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施尼格(kurtvonschuschnigg,1897—1977)奧地利總理(1934— 1938)。早年為律師,並加入基督教社會黨。1927 年當選為奧地利民族院代 表。1932—1934 年任司法部長。1934 年 7 月*陶爾斐斯被暗殺後出任總理。 任內反對德奧合併。1938 年 2 月被召往德國,在希特勒壓力下被迫對奧地利 納粹分子作出重大讓步。回國後試圖通過公民投票以保持奧地利獨立,未成, 被迫於 3 月 11 日辭職。德國合併奧地利後被夫人集中營,1945 年始獲釋, 戰後定居美國。


    舒爾策—克林克(gertrudscholtz—klink,1902-)納粹德國婦女領袖。 早年在柏林紅十字會工作。二十年代加入納粹黨。先後任納粹黨巴登和黑森 地區婦女組織領袖。納粹黨執政後任*民族社會主義婦女聯合會領袖,兼任婦 女工作會、紅十字會婦女聯盟、德國勞動陣線婦女辦公室和婦女勞動服役隊 頭目。忠實履行希特勒的意旨,驅使婦女效忠納粹政權和為戰爭服務。戰後 曾用假名潛逃,被捕獲後於 1948 年 11 月被法國軍事法庭判處 1 年半徒刑。


    舒爾策-博伊森-哈爾納克抵抗組織  即“紅色樂隊”。


    貂式自行火炮(panzerj germarder)德國自行反坦克炮。1942 年起投 入使用。內分1、2、3型。大多採用 75 毫米口徑反坦克炮,部分2型採用 50 毫米口徑反坦克炮,部分2、3型採用蘇製 76.2 毫米口徑反坦克炮和野 戰炮,分別採用法製洛林式、德製 t—ii 型和捷製 tn.hp 型(德國型號為 pzkw-38<t>)坦克底盤,乘員 4—5 人,全重 8—10.8 噸,最大裝甲厚度 10 —15 毫米。戰時產量分別為 i 型 184 輛、2型 1217 輛、3型 799 輛。


    臘斯登堡會議  納粹德國在東普魯士臘斯登堡(ras—tenburg)的“狼 穴”元首大本營舉行的一次軍事會議,以發生刺殺希特勒事件而知名。1944 年 7 月 20 日中午,希特勒、施道芬堡、凱特爾、約德爾、豪辛格、空軍總參 謀長科爾膝(güntherkorten)、施蒙特、勃蘭特(heinzbrandt)和速記員 貝格爾(berger)等 25 人在*狼穴會議室開會,主要討論軍事形勢和聽取* 施道芬堡關於組建“人民步兵師”的匯報。12 時 42 分左右,施道芬堡放置 在會議桌下的英製炸彈爆炸,貝格爾、勃蘭特、施蒙特和科爾膝被炸重傷而 死,希特勒僅受輕傷。參見“七·二○事件”。


    腓特烈一世(friedrichi)蘇德戰爭中期德軍的一項作戰行動代號。為 準備 1942 年夏季攻勢,德軍計劃以克萊斯特集群*(德國第一坦克集團軍和 第十七集團軍)向北突擊,以*德國第六集團軍向南突擊,肅清蘇德戰線南翼 哈爾科夫東南的巴拉克列亞-洛佐瓦亞-斯拉維揚斯克突出部的蘇軍。原定 5 月 18 日開始實施,由於蘇軍在 5 月 12 日首先向哈爾科夫發起進攻,提前於 5 月 17 日實施,至 29 日結束。蘇軍近 4 個集團軍被圍殲。


    腓特烈二世(friedricbii)1942 年 6 月德軍在蘇德戰場南線的一項攻 勢行動代號。德軍實施*腓特烈一世行動後,為繼續擴展攻勢,肅清庫皮揚斯 克地區蘇軍。同年 6 月 22—26 日實施此代號的計劃。


    魯索(luigirusso,1882—?)義大利民警首腦。早年加入國家法西斯 黨。1922 年追隨墨索裏尼參加組織進軍羅馬。墨索裏尼執政時,參與組建民 警。1935 年 10 月起任民警首腦,建立起正規武裝部隊參加北非戰爭。曾任 法西斯黨領導機構成員和職團議會議員。1939 年起改任副大臣,1943 年 2 月被解職。


