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不大功夫,我父親氣急敗壞地來了:
「聽聽聽聽說皇上,要要要走……」
看他這副狼狽的樣子,做錯事的倒好像是他,我忍不住笑起來了。
「沒有那麽回事。」我止住了笑說。
「這可不好,這可怎麽好……」
「沒那回事!」
我父親疑心地瞅瞅溥傑,溥傑嚇得低下了頭。
「沒有那事兒!」我還這樣說。父親嘟嘟囔囔說了幾句,然後領走了我的「同謀犯」。他們走了,我把禦前太監叫來追問,是誰說出去的。我非要把泄底的打個半死不可。可是我沒辦法問出來,這件事,又不能叫敬事房去查,隻好一個人生悶氣。
從那以後,我最怕看見高牆。
「監獄!監獄!監獄!」我站在堆秀山上望著城牆,常常這麽念叨。「民國和我過不去還猶可說,王公大臣、內務府也和我過不去,真是豈有此理。我為了城外的祖業江山才要跑出去的,你們為了什麽呢?……最壞的是內務府,這準是他們把王爺弄來的!」
第二天見了莊士敦,我向他發了一頓牢騷。他安慰了我幾句,說不如暫時不去想這些,還是現實一些,先把紫禁城整頓整頓。
「新來的鄭孝胥,是個很有為的人。」他說,「鄭很有抱負,不妨聽聽他對整頓的想法。」
我心中又燃起另一種希望。既然紫禁城外祖業不能恢復,就先整頓城裏的財產吧。我對莊師傅的建議非常滿意。我那時萬想不到,他後來在他那本書裏寫到這次逃亡時,竟然把自己說成了毫無幹係,而且還是個反對者呢。
我的前半生--八 遣散太監
八 遣散太監
紫禁城在表麵上是一片平靜,內裏的秩序卻是糟亂一團。從我懂事的時候起,就時常聽說宮裏發生盜案、火警,以及行兇事件。至於煙賭,更不用說。到我結婚的時候,偷盜已發展到這種程度:剛行過婚禮,由珍珠玉翠裝嵌的皇後鳳冠上的全部珍寶,竟整個被換成了贗品。
我從師傅們那裏知道,清宮中的財寶早已在世界上聞名。隻說古玩字畫,那數量和價值就是極其可觀的。明清兩代幾百年帝王搜刮來的寶物,除了兩次被洋兵弄走的以外,大部分還存放在宮裏。這些東西大部分沒有數目,就是有數目的也沒有人去檢查,所以丟沒丟,丟了多少,都沒有人知道。這就給偷盜者大開了方便之門。
今天想起來,那簡直是一場浩劫。參加打劫行徑的,可以說是從上而下,人人在內。換言之,凡是一切有機會偷的人,是無一不偷,而且盡可放膽地偷。偷盜的方式也各不同,有撥門撬鎖秘密地偷,有根據合法手續,明目張膽地偷。太監大都採用前一種方式,大臣和官員們則採用辦理抵押、標賣或借出鑑賞,以及請求賞賜等等,即後一種方式。至於我和溥傑採用的一賞一受,則是最高級的方式。當然,那時我決不會有這樣想法,我想的隻是,別人都在偷盜我的財物。
我十六歲那年,有一天由於好奇心的驅使,叫太監打開建福官那邊一座庫房。庫門封條很厚,至少有幾十年沒有開過了。我看見滿屋都是堆到天花板的大箱子,箱皮上有嘉慶年的封條,裏麵是什麽東西,誰也說不上來。我叫太監打開了一個,原來全是手卷字畫和非常精巧的古玩玉器。後來弄清楚了,這是當年幹隆自己最喜愛的珍玩。幹隆去世之後,嘉慶下令把那些珍寶玩物全部封存,裝滿了建福官一帶許多殿堂庫房,我所發現的不過是其中的一庫。有的庫盡是彝器,有的庫盡是瓷器,有的庫盡是名畫,義大利人郎世寧給幹隆畫的許多畫也在內。在養心殿後麵的庫房裏,我還發現了許多很有趣的「百寶匣」,據說這也是幹隆的玩物。這種百寶匣用紫檀木製成,外形好像一般的書箱,打開了像一道樓梯,每層梯上分成幾十個小格子,每個格子裏是一樣玩物,例如一個宋磁小瓶,一部名人手抄的寸半本四書,一個精刻的牙球,一個雕著古代故事的核桃,幾個刻有題詩繪畫的瓜子,以及一枚埃及古幣等等。一個百寶匣中,舉凡字畫、金石。玉器、銅器、瓷器、牙雕等等,無一不備,名為百寶,實則一個小型的匣子即有幾百種,大型的更不隻千種。還有一種特製的紫檀木炕幾,上麵無一處沒有消息,每個消息裏盛著一件珍品,這個東西我沒看見,我當時隻把親自發現的百寶匣,大約有四五十匣,都拿到養心殿去了。這時我想到了這樣的問題:我究竟有多少財寶?我能看到的,我拿來了,我看不到的又有多少?那些整庫整院的珍寶怎麽辦?被人偷去的有多少?怎樣才能製止偷盜?
