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 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懲罰(德文 bestrafung;英文 插stise)1德國進攻南斯拉夫並以狂 轟濫炸摧毀其首都貝爾格勒的行動代號。1941 年 8 月 27 日希特勒下令製 定計劃,4 月 6 日實施。參見“貝爾格勒轟炸”。2英國戰略空軍 1943 年 5 月對德國魯爾區的一次*水壩轟炸行動計劃代號。
禦前會議 日本天皇出席審議重要國務的最高會議。由首相主持,召集 元老、主要閣僚和大本營正副首腦參加。無法製上的規定。天皇一般不作發 言,亦不表態。議案均經內閣和大本營事先確定,除樞密院議長的質問外, 有關議案的說明亦均經有關當局首肯。議決事項形式上尚須經內閣決定和上 奏裁決。1894 年第一次召開,會議決定發動中日甲午戰爭。在第二次世界大 戰期間,曾召開多次,決定發動侵略戰爭等重要方針,並出現天皇破例發言 和親自裁決的情況。另,天皇親臨的大本營會議亦稱禦前會議。戰後均廢止。
舒爾 1漢斯·舒爾(hansscholl,1918-1943)。德國反法西斯戰士, 索非·舒爾之兄。早年曾積極參加*希特勒青年團的活動。1941 年進入慕尼 黑大學攻讀醫學和生物學,曾短期在蘇德戰場當衛生員。在 *胡貝爾的影響下 逐漸走上反法西斯主義的道路,組建*白玫瑰小組,開展地下鬥爭。1943 年 2 月中旬參與組織慕尼黑大學生的示威遊行。被蓋世太保逮捕後英勇就義。1961 年和 1964 年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分別發行他的紀念郵票。2索非·舒爾 (sophiescholl,1921—1943)。德國反法西斯戰士,漢斯·舒爾之妹。早 年曾積極參加*德國女青年團的活動,1942 年進入慕尼黑大學攻讀生物學。 在*胡貝爾影響下逐漸走上反法西斯主義的道路,組建*白玫瑰小組,開展地 下鬥爭。1943 年 2 月中旬參與組織慕尼黑大學生的示鹹遊行。被蓋世太保逮 捕後英勇就義。1961 年和 1964 年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分別發行她的紀念郵 票。
舒曼 1羅貝爾·舒曼(robertschuman,1886—1963)。法國外交家。 1910 年畢業於斯特拉斯堡大學。律師出身。1919 年起長期為議員。1940 年 3 月任難民事務國務副秘書,6 月在貝當政府中仍任該職;7 月 10 日,投票支 持貝當獲得全權,但拒絕加入維希政府,並於 8 月前往梅斯。因反對德國占 領當局歧視洛林人的政策,被蓋世太保拘押。1942 年 8 月脫逃至裏昂,從事 地下活動。戰後繼續從政,多次任外交部長,曾提出實行西歐經濟聯合的“舒 曼計劃”。2莫裏斯·舒曼(mauriceschumann,1911-)。法國抵抗運動活 動家。畢業於巴黎大學文學院。法蘭西科學院院士。早年為記者。曾為哈瓦 斯通訊社(法新社前身)駐倫敦分社副社長。後任《青年共和報》外交政策 版主筆,譴責綏靖政策和德國的擴張政策。大戰爆發後入伍。1940 年 5 月出 任英遠征軍聯絡官。曾波俘,後脫逃至倫敦,參加抵抗運動。以自由法國(後 為戰鬥法國)發言人的身份,每天在倫敦電台發表講話,1943 年 5 月陪同戴 高樂赴阿爾及爾。翌年 6 月返回法國。為*臨時諮詢議會議員。1944 年底參 與建立人民共和黨。戰後曾任國民議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參議院副議長等職。 著有《墨索裏尼》、《榮譽和祖國》等。
舒倫堡(frledrichwernergrafvonderschulen—burg,1875—1944)德 國外交官。早年攻讀法律和政治學,1901 年進入外交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 間入伍當軍官。1923 年和 1931—1934 年先後任德國駐伊朗和羅馬尼亞公使。 1934 年起擔任德國駐蘇大使。反對共產主義,但從德國利益出發主張德蘇友 好。1939 年 8 月 13 日曾向德國外交部發送長篇報告,提請注意三天前舒倫 堡史達林在聯共(布)十八大的報告中出現政策轉向。以後又促成締結《蘇 德互不侵犯條約》。蘇德戰爭爆發前曾向希特勒說明蘇方的和平意圖。戰爭 爆發後離任回國,後加入*戈台勒的密謀集團,參與*七·二○事件,被密謀 分子內定為新政府的外交部長。事件敗露後被捕並處死。
