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 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新民主義 抗日戰爭時期日偽在中國華北占領區內宣揚的奴化理論。由 漢奸罷繆根據中國傳統的封建倫理觀念加上反共、“中日親善”等反動觀點 揉合而成。主張“至德之世”不應分種族,結成“中日滿大聯盟”、“亞細 亞聯盟”、“協和萬邦”,達到王道政治的大理想。鼓吹發揚新民精神以表 現王道;實行反共、復興文化,以和平救國;振興產業,以改善民生;善鄰 締盟,以建設東亞新秩序。
新華日報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創辦的大型機關 報。國共兩黨經談判達成協議,於 1938 年 1 月 11 日在武漢創刊。10 月 25 日遷至重慶繼續出版。該報在武漢時由中共中央長江局領導,在重慶,由中 共中央南方局領導,周恩來兼任該報董事長。設國內版、國際版,宣傳馬克 思主義,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報導各抗日根據地軍民的抗日鬥 爭和國民黨正麵戰場的抗日活動,特別是在堅持抗戰、團結、進步和揭露國 民黨錯誤政策、支持國統區人民民主運動方麵產生重大影響,成為中國共產 黨在國統區領導抗日救亡運動的中心之一,吸引了大批嚮往革命的各界群 眾。抗日戰爭勝利後,於 1946 年 5 月改為中共四川省委機關報。1947 年 2 月 28 日被國民黨當局強行封閉,共出版 3231 期。
新興財閥 日本壟斷資本集團。相對明治維新後發展起來的老財閥而 言,一般指在二十世紀初形成、在三十年代與軍部勾結而興起的財閥。九·一 八事變後,由於龐大的軍費發放與經濟立法的實施,以重工業和化學工業為 中心的軍需工業飛速發展,在這些領域產生新興康采恩,以日產、日窒、森、 日 、理研為代表,最大的財閥為鯰川義介的*日產康采思,列於老財閥三井、 三菱之後,成為日本第三位的大康采思。其特點是,新財閥資金一般不太雄 厚,主要靠國家資本、專業銀行的支持,採用新技術,發展與軍事有關的機 電、化學等新興工業或者“開發”殖民地等辦法追逐高額利潤,因此這類財 閥與軍部勢力勾結更緊密,與殖民擴張政策的聯繫也更密切。在老財閥大肆 向重工業、化學工業部門滲透的壓力下,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前後,發展已達 極限。大戰後基本解體,屬下主要企業獨立經營。
新加坡戰役 日軍攻占新加坡的戰役,為*馬來亞戰役的主要戰役之 一。1942 年 1 月 31 日日軍攻占馬來半島南端的新山後,英將珀西瓦爾率部 退守新加坡。2 月 6 日日第二十五軍司令部製訂攻占新加坡的計劃。7 日部分 日軍開始佯攻。8 日晚日軍發動全線進攻,渡過柔佛海峽。9 日日軍 2 個師團 登上新加坡島,直逼城區。堅守城區的英軍共 38 個步兵營,約 8 萬親人。數 量超過日軍。但守軍土氣低落,在日軍的攻擊下潰敗。15 日下午珀西瓦爾率 部投降,新加坡陷落。
新體製運動 日本近衛文魔發起的改組法西斯政治體製運動。為進一步 擴大戰爭和強化法西斯統治,以近衛文扈為中心的政界人物試圖通過“革新” 國內體製來實現全國上下一心“輔弼皇國政洽”的局麵。在軍部的支持下, 近衛文唐於 1940 年 6 月 24 日辭去樞密院議長,7 月第二次組閣,8 月建立新 體製準備會。10 月成立以首相為總裁、地方長官為支部長的*大政翼貸會; 同時解散所有政黨和工會組織,居民全部被編入地方保甲組織“鄰組、工人 和農民則被強行加入各種報國會,開始在全國推行空前的極權統治。
新國民運動 抗日戰爭期間*汪偽國民政府在中國淪陷區發動的法西斯 政治運動。1942 年元旦,汪偽國民政府頒布《新國民運動綱要》,強迫淪陷 區人民培植適合於“大東亞戰爭”所需要的“國民新精神”。6 月 2 日成立 新國民運動促進委員會,由汪精衛任委員長。運動以青少年為重心,先後製 訂《青年訓練綱要》、《中國青年模範團組織原則》、《中國童子軍組織原 則》,並創辦中央青年幹部學校。1945 年 6 月,新國民運動促進委員會併入 汪偽國民黨中央黨部,該運動即停頓。
新生周刊事件 中國國民政府親日媚外事件。1935 年 5 月 4 日,上海 《新生周刊》編輯兼發行人*杜重遠,在該刊第 2 卷第 15 期發表易水所作《閑 話皇帝》一文,泛論中外君主製度,文中提到日本天皇。日本駐上海總領事 以“侮辱天皇,妨害邦交”為藉口提出抗議。7 月 9 日,江蘇省高等法院第 二分院根據國民政府指令,以“誹謗日本天皇”的罪名,封閉《新生周刊》, 判處社重遠 1 年 2 個月徒刑,並不得上訴。隨後,國民黨中央宣傳委員會通 飭各省黨部,嚴禁再次出現上述事件,並發布*邦交敦睦令。
