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譯本能夠比較及時地出版發行,應該歸功於上海人民出版社陳昕社長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楊成緒所長。沒有他們的組織領導,就沒有現在的這部中譯本。華東師範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馮紹雷教授在出版社和研究所的溝通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的金君降、潘同文、葉正佳、王海涵、元簡、董漫遠、李碧建、榮鷹等同誌在繁忙的研究工作之外分擔了翻譯工作,最後由副所長周興寶研究員審校定稿。感謝他們為中譯本付出的辛勤勞動!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宋以敏
引言 超級大國政治自從世界各大洲在大約五百年前開始在政治上相互影響以來,歐亞大陸一直是世界力量的中心。當一些個別的歐亞大陸國家取得特殊地位並且享受身為世界首要國家的特權時,居住在歐亞大陸上的一些民族——雖然大多是居住在這一大陸的西歐周邊的民族——在不同的時候以不同的方式滲入和控製了世界其他地區。
在20世紀的最後10年中,世界事務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一個非歐亞大陸國家破天荒第一次不僅是作為歐亞大陸大國關係的主要仲裁者,而且也是作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國出現了。蘇聯的失敗和崩潰是一個西半球大國美國迅速上升為唯一的而且的確也是第一個真正的全球性大國的進程中的最後一步。
可是,歐亞大陸依然保持著它地緣政治的重要性。不僅它的西部周邊——歐洲——依然是世界大部分政治和經濟力量的所在地,而且它的東部地區——亞洲——最近也成了經濟增長和政治影響上升的極其重要的中心。因此,在全球都進行了介入的美國如何應付複雜的歐亞大陸的大國關係——特別是美國是否阻止一個占主導地位和敵對的歐亞大陸大國的出現——對美國在全球發揮首要作用的能力依然是極為重要的。
因此,除了培育力量的各種新領域(技術、通訊、信息以及貿易和金融)之外,美國的對外政策還必須繼續關注地緣政治問題,而且必須在歐亞大陸運用它的影響,以建立一種以美國為政治仲裁者的穩定的大陸均勢。
這樣,歐亞大陸就成了為爭奪全球首要地位而繼續進行鬥爭的棋盤。這一鬥爭中包含著地緣戰略——即對地緣政治利益作戰略上的掌管。值得注意的是,近在1940年,兩個渴望獲得全球性力量的人阿道夫。希特勒和約瑟夫。史達林(在那年11月的秘密談判中)達成明確的協議:美國應被排除在歐亞大陸之外。他們兩人都認識到美國力量注入歐亞大陸將會阻止他們征服全球的野心。他們兩人都同意歐亞大陸是世界的中心而誰控製了歐亞大陸也就控製了世界這一假定。半個世紀之後,這個問題已有了新的含義:美國在歐亞大陸的首要地位能否持續下去和美國的首要地位會為何目的而使用?
美國政策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善良的和有眼光的:依照長期的潮流和人類的根本利益建立一個真正合作的全球大家庭。但與此同時,在歐亞大陸上不出現能夠統治歐亞大陸從而也能夠對美國進行挑戰的挑戰者,也是絕對必要的。因此,製定一項全麵和完整的歐亞大陸地緣戰略是本書的目的。
茲比格紐。布熱津斯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1997年4月
第一章 新型的霸權霸權像人類一樣古老。但是美國當前在全球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在它形成的飛快速度、涵蓋的全球性範圍以及使用的方式上,卻都有自己的特點。在僅僅一個世紀的時間裏,美國既改造了自己也受國際動態的改造——從一個相對孤立於西半球的國家,變成一個影響和控製力前所未有地遍及全世界的大國。
通向全球至高無上的地位的捷徑1898年的西班牙——美國戰爭,是美國在海外進行的第一次征服性戰爭。這場戰爭使美國的力量深入太平洋,越過夏威夷,到達菲律賓。到十九世紀末,美國的戰略家們已在忙著創立主宰兩大洋的學說,而美國海軍已經開始向英國“統治著海洋”的觀念提出挑戰。美國聲稱它享有西半球安全的唯一保護人的特殊地位。這一點是門羅主義在十九世紀早些時候就已提出的,而且後來又為美國所稱的“天定命運論”證明是合理的。美國的這一要求甚至還被巴拿馬運河的開通而進一步加強。巴拿馬運河有助於海軍對大西洋和太平洋這兩大洋的控製。
美國經濟的迅速工業化為美國地緣政治抱負的膨脹提供了基礎。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美國不斷增長的經濟力量已經大約占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的33%,使美國取代英國而成了世界第一工業大國。美國的這種突出的經濟活力是由一種崇尚試驗和創新的文化培育出來的。美國的政治製度和自由市場經濟為雄心勃勃的和不迷信傳統偶像的發明家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會。這些發明家在追求他們個人的夢想時,不受舊時的傳統特權或死板的社會等級製度的約束。總之,美國的民族文化絕無僅有地適宜於經濟增長。這種文化吸引和很快地同化了來自海外的最有才能的人,從而也促進了國家力量的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把美國軍事力量大量投放到歐洲提供了第一個機會。一個在那以前一直相對孤立的大國迅速地把它的數十萬軍隊運往大西洋的那一邊。這次跨越大洋的軍事遠征在規模和範圍上都是空前的,標誌著在國際舞台上出現了一個新的主要角色。同樣重要的是,這次世界大戰還促使美國第一次作出重大的外交努力,運用美國的原則來尋求歐洲的國際問題的解決。伍德羅。威爾遜的著名的十四點計劃表明,美國的理想主義注入了歐洲的地緣政治,而且美國的理想主義又由於美國的力量而得到加強。(在這之前的15年,美國在解決俄國與日本在遠東的一次衝突中曾經起過主要的作用,從而展現了美國日益上升的國際形象。)美國的理想主義與美國的力量的融合,使人們感覺到了美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存在。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宋以敏
