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 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德軍一九四二年夏季攻勢 1942 年6月28 日至10月14日德軍在蘇德 戰場南翼發動的一係列進攻戰役。
年 4 月,德軍最高統帥部確定了東線進攻計劃,4 月 5 日以《希特勒第 四十一號指令》下達。其息意圖是:在南方戰略方向進行一係列連續的、互 相補充的突擊,首先突破沃羅涅日(bopohem);爾後消滅頓河以西之蘇軍; 繼而合圍史達林格勒;最後南進高加索,此作戰行動的代號為*藍色(6 月 30 日起改稱*不倫瑞克)。1942 年 5—6 月,德軍在*刻赤戰役和*哈爾科夫交戰 中獲勝,並攻占塞瓦斯托波爾,從而為夏季攻勢創造了有利條件。6 月 28 日。 德軍實施夏季攻勢的第一個突擊,蘇軍相應進行了*沃羅涅日-伏羅希洛夫格 勒戰役。7 月 7 日,德軍實施第二個突擊,代號為“克勞塞維茲”(又稱“藍 色二號”),蘇軍相應進行了*頓巴斯戰役。至 7 月下旬,德軍已先後攻占沃 羅涅日、羅斯托夫等地,占領了頓巴斯,推進到頓何大彎曲部,並強渡頓河 下遊,對史達林格勒和高加索造成直接威脅。7 月 23 日,*《希特勒第四十 五號指令》把原計劃分階段突擊史達林格勒和高加索改為在這兩個方向同時 發起攻勢,代號分別為*蒼鷺和*鼠麴草,由此展開*史達林榕勒會戰和*高加 索會戰。由於蘇軍的積極防禦和頑強抵抗,至 1942 年 9 月底,德軍的攻勢已 被阻遏,在兩個作戰方向均形成對峙局麵。10 月 14 日,*《希特勒第一號作 戰命令》決定在蘇德戰場轉入戰略防禦,標誌著德軍夏季攻勢以失敗告終。
德軍一九四三年夏季攻勢 1943 年 7—8 月德軍在蘇德戰線庫爾斯克 突出部地域實施的戰略住進攻戰役,代號*堡壘,旨在奪回戰略主動權。詳見 “庫爾斯克會戰”。
德軍進駐萊茵蘭非軍事區納粹德國違反《凡爾賽和約》,派兵進駐萊茵 河兩岸非軍事區的事件。1935 年*《蘇法互助條約》簽訂後,德國多次指責 該條約破壞*《洛迦諾公約》,積極準備出兵萊茵蘭非軍事區,1936 年法國 議會批準《蘇法互助條約》後,3 月 7 日德國向英、法、意、比 4 國發出備 忘錄,宣布廢除《洛迦諾公約》,同時派出 19 個步兵營和 12 個炮兵連約 3 萬人的軍隊迅速進駐菜茵蘭非軍事區。對此毀約行動,英國德軍進軍萊茵蘭 反應冷淡,法國舉棋不定,3 月 10 日在《洛迦諾公約》各締約國會議上也來 通過任何決議。
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oberkommandoderwehrmacht,縮寫 okw)1938 —1945 年*德國武裝部隊的最高指揮機關。1938 年 2 月 4 日根據《希特勒關 於德國武裝部隊統轄權的命令》設立,希特動為最高統帥,凱特爾為最高統 帥部長官(政府部長級)。直接領導陸、空、海三軍總司令,1941 年底希特 勒兼任陸軍總司令後改為直接領導陸軍總參謀長和空、海軍總司令。下轄 4 個局:作戰局(wehrmachtfuhrungsamt,縮寫 wfa),主管作戰事務,受凱 特爾控製;諜報局(見“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諜報局”);經濟和軍備 局(wirts插fts-undrustungsamt,簡稱 wiruamt),主管後勤事務,托馬 斯任局長;總務局(amtsgruppeallgemeinewehrmach-tangelegenheiten)1938 —1939 年稱“軍事經濟參謀處”[welirwirtss插ftsstaba]),主管日常軍 務。
德意誌血統及榮譽保護法(gesetzzum sehutzdes deutsehen blutesun dderdeuts ehen ehre)見“紐倫堡法”。
德日確認三國同盟共同宣言 德國、日本為義大利投降發布的宣言, 1943 年 9 月 27 日發表。主要內容為:德、日保證,在義大利向英、美投降 的情況下,仍忠於 1940 年 9 月 27 日簽訂的*《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同年 12 月 9 日日本駐蘇大使向蘇外交人民委員聲明:“確認三國同盟條約的目的, 隻不過在於表明義大利政體的變更絲毫無損於該約的效力。”
德國經濟男捐助希特勒基金 德國壟斷資本家捐助納粹黨的基金。 1933 年 6 月由德國壟斷資本家組織“全德工業聯合會”(原稱“全德工業聯 盟”)設立,古斯塔夫·克虜伯任基金委員會主席。全德工業聯合會成員通 過銀行定期把錢撥到基金的活期存款帳戶上。1933—1945 年共捐款約 7 億馬 克。赫斯在一份秘密通令中規定,該基金應用於資助衝鋒隊、黨工隊和希特 勒青年團等組織。
