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解讀大秦政壇雙星:呂不韋與李斯 作者:孫立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並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幸。博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上樂以刑殺為威,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上不聞過而日驕,下懾伏謾欺以取容。……貪於權勢至如此,未可為求仙藥。
意思是:秦始皇天性粗暴兇狠,自以為是,他出身諸侯,兼併天下,諸事稱心,為所欲為,認為從古到今沒有人比得上他。他專門任用治獄的官吏,獄吏們都受到親近和寵幸。博士雖然也有七十人,但隻不過是虛設充數的人員。丞相和各位大臣都隻是接受已經決定的命令,依仗皇上辦事。皇上喜歡用重刑、殺戮顯示威嚴,官員們都怕獲罪,都想保持住祿位,所以沒有人敢真正竭誠盡忠。皇上聽不到自己的過錯,因而一天更比一天驕橫。臣子們擔心害怕,專事欺騙,屈從討好。……他貪於權勢到如此地步,咱們不能為他去找仙藥。
侯生、盧生狠狠地罵了一通秦始皇之後就逃跑了。
消息傳到秦始皇那裏,他無比憤怒。感到大丟麵子,十分惱怒地說:“我先前查收了天下所有不適用的書都把它們燒掉。徵召了大批文章博學之士和有各種技藝的方術之士,想用他們振興太平,這些方士想要煉造仙丹尋找奇藥。我也挺高興,可沒想到他們全在騙我!聽說韓眾逃跑了音訊全無。徐福等人花費的錢以數萬計算,最終也沒找到仙藥,我現在知道,他們非法謀利,串通一氣騙我。
最可恨的是盧生、侯生等人!我尊重他們,對他們賞賜十分優厚,如今竟然誹謗我,企圖以此加重我的無德。這些人在鹹陽的,我派人去查問過,有的人竟妖言惑眾,擾亂民心。”
秦始皇為了出氣,派禦吏去一一審查,這些人輾轉告發,一個供出一個,始皇親自把他們從名籍上除名,一共四百六十多人,全部活埋在鹹陽,——這就是發生在公元前212年坑儒事件。
坑儒與焚書相比,可以看到,焚書不過燒掉一批文化典籍而已,並沒有傷害人的生命,雖有“偶語《詩》《書》者棄市”的規定但未有殺人的記錄。而坑儒已大開殺戒了。那些侯生、盧生們誹謗朝廷,大罵秦始皇,從當時的法律規定看,確實有罪,製裁他們也說得過去,但以此為名到處抓人,甚至株連儒生(儒生不信鬼神,充其量是偶語詩書者)就更顯粗暴荒唐了。從這件事情上講,坑儒是秦始皇求仙藥而不得,羞惱成怒,歇斯底裏的大發作,沒有任何道理可言。
這次坑儒殺事件所殺的人包括:1、術士。《史記·儒林列傳》載:“焚詩書,坑術士”。2、儒生。《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的大兒子扶蘇進諫說:“天下剛剛平定,遠方百姓還沒有歸附,“諸生皆誦法孔子”——儒生們都誦讀詩書,效法孔子,現在皇上一律用重法製裁他們,我擔心天下將會不安定,希望皇上明察。” 始皇聽了很生氣,就派扶蘇到北方上郡去監督蒙恬的軍隊。可能還有對秦持不同政見者。方士惹禍,儒生倒黴。在被抓被殺的人當中有方士,但是也有儒生,儒生不信鬼神,也被湊數抓起來了,實在冤枉。
第55節:第五講 坑儒之禍(4)
盧生等跑了,其他方士估計要壞事,也作鳥獸散,隻有儒生,自我感覺良好,不跑,結果被抓,被殺。
據記載,坑儒還有一次,秦始皇讓“諸生賢儒”去驪山山穀看種的瓜,去了700多人,到後,山上突然滾下石頭、土,把他們全部壓死,一聲都沒吭。這樣一算,儒生被殺1100多人。實在可悲
秦始皇後期,方士幾乎支配了秦始皇的行動。如花費巨金求仙採藥,深居簡出,不與外人相見,陷入更加孤立、閉塞的境地。以致他在沙丘病死,趙高政變,大臣都不知道。
從這一事件前後的過程看,從頭到尾見不到李斯,他上哪兒去了?丞相的職責是“掌丞天子,助理萬機。”應該輔弼皇帝,參議軍國大政。朝廷出了這麽大的事,作為皇帝身邊的“總參謀長”李斯怎麽一聲不吭呢?隻有一種可能,他支持了秦始皇,焚書坑儒,這正與他的法家治國思想相符。法家不信鬼神,李斯對秦始皇信神信鬼的愚昧舉動不敢提出任何異議,則表現了他的圓滑、世故。在李斯看來,隻要保住職位,別的都是次要的。
四
書燒了,方士、儒生坑了,秦始皇的氣出了,是不是就該專心治國了?不是,在秦始皇腦子裏,還惦記著徐福,雖然他也罵了徐福,說:“我給了他數以萬計的金錢,可他到現在他也沒給我找到仙藥,他們是非法牟利。”但秦始皇還總覺得,他們萬一要是給我找到仙藥該多好呀,隨著年齡的增大,體質下降,這種求長生的願望更加強烈了。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決定,再次東巡。這次他帶的人不多,丞相李斯當然要隨從,小兒子胡亥也想去,於是也帶著他。還有一個人就是中車府令趙高。這次秦始皇繞了一個大圈子,先到湖北雲夢,又到湖南九嶷山,祭拜虞舜,然後沿長江而下過丹陽到達浙江錢塘江,又上會稽山,祭拜大禹,並命李斯在此刻石,李斯仍然用美好的詞句歌頌秦始皇的功績,並重申各種法紀規範,要求人們遵守。這是李斯為秦始皇寫的最後一篇刻石。(圖片:會稽山)
