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普遍預測中國將在今後二十五年中成為全球事務中的支配性大國。對這種看法持謹慎懷疑態度的第二個原因,確實是中國的政治前景。
因此,民主化的問題是不能無限期地迴避的,除非中國突然作出其在1474年曾作出的同樣的決定:像現在的朝鮮那樣與世隔絕。這樣的話,中國就不得不召回目前在美國學習的七萬多留學生,驅趕外商,關閉所有的電腦,並拆除數以百萬計的中國家庭安裝的衛星天線。這將是一種瘋狂的行為,使人回想起文化大革命。或許在一個短暫的時間裏,由於國內的權力鬥爭,掌權的但其力量又是日趨衰落的中共教條主義派可能會試圖仿效朝鮮,但那也隻能是曇花一現。更可能的是,這會導致經濟停滯,然後引發政治爆炸。
無論如何,自我孤立將意味著,不僅是中國真想成為全球性大國的願望會成為泡影,就連在地區坐大也辦不到。而且,同世界接觸,對中國來說利益太重大了。與1474年時的世界不同的是,現在的這個世界滲透性太大,以至於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有效地排除世界的影響。因此,中國除了繼續向世界開放以外,別無其他經濟上有效的,政治上可行的現實選擇。
民主化會越來越纏繞著中國。這個問題以及與此有關的人權問題都不可能長期迴避。中國未來的進步以及它作為一個主要大國的崛起,都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在中國執政的精英如何巧妙地處理兩個相關的問題:即目前一代統治者向年輕班子的權力交接,以及處理國家的經濟和政治製度之間的關係。
最後,還有第三個理由對中國可能在今後20年左右的時間裏成為真正的主要全球性大國——對一些美國人來說,中國已經具有威脅性——的說法持懷疑態度。即使中國能避免嚴重的政治動亂,即使中國能設法在25年裏維持其異常高速的經濟增長,中國相對說來也仍將是很貧窮的國家,況且中國是否能做到這兩點還大有疑問。即使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兩倍,就人均收入而言,中國仍然排在全世界各國中較低的位置,更不用說中國人相當大的一部分實際上仍然很窮據中國計量經濟和技術研究所1996年發表的題為《走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經濟》的較樂觀的報告估計,2010年中國的人均收入將達約737美元,僅比世界銀行界定的低收入國家高出30美元不到一點……中國人均占有電話、汽車和電腦的相對排位非常靠後,人均占有消費品的情況就更差了。
總的說來,即使到2020年,即便是在最好的情況下,中國也不太可能在全球性大國的主要方麵真正具有競爭力。然而,盡管如此,中國正在成為在東亞的占有優勢的地區大國。在亞洲大陸,它已經在地緣政治方麵占有主導地位。除了印度以外,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力量使其鄰國相形見絀。因此,中國在該地區內越來越自信,以便與其歷史、地理和經濟的內在要求相稱,這是十分自然的。
研究本國歷史的中國學者知道,直到1840年,中國的帝國影響的範圍仍然遍及整個東南亞,一直延伸至馬六甲海峽,還包括緬甸、今天的孟加拉的部分地區和尼泊爾、今天的哈薩克斯坦的一部分、整個蒙古,還有流入太平洋前的阿穆爾河以北大片今天被稱為俄羅斯遠東省的地區(見第一章的地圖3)。這些地區要麽是在中國某種形式的控製之下,要麽對中國俯首稱臣。1885年至1895年間,法-英的殖民擴張把中國的影響逐出了東南亞,而俄羅斯在1858年和1864年把兩項條約強加給中國,使中國在東北和西北喪失了領土。1895年,中國在中日戰爭中又喪失了台灣。
幾乎可以肯定,歷史和地理將使中國人越來越堅持——甚至是充滿強烈感情地堅持——台灣最終必須與大陸重新統一。但那隻能是在中國成功地保持經濟進步並進行重大的民主化改革之後。否則,即便一個在地區中起主導作用的中國仍然可能缺乏軍事手段來解決台灣問題,特別是當它麵對美國反對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台灣問題必將繼續激勵中國人的民族主義,同時使中美關係變得麻煩起來。
地理也是驅使中國有興趣與巴基斯坦結盟並在緬甸建立軍事存在的一個主要因素。這兩個舉措都把印度作為地緣戰略的目標。中國與巴基斯坦的密切軍事合作將增加印度的安全困境,並限製印度在南亞建立地區霸權從而成為中國的地緣政治對手的能力。與緬甸的軍事合作使中國能夠使用印度洋上緬甸幾個近海島嶼上的海軍設施,因而使中國在整個東南亞,特別是馬六甲海峽具有某種更大的戰略影響。如果中國有朝一日控製了馬六甲海峽以及位於新加坡的地緣戰略咽喉,它就將把日本獲得中東石油和進入歐洲市場的通道置於自己的控製之下。
因歷史因素而更為有力的地理因素,也決定了中國對朝鮮的興趣。一個重新統一的朝鮮成為美國(以及間接成為日本)影響的延伸,這將是中國所不能容忍的。中國最起碼也會堅持一個重新統一的朝鮮成為中國和日本之間一個不結盟的緩衝地帶。中國還希望朝鮮對日本的歷史積怨會自然而然地把朝鮮納入中國的勢力範圍。但是,目前一個分裂的朝鮮半島對中國最有利。
經濟考慮也必將影響中國地區雄心的施展。在這方麵,對新能源資源快速增長的需求已經促使中國堅持在南中國海海底資源的地區性開發活動中發揮主導作用。同樣,中國已經開始對能源豐富的中亞國家的獨立表現出越來越大的興趣。1999年4月,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簽署了一項邊界和安全問題聯合協議;同年7月江澤民主席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據說中方保證中國支持“哈薩克斯坦捍衛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努力”。這些清楚地表明,中國越來越捲入中亞的地緣政治。