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諜報局(amt/aundab-wehr)納粹德國武 裝部隊主要諜報機構。原名*阿勃韋爾,1938 年改組成“德國武裝部隊最高 統帥部偵察和反偵察局”。1939 年改現名。亦沿用“阿勃韋爾”日稱。*卡 納裏斯任局長(1938—1944)。下設 5 個處:一處(a—i)主管國外偵察工 作,負責收集外國的軍事經濟情報:二處(a—ti)主管組織國外和敵軍後方 的破壞活動:三處(a—iii)主管軍事反偵察及在本國軍隊和軍事工業中從 事政治偵緝;四處(國外處)負責領導駐外武官的特務活動:五處(總務處) 主管行政工作,管理全局的重要檔案和間諜卡片。轄有國內外地區性分支機 構,國內機構的基本單位是軍區和海軍基地司令部下設的特工處;國外機構 由僑居敵國的僑民組織和中立國及盟國的所謂“軍事組織”組成,通過德國 駐外使領館受總部領導。曾參與入侵波蘭、北歐、西歐和日爾幹國家的準備 工作和作戰行動。1941 年起加緊收集蘇聯的情報,培訓在蘇聯後方活動的專 門破壞小組。同年 6 月成立主管蘇德戰場間諜活動的特別指揮部。1942 年又 成立“特種指揮部”,負責對付蘇聯的遊擊活動和傘兵偵察行動。1944 年 2 月併入*德國中央保安局。滕代遠(1904—1974)中國將領,1925 年加入中 國共產黨。1928 年參加領導平江起義。曾任紅三軍團政委、紅一方麵軍副政 委。1935 年在蘇聯出席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併入列寧學院學習。抗日 戰爭爆發後,任中共中央軍委參謀長。參與加強八路軍、新四軍的政治工作。 1940 年調任抗日軍政大學副校長,在大行抗日根據地辦學,致力培養抗日軍 政幹部。1942 年 8 月任八路軍參謀長,參與指揮抗日遊擊戰爭,領導根據地 軍民作戰和生產,粉碎日偽軍的“掃蕩”和對抗日根據地的封鎖。1945 年 8 月,率部對日偽軍反攻作戰,收復大片失地。抗戰勝利後,任晉冀魯豫軍區 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鐵道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年 4 月,德軍最高統帥部確定了東線進攻計劃,4 月 5 日以《希特勒第 四十一號指令》下達。其息意圖是:在南方戰略方向進行一係列連續的、互 相補充的突擊,首先突破沃羅涅日(bopohem);爾後消滅頓河以西之蘇軍; 繼而合圍史達林格勒;最後南進高加索,此作戰行動的代號為*藍色(6 月 30 日起改稱*不倫瑞克)。1942 年 5—6 月,德軍在*刻赤戰役和*哈爾科夫交戰 中獲勝,並攻占塞瓦斯托波爾,從而為夏季攻勢創造了有利條件。6 月 28 日。 德軍實施夏季攻勢的第一個突擊,蘇軍相應進行了*沃羅涅日-伏羅希洛夫格 勒戰役。7 月 7 日,德軍實施第二個突擊,代號為“克勞塞維茲”(又稱“藍 色二號”),蘇軍相應進行了*頓巴斯戰役。至 7 月下旬,德軍已先後攻占沃 羅涅日、羅斯托夫等地,占領了頓巴斯,推進到頓何大彎曲部,並強渡頓河 下遊,對史達林格勒和高加索造成直接威脅。7 月 23 日,*《希特勒第四十 五號指令》把原計劃分階段突擊史達林格勒和高加索改為在這兩個方向同時 發起攻勢,代號分別為*蒼鷺和*鼠麴草,由此展開*史達林榕勒會戰和*高加 索會戰。由於蘇軍的積極防禦和頑強抵抗,至 1942 年 9 月底,德軍的攻勢已 被阻遏,在兩個作戰方向均形成對峙局麵。10 月 14 日,*《希特勒第一號作 戰命令》決定在蘇德戰場轉入戰略防禦,標誌著德軍夏季攻勢以失敗告終。
德軍一九四三年夏季攻勢 1943 年 7—8 月德軍在蘇德戰線庫爾斯克 突出部地域實施的戰略住進攻戰役,代號*堡壘,旨在奪回戰略主動權。詳見 “庫爾斯克會戰”。
德軍進駐萊茵蘭非軍事區納粹德國違反《凡爾賽和約》,派兵進駐萊茵 河兩岸非軍事區的事件。1935 年*《蘇法互助條約》簽訂後,德國多次指責 該條約破壞*《洛迦諾公約》,積極準備出兵萊茵蘭非軍事區,1936 年法國 議會批準《蘇法互助條約》後,3 月 7 日德國向英、法、意、比 4 國發出備 忘錄,宣布廢除《洛迦諾公約》,同時派出 19 個步兵營和 12 個炮兵連約 3 萬人的軍隊迅速進駐菜茵蘭非軍事區。對此毀約行動,英國德軍進軍萊茵蘭 反應冷淡,法國舉棋不定,3 月 10 日在《洛迦諾公約》各締約國會議上也來 通過任何決議。
