看到所長和科長們在廚房裏洗菜、燒火,以及在南道裏挑送飯菜。每天清晨,我們還沒起床,院子裏就傳來了木製車輪聲和車上的鎬、杴撞擊聲。這種聲音告訴我們,所長和幹部們已經出門到後山開荒去了。這一切都在啟示我們說:在新社會裏,勞動是衡量人的一項標準,當然,在改造中更不能例外。
我忘記了是誰告訴過我,許多人都錯誤地把勞動看做是上帝對人類的懲罰,隻有共產黨人才正確地把勞動看做是人類自己的權利。我當時對任何神佛都已喪失了興趣,看不出勞動和上帝有什麽關係。我們每個人都能看出,勞動對於共產黨人來說,確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記得有一次我們清除一堆垃圾,文質彬彬的李科員從這裏走過,順手拿起一把鐵杴就幹起來,幹得比我們既輕快又麻利,而且一點不覺得多餘。
一九五八年,勞動之受到重視,勞動之成為熱潮,給我們的感受就更深了。我從北京的來信中,知道了許多新鮮事。從來悶在家裏不問外事的二妹,參加了街道上的活動,興高采烈地籌備著街道託兒所,準備幫助參加勞動的母親們看管孩子。在故宮裏工作的四妹參加了德勝門外修湖的義務勞動,被評為「五好」積極分子。三妹夫和三妹都參加了區政協的學習。老潤和區政協的老頭們參加了十三陵水庫工程的勞動,這些人的年齡加起來有七百六十六歲,工地上就稱他們為「七六六黃忠隊」,他因為一件先進經驗的創造而得到了表揚。五妹夫老萬和五妹,以自豪的口吻報導大兒子的消息,這個學地質的大學生參加了關於利用冰雪問題的科學研究工作,作為向自然進軍的尖兵,正在向祖國西北一座雪峰探險攀登。幾個侄子和大李都有了工作,在市郊農場做了生產小隊長。到處是勞動,到處是歡騰,到處是向自然進軍的戰鼓聲。人人都為了改變祖國的落後麵貌的偉大歷史運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夥伴們收到的家信中反映的氣氛全是如此。後來,大家知道了毛主席和周總理以及部長們都參加了十三陵水庫的勞動,簡直就安靜不下來了,一致向所方和學委會提出,要求組織生產勞動。
所方滿足了大家的要求,先試辦了一個電動機工廠,製造小型電動機。後來因為這種生產很有前途,而我們一所的人力既弱又少,又轉交給三所、四所的蔣介石集團戰犯去辦,另給我們安排其它的勞動。這次的安排,是按照各人的體質和知識等條件,並且是從培養生產技能著眼的。我們共編成五個專業組,即畜牧組、食品加工組、園藝組、蔬菜與溫室組和醫務組。我和老元、老憲、老曲(偽滿四平省長)、老羅(偽滿駐外使節)五人被編入醫務組。我們的工作是每天掃除醫務室,承擔全部雜務和一部分醫務助理工作,邊做邊學,另外每天有兩小時的醫學課程,在醫務室溫大夫的輔導下,自己讀書和集體討論。我的四個同學都當過醫生,三人複習西醫,老羅和我學的是中醫。此外,針灸是五人的共同課。分組勞動了一段時間,我又有了新的信心。
我的前半生--九 勞動與樂觀
九 勞動與樂觀
經過這次參觀,我深信新社會的大門對我是敞開著的,問題就看我自己了。
我滿懷希望地邁進了一九五八年。這時我已經有了樂觀情緒。這種情緒最早的出現,是在一九五七年秋季抬煤的時候。
每年秋季,管理所就大量地運來煤炭,一部分準備冬季取暖,一部分製成煤磚供蔬菜溫室使用。我們冬季吃的青菜都是自己暖房生產的。
從前每次搬運煤炭和製作煤磚都用不著我們,我們從這年起才開始參加這項勞動。這時我的體質與往年大不相同了。在本組裏我和老王、蒙古族老正與一個偽將官年歲較小,凡是重活大都由我們四個人做,我因此得到了鍛鍊,體質有了顯著的增強,從前的毛病已全部消失。在製作煤磚的勞動中,我擔任的是比較費力氣的抬煤工作。這天因為所長和一些幹部都來參加製作煤磚,大夥幹得特別起勁。臨完工,我和老憲又多抬了三滿筐。
交工具的時候,我聽見王看守員對一個同伴說:
「我看溥儀幹活是實在的。他不挑顯眼的幹。」
我和老憲放下煤筐,到樹權上拿衣服穿,所長笑著問我:
「溥儀,你的肩膀行不行?」
我看看肩膀,回答說:「不痛不腫,隻略有點紅。」
「你現在的飯量怎樣?」
「幹飯三大碗,大餃子可以吃三十多個。」