意思是:秦始皇天性粗暴兇狠,自以為是,他出身諸侯,兼併天下,諸事稱心,為所欲為,認為從古到今沒有人比得上他。他專門任用治獄的官吏,獄吏們都受到親近和寵幸。博士雖然也有七十人,但隻不過是虛設充數的人員。丞相和各位大臣都隻是接受已經決定的命令,依仗皇上辦事。皇上喜歡用重刑、殺戮顯示威嚴,官員們都怕獲罪,都想保持住祿位,所以沒有人敢真正竭誠盡忠。皇上聽不到自己的過錯,因而一天更比一天驕橫。臣子們擔心害怕,專事欺騙,屈從討好。……他貪於權勢到如此地步,咱們不能為他去找仙藥。
侯生、盧生狠狠地罵了一通秦始皇之後就逃跑了。
消息傳到秦始皇那裏,他無比憤怒。感到大丟麵子,十分惱怒地說:“我先前查收了天下所有不適用的書都把它們燒掉。徵召了大批文章博學之士和有各種技藝的方術之士,想用他們振興太平,這些方士想要煉造仙丹尋找奇藥。我也挺高興,可沒想到他們全在騙我!聽說韓眾逃跑了音訊全無。徐福等人花費的錢以數萬計算,最終也沒找到仙藥,我現在知道,他們非法謀利,串通一氣騙我。
最可恨的是盧生、侯生等人!我尊重他們,對他們賞賜十分優厚,如今竟然誹謗我,企圖以此加重我的無德。這些人在鹹陽的,我派人去查問過,有的人竟妖言惑眾,擾亂民心。”
秦始皇為了出氣,派禦吏去一一審查,這些人輾轉告發,一個供出一個,始皇親自把他們從名籍上除名,一共四百六十多人,全部活埋在鹹陽,——這就是發生在公元前212年坑儒事件。
坑儒與焚書相比,可以看到,焚書不過燒掉一批文化典籍而已,並沒有傷害人的生命,雖有“偶語《詩》《書》者棄市”的規定但未有殺人的記錄。而坑儒已大開殺戒了。那些侯生、盧生們誹謗朝廷,大罵秦始皇,從當時的法律規定看,確實有罪,製裁他們也說得過去,但以此為名到處抓人,甚至株連儒生(儒生不信鬼神,充其量是偶語詩書者)就更顯粗暴荒唐了。從這件事情上講,坑儒是秦始皇求仙藥而不得,羞惱成怒,歇斯底裏的大發作,沒有任何道理可言。
這次坑儒殺事件所殺的人包括:1、術士。《史記·儒林列傳》載:“焚詩書,坑術士”。2、儒生。《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的大兒子扶蘇進諫說:“天下剛剛平定,遠方百姓還沒有歸附,“諸生皆誦法孔子”——儒生們都誦讀詩書,效法孔子,現在皇上一律用重法製裁他們,我擔心天下將會不安定,希望皇上明察。” 始皇聽了很生氣,就派扶蘇到北方上郡去監督蒙恬的軍隊。可能還有對秦持不同政見者。方士惹禍,儒生倒黴。在被抓被殺的人當中有方士,但是也有儒生,儒生不信鬼神,也被湊數抓起來了,實在冤枉。
第55節:第五講 坑儒之禍(4)
盧生等跑了,其他方士估計要壞事,也作鳥獸散,隻有儒生,自我感覺良好,不跑,結果被抓,被殺。
據記載,坑儒還有一次,秦始皇讓“諸生賢儒”去驪山山穀看種的瓜,去了700多人,到後,山上突然滾下石頭、土,把他們全部壓死,一聲都沒吭。這樣一算,儒生被殺1100多人。實在可悲
秦始皇後期,方士幾乎支配了秦始皇的行動。如花費巨金求仙採藥,深居簡出,不與外人相見,陷入更加孤立、閉塞的境地。以致他在沙丘病死,趙高政變,大臣都不知道。
從這一事件前後的過程看,從頭到尾見不到李斯,他上哪兒去了?丞相的職責是“掌丞天子,助理萬機。”應該輔弼皇帝,參議軍國大政。朝廷出了這麽大的事,作為皇帝身邊的“總參謀長”李斯怎麽一聲不吭呢?隻有一種可能,他支持了秦始皇,焚書坑儒,這正與他的法家治國思想相符。法家不信鬼神,李斯對秦始皇信神信鬼的愚昧舉動不敢提出任何異議,則表現了他的圓滑、世故。在李斯看來,隻要保住職位,別的都是次要的。
四
書燒了,方士、儒生坑了,秦始皇的氣出了,是不是就該專心治國了?不是,在秦始皇腦子裏,還惦記著徐福,雖然他也罵了徐福,說:“我給了他數以萬計的金錢,可他到現在他也沒給我找到仙藥,他們是非法牟利。”但秦始皇還總覺得,他們萬一要是給我找到仙藥該多好呀,隨著年齡的增大,體質下降,這種求長生的願望更加強烈了。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決定,再次東巡。這次他帶的人不多,丞相李斯當然要隨從,小兒子胡亥也想去,於是也帶著他。還有一個人就是中車府令趙高。這次秦始皇繞了一個大圈子,先到湖北雲夢,又到湖南九嶷山,祭拜虞舜,然後沿長江而下過丹陽到達浙江錢塘江,又上會稽山,祭拜大禹,並命李斯在此刻石,李斯仍然用美好的詞句歌頌秦始皇的功績,並重申各種法紀規範,要求人們遵守。這是李斯為秦始皇寫的最後一篇刻石。(圖片:會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