莊士敦師傅曾告訴我,他住的地安門街上,新開了許多家古玩鋪。聽說有的是太監開的,有的是內務府官員或者官員的親戚開的。後來,別的師傅也覺得必須採取措施,杜絕盜患。最後,我接受了師傅們的建議,決定清點一下。這樣一來,麻煩更大了。
首先是盜案更多了。毓慶宮的庫房門鎖給人砸掉了,幹清宮的後窗戶給人打開了。事情越來越不像話,我剛買的大鑽石也不見了。為了追查盜案,太妃曾叫敬事房都領侍組織九堂總管,會審當事的太監,甚至動了刑,但是無論是刑訊還是懸重賞,都未獲得一點效果。不但如此,建福官的清點剛開始,六月二十七日的夜裏便突然發生了火警,清點的和未清點的,全部燒個精光。
「聽聽聽聽說皇上,要要要走……」
看他這副狼狽的樣子,做錯事的倒好像是他,我忍不住笑起來了。
「沒有那麽回事。」我止住了笑說。
「這可不好,這可怎麽好……」
「沒那回事!」
我父親疑心地瞅瞅溥傑,溥傑嚇得低下了頭。
「沒有那事兒!」我還這樣說。父親嘟嘟囔囔說了幾句,然後領走了我的「同謀犯」。他們走了,我把禦前太監叫來追問,是誰說出去的。我非要把泄底的打個半死不可。可是我沒辦法問出來,這件事,又不能叫敬事房去查,隻好一個人生悶氣。
從那以後,我最怕看見高牆。
「監獄!監獄!監獄!」我站在堆秀山上望著城牆,常常這麽念叨。「民國和我過不去還猶可說,王公大臣、內務府也和我過不去,真是豈有此理。我為了城外的祖業江山才要跑出去的,你們為了什麽呢?……最壞的是內務府,這準是他們把王爺弄來的!」
第二天見了莊士敦,我向他發了一頓牢騷。他安慰了我幾句,說不如暫時不去想這些,還是現實一些,先把紫禁城整頓整頓。
「新來的鄭孝胥,是個很有為的人。」他說,「鄭很有抱負,不妨聽聽他對整頓的想法。」
我心中又燃起另一種希望。既然紫禁城外祖業不能恢復,就先整頓城裏的財產吧。我對莊師傅的建議非常滿意。我那時萬想不到,他後來在他那本書裏寫到這次逃亡時,竟然把自己說成了毫無幹係,而且還是個反對者呢。
我的前半生--八 遣散太監
八 遣散太監
紫禁城在表麵上是一片平靜,內裏的秩序卻是糟亂一團。從我懂事的時候起,就時常聽說宮裏發生盜案、火警,以及行兇事件。至於煙賭,更不用說。到我結婚的時候,偷盜已發展到這種程度:剛行過婚禮,由珍珠玉翠裝嵌的皇後鳳冠上的全部珍寶,竟整個被換成了贗品。
我從師傅們那裏知道,清宮中的財寶早已在世界上聞名。隻說古玩字畫,那數量和價值就是極其可觀的。明清兩代幾百年帝王搜刮來的寶物,除了兩次被洋兵弄走的以外,大部分還存放在宮裏。這些東西大部分沒有數目,就是有數目的也沒有人去檢查,所以丟沒丟,丟了多少,都沒有人知道。這就給偷盜者大開了方便之門。