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oberkommandoderwehrmacht,縮寫 okw)1938 —1945 年*德國武裝部隊的最高指揮機關。1938 年 2 月 4 日根據《希特勒關 於德國武裝部隊統轄權的命令》設立,希特動為最高統帥,凱特爾為最高統 帥部長官(政府部長級)。直接領導陸、空、海三軍總司令,1941 年底希特 勒兼任陸軍總司令後改為直接領導陸軍總參謀長和空、海軍總司令。下轄 4 個局:作戰局(wehrmachtfuhrungsamt,縮寫 wfa),主管作戰事務,受凱 特爾控製;諜報局(見“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諜報局”);經濟和軍備 局(wirts插fts-undrustungsamt,簡稱 wiruamt),主管後勤事務,托馬 斯任局長;總務局(amtsgruppeallgemeinewehrmach-tangelegenheiten)1938 —1939 年稱“軍事經濟參謀處”[welirwirtss插ftsstaba]),主管日常軍 務。
德意誌血統及榮譽保護法(gesetzzum sehutzdes deutsehen blutesun dderdeuts ehen ehre)見“紐倫堡法”。
德日確認三國同盟共同宣言 德國、日本為義大利投降發布的宣言, 1943 年 9 月 27 日發表。主要內容為:德、日保證,在義大利向英、美投降 的情況下,仍忠於 1940 年 9 月 27 日簽訂的*《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同年 12 月 9 日日本駐蘇大使向蘇外交人民委員聲明:“確認三國同盟條約的目的, 隻不過在於表明義大利政體的變更絲毫無損於該約的效力。”
德國經濟男捐助希特勒基金 德國壟斷資本家捐助納粹黨的基金。 1933 年 6 月由德國壟斷資本家組織“全德工業聯合會”(原稱“全德工業聯 盟”)設立,古斯塔夫·克虜伯任基金委員會主席。全德工業聯合會成員通 過銀行定期把錢撥到基金的活期存款帳戶上。1933—1945 年共捐款約 7 億馬 克。赫斯在一份秘密通令中規定,該基金應用於資助衝鋒隊、黨工隊和希特 勒青年團等組織。
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諜報局(amt/aundab-wehr)納粹德國武 裝部隊主要諜報機構。原名*阿勃韋爾,1938 年改組成“德國武裝部隊最高 統帥部偵察和反偵察局”。1939 年改現名。亦沿用“阿勃韋爾”日稱。*卡 納裏斯任局長(1938—1944)。下設 5 個處:一處(a—i)主管國外偵察工 作,負責收集外國的軍事經濟情報:二處(a—ti)主管組織國外和敵軍後方 的破壞活動:三處(a—iii)主管軍事反偵察及在本國軍隊和軍事工業中從 事政治偵緝;四處(國外處)負責領導駐外武官的特務活動:五處(總務處) 主管行政工作,管理全局的重要檔案和間諜卡片。轄有國內外地區性分支機 構,國內機構的基本單位是軍區和海軍基地司令部下設的特工處;國外機構 由僑居敵國的僑民組織和中立國及盟國的所謂“軍事組織”組成,通過德國 駐外使領館受總部領導。曾參與入侵波蘭、北歐、西歐和日爾幹國家的準備 工作和作戰行動。1941 年起加緊收集蘇聯的情報,培訓在蘇聯後方活動的專 門破壞小組。同年 6 月成立主管蘇德戰場間諜活動的特別指揮部。1942 年又 成立“特種指揮部”,負責對付蘇聯的遊擊活動和傘兵偵察行動。1944 年 2 月併入*德國中央保安局。滕代遠(1904—1974)中國將領,1925 年加入中 國共產黨。1928 年參加領導平江起義。曾任紅三軍團政委、紅一方麵軍副政 委。1935 年在蘇聯出席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併入列寧學院學習。抗日 戰爭爆發後,任中共中央軍委參謀長。參與加強八路軍、新四軍的政治工作。 1940 年調任抗日軍政大學副校長,在大行抗日根據地辦學,致力培養抗日軍 政幹部。1942 年 8 月任八路軍參謀長,參與指揮抗日遊擊戰爭,領導根據地 軍民作戰和生產,粉碎日偽軍的“掃蕩”和對抗日根據地的封鎖。1945 年 8 月,率部對日偽軍反攻作戰,收復大片失地。抗戰勝利後,任晉冀魯豫軍區 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鐵道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