舒舍予(1899—1966)中國作家。原名慶春,筆名老舍。滿族。曾任齊 魯大學、山東大學等校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後,擁護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 一戰線主張,積極參加愛國抗日宣傳工作。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常 務理事兼總務組組長,創辦會刊《技敵文藝》,以團結抗日為題材,從事文 學創作,並利用各種文藝形式宣傳抗日。抗戰時期,創作了《殘霧》、《張 自忠》、《誰先到了重慶》等話劇及《火葬》、《四世同堂》等長篇小說。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舒巴希奇(ivansubasic,1892—1955)南斯拉夫首相(1944—1945)。 就讀於薩格勒布法律學院,1921 年畢業後為律師。曾為國會議員。1941 年德 軍入侵後,逃亡美國,1944 年 5 月去倫敦。同年 6 月在倫敦出任*南斯拉夫 流亡政府首相,負責與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委員會談判,兩次達成《狄托-舒巴 希奇協議》。1945 年任民主聯邦政府外交部長。同年,作為南斯拉夫代表團 團長出席舊金山聯合國大會。
舒米洛夫(mnxanлcteпahoвnчШymnлoв,1895 —1975)蘇聯將領。1916 年畢業於丘古耶夫軍校,為準尉,參加第一次世界 大戰。1918 年加入俄共(布)黨和紅軍。參加過國內戰爭,後歷任團、師和 軍長,1939—l940 年先後參加進軍西白俄羅斯和蘇芬戰爭。蘇德戰爭開始時 任步兵軍長(少將銜),在西南方向作戰。1942 年 8 月起任第六十四集團軍 (翌年 3 月改編為近衛第七集團軍)司令至戰爭結束。率所部參加史達林格 勒、庫爾斯克和第聶伯河等會戰,以及解放烏克蘭、羅馬尼亞、匈牙利和捷 克斯洛伐克的戰鬥。1943 年晉升上將。戰後曾任軍區司令。著有《為伏爾加 河的堅固陣地而戰的第六十四集團軍》等回憶錄。
禦前會議 日本天皇出席審議重要國務的最高會議。由首相主持,召集 元老、主要閣僚和大本營正副首腦參加。無法製上的規定。天皇一般不作發 言,亦不表態。議案均經內閣和大本營事先確定,除樞密院議長的質問外, 有關議案的說明亦均經有關當局首肯。議決事項形式上尚須經內閣決定和上 奏裁決。1894 年第一次召開,會議決定發動中日甲午戰爭。在第二次世界大 戰期間,曾召開多次,決定發動侵略戰爭等重要方針,並出現天皇破例發言 和親自裁決的情況。另,天皇親臨的大本營會議亦稱禦前會議。戰後均廢止。
舒爾 1漢斯·舒爾(hansscholl,1918-1943)。德國反法西斯戰士, 索非·舒爾之兄。早年曾積極參加*希特勒青年團的活動。1941 年進入慕尼 黑大學攻讀醫學和生物學,曾短期在蘇德戰場當衛生員。在 *胡貝爾的影響下 逐漸走上反法西斯主義的道路,組建*白玫瑰小組,開展地下鬥爭。1943 年 2 月中旬參與組織慕尼黑大學生的示威遊行。被蓋世太保逮捕後英勇就義。1961 年和 1964 年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分別發行他的紀念郵票。2索非·舒爾 (sophiescholl,1921—1943)。德國反法西斯戰士,漢斯·舒爾之妹。早 年曾積極參加*德國女青年團的活動,1942 年進入慕尼黑大學攻讀生物學。 在*胡貝爾影響下逐漸走上反法西斯主義的道路,組建*白玫瑰小組,開展地 下鬥爭。1943 年 2 月中旬參與組織慕尼黑大學生的示鹹遊行。被蓋世太保逮 捕後英勇就義。1961 年和 1964 年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分別發行她的紀念郵 票。