今天想起來,那簡直是一場浩劫。參加打劫行徑的,可以說是從上而下,人人在內。換言之,凡是一切有機會偷的人,是無一不偷,而且盡可放膽地偷。偷盜的方式也各不同,有撥門撬鎖秘密地偷,有根據合法手續,明目張膽地偷。太監大都採用前一種方式,大臣和官員們則採用辦理抵押、標賣或借出鑑賞,以及請求賞賜等等,即後一種方式。至於我和溥傑採用的一賞一受,則是最高級的方式。當然,那時我決不會有這樣想法,我想的隻是,別人都在偷盜我的財物。
我十六歲那年,有一天由於好奇心的驅使,叫太監打開建福官那邊一座庫房。庫門封條很厚,至少有幾十年沒有開過了。我看見滿屋都是堆到天花板的大箱子,箱皮上有嘉慶年的封條,裏麵是什麽東西,誰也說不上來。我叫太監打開了一個,原來全是手卷字畫和非常精巧的古玩玉器。後來弄清楚了,這是當年幹隆自己最喜愛的珍玩。幹隆去世之後,嘉慶下令把那些珍寶玩物全部封存,裝滿了建福官一帶許多殿堂庫房,我所發現的不過是其中的一庫。有的庫盡是彝器,有的庫盡是瓷器,有的庫盡是名畫,義大利人郎世寧給幹隆畫的許多畫也在內。在養心殿後麵的庫房裏,我還發現了許多很有趣的「百寶匣」,據說這也是幹隆的玩物。這種百寶匣用紫檀木製成,外形好像一般的書箱,打開了像一道樓梯,每層梯上分成幾十個小格子,每個格子裏是一樣玩物,例如一個宋磁小瓶,一部名人手抄的寸半本四書,一個精刻的牙球,一個雕著古代故事的核桃,幾個刻有題詩繪畫的瓜子,以及一枚埃及古幣等等。一個百寶匣中,舉凡字畫、金石。玉器、銅器、瓷器、牙雕等等,無一不備,名為百寶,實則一個小型的匣子即有幾百種,大型的更不隻千種。還有一種特製的紫檀木炕幾,上麵無一處沒有消息,每個消息裏盛著一件珍品,這個東西我沒看見,我當時隻把親自發現的百寶匣,大約有四五十匣,都拿到養心殿去了。這時我想到了這樣的問題:我究竟有多少財寶?我能看到的,我拿來了,我看不到的又有多少?那些整庫整院的珍寶怎麽辦?被人偷去的有多少?怎樣才能製止偷盜?
莊士敦師傅曾告訴我,他住的地安門街上,新開了許多家古玩鋪。聽說有的是太監開的,有的是內務府官員或者官員的親戚開的。後來,別的師傅也覺得必須採取措施,杜絕盜患。最後,我接受了師傅們的建議,決定清點一下。這樣一來,麻煩更大了。
首先是盜案更多了。毓慶宮的庫房門鎖給人砸掉了,幹清宮的後窗戶給人打開了。事情越來越不像話,我剛買的大鑽石也不見了。為了追查盜案,太妃曾叫敬事房都領侍組織九堂總管,會審當事的太監,甚至動了刑,但是無論是刑訊還是懸重賞,都未獲得一點效果。不但如此,建福官的清點剛開始,六月二十七日的夜裏便突然發生了火警,清點的和未清點的,全部燒個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