引言 超級大國政治自從世界各大洲在大約五百年前開始在政治上相互影響以來,歐亞大陸一直是世界力量的中心。當一些個別的歐亞大陸國家取得特殊地位並且享受身為世界首要國家的特權時,居住在歐亞大陸上的一些民族——雖然大多是居住在這一大陸的西歐周邊的民族——在不同的時候以不同的方式滲入和控製了世界其他地區。
在20世紀的最後10年中,世界事務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一個非歐亞大陸國家破天荒第一次不僅是作為歐亞大陸大國關係的主要仲裁者,而且也是作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國出現了。蘇聯的失敗和崩潰是一個西半球大國美國迅速上升為唯一的而且的確也是第一個真正的全球性大國的進程中的最後一步。
可是,歐亞大陸依然保持著它地緣政治的重要性。不僅它的西部周邊——歐洲——依然是世界大部分政治和經濟力量的所在地,而且它的東部地區——亞洲——最近也成了經濟增長和政治影響上升的極其重要的中心。因此,在全球都進行了介入的美國如何應付複雜的歐亞大陸的大國關係——特別是美國是否阻止一個占主導地位和敵對的歐亞大陸大國的出現——對美國在全球發揮首要作用的能力依然是極為重要的。
因此,除了培育力量的各種新領域(技術、通訊、信息以及貿易和金融)之外,美國的對外政策還必須繼續關注地緣政治問題,而且必須在歐亞大陸運用它的影響,以建立一種以美國為政治仲裁者的穩定的大陸均勢。
這樣,歐亞大陸就成了為爭奪全球首要地位而繼續進行鬥爭的棋盤。這一鬥爭中包含著地緣戰略——即對地緣政治利益作戰略上的掌管。值得注意的是,近在1940年,兩個渴望獲得全球性力量的人阿道夫。希特勒和約瑟夫。史達林(在那年11月的秘密談判中)達成明確的協議:美國應被排除在歐亞大陸之外。他們兩人都認識到美國力量注入歐亞大陸將會阻止他們征服全球的野心。他們兩人都同意歐亞大陸是世界的中心而誰控製了歐亞大陸也就控製了世界這一假定。半個世紀之後,這個問題已有了新的含義:美國在歐亞大陸的首要地位能否持續下去和美國的首要地位會為何目的而使用?
美國政策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善良的和有眼光的:依照長期的潮流和人類的根本利益建立一個真正合作的全球大家庭。但與此同時,在歐亞大陸上不出現能夠統治歐亞大陸從而也能夠對美國進行挑戰的挑戰者,也是絕對必要的。因此,製定一項全麵和完整的歐亞大陸地緣戰略是本書的目的。
茲比格紐。布熱津斯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1997年4月
第一章 新型的霸權霸權像人類一樣古老。但是美國當前在全球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在它形成的飛快速度、涵蓋的全球性範圍以及使用的方式上,卻都有自己的特點。在僅僅一個世紀的時間裏,美國既改造了自己也受國際動態的改造——從一個相對孤立於西半球的國家,變成一個影響和控製力前所未有地遍及全世界的大國。
通向全球至高無上的地位的捷徑1898年的西班牙——美國戰爭,是美國在海外進行的第一次征服性戰爭。這場戰爭使美國的力量深入太平洋,越過夏威夷,到達菲律賓。到十九世紀末,美國的戰略家們已在忙著創立主宰兩大洋的學說,而美國海軍已經開始向英國“統治著海洋”的觀念提出挑戰。美國聲稱它享有西半球安全的唯一保護人的特殊地位。這一點是門羅主義在十九世紀早些時候就已提出的,而且後來又為美國所稱的“天定命運論”證明是合理的。美國的這一要求甚至還被巴拿馬運河的開通而進一步加強。巴拿馬運河有助於海軍對大西洋和太平洋這兩大洋的控製。
美國經濟的迅速工業化為美國地緣政治抱負的膨脹提供了基礎。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美國不斷增長的經濟力量已經大約占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的33%,使美國取代英國而成了世界第一工業大國。美國的這種突出的經濟活力是由一種崇尚試驗和創新的文化培育出來的。美國的政治製度和自由市場經濟為雄心勃勃的和不迷信傳統偶像的發明家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會。這些發明家在追求他們個人的夢想時,不受舊時的傳統特權或死板的社會等級製度的約束。總之,美國的民族文化絕無僅有地適宜於經濟增長。這種文化吸引和很快地同化了來自海外的最有才能的人,從而也促進了國家力量的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把美國軍事力量大量投放到歐洲提供了第一個機會。一個在那以前一直相對孤立的大國迅速地把它的數十萬軍隊運往大西洋的那一邊。這次跨越大洋的軍事遠征在規模和範圍上都是空前的,標誌著在國際舞台上出現了一個新的主要角色。同樣重要的是,這次世界大戰還促使美國第一次作出重大的外交努力,運用美國的原則來尋求歐洲的國際問題的解決。伍德羅。威爾遜的著名的十四點計劃表明,美國的理想主義注入了歐洲的地緣政治,而且美國的理想主義又由於美國的力量而得到加強。(在這之前的15年,美國在解決俄國與日本在遠東的一次衝突中曾經起過主要的作用,從而展現了美國日益上升的國際形象。)美國的理想主義與美國的力量的融合,使人們感覺到了美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