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斯坦在種族上僅比吉爾吉斯斯坦略為單一。在其650萬人口中,塔吉克人不到三分之二,占25%多一些的是烏茲別克人(塔吉克人對他們有一些敵意),仍留在塔吉克斯坦的俄羅斯人隻占大約3%。然而,像其他地方一樣,即使是占主導地位的種族群體也以部落為單位相互尖銳對立,甚至發生暴力衝突,現代的民族主義在很大程度上隻存在於城市裏的政治精英之中。結果是,獨立不僅帶來了國內的爭鬥,而且給俄羅斯繼續在這個國家駐紮軍隊提供了一個方便的藉口。由於大量塔吉克人居住在邊界另一側的阿富汗東北部,塔吉克斯坦的種族形勢就更加複雜。實際上,在阿富汗的塔吉克族幾乎與在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族人一樣多,這是破壞地區穩定的又一個因素。
阿富汗雖然不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但其目前的混亂狀況同樣是前蘇聯遺留下來的。由於蘇聯的占領和長時間的抗蘇遊擊戰爭使阿富汗四分五裂,其普什圖人、塔吉克人和哈紮拉人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同時,反對俄羅斯占領者的聖戰已使宗教成為這個國家政治生活的主導方麵,在本已非常尖銳的政治分歧中又注入了教義的狂熱。所以阿富汗不僅必須被看作是中亞種族難題的一部分,而且在政治上更完全是歐亞大陸巴爾幹的一部分。
雖然前蘇聯的中亞共和國以及亞塞拜然的人口主要都是穆斯林,它們的政治精英大多仍然是蘇聯時期的產物,而他們的世界觀幾乎都是非宗教的。這些國家在形式上也都是世俗的。然而,隨著他們的人口從主要站在傳統的宗族和部落立場上轉而表現出更加現代的民族自覺,他們的伊斯蘭意識可能會不斷加強。實際上,伊斯蘭的復興已經不僅得到伊朗而且得到沙烏地阿拉伯的外部支持,很可能成為不斷蔓延的各種新民族主義的推動力量,並決心反對俄羅斯控製下的因而也是異教徒控製下的——任何形式的重新一體化。
誠然,伊斯蘭化的進程也可能會傳染給俄羅斯境內的穆斯林。他們大約有2000萬人,比留在獨立的中亞國家受外國人統治而沒被感染的俄羅斯人(大約950萬)多一倍以上。這樣,俄羅斯境內的穆斯林約占到俄國人口的13%。他們幾乎不可避免地將在要求維護自己獨特宗教和政治特性的權利方麵變得更加咄咄逼人。即使這種要求不像在車臣那樣以要求實現完全獨立的方式表達出來,它也將加重俄羅斯由於最近一次帝國式的捲入和在新獨立國家中俄羅斯少數民族的存在而在中亞麵臨的困境。
使歐亞大陸的巴爾幹更加不穩定並使局勢更具有潛在爆炸性的一個事實是:歷史上都在本地區有帝國、文化、宗教和經濟利益的兩個相鄰的主要民族國家,土耳其和伊朗,本身在地緣政治取向上就變化無常而且內部也蘊含著脆弱性。如果這兩個國家出現不穩定,很可能整個地區就會陷入巨大的混亂,使正在發生的種族和領土衝突失去控製,本來就十分脆弱的地區平衡將被嚴重破壞。所以,土耳其和伊朗不僅是重要的地緣戰略棋手,而且是地緣政治的支軸國家。它們本身的國內局勢對本地區的命運有關鍵的重要性。兩者都是中等大小的強國,都有著強烈的地區意圖和歷史自豪感。然而這兩個國家未來的地緣政治取向甚至其民族的凝聚力都仍然是不確定的。
土耳其,作為一個後帝國的國家仍處於重新界定其身份的過程之中。它受到來自三個方向的牽引力:現代主義者希望它成為一個歐洲國家而傾向西方,伊斯蘭主義者向中東和穆斯林大家庭傾斜而重視南方;抱有歷史觀點的民族主義者則認為,處於地區主導地位的土耳其在裏海盆地和中亞的各突厥民族中具有新的使命,從而著眼於東方。三種觀點中每一個都設定了不同的戰略軸心。自從基馬爾主義革命以來,它們之間的衝突第一次使土耳其的地區作用有了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
而且,土耳其本身也可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地區民族衝突的犧牲品。盡管其大約6500萬人口中絕大多數是土耳其人,其中約80%屬突厥語係(也包括切爾卡西亞人、阿爾巴尼亞人、波士尼亞人、保加利亞人和阿拉伯人等不同人種),然而多達20%或許更多的是庫德人。集中在土耳其東部地區的土耳其庫德人已越來越多地被捲入由伊拉克和伊朗的庫德人發動的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土耳其內部發生的任何涉及這個國家總體方向的緊張局勢都無疑會鼓勵庫德人採取更激烈的行動以尋求獨立的民族地位。
伊朗的未來取向更是問題很多。二十世紀70年代後期取得勝利的原教旨主義的什葉派革命可能正進入其“熱月”階段,這使伊朗的地緣戰略作用更加不確定。一方麵,無神論蘇聯的崩潰為伊朗北方新獨立的鄰國改變宗教信仰打開了大門。另一方麵,伊朗對美國的敵視使德黑蘭採取至少在策略上親莫斯科的態度。由於伊朗擔心亞塞拜然新取得的獨立會對其內聚力產生影響,這種態度更加堅定。