新民主主義論 書名。1940 年 1 月,毛澤東在延安《中國文化》創刊 號上發表的理論著作。係統論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任務、路線、前途、 指導思想及具體政綱。指出:五四運動以後,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已由舊 民主主義革命發展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組成 部分;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而不是資產階級領 導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必然是社會主義,民主革命是社會主 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革命發展的必然趨勢,中間“不容 橫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的階段”;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是共產主義, 應擴大共產主義的思想宣傳;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經濟、文化綱領,既 區別於資本主義,也區別於社會主義。具體提出:在政治上,建立無產階級 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幾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在經 濟上,沒收大銀行、大工業、大商業資本歸人民共和國所有,沒收地主的土 地分配給農民,允許民族資本存在和發展,實行“節製資本”;在文化上, 發展共產主義思想指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 新文化等。著作闡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規律,把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 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為爭取抗日戰爭和中國革命的勝利指明了方向。
新華日報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創辦的大型機關 報。國共兩黨經談判達成協議,於 1938 年 1 月 11 日在武漢創刊。10 月 25 日遷至重慶繼續出版。該報在武漢時由中共中央長江局領導,在重慶,由中 共中央南方局領導,周恩來兼任該報董事長。設國內版、國際版,宣傳馬克 思主義,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報導各抗日根據地軍民的抗日鬥 爭和國民黨正麵戰場的抗日活動,特別是在堅持抗戰、團結、進步和揭露國 民黨錯誤政策、支持國統區人民民主運動方麵產生重大影響,成為中國共產 黨在國統區領導抗日救亡運動的中心之一,吸引了大批嚮往革命的各界群 眾。抗日戰爭勝利後,於 1946 年 5 月改為中共四川省委機關報。1947 年 2 月 28 日被國民黨當局強行封閉,共出版 3231 期。
新興財閥 日本壟斷資本集團。相對明治維新後發展起來的老財閥而 言,一般指在二十世紀初形成、在三十年代與軍部勾結而興起的財閥。九·一 八事變後,由於龐大的軍費發放與經濟立法的實施,以重工業和化學工業為 中心的軍需工業飛速發展,在這些領域產生新興康采恩,以日產、日窒、森、 日 、理研為代表,最大的財閥為鯰川義介的*日產康采思,列於老財閥三井、 三菱之後,成為日本第三位的大康采思。其特點是,新財閥資金一般不太雄 厚,主要靠國家資本、專業銀行的支持,採用新技術,發展與軍事有關的機 電、化學等新興工業或者“開發”殖民地等辦法追逐高額利潤,因此這類財 閥與軍部勢力勾結更緊密,與殖民擴張政策的聯繫也更密切。在老財閥大肆 向重工業、化學工業部門滲透的壓力下,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前後,發展已達 極限。大戰後基本解體,屬下主要企業獨立經營。