「不失眠了?」
「躺下就睡著,什麽病也沒有了。」
在場的人不論是所方人員還是夥伴們,全沖我樂起來。顯然,這是和從前完全不同的笑聲。我覺得受譏笑的日子已成為過去了。
我這時在其他方麵,也有了進步,例如學習《政治經濟學》和《歷史唯物主義》,並不像從前那樣吃力了,在自己的衣物整潔方麵,跟別人的距離也大大縮小了。不過,我最有信心的還是勞動。隻要不叫我做那些像紮紙花之類的細巧活,我的成績總是第一流的。即使是理論學習成績最好的人,都不免在這方麵對我表示羨慕。
夥伴們的羨慕和我的信心的增長,與其說是由於勞動觀點的樹立,還不如說是由於社會上新出現的勞動風氣的啟示。從一九五七年末開始,我們就從報紙、家信以及所內人員的各種新動態上覺出了一種新風氣,好像人人都在爭著參加體力勞動,把體力勞動看做是最光榮的事。數以萬計的幹部上山下鄉了,學校裏增加了勞動課,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短期義務勞動的隊伍。在所裏,我們不但看到了幹部們做煤磚,而且看到所長和科長們在廚房裏洗菜、燒火,以及在南道裏挑送飯菜。每天清晨,我們還沒起床,院子裏就傳來了木製車輪聲和車上的鎬、杴撞擊聲。這種聲音告訴我們,所長和幹部們已經出門到後山開荒去了。這一切都在啟示我們說:在新社會裏,勞動是衡量人的一項標準,當然,在改造中更不能例外。
我忘記了是誰告訴過我,許多人都錯誤地把勞動看做是上帝對人類的懲罰,隻有共產黨人才正確地把勞動看做是人類自己的權利。我當時對任何神佛都已喪失了興趣,看不出勞動和上帝有什麽關係。我們每個人都能看出,勞動對於共產黨人來說,確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記得有一次我們清除一堆垃圾,文質彬彬的李科員從這裏走過,順手拿起一把鐵杴就幹起來,幹得比我們既輕快又麻利,而且一點不覺得多餘。
一九五八年,勞動之受到重視,勞動之成為熱潮,給我們的感受就更深了。我從北京的來信中,知道了許多新鮮事。從來悶在家裏不問外事的二妹,參加了街道上的活動,興高采烈地籌備著街道託兒所,準備幫助參加勞動的母親們看管孩子。在故宮裏工作的四妹參加了德勝門外修湖的義務勞動,被評為「五好」積極分子。三妹夫和三妹都參加了區政協的學習。老潤和區政協的老頭們參加了十三陵水庫工程的勞動,這些人的年齡加起來有七百六十六歲,工地上就稱他們為「七六六黃忠隊」,他因為一件先進經驗的創造而得到了表揚。五妹夫老萬和五妹,以自豪的口吻報導大兒子的消息,這個學地質的大學生參加了關於利用冰雪問題的科學研究工作,作為向自然進軍的尖兵,正在向祖國西北一座雪峰探險攀登。幾個侄子和大李都有了工作,在市郊農場做了生產小隊長。到處是勞動,到處是歡騰,到處是向自然進軍的戰鼓聲。人人都為了改變祖國的落後麵貌的偉大歷史運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夥伴們收到的家信中反映的氣氛全是如此。後來,大家知道了毛主席和周總理以及部長們都參加了十三陵水庫的勞動,簡直就安靜不下來了,一致向所方和學委會提出,要求組織生產勞動。
所方滿足了大家的要求,先試辦了一個電動機工廠,製造小型電動機。後來因為這種生產很有前途,而我們一所的人力既弱又少,又轉交給三所、四所的蔣介石集團戰犯去辦,另給我們安排其它的勞動。這次的安排,是按照各人的體質和知識等條件,並且是從培養生產技能著眼的。我們共編成五個專業組,即畜牧組、食品加工組、園藝組、蔬菜與溫室組和醫務組。我和老元、老憲、老曲(偽滿四平省長)、老羅(偽滿駐外使節)五人被編入醫務組。我們的工作是每天掃除醫務室,承擔全部雜務和一部分醫務助理工作,邊做邊學,另外每天有兩小時的醫學課程,在醫務室溫大夫的輔導下,自己讀書和集體討論。我的四個同學都當過醫生,三人複習西醫,老羅和我學的是中醫。此外,針灸是五人的共同課。分組勞動了一段時間,我又有了新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