    魯堅科(cepгennгhatьeвnчpyдehko,1904 —)蘇聯空軍將領。1923 年參軍。1928 年加入聯共(布)黨。1932 年畢業 於茹科夫斯基空軍學院。歷任航空兵旅長和師長。蘇德戰爭開始時為上校。 先後任第六十一集團軍和沃爾霍夫、西南、加裏寧等方麵軍的空軍副司令和 司令、大本營航空兵第一群司令和突擊航空兵第七群司令。在西南和西方方 向作戰。1942 年 10 月起,任空軍第十六集團軍司令(至戰爭結束)。參加 過史達林格勒和庫爾斯克會戰,以及白俄羅斯、華沙—波茲南、東波美拉尼 亞和柏林等戰役。1944 年晉升空軍上將。戰後歷任空降兵司令、空軍第一副 總司令、遠程航空兵司令、加加林空軍學院院長等職。1955 年獲空軍元帥銜。 著有《勝利之翼》。


    魯爾轟炸  盟國空軍對德國實施的戰略轟炸戰役。年 3—7 月間,以*英 國轟炸機司令部為主,*美國第八航空隊參加,對以魯爾(ruhr)區為重點的 德國工業城市,連續進行 43 次大規模空襲。戰役從 3 月 5 日夜間*埃森轟炸 開始,除對魯爾區 26 次密集轟炸(投彈 34705 噸)以外,還轟炸了柏林(3 次)、威廉港(4 次)、漢堡、紐倫堡、斯圖加特、不萊梅、基爾、慕尼黑、 法蘭克福以及巴黎、什切青等。盟軍共出動轟炸機 1.8 萬架次,損失 872 架 (其中 628 架在轟炸魯爾中損失)。


    魯爾戰役  盟軍工 945 年 3—4 月強渡萊茵河、圍殲魯爾(ruhr)德軍 集團和挺進易北河的戰略性戰役。在 *萊茵蘭戰役以後,西線盟軍完全攻占了 萊茵河左岸。同時東線的蘇軍進抵距柏林 60 公裏的奧得河。處於兩線夾擊下 的納粹德國麵臨潰崩。*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部決定全線向德國腹地進攻。在 經過長期猛烈的航空火力準備後,1945 年 3 月 23 日開始實施強渡萊茵河的 戰鬥。北翼的“盟國第二十一集團軍群(共 29 個師和 7 個獨立旅),在威塞 爾(wesel)地區強渡成功(代號“掠奪者”),並以代號*大學的空降行動 鞏固登陸場,繼而向魯爾北部實施主要突擊。同時,中路的*盟國第十二集團 軍群,依託已有的雷馬根(remagen)和奧彭海姆(oppenheim)兩個登陸場, 向卡塞爾(kassel)地域實施輔助突擊。4 月 1 日兩軍會師,包圍了據守魯 爾的西線德軍主力 b 集團軍群(共 21 個師,約 32.5 萬人)。南翼的*盟國第 六集團軍群所屬美、法軍,也相繼於 3 月 26 日和 4 月 1 日渡河成功。此時丘 吉爾提出改變作戰計劃,加強北翼蒙哥馬利指揮的集群,搶占柏林,但未得 美國同意。艾森豪調整部署,加強布萊德雷指揮的集群(兵力增至 48 個師),從中路向易北河中遊實施主要突擊並殲滅魯爾德軍集團,同時輔以 北翼英加軍挺進易北河下遊,南翼美法軍進攻南德和奧地利。4 月 16 日,中 路美軍在維騰貝格和馬格德堡地域進抵易北河。4 月 18 日,魯爾德軍投降, 戰役結束。4 月 25 日美軍在易北河上的托爾高(torgau)與蘇軍會師。同時 北、南兩翼盟軍亦相繼攻占不萊梅、漢堡和紐倫堡。此役奠定了西線盟軍的 最後勝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巨廉/金重遠等並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