新加坡戰役 日軍攻占新加坡的戰役,為*馬來亞戰役的主要戰役之 一。1942 年 1 月 31 日日軍攻占馬來半島南端的新山後,英將珀西瓦爾率部 退守新加坡。2 月 6 日日第二十五軍司令部製訂攻占新加坡的計劃。7 日部分 日軍開始佯攻。8 日晚日軍發動全線進攻,渡過柔佛海峽。9 日日軍 2 個師團 登上新加坡島,直逼城區。堅守城區的英軍共 38 個步兵營,約 8 萬親人。數 量超過日軍。但守軍土氣低落,在日軍的攻擊下潰敗。15 日下午珀西瓦爾率 部投降,新加坡陷落。
新體製運動 日本近衛文魔發起的改組法西斯政治體製運動。為進一步 擴大戰爭和強化法西斯統治,以近衛文扈為中心的政界人物試圖通過“革新” 國內體製來實現全國上下一心“輔弼皇國政洽”的局麵。在軍部的支持下, 近衛文唐於 1940 年 6 月 24 日辭去樞密院議長,7 月第二次組閣,8 月建立新 體製準備會。10 月成立以首相為總裁、地方長官為支部長的*大政翼貸會; 同時解散所有政黨和工會組織,居民全部被編入地方保甲組織“鄰組、工人 和農民則被強行加入各種報國會,開始在全國推行空前的極權統治。
新國民運動 抗日戰爭期間*汪偽國民政府在中國淪陷區發動的法西斯 政治運動。1942 年元旦,汪偽國民政府頒布《新國民運動綱要》,強迫淪陷 區人民培植適合於“大東亞戰爭”所需要的“國民新精神”。6 月 2 日成立 新國民運動促進委員會,由汪精衛任委員長。運動以青少年為重心,先後製 訂《青年訓練綱要》、《中國青年模範團組織原則》、《中國童子軍組織原 則》,並創辦中央青年幹部學校。1945 年 6 月,新國民運動促進委員會併入 汪偽國民黨中央黨部,該運動即停頓。
新生周刊事件 中國國民政府親日媚外事件。1935 年 5 月 4 日,上海 《新生周刊》編輯兼發行人*杜重遠,在該刊第 2 卷第 15 期發表易水所作《閑 話皇帝》一文,泛論中外君主製度,文中提到日本天皇。日本駐上海總領事 以“侮辱天皇,妨害邦交”為藉口提出抗議。7 月 9 日,江蘇省高等法院第 二分院根據國民政府指令,以“誹謗日本天皇”的罪名,封閉《新生周刊》, 判處社重遠 1 年 2 個月徒刑,並不得上訴。隨後,國民黨中央宣傳委員會通 飭各省黨部,嚴禁再次出現上述事件,並發布*邦交敦睦令。
新民主主義論 書名。1940 年 1 月,毛澤東在延安《中國文化》創刊 號上發表的理論著作。係統論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任務、路線、前途、 指導思想及具體政綱。指出:五四運動以後,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已由舊 民主主義革命發展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組成 部分;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而不是資產階級領 導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必然是社會主義,民主革命是社會主 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革命發展的必然趨勢,中間“不容 橫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的階段”;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是共產主義, 應擴大共產主義的思想宣傳;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經濟、文化綱領,既 區別於資本主義,也區別於社會主義。具體提出:在政治上,建立無產階級 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幾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在經 濟上,沒收大銀行、大工業、大商業資本歸人民共和國所有,沒收地主的土 地分配給農民,允許民族資本存在和發展,實行“節製資本”;在文化上, 發展共產主義思想指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 新文化等。著作闡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規律,把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 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為爭取抗日戰爭和中國革命的勝利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