因此,民主化的問題是不能無限期地迴避的,除非中國突然作出其在1474年曾作出的同樣的決定:像現在的朝鮮那樣與世隔絕。這樣的話,中國就不得不召回目前在美國學習的七萬多留學生,驅趕外商,關閉所有的電腦,並拆除數以百萬計的中國家庭安裝的衛星天線。這將是一種瘋狂的行為,使人回想起文化大革命。或許在一個短暫的時間裏,由於國內的權力鬥爭,掌權的但其力量又是日趨衰落的中共教條主義派可能會試圖仿效朝鮮,但那也隻能是曇花一現。更可能的是,這會導致經濟停滯,然後引發政治爆炸。
無論如何,自我孤立將意味著,不僅是中國真想成為全球性大國的願望會成為泡影,就連在地區坐大也辦不到。而且,同世界接觸,對中國來說利益太重大了。與1474年時的世界不同的是,現在的這個世界滲透性太大,以至於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有效地排除世界的影響。因此,中國除了繼續向世界開放以外,別無其他經濟上有效的,政治上可行的現實選擇。
民主化會越來越纏繞著中國。這個問題以及與此有關的人權問題都不可能長期迴避。中國未來的進步以及它作為一個主要大國的崛起,都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在中國執政的精英如何巧妙地處理兩個相關的問題:即目前一代統治者向年輕班子的權力交接,以及處理國家的經濟和政治製度之間的關係。
最後,還有第三個理由對中國可能在今後20年左右的時間裏成為真正的主要全球性大國——對一些美國人來說,中國已經具有威脅性——的說法持懷疑態度。即使中國能避免嚴重的政治動亂,即使中國能設法在25年裏維持其異常高速的經濟增長,中國相對說來也仍將是很貧窮的國家,況且中國是否能做到這兩點還大有疑問。即使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兩倍,就人均收入而言,中國仍然排在全世界各國中較低的位置,更不用說中國人相當大的一部分實際上仍然很窮據中國計量經濟和技術研究所1996年發表的題為《走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經濟》的較樂觀的報告估計,2010年中國的人均收入將達約737美元,僅比世界銀行界定的低收入國家高出30美元不到一點……中國人均占有電話、汽車和電腦的相對排位非常靠後,人均占有消費品的情況就更差了。
總的說來,即使到2020年,即便是在最好的情況下,中國也不太可能在全球性大國的主要方麵真正具有競爭力。然而,盡管如此,中國正在成為在東亞的占有優勢的地區大國。在亞洲大陸,它已經在地緣政治方麵占有主導地位。除了印度以外,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力量使其鄰國相形見絀。因此,中國在該地區內越來越自信,以便與其歷史、地理和經濟的內在要求相稱,這是十分自然的。
研究本國歷史的中國學者知道,直到1840年,中國的帝國影響的範圍仍然遍及整個東南亞,一直延伸至馬六甲海峽,還包括緬甸、今天的孟加拉的部分地區和尼泊爾、今天的哈薩克斯坦的一部分、整個蒙古,還有流入太平洋前的阿穆爾河以北大片今天被稱為俄羅斯遠東省的地區(見第一章的地圖3)。這些地區要麽是在中國某種形式的控製之下,要麽對中國俯首稱臣。1885年至1895年間,法-英的殖民擴張把中國的影響逐出了東南亞,而俄羅斯在1858年和1864年把兩項條約強加給中國,使中國在東北和西北喪失了領土。1895年,中國在中日戰爭中又喪失了台灣。
幾乎可以肯定,歷史和地理將使中國人越來越堅持——甚至是充滿強烈感情地堅持——台灣最終必須與大陸重新統一。但那隻能是在中國成功地保持經濟進步並進行重大的民主化改革之後。否則,即便一個在地區中起主導作用的中國仍然可能缺乏軍事手段來解決台灣問題,特別是當它麵對美國反對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台灣問題必將繼續激勵中國人的民族主義,同時使中美關係變得麻煩起來。
地理也是驅使中國有興趣與巴基斯坦結盟並在緬甸建立軍事存在的一個主要因素。這兩個舉措都把印度作為地緣戰略的目標。中國與巴基斯坦的密切軍事合作將增加印度的安全困境,並限製印度在南亞建立地區霸權從而成為中國的地緣政治對手的能力。與緬甸的軍事合作使中國能夠使用印度洋上緬甸幾個近海島嶼上的海軍設施,因而使中國在整個東南亞,特別是馬六甲海峽具有某種更大的戰略影響。如果中國有朝一日控製了馬六甲海峽以及位於新加坡的地緣戰略咽喉,它就將把日本獲得中東石油和進入歐洲市場的通道置於自己的控製之下。
因歷史因素而更為有力的地理因素,也決定了中國對朝鮮的興趣。一個重新統一的朝鮮成為美國(以及間接成為日本)影響的延伸,這將是中國所不能容忍的。中國最起碼也會堅持一個重新統一的朝鮮成為中國和日本之間一個不結盟的緩衝地帶。中國還希望朝鮮對日本的歷史積怨會自然而然地把朝鮮納入中國的勢力範圍。但是,目前一個分裂的朝鮮半島對中國最有利。
經濟考慮也必將影響中國地區雄心的施展。在這方麵,對新能源資源快速增長的需求已經促使中國堅持在南中國海海底資源的地區性開發活動中發揮主導作用。同樣,中國已經開始對能源豐富的中亞國家的獨立表現出越來越大的興趣。1999年4月,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簽署了一項邊界和安全問題聯合協議;同年7月江澤民主席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據說中方保證中國支持“哈薩克斯坦捍衛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努力”。這些清楚地表明,中國越來越捲入中亞的地緣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