舒曼 1羅貝爾·舒曼(robertschuman,1886—1963)。法國外交家。 1910 年畢業於斯特拉斯堡大學。律師出身。1919 年起長期為議員。1940 年 3 月任難民事務國務副秘書,6 月在貝當政府中仍任該職;7 月 10 日,投票支 持貝當獲得全權,但拒絕加入維希政府,並於 8 月前往梅斯。因反對德國占 領當局歧視洛林人的政策,被蓋世太保拘押。1942 年 8 月脫逃至裏昂,從事 地下活動。戰後繼續從政,多次任外交部長,曾提出實行西歐經濟聯合的“舒 曼計劃”。2莫裏斯·舒曼(mauriceschumann,1911-)。法國抵抗運動活 動家。畢業於巴黎大學文學院。法蘭西科學院院士。早年為記者。曾為哈瓦 斯通訊社(法新社前身)駐倫敦分社副社長。後任《青年共和報》外交政策 版主筆,譴責綏靖政策和德國的擴張政策。大戰爆發後入伍。1940 年 5 月出 任英遠征軍聯絡官。曾波俘,後脫逃至倫敦,參加抵抗運動。以自由法國(後 為戰鬥法國)發言人的身份,每天在倫敦電台發表講話,1943 年 5 月陪同戴 高樂赴阿爾及爾。翌年 6 月返回法國。為*臨時諮詢議會議員。1944 年底參 與建立人民共和黨。戰後曾任國民議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參議院副議長等職。 著有《墨索裏尼》、《榮譽和祖國》等。
舒倫堡(frledrichwernergrafvonderschulen—burg,1875—1944)德 國外交官。早年攻讀法律和政治學,1901 年進入外交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 間入伍當軍官。1923 年和 1931—1934 年先後任德國駐伊朗和羅馬尼亞公使。 1934 年起擔任德國駐蘇大使。反對共產主義,但從德國利益出發主張德蘇友 好。1939 年 8 月 13 日曾向德國外交部發送長篇報告,提請注意三天前舒倫 堡史達林在聯共(布)十八大的報告中出現政策轉向。以後又促成締結《蘇 德互不侵犯條約》。蘇德戰爭爆發前曾向希特勒說明蘇方的和平意圖。戰爭 爆發後離任回國,後加入*戈台勒的密謀集團,參與*七·二○事件,被密謀 分子內定為新政府的外交部長。事件敗露後被捕並處死。
舒舍予(1899—1966)中國作家。原名慶春,筆名老舍。滿族。曾任齊 魯大學、山東大學等校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後,擁護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 一戰線主張,積極參加愛國抗日宣傳工作。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常 務理事兼總務組組長,創辦會刊《技敵文藝》,以團結抗日為題材,從事文 學創作,並利用各種文藝形式宣傳抗日。抗戰時期,創作了《殘霧》、《張 自忠》、《誰先到了重慶》等話劇及《火葬》、《四世同堂》等長篇小說。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舒巴希奇(ivansubasic,1892—1955)南斯拉夫首相(1944—1945)。 就讀於薩格勒布法律學院,1921 年畢業後為律師。曾為國會議員。1941 年德 軍入侵後,逃亡美國,1944 年 5 月去倫敦。同年 6 月在倫敦出任*南斯拉夫 流亡政府首相,負責與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委員會談判,兩次達成《狄托-舒巴 希奇協議》。1945 年任民主聯邦政府外交部長。同年,作為南斯拉夫代表團 團長出席舊金山聯合國大會。
舒米洛夫(mnxanлcteпahoвnчШymnлoв,1895 —1975)蘇聯將領。1916 年畢業於丘古耶夫軍校,為準尉,參加第一次世界 大戰。1918 年加入俄共(布)黨和紅軍。參加過國內戰爭,後歷任團、師和 軍長,1939—l940 年先後參加進軍西白俄羅斯和蘇芬戰爭。蘇德戰爭開始時 任步兵軍長(少將銜),在西南方向作戰。1942 年 8 月起任第六十四集團軍 (翌年 3 月改編為近衛第七集團軍)司令至戰爭結束。率所部參加史達林格 勒、庫爾斯克和第聶伯河等會戰,以及解放烏克蘭、羅馬尼亞、匈牙利和捷 克斯洛伐克的戰鬥。1943 年晉升上將。戰後曾任軍區司令。著有《為伏爾加 河的堅固陣地而戰的第六十四集團軍》等回憶錄。