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原則也適用於北約。維繫北約對跨大西洋的聯繫至關重要。在這個問題上,美歐意見極為一致。沒有北約,歐洲不但可能會脆弱得不堪一擊,而且幾乎立即會在政治上四分五裂。北約確保歐洲的安全並為尋求歐洲統一提供一個穩定的框架。這便是北約對歐洲具有歷史性至關重要意義的依據。


    然而,隨著歐洲在猶豫中逐步走向聯合,北約的內部結構和進程將不得不作出調整。在這個問題上法國人是有點道理的。不能設想,有朝一日會有一個真正聯合的歐洲,卻同時又有一個仍然以一個超級大國加上十五個依附國為基礎的一體化聯盟。一旦歐洲伴隨著歐盟逐漸履行某些超國家政府的職能而開始表現出其自身的真正政治特性,北約將不得不在“1+1”(美國+歐盟)公式的基礎上作出改變。


    這不會在一夜之間一蹴而就。再重複一次,走向這個方麵的進展將是步履蹣跚的。但是這種進展必須在現有的聯盟安排中得到體現,否則,缺少這種調整本身就會使進一步進展受阻。朝這個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是1996年聯盟決定組建聯合特遣部隊,由此設想到以聯盟後勤保障和指揮、控製、通訊及情報係統為基礎,進行某種純歐洲的軍事行動的可能性。美國如果願進一步遷就法國關於增大西歐聯盟在北約內的作用,特別是在指揮和決策方麵的作用的要求,那麽美國的這種態度也將表明美國對歐洲統一更真誠的支持並有助於縮小美法之間在歐洲最終自我定位問題上的分歧。


    從更長遠看,西歐聯盟有可能吸收一些由於種種地緣政治或歷史原因而不會尋求加入北約的歐盟國家入盟。屬於這類國家的可能有芬蘭或瑞典,甚至還可能有奧地利。這三個國家都已在西歐聯盟內獲得觀察員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芬蘭和瑞典具有影響的輿論都已開始討論與北約結盟的可能性。1996年5月,瑞典媒體報導,芬蘭國防部隊司令員提出了北約在北歐領土上作一些部署的可能性。1996年8月,瑞典議會國防委員會在一項表明要逐步與北約開展更密切的安全合作的決定中建議瑞典加入隻有北約成員國參加的西歐軍備集團(weag)。另外一些國家也可能會謀求與西歐聯盟建立聯繫,並以此作為最終加入北約的預備性步驟。西歐聯盟在處理與歐盟未來成員的關係時也可能會在某個時候仿效北約和平夥伴關係的做法。所有這些步驟都有助於在跨大西洋聯盟的正式範圍之外編織一個更廣泛的歐洲安全合作網。


    與此同時,在一個更大和更統一的歐洲出現之前(即使在最好的條件下這樣一個歐洲也不會很快出現),美國必須與法國和德國通力協作,共同促進這樣一個更統一和更大的歐洲的出現。因此,美國關於法國的主要政策難題,仍將是如何在不損害美德聯繫的情況下誘使法國更緊密地參與大西洋的政治和軍事一體化;而關於德國的主要政策難題,則仍將是美國如何既可以依賴德國在大西洋主義歐洲的領導地位中得利而又不引發法國、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的不安。


    美國在聯盟未來結構的問題上表現出更大的靈活性會,有助於最終爭取法國對北約東擴的更大支持。從長遠看,使德國的兩邊同處於一個一體化的北約軍事安全區之內可以把德國更牢固地定位在一個多邊框架內。這對法國應該是至關重要的。此外,聯盟的擴大還將使“魏瑪三角”(由德國、法國、波蘭構成)變為在某種程度上製衡德國在歐洲領導地位之微妙手段這種可能性增大。盡管波蘭加入聯盟有賴於德國的支持(波蘭對法國在聯盟擴展問題上態度暖昧頗為不滿),然而一旦波蘭入盟以後,更可能出現的卻是法國與波蘭在地緣政治上持共同觀點。


    無論出現哪種情況,華盛頓都不應無視這樣一個事實:在有關歐洲特性或北約內部運作等問題上,法國隻是暫時的對手。更為重要且華盛頓應該牢記的事實是,在把一個民主的德國永遠拴在歐洲之內的重要任務中,法國是必不可少的夥伴。這便是法德關係的歷史性作用。歐盟和北約東擴均應強化以法德關係作為歐洲內核的重要性。最後要說的是,法國不夠強大,既不足以阻撓美國推行其歐洲政策中地緣戰略的根本原則,又不足以使自己成為歐洲的領袖。因此,法國有些怪僻甚至發點脾氣,都是可以容忍的。


    注意到法國在北非和法語非洲國家發揮著建設性的作用,也是恰當的。法國是摩洛哥和突尼西亞不可或缺的夥伴,同時還在阿爾及利亞起著穩定局勢的作用。法國作這樣的介入有充分的國內原因:約500萬穆斯林現在居住在法國。因而北非的穩定和有序發展對法國利害攸關。然而這種利益又能給歐洲安全帶來廣泛的好處。若沒有法國的使命感,歐洲南翼將更不穩定和更具威脅性。整個南歐對地中海南岸地區的不穩定所造成的社會政治威脅正越來越感到不安。因而法國對整個地中海地區事態的強烈關注同北約在安全方麵的關注並非無關。美國在偶爾不得不應付法國關於其特殊領袖地位的過分要求時,應考慮到這一點。


    德國另當別論。德國的主導作用不可否認,但在公開贊同德國在歐洲的領導作用時卻必須謹慎行事。這種領導作用可能會對某些歐洲國家暫時有利,比如那些讚賞德國為歐洲東擴採取主動行動的中歐國家。西歐人對此也可以容忍,隻要這種領導作用被置於美國的首要地位之下。但從長遠看,歐洲建設不能以德國的領導作用為基礎。太多的記憶仍在縈紆,太多的恐懼可能顯現。一個由柏林建設並領導的歐洲是根本行不通的。這就是為什麽德國需要法國、歐洲需要法德聯繫、美國不能在德法之間擇其一的原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棋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並收藏大棋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