這種擔心來自伊朗麵對種族矛盾時的脆弱性。這個國家6500萬(與土耳其人口數量相似)人口中,隻有略高於一半的人是波斯人。大約四分之一是亞塞拜然人,其餘的人口包括庫德人、俾路支人、土庫曼人、阿拉伯人和其他部族。除了庫德人和亞塞拜然人以外,其他的種族都沒有能力威脅伊朗的國家完整,特別是由於在波斯人中存在著很強烈的民族、甚至帝國的意識。然而這種情況會很快發生變化,特別是一旦伊朗政治中發生新的政治危機,就更加如此。
阿富汗雖然不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但其目前的混亂狀況同樣是前蘇聯遺留下來的。由於蘇聯的占領和長時間的抗蘇遊擊戰爭使阿富汗四分五裂,其普什圖人、塔吉克人和哈紮拉人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同時,反對俄羅斯占領者的聖戰已使宗教成為這個國家政治生活的主導方麵,在本已非常尖銳的政治分歧中又注入了教義的狂熱。所以阿富汗不僅必須被看作是中亞種族難題的一部分,而且在政治上更完全是歐亞大陸巴爾幹的一部分。
雖然前蘇聯的中亞共和國以及亞塞拜然的人口主要都是穆斯林,它們的政治精英大多仍然是蘇聯時期的產物,而他們的世界觀幾乎都是非宗教的。這些國家在形式上也都是世俗的。然而,隨著他們的人口從主要站在傳統的宗族和部落立場上轉而表現出更加現代的民族自覺,他們的伊斯蘭意識可能會不斷加強。實際上,伊斯蘭的復興已經不僅得到伊朗而且得到沙烏地阿拉伯的外部支持,很可能成為不斷蔓延的各種新民族主義的推動力量,並決心反對俄羅斯控製下的因而也是異教徒控製下的——任何形式的重新一體化。
誠然,伊斯蘭化的進程也可能會傳染給俄羅斯境內的穆斯林。他們大約有2000萬人,比留在獨立的中亞國家受外國人統治而沒被感染的俄羅斯人(大約950萬)多一倍以上。這樣,俄羅斯境內的穆斯林約占到俄國人口的13%。他們幾乎不可避免地將在要求維護自己獨特宗教和政治特性的權利方麵變得更加咄咄逼人。即使這種要求不像在車臣那樣以要求實現完全獨立的方式表達出來,它也將加重俄羅斯由於最近一次帝國式的捲入和在新獨立國家中俄羅斯少數民族的存在而在中亞麵臨的困境。
使歐亞大陸的巴爾幹更加不穩定並使局勢更具有潛在爆炸性的一個事實是:歷史上都在本地區有帝國、文化、宗教和經濟利益的兩個相鄰的主要民族國家,土耳其和伊朗,本身在地緣政治取向上就變化無常而且內部也蘊含著脆弱性。如果這兩個國家出現不穩定,很可能整個地區就會陷入巨大的混亂,使正在發生的種族和領土衝突失去控製,本來就十分脆弱的地區平衡將被嚴重破壞。所以,土耳其和伊朗不僅是重要的地緣戰略棋手,而且是地緣政治的支軸國家。它們本身的國內局勢對本地區的命運有關鍵的重要性。兩者都是中等大小的強國,都有著強烈的地區意圖和歷史自豪感。然而這兩個國家未來的地緣政治取向甚至其民族的凝聚力都仍然是不確定的。
土耳其,作為一個後帝國的國家仍處於重新界定其身份的過程之中。它受到來自三個方向的牽引力:現代主義者希望它成為一個歐洲國家而傾向西方,伊斯蘭主義者向中東和穆斯林大家庭傾斜而重視南方;抱有歷史觀點的民族主義者則認為,處於地區主導地位的土耳其在裏海盆地和中亞的各突厥民族中具有新的使命,從而著眼於東方。三種觀點中每一個都設定了不同的戰略軸心。自從基馬爾主義革命以來,它們之間的衝突第一次使土耳其的地區作用有了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
而且,土耳其本身也可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地區民族衝突的犧牲品。盡管其大約6500萬人口中絕大多數是土耳其人,其中約80%屬突厥語係(也包括切爾卡西亞人、阿爾巴尼亞人、波士尼亞人、保加利亞人和阿拉伯人等不同人種),然而多達20%或許更多的是庫德人。集中在土耳其東部地區的土耳其庫德人已越來越多地被捲入由伊拉克和伊朗的庫德人發動的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土耳其內部發生的任何涉及這個國家總體方向的緊張局勢都無疑會鼓勵庫德人採取更激烈的行動以尋求獨立的民族地位。
伊朗的未來取向更是問題很多。二十世紀70年代後期取得勝利的原教旨主義的什葉派革命可能正進入其“熱月”階段,這使伊朗的地緣戰略作用更加不確定。一方麵,無神論蘇聯的崩潰為伊朗北方新獨立的鄰國改變宗教信仰打開了大門。另一方麵,伊朗對美國的敵視使德黑蘭採取至少在策略上親莫斯科的態度。由於伊朗擔心亞塞拜然新取得的獨立會對其內聚力產生影響,這種態度更加堅定。
這種擔心來自伊朗麵對種族矛盾時的脆弱性。這個國家6500萬(與土耳其人口數量相似)人口中,隻有略高於一半的人是波斯人。大約四分之一是亞塞拜然人,其餘的人口包括庫德人、俾路支人、土庫曼人、阿拉伯人和其他部族。除了庫德人和亞塞拜然人以外,其他的種族都沒有能力威脅伊朗的國家完整,特別是由於在波斯人中存在著很強烈的民族、甚至帝國的意識。然而這種情況會很快發生變化,特別是一旦伊朗政治中發生新的政治危機,就更加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